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与路径优化*

刘玉珂,胡笑笑

(湖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资源利用、红色传统发扬、红色基因传承工作。2020年9月16-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时提出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1]。目前,学界从思政教育、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方面明确了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大多数学者着重挖掘的是红色资源的经济价值,强调其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缺乏系统全面地阐释红色资源在乡村各方面建设中的多维价值。甚至有相当部分的学者并未把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直接和明确联系起来,而是聚焦红色旅游、党性教育资源、红色文化传承等内容,突出研究红色资源在致富、育人等某一方面的作用、成效、问题及举措。此外,当前的研究在个案选取上多以革命老区为例,缺乏更大范围、更有代表性和适用性的实证研究。湖南省作为红色资源大省,同时也是中部地区乡村振兴的领跑者,研究该地区利用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能够为其他地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同时也为湖南省下一阶段更高质量的发展、湖南省红色资源更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提供新的思路。因此,在“十四五”时期的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铺开背景下,有必要深入探讨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二者之间相互关联的内在逻辑、红色资源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多维价值体现以及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

红色资源与时代同行,是激励党员干部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催征鼓,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2]。湖南省拥有众多红色革命遗址和优良的革命传统,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厚重,享有“伟人故里”“革命圣地”“红色摇篮”之誉[3],是一片群星灿烂的红色热土。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红色资源逐渐显现出其在乡村各方面建设中的多维价值,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推力量。湖南省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这一命题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量。

(一)二者互动双促增强了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可能

一方面,乡村振兴为红色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了战略机遇。全面脱贫目标实现后,“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关键部署和顶层设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目标与要求为乡村红色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及充分利用提供了重要机遇,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良好契机。一则,经济发展是振兴乡村的第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就必须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而在红色资源丰富的乡村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要求则为合理利用红色资源的经济价值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将进一步带动乡村红色旅游产业、蕴含红色元素的手工艺行业及红色文创业的兴起。二则,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各项优惠政策接连出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渐优化,公共服务水平日益提升,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带着新理念和技术投身乡村发展和建设中,这就有利于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乡村地区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从而进一步推进红色资源的纵深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为红色沃土带来新气象,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铺开有利于在新时代守住乡村红色阵地,为有效激活红色资源发展潜力,打造有特色、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品牌提供契机。

另一方面,红色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能够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大有可为,对其进行有效挖掘与合理开发,是对老一辈共产党员英勇献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也是湖南省坚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武器。一则,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重视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有利于不断强化基层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乡村组织振兴基础,也有利于滋养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二则,依托红色资源带动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同时以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倒逼乡村生态整治,有利于构建乡村宜居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4]403唯有保护好自然环境与人文风貌,筑牢乡村振兴的生态屏障,才能使乡村真正成为宜居宜业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承载者。红色资源是引领乡村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和持久精神支撑,要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坚持走共建共享路,让红色基因融入乡村振兴[5]。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红色资源多维价值的挖掘和重要作用的发挥,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赋能增效,以红色资源为媒介发展乡村各项事业,有效助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二)湖南省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优势分析

1.湖南省红色资源自身特点所呈现的传统优势

首先,红色资源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湖南是红色资源大省,“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湖南省红色资源存量丰富且独具特色,在其下辖的14个地级行政区、自治州中,都有红色资源分布,覆盖县域40多个,乡镇1200多个。湖南拥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300余处、各种可移动革命文物40余万件(套)、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80余处,其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9处[6]。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的“断肠将军”陈树湘事迹、“半条被子”的故事都发生在湖南。湖南省红色资源种类丰富、分布广泛,为其多元化开发夯实了基础。其次,红色资源品质高,影响力大。湖南省红色资源不仅门类齐全,且大部分都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极大的影响力。湖南这片红色土地有着深厚的人文基础及众多的红色文化,包括以毛泽东、刘少奇、杨开慧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与革命先烈的故居及纪念设施,以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平江起义遗址、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等为代表的革命活动的历史遗址、遗迹;
以长沙、衡阳、常德、芷江为代表的抗战名城,有着极为丰富的抗战文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较大吸引力。最后,红色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各自特色形成了良好互补。湖南省较好实现了红色资源与自然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共生开发,形成了良好的叠加效应。湘东有茶陵县革命纪念馆、何孟雄故居,也有炎帝陵、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脍炙人口的旅游资源;
湘西既有贺龙故居、湘鄂川黔省革委会旧址等红色资源,又有湘西州博物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
湘南有湘南起义红色旅游区与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相伴;
湘北既有平江起义纪念馆、任弼时故居等众多的红色旅游资源,也有岳阳楼、洞庭湖等闻名遐迩的人文及自然资源;
湘中有蔡和森纪念馆、锡矿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资源与梅山、雪峰山等自然资源相伴。东西南北中“一盘棋”发展又各具特色,有益于形成“红绿蓝”的共生旅游发展格局,促进“红色资源+”融合发展。

