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对免疫功能与远期预后的影响

顾飞腾,黄秀凤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福建莆田 351100)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据统计,我国胃癌的年患病人数高达40多万,病死率占恶性肿瘤的20%以上,且其患病率与病死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2]。有研究表明,不良饮食习惯、环境、家族遗传及胃部相关疾病与胃癌的发生息息相关[3-4]。胃癌患者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易与胃炎等慢性疾病混淆,故大多数患者在进展期才被确诊。进展期胃癌是指随着胃癌患者病情的加重,其胃壁浆膜层及肌肉层逐渐受到癌细胞的持续浸润[5]。目前,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研究证实,采用传统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机体的伤害较大,患者易发生应激反应,从而对手术疗效及预后均产生不利影响[6]。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较小、对患者机体的影响较小、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7]。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与远期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选择的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
年龄40~77岁,平均(65.48±6.16)岁;
病灶直径2.14~5.09 cm,平均(3.49±1.08)cm;
肿瘤位置,胃底3例,胃窦22例,胃体15例;
临床分期,Ⅱ期15例,Ⅲ期25例。试验组男20例,女20例;
年龄40~78岁,平均(65.89±6.73)岁;
病灶直径2.27~5.03 cm,平均(3.22±1.14)cm;
肿瘤位置,胃底4例,胃窦22例,胃体14例;
临床分期,Ⅱ期14例,Ⅲ期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充分熟悉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胃癌相关诊断标准[8];
临床分期为Ⅱ~Ⅲ期;
年龄40~78岁。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
存在手术禁忌证;
患有精神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在上腹部做一长约15~20 cm的切口;
顺横结肠方向切开大网膜,清扫大弯侧脾周淋巴结;
然后根据胃切除范围的不同,选择胃部短血管进行切除;
之后清扫大弯侧幽门方向的淋巴结,游离十二指肠,对小弯侧淋巴结进行清扫;
完成切除后,给予胃全切患者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给予胃次全切患者胃肠BillrothⅠ吻合术;
术毕,逐层缝合切口。

试验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患者取平卧位,头部抬高约25°,上肢外展90°,双腿分开25°;
常规消毒、铺巾后,于脐下2 cm处及腹部左右侧、上腹部左右侧确定5个穿刺孔位置,建立CO2气腹,将气腹压力维持在13 kPa左右;
然后顺横结肠方向切开大网膜,清扫大弯侧脾周淋巴结;
根据胃切除范围的不同,选择保留胃部短血管的支数,清扫大弯侧幽门方向的淋巴结;
之后对胰腺上缘处的被膜进行切除,清扫小弯侧区域淋巴结后,对左右胃血管进行结扎处理;
切除及清扫完毕后,对胃全切及次全切患者选择相应的胃肠吻合术,方法与对照组一致。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细胞免疫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预后。(1)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2)细胞免疫功能:分别于两组手术前、后,抽取5 ml空腹静脉血;
以3 500 r/min转速对血液标本进行15 min离心处理,分离血清,取上清液备用;
使用流式细胞仪(型号为FACSCalibur/Calibur,美国BD公司)检测血清中T淋巴细胞含量,包括CD3+、CD4+、CD8+,并计算CD4+/CD8+。(3)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肠梗阻、腹腔积液及吻合口漏等。(4)远期预后:对两组出院后3年内均进行随访,统计生存情况与疾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CD3+、CD4+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两组CD3+、CD4+及CD4+/CD8+均低于术前,但试验组术后CD3+、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CD3+、CD4+及CD4+/CD8+比较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远期预后比较

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比较[例(%)]

近年来,我国胃炎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长期或反复感染可加重患者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程度,若不及时治疗,还可引起癌变,这也导致胃癌的患病率持续升高[9]。胃癌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较高,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10]。目前,临床仍未明确胃癌的发病机制,多认为其与饮食、遗传及感染等因素具有高度相关性[11]。由于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大多数患者均在进展期被确诊,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可威胁患者生命[12]。传统开腹手术由于术中出血量多、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高,会对患者身体的正常机能造成损害,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升与发展,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逐渐被用于胃癌患者的治疗中,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切口小,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故而可降低术后感染、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身体机能恢复[13-14];
而且,在进行该手术过程中,医师可借助腹腔镜有效切除原发灶及周围组织,清除胃周淋巴结[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提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确切,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CD3+、CD4+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两组CD3+、CD4+及CD4+/CD8+均低于术前,但试验组术后CD3+、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可显著减轻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其远期预后较好。不过,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今后仍需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验证该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确切,患者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住院时间短,远期预后良好,且该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较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猜你喜欢 根治术进展胃癌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传染病信息(2022年3期)2022-07-15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现代临床医学(2022年3期)2022-06-06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1期)2022-02-28Micro-SPECT/CT应用进展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4期)2021-11-05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皮肤病与性病(2021年3期)2021-07-30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4期)2021-07-23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5期)2021-07-22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腹腔镜外科杂志(2016年11期)2016-06-01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腹腔镜外科杂志(2016年11期)2016-06-01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腹腔镜外科杂志(2016年10期)2016-06-01

推荐访问:胃癌 预后 腹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