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研究综述

李金玲

(清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4)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
同时,“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2]大党的样子一定程度表达的就是政党形象问题。关于党的形象塑造研究在学界已具有一定规模,学者基于自身学科背景和学术旨趣,围绕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开展了深入并富有成效的研究,为今后开展党的形象研究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支撑。当下,系统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绘制党的形象塑造研究版图,对进一步深化党的形象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应然形象与实然形象

应然形象定义党的形象的科学内涵,回答党的形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然形象阐释党的形象塑造的实际效果,回答党的形象“实际是什么”的问题。

1.应然形象。在应然形象维度,主要明确学界关于“何为政党形象”的概念界定问题。英国政治学者格雷厄姆·沃拉斯1908年在《政治中的人性》一书中首次提出“政党……和其他名字一样,一听见或一看见就滋生出一个‘意象’,这个意象不知不觉地逐渐转变为自动理解它的意义。”[3]这里的“意象”实际就是政党的形象。学界对党的形象概念界定主要包含六种说法:一是表现说,即党的形象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外在的、整体的表现”[4],强调政党自身的活动及其呈现;
二是印象说,即党的形象是基于党的属性等,“给党内外公众留下的相对稳定的综合感知和整体印象”[5];
三是评价说,即党的形象是受众“对共产党本身、党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给予的总体评价和认定”[6];
四是符号说,即党的形象是一种符号[7],具有能指和所指两个层面;
五是渠道说,即党的形象“成为人们从外表认知政党的渠道”[8];
六是资源说,即从政党政治学角度看,政党形象是“政党重要的政治资源”[9]。

2.实然形象。在实然形象维度,阐释的是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实际塑造效果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人民公仆形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党的‘为民’形象塑造的关键”[10],而树立为民形象,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1],这是中国共产党为民形象的核心议题。二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不懈奋斗形象。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形象[12]是奠基于百年奋斗创造的伟大成就、付出的英勇牺牲、赢得的执政基础之上的。聂家华等[13]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举世瞩目的奋斗业绩真切地彰显了不懈奋斗的政党形象。三是为世界谋大同的开放包容形象。中国共产党具有为世界谋大同的开放胸襟,中国参与的维和行动等展现出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新形象[14]。四是勇于自我革命的清正廉洁形象。“廉洁形象建设关乎民众的政治认同”[15],新时代我们党通过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机制,切实提升了党的廉洁形象[16]。

(二)内在构成与价值功能

党的形象的内在构成及结构关系决定了党的形象的塑造价值,党的形象功能反映并体现形象的构成要素,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1.内在构成。基于党的应然形象和实然形象的多维定义,党的形象的内在构成也呈现出多要素样态,主要代表性观点如表1所示。

表1 党的形象的内在构成样态

结合党的形象构成研究看,划分标准不同,构成要素也不同。依主体划分,有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
依形态划分,有实体形象和精神形象;
依范围划分,有党内形象、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
依时间划分,有历史形象、现实形象和未来形象;
依性质划分,有正面形象、负面形象;
依形象识别理论划分,有理念形象、行为形象和视觉形象。

2.价值功能。若将党的形象视为一个系统,根据“结构—功能”分析框架,党的形象构成要素及结构状态决定了其功能发挥。已有研究将党的形象塑造价值分为以下三个由内及外、环环相扣的层面。一是从党自身建设层面的价值看,有利于提高党的凝聚力,“好形象产生磁力,磁力就是凝聚力”[21];
有利于破解管党治党难题,维护好党的形象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22];
有利于深入推进自我革命,“党员形象对标找差、认同共进的柔性机制”[23]对于全党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极为关键。二是从党的领导(执政)层面价值看,“党的良好形象是党永葆执政地位和领导核心地位的重要保障。”[20]72-77从政党政治学分析,只有以良好的政党形象为依托,“才能实现执政的长久性和持续性”[24]。三是从党的国际交往层面价值看,党的国际形象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和文化软实力”[25],良好的政党国际形象“能够提升政党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26]。

(三)形象塑造与形象传播

形象塑造与形象传播是一对在过程上交相辉映、目标上高度统一、方式上有机融合的辩证关系,把握党的形象传播对于理解党的形象塑造尤为关键。

1.传播话语研究。针对现阶段我们党的话语一定程度仍存在“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27]的情况,欧庭宇[28]认为,应将原有单向度、较为生硬的话语形态转化为共通性的、故事性的、分众化的话语形态,才能提高思想共鸣和情感共振程度。

2.传播载体研究。一是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等是传播党的形象的重要载体。例如,《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等是抗日战争时期党塑造形象的重要宣传阵地[29]。二是新媒体。新媒体“已经成为民众生成‘政党形象’的一个重要途径”[30];
同时,其作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放大器”[31],为党的形象塑造带来了挑战。三是政治仪式。我们党注重开展重大节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政治纪念仪式,“在纪念活动中树立起党的光辉形象”[32]。

