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虎”形儿童服饰造型与色彩观念探析

田源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引言:虎作为一种图腾信仰,自远古时期就受到中国人的崇拜,人们向往其王者之风与强健勇猛之躯,在岁时节令与人生礼仪等幸福祥瑞时刻总能见到“虎”的形象出现,进而成为民间服饰中重要的设计造型与装饰图案题材。而以“虎”形象作为造型主体的虎头帽、虎头鞋、围涎、肚兜等民间传统儿童服饰,更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极具文化特色与设计巧匠的组成部分,彰显着中国人的虎文化信仰,寄予了对幼年孩童的殷切庇护之意和喜爱之情。

“虎”形作为中国传统儿童服饰装饰题材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传统农耕社会,民众在造型装饰图案中十分喜爱使用圆睛大睁、虎口龇张、威严可畏的“虎”形造型,塑造出威猛、强壮的造型特征制作儿童服饰,其形成源于民间百姓驱邪避灾、生命健康的企盼,寄托着崇尚生命、子孙满堂的深切情感。

(一)“虎”文化信仰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我国1975 年6月,河南濮阳西水坡原始墓葬中发现蚌塑龙图型,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被称为‘天下第一龙虎’,说明在原始氏族社会晚期的信仰中,不只有了龙神,而且有了虎神,龙虎文化已同时存在。”[1]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古代战士蒙虎皮、穿虎皮的内容记录。在《尚书》《荀子》等古籍文献中也记载了商周战国时期人们戴虎皮帽、穿虎皮裤、戴虎面具的习俗。潜明兹的《中国神话学》写道:“至西周初,龙、凤与虎的纹样逐渐增多……经汉、唐至宋,由于龙凤的贵族化,虎的神秘色彩依次减弱,广泛深入到民间而世俗化,才成为民间艺术的重要母题之一。”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礼典》中也记载:“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悟,烧虎皮饮之,击其爪亦能避邪。”汉朝时,虎被赋予驱鬼辟邪的作用,被人们作为门神来保护家庭,百姓纷纷“画虎于门”驱邪禳灾。随着社会的发展,崇拜“虎”的精神信仰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民间造物中,“虎”形象成为辟邪纳福、祈福达愿的装饰题材和装饰载体。张道一先生在其著作《美在民间》中说到:“生产者为自己的生活需要所创造,直接用来美化自身、美化物品、美化环境,倾注着劳动者自己的审美趣味和纯美的感情,活跃在劳动者的生产、日常生活、习俗节日之中,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钟敬文先生说:“一切文化事物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大都是适应着人们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组织上的各种要求的,而现实的人们,本身又各有性别、身份等差别。因此,他们的需要,无疑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适应这种人们的复杂实际的文化产物,也必然是千姿百态的。”[2]

(二)“虎”形象用于传统儿童服饰的历史发展

《中华古今注·鞋子》中记载:“自古即有,皆谓之履,絇繶皆画五色,至汉有伏虎头,始以布鞔,繶上脱下,加以锦为饰。”[3]这里说的“伏虎头”,就是指现在的虎头鞋,在鞋子的正前方缝绣俯仿佛卧躺的一只老虎的头部作为装饰。这说明在汉代,虎形装饰的鞋履已出现。1900年,西安东郊出土一件10.7厘米高的唐代红陶襁褓俑。该俑为一头戴虎形童帽的婴儿,童帽的样式大致为风帽,其上的老虎装饰神态威严又憨态可掬,这说明虎头帽在唐代就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儿童服饰。清代很多地方县志记载有端午节“儿童佩艾人艾虎”、“人戴艾虎”的习俗,《清嘉录》中说:“编钱为虎头形,系小儿胸前,以示服猛,谓之老虎头。又小儿系赤色裙幱,亦彩绣为虎形,谓之老虎肚兜。”“清代出现了仿造虎的造型制作儿童的服饰及玩具,用来辟邪镇恶”。[4]“在数千年服饰发展过程中,儿童服饰与成人服饰同步发展,但形制几乎与成人服装相同,仅仅是成人服装的缩小。”[5]从此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以虎为形象的服饰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内容。