2.新时期湖南省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拓展出的新增优势

首先,在不断强化保护力度的同时正在逐步实现红色资源更全面更深入的合理有序开发。近年来,湖南省立足伟人故里、红色热土的优势,在推进地方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也较为完善地保护和开发了红色资源。三湘四水红色资源遍布,作为重要的革命文物资源大省,湖南省始终十分注重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积极传承红色基因,致力于讲好红色故事。在全省统一规划下,各乡村地区不断强化红色资源保护力度,致力于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旅游“火”起来、红色名片“亮”起来,为乡村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塑造了优势,进而有利于以线带面,促进乡村全面、深度振兴。其次,持续完善的政策支持为红色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红色资源大省,湖南省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十三五”以来,每年都争取中央对湖南省免费开放革命纪念馆的专项补助资金,通过财政经费保障制度设立红色文化保护专项资金,推动革命文物普查、修复、保护和利用以实现持续的资金投入,同时注重宣传工作,大力推广红色潇湘,打造湖南红色文化品牌,把湖南革命文化资源变成鲜活的思政教材,也使湖南红色景点成为思政教育的生动课堂。2021年7月通过的《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7]以首部“基本法规”的形式确立了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正式步入法治轨道,为今后湖南省红色资源的有效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立法保障。最后,不断创新的展陈形式使红色资源实现了可看可听、可读可感的更生动呈现,促使红色资源真正 “活”起来、“新”起来。近年来,湖南省尤其重视红色资源的创新化展现,充分利用人工智能、5G+视频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探索开发“潇湘红”App,推动“智慧文旅”不断上新,丰富的红色资源以VR剧场、AR景观等数字化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同时,不断推广“清廉湖南 红色文旅”电子地图,省内众多红色景区、遗址遗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通过电子屏幕生动展现,有利于游客沉浸式感受红色文化,在线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逐步探索形成的红色文化生产线、数字基因库和云上展馆,更是让宝贵的红色资源焕发新生。

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不仅关乎党的政治引领和文化主流地位,更对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既是过去和现在的对话,也是历史与时代的同频共振。红色资源在推动乡村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作用,要重视发挥红色资源经济转化、文化传承与思想引领的时代价值[8]。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资源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基层治理、培育文明乡风、加强生态保护、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的多维价值逐渐凸显。

(一)有助于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生活富裕

红色资源作为一种人文资源,能够转化为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资源,借此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合一。作为红色资源大省,湖南省现已推出8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60个红色经典景区景点,游客的激增拉动了景区周边富民产业的良性发展。全省红色旅游从业人员100万余人,综合收入连续多年保持增长20%以上,2020年湖南省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突破1.41亿人次,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超1350亿元[9],红色资源的经济效益充分彰显,加快了乡村产业融合,同时促进资本下乡,吸引投资以带动村民就近就业,达成乡村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的目标。红色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有利于为点亮乡村产业“新兴引擎”提供方向。沙洲村是“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近年来,该村通过红色旅游,结合乡村农家乐产业,带动了村民就业创业,增加了村民的可支配收入,实现了乡村产业兴旺、人民生活富裕,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相结合的路子。红色文旅产业的发展壮大,使沙洲村由贫困落后的红色老区转变为兴旺繁盛的小康新村:以红色资源为依托,不断延伸的乡村产业链条,提高了农副产品附加值,拓展了乡村产业发展思路,也使乡村业态得到了丰富。通道县充分利用“通道转兵”这一党史资源,切实加强红色旅游和特色产业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谋发展,大大加快了地区产业兴旺的步伐。浏阳文家市镇依托“秋收起义”会师地这一红色资源,打造集红色研学、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创于一体的特色文旅小镇,为农户创收的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的提质升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10]。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原本在偏僻山村的红色遗址与外界的联通更加顺畅,桑植县把握发展机会,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推出洪家关红色旅游,带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已是张家界西线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绥宁县坚持“旅游带动”发展战略,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以当地红色文化为引领,融合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优质资源,辅之以特色茶叶、茶油、干笋、土鸡蛋等当地农产品,全力打造黄桑生态旅游区,助推当地产业融合发展[11]。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要求和目标导向下,产业兴旺的实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发展状况是衡量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红色旅游为代表的红色产业盘活了乡村红色资源,为深藏红色资源的乡村地区带来发展机遇,成为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红色资源和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了乡村产业兴旺“高效益”和村民生活富裕“高水平”的实现。

