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研究

李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1.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概述

内蒙古地区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土地面积的12.3%,是中国第三大省区,东西跨度1700千米。内蒙古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主要的活动舞台,先后有10多个游牧民族在此生息繁衍,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匈奴、鲜卑、突厥、乌桓、契丹等。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现有民族55个,其中主体民族有蒙古、汉、满、回、达斡尔、朝鲜、鄂温克、鄂伦春8个民族。悠久的历史与众多的民族为内蒙古遗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鲜明、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少数民族文创产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一直致力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建立孵化平台,推动民族服饰、蒙绣、皮画、皮雕、马头琴等传统手工艺与文化创意设计对接合作,为传统手工艺注入时尚元素,给时尚元素输入传统文化基因,带动传统手工文化传播和衍生产品开发销售。鼓励文化文物单位和文创企业开展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合作。鼓励企业与高等学校、研发机构共建文创产品研发中心、产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推动产学研合作成果市场化,举办各类内蒙古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在自治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文创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地区、景区、博物馆等公共机构都有了自己成体系的文创产品。特殊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和民族构成为民族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创作环境;
另一方面,由于旅游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内蒙古的支柱产业之一,市场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可以预见未来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创产业的潜力巨大。

3.民族文创产品设计困境

文创类产品设计时通常会依附于某特定载体,如动漫或影视周边类文创产品,就是以特定的IP形象、故事、影视作品或游戏为主题展开设计,这类文创的取材对象标准化和符号化程度高。少数民族文创产品的设计构思依附于民族文化,但民族文化是一个抽象概念,其包含了庞大而复杂的文化脉络和种类,无法直接套用普通的IP类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目前比较常见民族文创产品设计策略是先从民族文化中提取要素,如民族服饰、绘画、纹饰、音乐、民间故事等,提取加工后将他们符号化的元素应用在文创产品设计当中[1]。不可否认有一些少数民族文创产品的设计相当出色,但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这类产品存在用户体验浅、缺乏用户粘性、同质化严重、无法形成具有延续性的产品系列等问题。旅游本质是寻求“差异化”体验,但不少游客反映,当前景区内文创产品存在着设计雷同、商业味重等问题,世代相传的民族文化正面临被现代文化同化的境遇[2]。

少数民族文化宝库蕴藏着巨大能量,合理的开发可以起到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作用。对文化的研究和发展规划是先导,政府牵头优先重点发展那些代表性的民族特色符号,打造典型民族特色文化IP,例如长城、故宫、大熊猫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符号。清华大学左恒峰教授的观点是文化体验创新包含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3],宏观指的是民族“大文化”或“本土文化”的特征识别,如“草原”、“蒙古包”、“马”、“民族服饰”等元素(图1),有着非常深刻的文化烙印;
中观也就是第二个层次,是作为“子文化”的特征识别,如近年内蒙努力打造的蒙古马文化、敕勒川草原文化;
第三个层次是通过更具体的文化产品,满足用户的文化体验需求,如图1中的《千古马颂》全景式马舞剧,让观众切实的感受到千百年来,在这片草原上人与马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愫。

图1 千古马颂

产品设计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流程,这套流程在普通文创产品设计时同样适用,首先是设计调研阶段,开展相关文化背景调研、市场分析、目标用户、竞品分析等内容的调研,在确认产品设计定位之后,进入到设计创意阶段,从草图方案到生成概念方案,再到确认最终方案进入生成流程。但这个标准化设计流程直接套用在少数民族文创产品设计上其实是有欠缺的,少数民族文创产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是靠某一款产品的设计就可以发展起来的。少数民族文创产品设计策略可以分为:文化研究与发展规划阶段、系统的文化创意实施阶段、市场化运作阶段。

