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蒸日上的广东美术新气象——对近年来广东主要美术作品及现象的观察

文/蔡祜

近年来,广东美术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表现时代现实,弘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核心价值观,稳步提升广东美术在全国的影响力。其中,在美术创作方面持续保持锐意进取、开放包容的创作姿态,具体表现为:推陈出新的创作观念,近年广东的美术创作有意识地将国家、民族、历史等宏大命题与岭南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相结合,实现对本土题材的再挖掘与再演绎;
百花齐放的艺术面貌,美术工作者在践行民族性、时代性的同时,积极探索个人风格特点与样式,作品展现出主流共性与个性的相融共生;
与时俱进的创作题材,以百年党史、脱贫攻坚、抗击疫情、冬奥题材、大湾区等主题创作成为广东美术创作生态的主旋律。在美术项目方面,广东的各大美术院校、创作机构、美术团体通过举办主题创作、美术展览、采风写生、论坛讲座、教学培训、交流合作等活动,不断拓展广东美术的内涵与外延。这些新的美术作品与项目,都成为我们观察广东美术新气象的窗口。

得益于国家对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方面的高度重视与大力倡导,近年来历史题材创作已日渐成为美术界关注的焦点。包括“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等大型创作工程的实施,推动着历史题材创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将历史与当下进行有效连接,以新的观察方式、表现手法去真实还原历史,赋予作品时代新内涵,是当代美术工作者思考的时代命题。在这方面,广东的美术工作者积极参与多场国家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并取得了不俗的探索成果。

以2021年的“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为例,广东不仅有12件作品入围工程,而且在题材的解读上颇具新意——立足“真实”视角诠释百年党史。郭润文、张军、王永、谭亮彬的《北伐北伐》着力还原真实历史,描绘了北伐时期叶挺独立团攻占武昌城的战斗场景。作品对画面现场感与艺术性的强调,正如主创郭润文在介绍画作时提到:“一方面遵循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力求还原、贴近、记录史实,另一方面在艺术观念和技巧上求新创意。”[1]范勃、郭祖昌、林锋的《改革开放第一炮》将1979年7月8日深圳蛇口工业区动工开山炮作为奏响改革开放的标志事件,唤起观众对改革开放初期历史的重新认识,这种再认知自然离不开作者对史实价值的深入挖掘;
同样是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作品,孙洪敏、江哲、王雪、黄伟超、姜浩、孙广熙、黄皓璋、贾文广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抛开对改革开放价值的宏大叙事,以平实的油画语言呈现了普通人对改革开放伟大成果的真实感受——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港口成排的起重机。李劲堃、林杨杰、莫菲、黄涛的《长江之歌》,以全景视觉展现了长江中上游群山峻岭的壮丽景观,作者将画面的群山进行大范围的绿色晕染,长江及沿线的人文风景则是留白处理,传递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愿景,升华作品主题。

在上述作品中,无论是《北伐北伐》的还原真实历史,《改革开放第一炮》的挖掘史实价值,还是《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抒发真实感受,《长江之歌》的传递真实愿景,都可以看出近年来广东美术工作者在历史题材创作中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通过对历史题材的再解读提升观众对历史与现实的认识。

对中青年艺术家的“传帮带”工作在广东美术界有悠久传统,其中不少尝试都属于开创国内先河的动作。比如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推介中青年美术家阶段性艺术成果的“星河展”,自1986年设立至今已成功举办73回,是广东培育中青年艺术家的重要品牌项目;
2005年广东画院成立广东青年画院;
2013年由中国国家画院、广州美术学院与广州画院发起的“广州国家青苗培育计划”立足青年美术人才培育工作,通过采风写生、名家讲座、美术展览等形式,促进青年艺术家的综合成长。2014年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东画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馆共同主办“1荐1——广东省美术名家荐才行动”,开创了“导师”帮扶,“一对一”式培养潜力中青年画家的新模式。诸如此类的人才培养计划与项目,确保了广东人才梯队建设高效有序发展,是广东美术能持续快速发展,保持全国美术强省的重要根基。