(二)有助于提升党建引领效能,促进治理有效

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能够引导党员干部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动力和智慧,从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引领作用。挖掘、活化和利用好红色资源有利于统筹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思想、组织、队伍及阵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党组织引领效能,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的有效实现。一方面,红色资源是补足精神之钙的丰富滋养,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力量[12],对其进行有效开发利用有助于广大乡村地区建设好红色阵地,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抓好政治、理论武装,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为党员同志补钙铸魂,解决乡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信仰弱化等问题。通过充分挖掘和开发红色资源,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红色乡村应建设成为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风廉政教育为一体的党员教育基地,搭建党性教育大课堂,传承弘扬楷模精神,打造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新高地,持续抓好村级班子、驻村干部、年轻干部等队伍建设,培育一批立场坚定、勇于担当的乡村振兴“红色头雁”。另一方面,红色资源中蕴含着党在基层建设和动员人民群众等领域的相关实践和经验,红色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范本[13],大力宣传、弘扬红色精神和革命品质能够凝心聚力,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爱党、敬党的精神,提高群众的红色文化素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调动乡村各主体参与村里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断完善乡村治理。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立足“半条被子”精神传承,不断夯实阵地、优化服务,充分调动村民、乡贤、返乡创业人员以及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以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牵引,激发治理活力,不断促进乡村治理向“高水准”发展。以红色资源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有助于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广泛地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力,使乡村治理更加有序、更具效能。

(三)有助于彰显红色文化底蕴,重塑文明乡风

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载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生动体现,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国家意识、民族观念、人民情怀等都能够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认同,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红色故事和革命精神,让红色资源发挥感染人、教育人、引导人的作用[14]。重视并有效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既有利于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对优秀革命传统进行继承发扬,激发党员干部投身基层事业的热情,也有利于正确引导主流价值取向,增强村民群众的向心力。一方面,以红色文化涵养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增强乡村振兴文化软实力。湖南娄底市双峰县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蔡和森纪念馆为中心,充分凸显革命老区富含红色资源的地缘优势,形成了包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馆在内的三个主题教育基础性成果,推广女杰文化、家风文化研究,充分彰显了乡村红色文化底蕴[15]。另一方面,将革命精神融入文明乡风建设中,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育人效果,引导人们向上向善,提升农民群众的家国情怀和时代使命感,积极投身美好乡村建设。通道县依托通道转兵纪念馆、红色旅游博览会、红色情境节目《侗乡红色记忆》、红色旅游自驾系列活动、红色文化大学生写生节等多元化的方式,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优秀革命精神,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家国情怀。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教育、传播等主渠道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塑造、改变和影响人的功能,为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榜样、建立思想标杆、传播正确的文化风尚,引导群众将红色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为行,进一步涵养新时代文明乡风,为乡村全面振兴培根铸魂。乡风文明是评判乡村共同体进步开化与否的标准,是乡村振兴水平和程度的外显[16]。只有不断推动乡风的“淳”和“正”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乡村发展的“兴”和“盛”。红色文化的道德教化功能有助于涵养乡村公共品德、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打造积极友善团结向上的乡村共同体,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文明乡风的重塑提供价值指向,从而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的水平。

(四)有助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打造宜居乡村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17]。乡村的生态环境与红色资源共生共存,红色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与良好生态环境的维护相辅相成。红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开发模式为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新的契机。以红色文旅模式为例,乡村自然资源及特色红色文化可吸引游客,回应游客对原生态田园风光的向往。红色文旅要发展,红色文化是独特魅力,乡村的青山绿水也是关键引力。正因如此,提升红色资源开发效果,更要积极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以良好生态为动能,以红色资源的“绿色发展”模式为推动力,助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红色文旅的发展与乡村生态环境紧密相连,红色资源作为新兴产业动力,将督促地方政府做好相关保障,投入资金进行乡村地区绿化改造,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厕所革命”、垃圾分类以及排污处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乡村生态振兴打下良好基础。企业作为红色资源开发的主体之一,在有效开发红色资源,实现经济新增长的目标导向下,应自发参与乡村生态改善的工作,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建美丽乡村。红色资源的综合开发是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农家乐、民宿、农副产品都能借此有新的出路,同时也带来以“红”促“绿”、以“绿”彰“红”的良好态势,在此过程中,农民将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自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发挥“土著”优势,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乡村和谐生态既是积极保护红色资源带来的效果,也是红色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前提。乡村良好生态环境为红色资源多维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和前提,为红色旅游等产业增添了新的魅力。红色资源的有效利用客观上也要求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的原则,充分挖掘、利用其特有的“红、绿”资源优势,形成二者互相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实现优势互补,打造“景村一体”的生态宜居环境,进而促进乡村生态宜居“高颜值”的实现。