3.传播空间研究。传播空间涉及党内、党外和国际,以国际传播为研究重点。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33]一要在精准传播的方针下,“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34]二要在“提高舆情态势研判能力、构建对外传播力评估体系”[35]等方面提高党的国际形象塑造水平。

4.传播机制研究。基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机制的差异,传统媒体传播机制“很大程度上是单向和灌输式的”[36],与受众互动有限,而新媒体则呈现“双向可逆传播”“对等互动传播”“发散网状传播”等特点[37]。

(四)整体形象与局部形象

中国共产党形象是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是“共产党员以及各级党组织形象的整体呈现”[38]。局部形象研究大体分为以下四类:

1.党的领袖人物形象研究。“领袖形象代表党的形象”[39]。谈到毛泽东就会联想到探索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等事件。通过传承歌曲,在邮票、货币上印制毛泽东肖像等,不仅塑造了毛泽东的领袖形象,也建构了“中国共产党人仁爱、智慧、勇敢的群体形象。”[40]1-10讲到邓小平就会想到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亲和、开放、包容的形象也映射成为党的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袖,深受人民爱戴。谈到习近平就会想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民族复兴领航者形象。习近平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果敢、仁爱形象,在各地调研的亲民、爱民形象,在对外访问中的智慧、担当形象深入人心,党的形象通过领袖人物形象的塑造得以适时推进。

2.英雄人物形象研究。习近平强调“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41]王懂礼[42]对此指出,继承和重构英雄文化是维护英雄形象的需要;
同时,要敢于与亵渎英雄的行为作斗争,“还英雄人物有血有肉、有勇有谋、有情有义的光辉形象。”[43]

3.领导干部形象研究。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一篇讲话、一次活动,一项决策、一个部署,甚至一餐饭、一杯酒……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党的形象。”[44]领导干部是党的形象的关键人格化载体,影响领导干部形象的关键在于自身作风,“主内的作风和主外的形象”[45]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否认,少数领导干部贪污腐化、以权谋私“导致官员形象危机和对整体政党形象的损害”[46]。

4.基层党组织形象研究。持续优化基层党组织功能,“有利于改善党的社会形象,扩充党的执政资源。”[47]但由于部分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功能、组织纪律和组织管理上的不突出和不到位,“严重制约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48]。

(五)历史形象与现实形象

党的形象是党的历史形象与现实形象的统一,在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整体性与阶段性相协调的特征。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形象。一是革命形象。毛泽东指出: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49]革命时期形象建设任务“是塑造一个善于革命的政党形象”[50]。二是民主形象。延安时期“自由和民主是中共对外话语构建的主要形象”[51]。三是抗战形象。我们党浴血奋战向死而生树立了“团结、抗日、民主的先进善治政党形象。”[52]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形象。一是建设形象。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我们党通过巩固新生政权塑造了“新世界建设者”的形象。二是清正廉洁形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开展了“三反”运动,积极肃清党内蜕化变质分子,对“党的廉洁形象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53]。三是勇于担责形象。面对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我们党勇于纠正自身错误,巩固了“实事求是、敢于负责的形象。”[18]65-73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形象。一是发展强国形象。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塑造了“勇于追赶、发展强国的形象。”[54]二是改革开放形象。改革开放打开国门拥抱世界,“凸显改革开放的国家形象”[55]。三是务实为民形象。我们党创造了令群众满意的执政绩效,建构了“务实、为民、善治的良好形象。”[56]四是独立自主形象。邓小平说“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57]李朝阳[58]指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形势,成为检验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形象成色的试金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形象。一是领航者形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领航者、圆梦者。”[59]二是大党形象。大党不仅规模体量大,更集中体现在“政治品格、组织塑造、领导智慧、精神境界等方面。”[60]三是自我革命形象。建构“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自我革命型政党形象”[61]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重大命题。四是良好的国际形象。我们党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展现了“负责任的世界大党形象”[62]。

(六)基本经验与现实启示

党的形象建构经验与启示研究既源自历史又面向未来。经验研究以史为据,重在提炼;
启示研究以策为本,重在可行,二者密切相关。

1.基本经验。一是立场层面。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是我们党塑造形象的价值底色。二是绩效层面。“党的事业干得好、干得实是形象建设的根本基础”[40]1-10,只有创造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才能在群众心中树立良好的政党形象。从恢复国民经济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新时代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我们党始终在谋发展的路上阔步前行。三是党建层面。中国共产党是内力塑造型政党,党的形象本质上取决于自身建设水平,“加强党的建设是塑造政党形象的奠基工程”[63]。从古田会议提出思想建党原则到延安整风,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度治党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政治生态取得良好治理成效的同时,也为党的形象塑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四是载体层面。“大众传播媒介是推动形象建设的重要力量”[64],从报纸、刊物到广播、电视再到新媒体,历来重视依托多种载体是我们党塑造形象的重要经验。