近年来,随着国家与地方相继组织各类主题性创作项目,广东美术在该领域也出现了新现象:越来越多的主题创作由富有经验的艺术家带领中青年画家集体完成。青年帮扶对当下主题性美术创作生态的发展非常必要,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东美术曾迎来被誉为“广东现象”的主题性美术创作高峰,产生了一批兼具思想深度与时代精神的经典之作。21世纪以来,主题性创作虽然迎来了又一波快速发展的浪潮,但应该正视的是经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沉寂后,目前主题性创作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青年人才匮乏局面。引导青年艺术家参与到主题性美术集体创作,无疑是转变这一局面的重要尝试。在这方面,广东画院近年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最近两年,广东画院在院长林蓝的主持下相继推出了《南粤先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百花齐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三幅大型主题性美术创作,以多重叙事手法和表现方式演绎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而这三幅作品的创作团队都有青年艺术家的身影。从后续的创作说明可以获悉,其创作过程涉及了构图组织、内容选取、形象塑造、艺术表现、色调设置等诸多的内容与步骤,显然不是欠缺主题性创作经验的青年艺术家可以充分把握。而通过引导青年艺术家参与主题性集体创作,不仅能让他们在指导中得到包括资料收集、主题提炼、画面处理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更好地掌握主题性创作的规律,同时,也能在主创的言传身教中树立正确的文艺思想,更快地成长为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

当然,除了引导青年艺术家参与主题性创作之外,广东画院也积极探索主题性美术创作机制与平台搭建。正如院长林蓝在采访中提到画院的新定位是“广东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重要基地、广东青年美术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广东基层美术人才培训重要基地”[2]。相信随着新举措的具体实践,将更有利于主题性美术创作“传帮带”机制与平台的搭建,也有利于广东主题性美术创作队伍数量与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广东的美术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个人的创作与国家、民族、时代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把美术作品作为传递正能量,表达爱国思想,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用美术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当代中国形象,展现文化自信已然成为广大美术工作者自觉肩负的使命担当。

在2020年的抗疫阻击战中,广东美术界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的创作与宣传工作,以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记录感人的抗疫事迹,致敬奋战一线的英雄人物。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疫情管控,艺术家此次创作抗疫题材作品无法到现场收集素材,更多是从大众媒体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与图像。如何脱离图像的制约,扬长避短,让作品起到温暖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考验着艺术家在材料选择、主题提炼、情感贯注、立场表现等方面的综合创作素养。以参加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众志成城——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的三件广东美术作品为例,许鸿飞的雕塑作品《白天黑夜》从细微处入手,塑造九位医护人员在工作间隙休整的场景,形象简练轻松,令人感受到一线医护人员那种平凡而伟大的献身精神;
陈朝生的水彩画系列《没有硝烟的战争》充分运用了水彩画的特性,刻画了抗疫前线志愿者、医护人员的坚守和付出,实现了作品在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冯少协的油画作品《中国共产党党员——钟南山》的创作原型来自新闻图片,但画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反复推敲与提炼,使作品传递出感人至深的情感力量。以上三幅(组)作品的素材均来自于媒体图像,但艺术家通过不同的艺术思考与手法赋予了作品超越图像的艺术魅力。

事实上,此次抗疫美术创作成果也是近年广东美术密切关注社会新气象和家国命运的缩影。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用美术记录国家、社会的发展变迁成为广东美术的创作主流。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这重要的时间节点,广东的美术工作者围绕“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等主题展开一系列的美术创作与展览,以亲历者的角度描绘了这一历史时刻。2020年7月,“美丽小康·广州画院创作暨写生作品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幕。作为全省首个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的美术作品展,广州画院画家们深入省内外贫困地区采风写生,用具有个人艺术风貌的创作展现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歌颂全面小康的伟大历程。2022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中国冰雪健儿在赛场上屡创佳绩、为国争光。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中,广东画院策划以“冰雪精神”为主题,推出了由郑阿湃副院长主持的山水画集体创作《冰雪精神·飞跃》,以及由创作室副主任黄国武主持的人物画集体创作《红——冰球》《黄——速度滑冰》《蓝——跳台滑雪》等作品,通过国画与体育题材的结合,实现对当代国画的形态拓展,同时也生动地诠释了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传递运动之美。从这些创作可以发现,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求艺术家在创作中需要紧扣时代主题,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力,才能使作品具备指向当下和未来的艺术价值。