(五)有助于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文化自信

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大背景下,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吃饱穿暖,其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更加丰富多元。但由于城乡长期二元分割的历史因素影响,农村社会的文化建设仍需继续增强。红色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能够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引导和矫正农民的价值观念、破解乡村文化发展难题,进而不断培育农民文化自觉,增强农民文化自信。具言之,一是在现代化发展大步前进的同时,农村社会也在发生剧变,而包含红色文化在内的乡土文化,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根和魂,要做好培根铸魂工作,就要发挥好红色文化引导人、教育人、影响人的重要作用。红色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既能让农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也能使农民群众的腰杆子挺起来。发展红色乡村游等红色产业使农民群众的口袋鼓起来了,但在此过程中,红色文化的多元化宣传和推介也有助于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促进农民多样化文化需求的满足,而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才是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真正达成。二是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冲击下,农民群众疲于生计,受小农思想影响至深,“各扫门前雪”的心理和“家庭原子化”的发展模式使得乡村的公共性日益消减,而红色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内核的有力宣传和大力倡导,有利于引导和矫正农民群众的价值观念,有助于重塑乡村公共性。三是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以红色文化的内核为依托,实现其有效开发利用有助于繁荣乡村文化产业,根植乡村特色文化,发掘红色文化,从而突破乡村文化“无人问津”的发展困境,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解决发展难题。四是在乡村发展式微,乡土文化呈现断裂式传承特征的当下,红色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推动了红色文化传承的接续,而发挥好红色文化的隐性作用,将有助于其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农民群众认同的行为选择和自觉行动,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

红色资源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党建引领、文明乡风培育和生态良好等方面具有其独特价值,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切入口。因此,如何将湖南省各地的红色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是现在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聚焦现实,多层面精准发力,通过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理顺并完善体制机制、引进和培育专业人才等策略,用心用情用力推动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充分实现其多维价值,真正赋能乡村振兴。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把红色资源“保护好”

受地理区位以及自身发展状况的影响,许多深藏乡村的红色资源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和科学保护,因而也未能有效发挥其对振兴乡村的推动作用。在乡村振兴逐渐取得可喜成效的同时更要注重加强宣传引导,重视红色资源的挖掘和保护,促进乡村的红色、古色、绿色融合共生、协同发展。一方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提高思想认识,梳理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红色资源的意识,深挖红色资源的时代内涵。红色资源承载着党的光荣历史,象征着党的优良传统,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18]因而,牢牢树立“保护第一、开发其次”的观念,坚持合理利用,促进持久发展,可使后代能够充分享受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同时更新思维观念,提高整体规划能力,提高红色资源保护的技术方式、保护维护修复技术和保护的监测技术的水平[19],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各种红色资源,如红色展馆、红色遗迹遗址、红色精神等进行数字化个性化处理,挖掘各自的独特价值,增强吸引力,从而实现精准化保护。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传媒手段使红色资源活态化、立体化、大众化,扩大其可观感和受众面,赋予红色资源鲜明的时代内涵,实现其现代化传播。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积极推动红色资源全面系统的保护,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给予财政上的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和专业的服务窗口,以此夯实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基础。地方政府要不断优化服务平台建设,在政策引导和广泛宣传方面下足功夫,引导乡村地区形成保护红色资源的广泛共识,将保护红色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施落地,引进专业化程度高的第三方机构合理评估红色资源并制定针对性的保护对策,将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结合,确保其完整性和真实性,真正实现全方位和全覆盖保护。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好”的过程,要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发挥党员同志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当地农民群众作为第一受众,同时充分调动乡村各主体积极性,形成保护红色资源的强大合力,在实践中逐渐构建起“强化保护意识、完善保护方案、规范保护行为、巩固保护效果”的保护体系。