少数民族文创产品设计对象是少数民族文化,民族文创产品的设计离不开文化脉络。但民族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从形式上分包含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类型包含艺术、生产、生活、政治、军事、语言等等,不同类型又存在历史和地域带来的差异,不同的部族的群体记忆、习俗等也不尽相同。可以说民族文化本身就是由这一系列的非常丰富的且关系复杂的集合体构成的,民族文化的内涵远比某一动漫、故事或IP形象要庞大得多。因此,常规的产品设计调研是无法还原民族文化原貌的,会有断章取义和管中窥豹的趋势,这也是虽然民族文创产品扶持多年,投入与收效不成正比的原因。这个阶段主要用的研究策略有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质性研究倡导在“情境中”开展研究,而量化研究更看重数据统计,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两者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互补的。

1.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4]。质性研究方法的特点有,研究者参与体验并记录自然情境中的行为,与被研究者形成互动;
非常重视观察到的事件或现象形成的过程及结果,并将事件放在其发生场景中去看,将情景描述和场景描述纳入研究中;
质性研究重视被研究者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力图揭示现象背后的价值关系;
质性研究采用开放或非结构方式收集多样化的描述性资料,如访谈抄本、实地记录、图片纪录、声音与影像记录、相关文件等;
质性研究通常不预设理论和假设,它的研究发现是来自田野工作的经验与资料。资料经分析归纳而形成概念,然后再形成主题[5]。

2.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也被称为量化研究,或者量的研究,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和分析,以验证研究者自己有关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量化研究在具体运用中特别强调操作化、概括化及客观性。量化研究过程的第一步是要经假设性演绎产生假设,同时又要对假设进行能够被“感官经验到”的假设测试,这就要求将概念“操作化”。将概念化成能够被感官经验到的变项及指标并能按照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测量或计量的数据的过程。为了将研究的结果推论得更广,并增加外部效度,量化研究强调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为保证知识的客观性,量化研究的一个基本宗旨是研究的结果能够被复制。因而在量化研究中多采用调查问卷、测量统计等方法,以保证研究设计无论由什么人来进行或重复多少次,都可以得到基本相同的结果。

量化研究回答的是“有多少”的问题,质化研究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具有不同的向度和贡献。多元化的研究角度可以为少数民族文创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更可靠的参考,有利于提高规划的全面性和前瞻性,优化布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并为系统的创意设计活动提供纲领指导。

这个阶段中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活动,中观层的研究对象属于民族大文化背景下的子集,例如“蒙古族文化”下的包含“马文化”;
而微观层的对象就是更加具体的设计项目,例如“马文化”背景下的“马鞍文创产品设计”。虽然这个阶段属于子文化层级,但在宏观层的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方法同样适用,尤其是质性研究中的很多素材可以直接应用于创意设计。

1.中观层文化研究策略

在这个阶段的质性研究与宏观层类似,相对更侧重对文化层的抽象的素材收集整理,如叙述性强的民间故事、原生态音乐、生活和生产情境。另一方面,在常见量化研究方法基础上,可以加入近年来新兴的CMF设计概念,CMF设计理念整合了色彩、材质和工艺相关的研究,将趋势分析、需求分析与用户心理研究融入到CMF研发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由需求推动技术革新的模式。

常见的民族文化研究主要从宗教、建筑、服饰、饮食、口传文化、音乐舞蹈和民俗节日等方面开展,相关成果若直接作为民族文创素材或灵感来源是不充分,也是不严谨的。以白泽平老师的研究中对达斡尔族服饰色彩的描述为例,“服装都是采用的布衣长袍式,款式相对简单,族中的年轻人一般在服装颜色上以蓝色或者浅蓝色为主,强调活泼,而年龄稍大的则是以深蓝或者黑灰色为主,主张的是严肃、庄重[6]。”从民俗文化角度对色彩的描述看,是比较合适的,但若作为产品设计的依据就过于宽泛。色彩远比形状还要复杂得多,再叠加上材质和工艺的维度,最终得到的产品质感千差万别。民族文创产品设计的发展,离不开对民族文化中感官要素的提取,而CMF设计用到的研究方法就比较合适[7]。民族文化中蕴含着独特的CMF气质,这是需要从多角度,多维度,甚至是跨越时间、空间的,有足够的样本积累,才能逐渐地将这种气质比较完整地还原出来[8]。建立起民族文化的CMF样本库,之后在开展民族文创产品创意活动时,为设计构思提供可靠的参考标准。从辩证的角度去分析,相关民族文化CMF要素的提取与应用,又能推动新的CMF设计需求,继而促进整个CMF相关产业和学术研究的发展[9]。对少数民族文化开展CMF研究,建立标准化的CMF样本库,服务于不同的文化创意活动,产生的文创产品在保持差异化的同时,在文化背景和CMF表达上又具有一定的整体性,有利于产品的系列化。

