新时代高校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与提升的路径研究

赵 健,徐铭鑫,王 蓉,于昊田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250100)

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我国发布了包含三个维度、六大素养和十八个要素在内的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健康生活素养方面,提出学生应该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要素组成。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才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要阶段。在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下,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发展学生全面核心素养。体育学科作为高等教育课程的一部分,理应发挥本学科教育特点和教学优势,着重培育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育良好道德,以期为发展学生全面核心素养提供帮助。

1.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

“素养”(competency)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 (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知识、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等有机联系的综合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给出了素养的等式,即:素养=(知识+能力)态度。可见,素养的关键在于一个人对知识获取和能力发展的态度。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所获得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满足学生专业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需要。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具象表达,体现学科育人价值所在。不同学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育人功能,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依靠各学科课程教学实现,成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载体。

邱烈峰等(2019年)指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健康知识学习和体育活动、运动竞赛参与中获得健康意识(行为)、体育技能、运动技术等能力,这其中也涵盖体育与健康学科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隐形的道德素养和行为意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体育情感(态度)的关键部分,成为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重要维度,在培育和提升高校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学科课程教学中理应抓住这三个关键点实施知识传授、技能锻炼和情感培养。

1.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构建

体系的构建在于让人更清晰的认识到学科核心素养的维度、要素和关键点,更好的指导学科课程教学。体育课程具备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基础性体现在体育课程是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练习方法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运动习惯,为促进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和健康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实践性强调的是体育课程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通过不断的体育锻炼和积极的课外体育活动竞赛的参与,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实践能力。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也要围绕体育课程教学的这两个特点,发挥体育学科的特性,体现体育学科的特色育人价值。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要素组成。姜勇(2016年)等指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包含技能获得+个人发展+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技能获得包括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
个人发展包括健康体能和体育意识;
社会适应包括体育道德。于素梅(2017年)研究指出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应包含体育精神(包括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运动实践(包括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和健康促进(包括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三个维度、六个要素。三个维度体现了“情品”双育、“能习”相随和“知行”合一的体育育人价值。从精神发展到身体活动,最终指向人体健康,充分体现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终极教育目标。

2.1 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型人才指的就是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等学校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这其中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实现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也是实践“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一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体现在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更需要具备健康的身体。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出体育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健康行为和习惯,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更全面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研究指出,高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锻炼创新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和提升也切实是体现这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这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宗旨是不谋而合的。

2.2 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应坚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十八大以来,实现“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就成为我国各级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的高校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体现在为国家培养高质量、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中的一育成为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不仅涵盖身体的教育还体现出德育的培养、智育的促进、美育的发展和劳育的融合,这是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高校体育是学生体育教育的最高阶段,高校体育课程作为高校教育的必修课程和培育提升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除完成好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任务外,更要承担立德树人的重任。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自然就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2.3 自我完善,促进学生整体学科素养的发展

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自我效能、心理素养,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情感价值。不同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可以相互促进,具有正向迁移的作用。各个学科都有各自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方面具备各自的价值和特点,体育学科是学生培养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门,体育学科在教学中除了以体育锻炼为主,还含有生物学、医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作为学生整体学科素养的一部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培育和提升学生整体学科核心素养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与提升是依赖于体育课程的教学发展的,学生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是多元化的,高校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与提升要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把握课内外多重环境实施教育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能力,将被动变为主动。

3.1 把握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体育课程主阵地,是进行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方法、健康促进的主要场所。体育课程的性质明确地告诉我们,不仅能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还能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在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和提升中,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运动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保障学生提高运动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情感和体育品格,增进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利用好现代新媒体教学,发挥互联网+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研究指出,新媒体时代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更好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
利用MOOC+(学习通、QQ群等)“翻转课堂”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实现提前预习、交流互动,便于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在对学生进羽毛球发球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好讲解视频发送给学生进行观看,并通过QQ群等进行讨论互动或者让学生发送视频作业进行点评,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感官的认知,再结合和课堂教学及时进行针对性纠正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能。采用比赛法,设置特定的情景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将学习到的运动技能在比赛中运用,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技能,达到会学、会用、能练、能赛。

3.2 抓住学科特点,实现课内外统一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课新模式。“教会”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的实施,“常赛”侧重于课外体育活动或比赛的参与,依靠课内和课外共同实现,二者是统一的。

体育学科的重要特点就是实践性,需要通过身体的不断练习和运动锻炼的多次参与才能达到目标,这就需要高校体育要科学合理的利用好学校课外体育教学资源,做好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或竞赛,实现课内外统一。如:高校可以分运动项目组建社团或体育俱乐部,鼓励学生全员参与至少一到两个体育运动社团,由体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定期进行技能指导,组织校园比赛,做到天天有训练、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也可根据学生需要,开设特殊运动训练班(如减肥班、体能训练班等)帮助有需要的同学达到体育素养发展的需求。高校可设立“校园健康月”,举办与体育健康相关的知识竞赛、运动竞赛等活动。这样实现课内外的统一,形成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合力共同实现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3.3 优化考核评价机制体系,促进核心素养培育

考核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促进其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更好的发展。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考核内容单一化、考核方式“一刀切”,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新时代体育学科考核评价体系应该从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水平等方面综合评价,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线上+线下、课内学习+课外锻炼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3.3.1 课内评价主要涉及体育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基本身体素质、教学比赛四个方面。①体育健康知识评价: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定期通过学习通或QQ群发布理论知识作业、学生线上互动讨论、理论考试等评价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②运动技能评价:采用技评+量评的方式进行。量评主要考核学生技术掌握的稳定程度,运用技术完成数量的多少,如评价学生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技术掌握情况,根据考核标准设定考核需要完成的总个数和达到及格成绩的个数,此外每一个数都会对应相应的分数。技评是通过教师的主观评定学生运用技术的完整性、协调性和熟练程度。③基本身体素质评价: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评价。④教学比赛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于运动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考察学生在比赛中灵活应变、审时度势和创新能力。教学比赛评价可以作为学生综合考核的加分项,教师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和班级情况,进行分组比赛,小组比赛的前60%的学生可以按照名次获得相应的加分。

3.3.2 课外评价主要包括校园跑、课外锻炼参与度。①校园跑评价:利用校园跑APP,每学期针对男女同学设定合理的跑量(公里数)、每天打卡的跑量、规划合理的打卡点、完成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必须的跑量。此评价可以作为学生获得综合成绩的必要条件,不完成的同学不得参与技能考核或者综合成绩0分。②课外锻炼参与度评价: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课外锻炼1小时,鼓励学生“走下床、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或要求学生加入不少于2个体育社团(或俱乐部),必须完成最低次数的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包括参与组织和策划、体育文化展播、体育知识竞赛、运动比赛等)。

3.4 提高教师的能力素养

新时代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不再是传统教学的主导者,应该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高校体育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体育教育的核心价值和内涵,坚持立德树人,主动变革教学观念,高质量的改革体育教学。其次,体育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是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和提升的关键。体育教师个人能力素养的提高,要在体育健康知识储备、体育技能掌握、体育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突破。如体育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运动技能基本功比赛、体育教学培训、开展高质量的体育教研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等提高个人的核心素养。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的具体化。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对新时代大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成才的关键,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和作用。高校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需要多元化的路径,统一于课内和课外的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教学组织、课外活动参与、综合考核评价和教师能力提升等多方面统筹进行,有效进行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培育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近观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2年4期)2022-07-08土木工程学科简介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7-03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科学大众(中学)(2018年2期)2018-02-01“超学科”来啦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7年6期)2017-06-15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

推荐访问:新时代 素养 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