2.现实启示。在历程与经验的启迪下,新时代新征程塑造党的形象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维护历史形象。“加深人民对党的集体记忆,坚决维护党的历史形象”[65]是塑造现实形象和未来形象的前提。二是提高媒介素养。周大勇等[66]通过调查发现,面对媒体时,官员“不愿”和“不会”发言是媒介素养不高的表征。因此,领导干部要掌握新媒体的运用方法和传播规律。三是完善体制机制。要“建构一套高效、系统的形象提升机制”[67],如形象应急处理与修复机制、形象检测与分析机制、形象考评与惩戒机制等。四是拓宽国际视野。季正聚等[68]从创新话语载体,引领世界政党交流互鉴等方面提出构建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路径。

(一)研究成就

概览研究成果可见,学者们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党史党建学科为主要分析视域,对党的形象塑造的科学内涵、内在构成、价值功能、重点领域、历史演进、经验启示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回应和学理解答,相关命题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和基本共识。已有研究在“六对关系”中描绘了党的形象塑造的理论体系,使这一问题的基本面得以铺展和确证,激发了党的形象研究的生命力,擘画了党的形象研究的主攻方向,深刻反映了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积极关注及对新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研究的理论自觉和思想自觉,为深化对党的形象塑造的学理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学术积累。

(二)研究局限

目前关于党的形象塑造的研究方兴未艾,党的形象塑造的重要性与这一命题得到的学理阐释有明显的不对称,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已有研究在挖掘党的形象理论基础领域较为薄弱,存在经验性研究多理论性阐释少、表象浅层分析多深层学理分析少的现象,导致出现“这一问题十分重要”但“基础理论匮乏”的研究窘境。

2.已有研究多以历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论述、党的文献等作为研究资料来源,存在材料运用的固化性、集中性、单一性、重复性、碎片化等突出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易造成党的形象塑造史研究片面化和单维度化,党的形象难以得到多维度延展。

3.已有研究较多地尝试运用“从理论到理论”的分析范式,即对现实问题仅给予理论阐释和对策供给,而很少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进行质性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对策的精准性。

(三)研究展望

目前已有研究已做到了“点题”,但是“破题”和“解题”的力度和效度还有待强化。

1.加大深度,厚实党的形象研究的理论基础。基础理论研究是理论生长的深厚沃土和重要理论增长基点,夯实党的形象研究的理论基础需从以下几方面挖深、挖透:一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形象思想中汲取研究精华;
二是从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党的形象论述中参透核心要义;
三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关于形象塑造的思想养分;
四是从政党政治学中厘清党的形象的基本理论。

2.增大厚度,强化党的形象塑造的历史梳理。发展史研究是党的形象的基础性研究。充分挖掘党的形象塑造的相关史料,破除史料运用的单一和固化现象,从党的历史的不同维度深度搜集史料,力求发现党的形象塑造发展的历史动力、历史条件、历史环境,以大历史观的视角研究党的形象,掌握党的形象塑造的缘起和演变脉络,不断扩充其史实基础,拓展党的形象研究的历史视野,以实现对党的形象的整体书写和全景呈现。

3.提高准度,明晰党的形象研究的理论定位。习近平多次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69],这为学界研究提供了分析域。已有研究在党的形象是什么、由何构成、有何意义、如何塑造等问题上开展了丰富的研究,但在标定党的形象在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党在治国理政中的理论定位与实践定位的研究则较少。接下来可以聚焦党的形象在党的建设理论体系中的理论定位、在治国理政中的实践定位,为准确把握党的形象塑造提供理论支撑。

4.拓展宽度,开阔党的形象塑造的研究视域。进一步开阔党的形象研究的理论视野,有助于实现对党的形象的整体观照,使研究结论更具科学性、可信性和参考性。一是扩展学科视野,从相关学科获取思维养分。政治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统计学、管理学、影视学、档案学、符号学等均可为党的形象塑造研究提供分析工具和视角。二是丰富研究方法。可有效借鉴定性定量研究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归纳和分析出国内外对党的形象的认知与评价;
同时,采用比较研究法,与党的历史形象进行历时态的纵向比较、与他国政党形象进行共时态的横向比较,以加深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形象的认知。

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是一个常议常需、常议常新的话题,是党史党建领域至关重要的研究议题。通过梳理学界已有研究,绘制了关于党的形象塑造“六对关系”的研究版图。其中:应然形象与实然形象回答了何为党的形象,内在构成与价值功能回答了为何塑造党的形象,形象塑造与形象传播回答了如何传播党的形象,整体形象与局部形象回答了党的形象塑造的重点领域,历史形象与现实形象回答了党的形象的历史演进,基本经验与现实启示回答了如何更好地塑造党的形象。客观上,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研究已得到了长足发展,已形成顺应时代要求、关注前沿议题、响应中央政策、促进理论创新、推动实践优化的局面,但这一问题仍有可挖掘的理论空间,需要我们在研究深度、厚度、准度、宽度上再下功夫,使理论研究的深入性、规范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与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问题的重要性相匹配。

猜你喜欢 政党中国共产党研究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当代世界(2022年7期)2022-07-25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年3期)2022-05-23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党员干部之友(2022年4期)2022-04-13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辽金历史与考古(2021年0期)2021-07-29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9年4期)2019-05-21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综述 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