我国很多地区,新生儿的女性长辈或亲人,在孩子出生前就会给孩子做好虎头帽、虎头鞋、棉袄棉裤、虎围嘴、虎肚兜等,在“送粥米”这天作为礼物相送。在庆祝“满月”当天,孩子要穿戴全套“虎”纹服饰,头戴呲牙咧嘴、笑容可掬的虎头帽,身穿虎头连脚裤,身边堆着虎头枕,手拿布老虎玩具。假如孩子满月是在冬天,还会穿上棉的虎头斗篷,活脱脱一个“虎”子形象。

(一)虎头帽

虎头帽,童帽的一种,因帽形似老虎头而得名,虎头帽正中的虎头前额通常用黑色丝绒线刺绣一王字,老虎的五官与童貌的造型与佩戴功能巧妙结合。虎头帽多有护生求吉的用意,是长辈为新生儿童准备的礼物,不同区域虎头帽造型及色彩各不相同,共同之处在于反映着长辈对儿童的关怀与祝愿。旧时婴孩作满月,亲友绣制童帽作为赠礼,送男孩的以虎帽为多,但造型各异,分单面虎、双面虎、狮虎合身等;
送给女孩戴的有莲花帽、女冠等。虎头帽于我国汉族地区普遍流行,清代至民国时期尤为盛行,其中又以风帽或夹帽最为多见,罗汉帽、状元帽、通天帽等也极具特色,广受喜爱。爱子心切的长辈亲友企盼借助老虎强大威猛的力量震慑鬼怪,消除灾祸,以此保佑孩童健康成长(图1)。

图1 儿童虎头帽

目前发现最早的头戴虎头帽襁褓俑文物,对于虎头帽的起源研究是极为重要的史料。学者杜文指出,虎头帽自北朝晚期开始出现,到隋唐时期有了一定发展。虎头帽的起源与佛教文化有关,认为孩童虎头帽来自对唐代佛教天王护法服饰的模仿。这一点从墓葬出土的隋唐武士俑头饰与佛教中天王护法帽饰并无二致可以看出。唐代,健陀罗佛教艺术从希腊传入中国,狮头帽护法形象也随之传入,并与中国民间虎崇拜相结合,最终演变为虎头帽。人们仿照天王帽饰缝制孩童的虎头帽,期望用祛邪镇恶的天王护佑孩童健康成长。

(二)虎头鞋

虎头鞋因鞋脸绣有虎头而得名,多用于1岁左右的幼儿。幼儿穿的夹棉连脚裤大多厚而肥大,此时的幼儿也刚刚学习走路,穿着厚实鞋底平整的虎头鞋既能保护裤脚又合脚保暖。虎头鞋的装饰主要集中于鞋头处,虎朵为贴布而成,鼻子之上以折线绣出王字,显示出老虎的气概与王者之威。虎头五官刻画精致,圆圆的眼睛很是机灵,虎嘴下缘缝有棕色丝线捆扎成的胡须,虎鼻多缝制为三角或桃心形。虎头鞋的鞋跟还缝制有鞋拔和系带,系带增强鞋子稳定性,穿着更跟脚,穿脱更方便。有的虎头鞋也绣有蝙蝠、五毒、荷花等图案。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虎头鞋中有一种叫做 “拦路虎”的虎头鞋,通体蓝色,耳朵为黄色,是专门由姑姑送给孩子的,期望孩童长大后可以顺利度过人生的种种困难。虎头鞋的鞋底缝制极为讲究,除了要纳得平整厚实,有的还在鞋底绣制菱形和圆圈图案,图案组合寓意吉祥,如在鞋底用白色棉线缝制9个菱形,9个圆,所谓“九子十成”,期寄新生儿童健康平安长大。