(二)理顺并完善体制机制,将红色资源“管理好”

有效管理促进更好利用,只有加强对红色资源的管理,构建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才能进一步有力促进红色基因的传承,才能充分释放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活力,这就要求必须理顺和完善红色资源管理机制,着力提高红色资源管理水平。首先,要建立责任机制,推动乡村地区按照“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原则,切实保证所制定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政策能够实施和落地;
制定针对红色资源保护的具体化监督检查条例;
建立红色资源保护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对基层部门中保护不力、工作失责的行为进行提醒、约谈,督促整改,同时将保护工作做得较好的乡村作为样板进行宣传,发挥其正向影响作用。其次,建立协同机制,注重红色资源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大各主体之间联系配合与协调力度,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系统管理红色资源的内在优势;
推动多方主体参与,建立起当地村委、村民小组、广大村民以及企业等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明晰权责关系,建立健全利益分配和共享机制,集思广益管理好红色资源。再次,完善“法制为本、政策引导、金融扶持”的一体两翼保障机制,强化制度及资金保障,筹集推动红色资源管理所必需的活动经费、宣传经费、培训经费等,汇聚红色资源管理合力,逐步形成健全的红色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同时积极推动“红色资源管理立法”,从根本上强化红色资源管理的保障。最后,推动改革创新,完善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的激励机制、区域协作机制、成果共享机制、容错纠错机制等,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具体制度,形成严格化的执行机制,保证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在健全机制及系统制度的框架下有条不紊推进。综合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应在发挥红色旅游资源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突出红色资源独特性,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促进红色资源与产业深度融合;
同时要注重创新保护开发模式,转变传统呈现方式,把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本地的经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将高校和科研团队以及第三方机构纳入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建立红色资源产学研一体化管理协调机制。

(三)引进和培育专业人才,使红色资源“利用好”

要想真正利用好红色资源,使其成为乡村振兴进程中充满活力的助推力量,打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关键。2021年初,《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出台,其中明确指出:“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相结合,拓宽乡村人才来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红色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离不开人这一主体要素重要作用的发挥。一方面,要通过相关优惠政策的引导和稳定发展环境的构建,探索引进经验丰富的专业运营团队,深度发掘并有效整合乡村红色资源,吸纳一批专家、学者、企业家、社会组织等将技术、信息带入乡村,鼓励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搭建“招贤纳士”的服务平台和“专有人才库”,大力推动“城归”的回归,让有能力、愿干事、干实事的人踊跃投身于乡村建设中,形成人才返乡、入乡并服务乡村的多元方式;
同时支持和鼓励当地红色旅游业、红色文创产业、民宿以及服务行业等相关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校、研究机构、信息化服务商等开展中长期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训和实习基地。另一方面,打造红色资源利用的专业人才既要“外引”更需“内培”。广大农民是红色产业发展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红色产业的质量。当前乡村红色文旅从业人员中多数为当地农民,且由于村庄日益空心化的影响,乡村发展“能人”多为留守乡村的中老年群体,受限于自身文化素质,在实际中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浮于表面、对红色产业的经营管理缺乏专业认识和从业经验、对红色文创的多元功能拓展不足,这就导致了农民群众对红色产业的参与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乡村红色资源多维价值的实现,因而要加强对农民群体的引导教育和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使其主动参与到红色文旅及相关产业中,避免一些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乡村因当地农民缺乏知识和经验而陷入发展的困境。通过土地流转、拓宽投资和融资渠道、协调利益分配机制等方式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参与感、幸福感和获得感,辅之以定期培训、专题讲座、派出学习等方式强化人才培养,促进人才本土化的实现,以提高当地村民的整体素质,培养生产型、技能型、经营型等新型职业农民,支撑红色产业的长远发展,最终通过“外引+内培”建立起乡村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专业人才队伍,激发实现红色资源“利用好”的内生动力。

湖南省广大乡村地区承载了众多中国革命的红色记忆,对推动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双向促进、深度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挖掘湖南省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多维价值不仅符合新时期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及传承的相关政策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口和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下,我们要以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和有效利用为抓手,以宣传引导为桥梁,以体制机制为保障,以培育专业人才为目标,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以实现其在乡村各方面建设中的多维价值,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生并进,进而行之有效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年味里的“虎文化”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基础教育资源展示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年4期)2022-01-14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5期)2020-06-11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资源回收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11期)2018-11-23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追忆红色浪漫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推荐访问:多维 湖南省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