近年来,广东美术开展各项艺术交流项目,在交流互鉴中梳理广东美术脉络,探寻广东美术定位,呈现出诸多新亮点。比如2017年7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将广东近代以来的美术经典重新梳理,设置“勇立潮头——洋画运动在广东”“艺术革命——岭南画派与国画研究会”“匕首投枪——新兴木刻运动及漫画”“激情岁月——为人民服务为时代讴歌”“弄潮擎旗——改革开放中的广东美术”“百花争妍——创新创造 再筑高峰”六个板块,评选广东美术百年史上21位艺术大家。以不同角度挖掘了广东美术不同时期的时代内涵,为探索广东美术现代转型提供新思路。该展的成功举办引起了社会与业界的强烈反响,突破很多人对近代广东美术即岭南画派的固有认知,为重新认识广东百年美术的辉煌成就、文化特征提供了新参照。[3]

除了传统“北上”的艺术交流活动之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的发展目标,也为广东美术推进大湾区的美术合作交流,谋求发展提供新契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交流有:2018年12月28日,广州美术学院联合粤港澳三地52家单位共同发起“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与设计教育发展联盟”,旨在通过教育发展论坛、美术作品展等活动,促进湾区内部高校与机构在人才培养、创作研究等方面的协同合作。2019年1月20日,广州市美术家协会联合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美术家协会和艺术团体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成立三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通过举办一系列美术活动,团结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的美术工作者,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美术沟通与交流。这些以交流互鉴为目的的新举措,有效统合大湾区内部的美术力量,激发了大湾区的美术新活力。在未来,随着广东美术界对“人文湾区”内涵的深入挖掘,越来越多的交流合作活动与项目落地,必将对强化大湾区文化认同、美术融合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从历史与地域上看,广东与东南亚一直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近年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下,更加速了广东美术界对东南亚艺术探索的兴趣,围绕这一话题的研究日渐成为广东美术界的新热点。比如2021年4月,广州美术学院正式设立东南亚美术研究中心,以美术交流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影响。又如2021年3月,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共同策划的“首届泛东南亚三年展序列研究展”。此次展览共集结了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艺术作品,全方位地展现了当代东南亚地区不同语境下的艺术特征,为广东进一步认识东南亚艺术状况提供了重要窗口。从时间上看,目前广东美术对东南亚美术交流的研究与关注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信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系日益紧密,广东与东南亚的艺术交流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

翻开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历程,得风气之先、领时代之新的广东美术始终是全国美术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阶段都涌现出一批引领时代潮流的经典作品与美术大师。敢于开拓,勇于创新始终是广东美术最鲜明的特征与标签。近年来,广东美术以艺术之魂塑造当代中国新形象,为美术创作开拓新境界;
以创新之姿推动新机制新举措的实施,为实现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搭建平台,种种新创作与新作为让广东美术始终屹立在时代的潮头。这点也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时代广东美术涌现的新气象,必将在未来彰显出更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注释:

[1] 郭润文:《红色美术经典〈北伐北伐〉赏析》,广州美术学院官网,http://www.gzarts.edu.cn/info/1749/31147.htm,2022年3月12日。

[2] 杨逸:《广东画院 丹青妙笔展时代风华 精品力作铸就艺术高峰》,《南方日报》,2022年2月11日,第ET10版。

[3] 比如说在此次大展的研讨会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的回答便很具有代表性:“在广东美术百年历程中,岭南画派并不占最主要的位置——广东还有油画、版画、国画研究会的中国画,这些都跟岭南画派同时或前后发展。所以,岭南画派不能完全代表广东美术,广东美术是更大的概念,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见《传承创新精神 再创百年辉煌“其命惟新一—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学术研讨会拾萃》,《中国艺术报》,2017年7月24日,第5版。

猜你喜欢 主题性广东美术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生产与传播效应——以山东“腰斩黄河写生活动”为例齐鲁艺苑(2022年1期)2022-04-19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金桥(2020年8期)2020-05-22创意美术意林(儿童绘本)(2019年12期)2020-01-04创意美术意林(儿童绘本)(2019年4期)2019-05-14创意美术意林(儿童绘本)(2019年3期)2019-04-04图案之于空间:概念性图案设计课程教学实践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年11期)2017-01-13主题酒店客房空间的主题性设计研究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12期)2017-01-11特效电影中的音乐表现分析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广东舆情大社会(2016年3期)2016-05-04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辽河(2011年3期)2011-08-15

推荐访问:广东 美术作品 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