(三)虎头襻子

“不同自然地理、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环境的差异,自然形成了地域特色。一个地域的服饰是在民众生产生活方式下形成的产物,是在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6]虎头襻子是山东济宁微山渔民给孩子特制的一种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穿戴服饰,其正面为一造型凝练、表情夸张的虎头图案,虎头襻子因此得名,也寓意着“虎头盼子”。虎头襻子上面的“虎”用各色布料铰成虎眼,虎鼻,虎耳,然后用丝线将其逐一绣制在红色双层布料上。老虎的眼睛、眉毛、胡须多为黑色,牙齿是白色,眼球与鼻子是用褐色的布包裹着棉球凸出来,虎耳朵则凹下去。虎头襻子的两边各有一条宽5厘米的交叉布带,用四五层红布缝制得十分厚实,襻带上连2条两三米长的布带子,末端用碎布和棉花制成菱形或船锚形装饰物。渔民长年在水上生活,满周岁的孩子就会穿虎头襻子,后面的长带就系在船桅或将军柱上,防止孩子不慎落水。有细心的父母还在襻带上系上两个干葫芦,这样即使孩子不慎跌入水中,也能漂浮在水面上,保护孩子的安全。旧时,妈妈给孩子缝制的虎头襻子既得好看又要结实,包含着渔民们希望孩子像老虎那样健壮的寓意,蕴含着渔民对健康平安的祈求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与渴望。

(四)“虎”围嘴

围嘴是系在小孩脖子周围的棉垫圈,防范小孩流口水、遗乳或汤食弄脏衣服的儿童护围饰品,也称作“围涎”,通常由母亲一针一线用心缝制刺绣而成。常见造型为花瓣型、动物型,稍大一点的孩子也常穿戴前片加长,功能上与肚兜合二为一的一体型围嘴。其中,又以虎型儿童围嘴最为别出心裁。整个围嘴采用老虎的外形,造型和刺绣装饰凸显出老虎的勇猛威武与可爱,形神兼备(图2)。这种虎形儿童围嘴也称作云肩,是母亲给孩子准备的新生礼物,每一个虎形围嘴都蕴含着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祝福孩子平平安安,健康长大。

图2 虎围嘴,有的也称为云肩

在中国传统民间造物与手工技艺文明中,色彩文化是民间造物文化的重要内容,民众追求色彩的应用及其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甚至在民间造物文化中形成了很多谚语或口诀。如“红靠黄,亮晃晃。”“红红绿绿、图个吉利”“断国孝,三蓝墨”等,这一造物艺术特征不仅出于对色彩的视觉感官需要,更是对色彩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性的追求,更是民间百姓心理情感的传达。喜庆、欢乐、幸福的色彩是民间百姓所喜欢的,是符合民间传统价值追求和审美观念的,因而也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同。民间设色喜欢使用红红绿绿,因为这样可以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图个吉利,这样的色彩直接表达出民众对于生活的情感和期盼。虽然民众对红火热闹、喜悦吉祥的色彩观念十分崇尚,也常有在色彩使用上偏向于清新素雅婉约的情调,有时也会出现某些灰色或复色,但这也往往是有着特殊的涵义或使用氛围,也是满足于其要表达的特殊题材或艺术形象的需要,这一艺术风格的情感表达也一定是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饱含民间艺术创作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当然,色彩的协调统一也是民间设计造物色彩观念的重要原则,所谓“光有大红大绿不算好,黄能托色少不了”,民间画诀中“艳不俗、淡相宜”;
“色多不繁,色少不散”;
“草绿披粉而和,藤黄加赭而老”;
无论说的是色彩用在什么地方,都强调了色彩协调统一的重要性。如民间所流传的“青紫不并列,黄白不随肩”“红搭绿、一块玉”“红间黄、喜煞娘”“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等,中国民间手工艺对于色彩的使用讲究既要丰富,又协调统一,色彩对比既要强烈,又要注重搭配,呈现出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绚烂多彩的色彩之美。