2.微观层的创意实施策略

微观层更加偏重具体的设计应用,按照产品设计流程,从需求分析开始明确设计目标,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包括了可行性分析,产品目标人群分析等。在研究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生成概念设计,通过原始产品交互仿真诊断、头脑风暴讨论等方法,形成若干创意概念的原型,并利用草图解决方案和简单的二维效果表达式来寻找设计解决方案。在与企业进行内部评估和讨论,在确定的方向上开始深化设计,进一步描述产品的机理功能、造型色彩、材料工艺、表面处理、用户体验、人机界面等细节,并生成三维仿真结果和多个解决方案的详细演示,最终向企业提交更深入的产品设计方案。这个阶段作为系统的文化创意实施阶段的末端,或者可以说是具体的落脚点,在做需求分析和设计调研时可以直接调用宏观和中观层的研究成果,应用在文创产品的概念设计上。

在概念创意阶段需要特别留意与五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相关的民族文化素材。因为在现实中人的五感通常会相互关联,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产生联觉,形成深刻的联觉记忆[10]。民族文化中五感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鄂温克族鹿角帽文创产品设计(图2),属于典型的视觉要素与触觉要素相结合,造型上延续了鄂温克族传统的鹿角帽造型,材质上使用柔软的皮革代替鹿角,但兼顾了视觉和触觉的感官体验。图3中马头琴音乐播放器,除了应用了马头琴造型和蒙古族纹样外,增加了听觉要素,可以播放经典的民族乐曲,有助于增强感官体验。五感设计可以使用户获得非常好的少数民族文化体验,很好地调动相关的情感体验。

图2 鄂温克族鹿角帽

图3 马头琴音乐播放器

以内蒙古为例,受益于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文创产业的发展的基础条件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随着“亮丽内蒙古”核心旅游品牌的打造,传统媒体与新兴自媒体互补融合推动,顺应自驾游、高铁游快速增长趋势,地区旅游业逐步向实行一体化开发、一体化宣传、一体化营销的方向发展。

虽然有了比较好的发展契机,但现阶段内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文创产品项目孵化和相关配套产业还非常薄弱。内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市场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据统计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仅有168个,而这里从事民族文创相关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全区文化企业规模较小、集约化水平较低,企业“小、散、弱”现象依然突出。解决产业弱小的问题,一方面扶持发展地区原有的产业,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区外优势资源。

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尤其是北方游牧民族文化浓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备发展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不足也非常明显,商业化水平低,没有形成联通上下游的产业发展循环,需要从政策、文化研究、设计创作、市场运作等多方面协同发力。

猜你喜欢 质性产品设计文创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医院管理论坛(2022年8期)2022-10-14护士工作安全感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医院管理论坛(2022年7期)2022-10-14陶溪川文创街区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智能产品设计包装工程(2022年12期)2022-07-04女性自杀未遂患者自杀动机的质性研究医学概论(2022年4期)2022-04-24“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工业设计(2021年6期)2021-07-0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透析与人工器官(2020年1期)2020-11-16《冷·暖》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教堂之夜》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岁寒三友文创海报》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推荐访问:内蒙古 少数民族 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