(一)中国传统服饰色彩观念

“色彩是民族服饰的构成要素之一,它用象征方式表达着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从而成为一种象征符号。作为象征符号的色彩,有其自身的内涵外延,本质与特点,结构与功能,变异与发展。”[7]色彩是中国传统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传达的重要元素,服饰色彩的运用也是民族文化观念与服饰审美心理的沉淀。我国各朝各代对服饰色彩都非常重视。自秦汉以降每次政权更迭必“改正硕”“易服色”。“五色”由青、赤、黄、白、玄组成,为正色,奠定了中国传统服饰色彩的基本色调。“五色”在民间传统文化观念中各有指意。红色为喜庆、成功、祥瑞的象征,有辟邪禳灾、求吉纳祥的寓意;
青色是深绿色、浅蓝色、靛蓝色等冷色调的统称。五行中青与木相对,为木叶萌发之色,象征萌动与生长;
白或称素,有虚静空无之义,亦表纯洁,“明心之洁净”。玄为黑色,是深渊无垠之色。“黄,中央土之正色”,黄色通常为皇家专用,百姓严禁使用。在民间服饰品依然多见黄色,只是需要在色相及使用面积上要有所区别。如清制规定:“明黄是帝王专用色,贵族只能用深黄色(金黄),稍带红色的杏黄则不禁,民间也可用。”

(二)民间“虎”形儿童服饰色彩

近代汉族民间虎形服饰亦十分注重色彩使用。不论是黑色为底色的虎围嘴,还是多姿多彩的虎头帽,还是宽底厚实的虎头鞋,都是中国民众在传统造物伦理观念、生活民俗和审美习惯下,长期以来形成的民间服饰色彩观念,它源于传统文化又在民众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受人喜爱,因此说“‘红红绿绿’是色彩的视觉观感,是一种积极的、热闹的视觉心理反映,同时也是吉祥、喜庆单色象征性语言。”[8]例如,民间儿童所戴虎头帽多以黑色底色,有的虎头帽或其它童帽,如风帽、通天帽等也多选用红色为底色,同时紫色、黄色、粉色、棕色等也经常出现。黑色是中国传统五色之一,为正色,又此色耐脏,对于以刺绣缝制为主要工艺不易清洗的童帽来说,黑色就是最适合使用的颜色。红色是吉祥、希望的象征,是我们最为常用的吉祥色彩,因此在重要的人生礼仪、年节庆典时儿童常佩戴红色的童帽,也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吉祥、平安、健康的生活的追求。蓝色在传统文化中地位没有红色那么高,但蓝色在儿童服饰中具有特殊的寓意。蓝色在儿童虎头鞋、虎头帽中常被作为底色使用,“蓝”与“拦”谐音,穿蓝色希望拦住小生命,护其成长(图3)。紫色在民间服饰中也较为常用,在童帽中可作主色或辅助色,寓意“紫气东来、富贵平安”。黄色虽然民众较少使用,但家中长辈为儿童绣制黄色虎头鞋帽,企盼用黄色来求吉祥。辅色往往依底色的同而有所变化,达到协调统一。如在红色虎头鞋帽的底色上,饰以黄色,绿色等辅色,红绿对比色的使用,增强了色彩碰撞感,黄色又使虎头的形象更明朗,红黄绿三色是民间艺术中使用最广的三种颜色。伟大的母亲们认为色彩总要鲜艳才好看,在童鞋制作时尽力将自己心目中的小虎形象扮活扮靓,实际蕴含着母亲对儿童真挚自然的爱意。又如,在黑色虎头帽、虎围嘴的底色上使用红、黄、紫等颜色作为辅色搭配,红色虎头鞋寓意驱邪镇妖,使邪气不能靠近;
紫色虎头鞋寓意紫气东来,洪福齐天,黑色为玄色,能包容五彩,更显深沉亮丽。

图3 “拦路虎”虎头鞋

对于儿童虎头鞋帽本身而言,除了对孩童的保暖、防暑等穿着功能外,最重要的便是童帽的装饰功能以及由童帽的装饰所映射出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民间艺术不仅具有民间文化的性质,而且是民间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是一种有形的文化、具体化的民俗,不仅具有艺术的一般功能,而且还有高扬民俗功能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9]民间兽头童帽除了虎头帽之外,还有狮头帽、猪头帽、狗头帽等。罗汉帽帽额之间通常附缀三个硕大的狮形银饰,在很多地方言中,“狮”与“思”同音,“三狮”银饰即有“三思而后行”之意,蕴含长辈对晚辈的忠良告诫。狮子亦为是智慧与力量的象征,有吉祥、平安繁荣、生生不息的深刻寓意,在民间文化中,狮还以谐“太师”、“少狮”之音,寓意官运连连。俗语曰“狗头狗脑,容易成长”,在南方地区有冬天里男童佩戴狗头帽的习俗,取“贵子贱养”之义。民间还有很多以神仙像做装饰的童帽,如道教的八仙,土地公,寿星。

佛教的观音,弥勒佛,罗汉等,材质多为银质或铜质,装饰在帽檐中心。除饰有金银神仙佛像外,往往还缀饰编结流苏、铃铛、香包等,不仅使童帽显得生动有趣,还可散发幽香气味。流苏旧时是编结的一种,叫穗子,发展到现在成为中国结。因“穗”与“岁”同音,在儿童帽子上缀流苏来寓意幸福绵长。

民间虎形儿童服饰造型符合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特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对称美

儿童虎形服饰十分讲究造型与色彩的匀称与对称美。如在儿童服饰中常见的镇五毒题材,就反映了在审美中追求图案纹饰与空间布局的匀称。在图案绣制时,蝎子、蜈蚣、蟾蜍、蛇、壁虎这五种毒虫通常图案较小但也绣得精致,排列似呈一个圆,五毒围绕着位于圆中心刺绣老虎,老虎身形较为庞大,再配以大大小小随处装饰的植物花卉,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对称之美。无论是虎头帽、虎头鞋,在造型设计与装饰图案上,都讲究对称形式。如虎形围嘴,围嘴造型以老虎身形作平面对称设计,其上的刺绣纹饰均为对称方式。

(二)夸张性

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曾说过,“艺术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基本特征,至少是重要特征,表现得越占主导地位越好;
艺术家为此特别删节那些掩盖特征的东西,挑出那些表明特征的东西。”儿童服饰中对“虎”的装饰形象会进行主观提炼与夸张变形,使其吉祥化和符号化。如用夸张的手法强化“虎”的眼睛、嘴巴、牙齿等,同时运用对比、重复、变异等艺术手法,把“虎”的眼睛、嘴巴、身躯、尾巴等部位做夸张处理,既凸显其“威武”之气,又将其精神寄托融入其中,符合民间狮子造型时讲究“十斤狮子九斤头,还有一斤在后头”。

(三)象征性

我国民间传统图案纹样寓意吉祥,常使用比喻、借喻、谐音等形式,借用一些吉祥动植物、器物形象来传达情感。比如龙凤呈祥、蝶恋花、鱼与莲、石榴多子、寿桃、石榴、佛手的“三多”等。而在虎头鞋帽中的桃形三角虎眼,鱼形虎眉,蝶恋花形制的眉眼,无不体现了民众对于多子多福、福禄双全的美好愿望。蝶恋花、对鸡、对凤、鼠、鱼等纹饰造型,用以表达对生命繁衍、子孙繁盛的美好期望。

猜你喜欢 虎头服饰民间 动物“闯”入服饰界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1年3期)2021-07-21夜钓虎头鲨垂钓(2021年5期)2021-05-31虎头茉莉的养殖方法老友(2021年3期)2021-03-28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学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雪人的服饰娃娃乐园·综合智能(2019年12期)2020-01-15小米游侠记:虎头将军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高人隐藏在民间爆笑show(2016年4期)2016-06-17高人隐藏在民间爆笑show(2016年2期)2016-04-11高人隐藏在民间爆笑show(2015年5期)2015-07-09高人隐藏在民间爆笑show(2015年1期)2015-03-26

推荐访问:探析 中国传统 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