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助推种业繁荣发展

李亚迅,郑红武,丁乃一,姚月波,郑 琦

(昆明市种子管理站,云南 昆明 650100)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农业的核心。随着国家“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等指导性意见的出台和重点任务的部署,种业已成为推动我国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昆明作为生物多样性大省的排头兵,发展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全可以也有能力发展成为一个具备独特优势的产业。

(一)在农作物种业方面

1. 粮食种业。全省持证种子企业共225家,昆明市有64家,占全省28.44%。资产总额 13.34亿元,全年种子销售总额 4.1 亿元,占全省的24.43%。2022年昆明市委、市政府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落实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粮食安全责任制规定。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深挖生产潜力,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3.39万hm2(350.9万亩),产量104万t以上,切实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开展杂交稻旱种466.67 hm2。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实施3 666.67 hm2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大力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探索发展“油菜+”模式,确保油菜种植4 333.33 hm2。

2. 花卉种业。昆明市从事花卉种业基础研究、新品种选育、新品种推广的科研机构不多,科技创新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少,鲜切花品种90%以上仍依靠国外引进,专利费10%左右。2021年,昆明市花卉园艺种植面积2.39万hm2,生产鲜切花102.6亿枝,盆栽观赏植物3.2亿盆,外销近90%,花卉园艺产值138亿元。种用花卉种植面积32.6 hm2,种子生产483 kg,种苗4.8亿株,种球1 200万粒,种用花卉销售额3 900万元。

3. 蔬菜种业。全省每年的蔬菜种子市场规模155亿元左右,约占我国种子市场的12.8%。据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统计,全国每年蔬菜生产用种量约10万t,其中进口蔬菜种子约1万 t。2021年昆明市蔬菜播种面积11.07万hm2,产量308.48万t,产值67亿元,外销量279万t,占总产量的80.2%。目前蔬菜种子严重依赖省外或国外供给。

4. 林果种业。目前大面积生产的各类水果品种均依靠国内外引进。2021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3.13万hm2,产量33万t,产值8亿元。形成了以呈贡、安宁、石林、富民等县(市、区)为主的优势特色水果生产区。

5. 中药材种业。禄劝县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1 300多种,全国重点要求普查的有200多种,是全国10大药用植物资源县;
寻甸县共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140种,禄劝县和寻甸县被列为云南省首批认定的20个“云药之乡”;
东川区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668种。全市从事中药材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单位主要集中在昆明主城区和禄劝县、东川区、寻甸县,全市共有36家从事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生产企业,拥有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240 hm2,繁育中药材种子种苗产量1.3亿株,产值1 938.8万元。

(二)在畜禽种业方面

全市共颁发种畜禽经营许可证19个。其中种猪场11个、种禽场4个、种牛场3个、种羊场1个。2020年,成功申报并通过第一批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认定各1个。昆明云岭广大种禽饲料有限公司申报的《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家禽活体)基因库》项目,在保护好39个茶花鸡核心家系基础上,先后引入省内、省外优质地方鸡,如大围山微型鸡、盐津乌骨鸡、独龙鸡、腾冲雪鸡等加以保护,成为云南省最大的种禽良种繁育基地。

(三)在水产种业方面

昆明已建立了以宜良、寻甸、东川为主的水产养殖基地县。2021年水产面积达到6 666.67 hm2,实现养殖总产量4万t、产值35亿元。其中,稻田养鱼655.87 hm2,增殖放流鲢鳙鱼、滇池高背鲫250万尾。逐步形成了虹鳟鱼、金鳟鱼、观赏鱼、鱇浪鱼、鲟鱼等流水养殖基地,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在微生物种业方面

近年来,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累计从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省农科院、昆明市食用菌研究所等单位引进香菇、金耳、羊肚菌、猴头菇、灰树花等菌种24大类190余个品系,完成菌种鉴定,并实现扩繁保存。

(一)科技研发能力弱

种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团队打造和领军人才培养滞后,科研育种人员多,但产出转化效率不高。研究人员只注重课题、论文和成果,忽视生产和市场需求。科研院所存在的体制机制僵化、科研与生产和市场需求脱节、相互之间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二)产业集中度低

全市种企规模小、数量多、竞争力弱,昆明拥有生物育种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100余家,行业严重分散。自主选育品种多但质量较低,缺乏原始创新,多属于低水平的重复。种子选育重大田、轻园艺,蔬菜品种70%以上来自省外、国外,经济作物良种的选育、开发跟不上种植结构调整步伐。

(三)种子管理机构不健全

在现阶段的机构改革中,昆明各县(市、区)的种子管理机构不同程度出现了被裁撤或合并等现象,种子管理体系不健全,人员及经费保障不足,机构上下不能对接,导致种子管理工作推进不顺畅,出现推诿扯皮等现象。

(四)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昆明市种子生产基地普遍存在硬件基础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制种单产低,基地不稳定,且缺乏必要的排灌、晾晒、仓储等基础设施,距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及信息化的高标准种子生产基地要求仍有很大差距。种畜禽场、保种场多以小规模为主,资金投入不足、技术难落实、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种畜生产步履维艰,供种保障能力较弱。

(五)种业育繁推结构不够合理

多数建立在以粮食作物为主体,以杂交水稻、玉米和油菜品种为主要经营对象,对蔬菜、花卉、水果、中药材、畜禽育种等方面的创新研发不足,种业创新实力整体不强。

(一)立足自身打造种业品牌

统筹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种业发展,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快优异种质资源开发与应用,全面提升品种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依法治理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源头核心支撑。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高原特色现代种业创新中心、现代种业产业中心和现代种业交流展示中心。力争到2035年,建成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体系,资源保存总量位居全国前列,珍稀、濒危、特有资源有效收集和保护。资源系统评价、深度鉴定挖掘和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升,资源创新利用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最大的国际性、现代化的低纬高原特色农业种质资源保存及利用中心。

(二)积极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

国际化是现代种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发展现代种业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宽广的视野,利用好2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开放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通过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出口种子直接获得利润,开展品种适应性研究,广泛配套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鼓励在当地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对种子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给予技术指导,实现本地化制种。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国外建立研发中心,支持有品种权和专利技术的企业开拓国外种子市场,推进国家间、区域间的种业合作。

(三)构建“一核多片”空间布局

1. 一核(核心区)。即种业产业园核心区,在主城城郊范围内选址规划,重点建设国际种业总部基地、现代生物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及种质资源共享、种业创业孵化、种业交易会展、种业综合服务等功能区,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种业新城。

2. 多片(拓展区)。以现有种质资源分布、种业研发机构、种业企业以及现有各类产业园为基础,打造种业产业园拓展区。即呈贡区、晋宁区、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及石林县等,以花卉、蔬菜、林果、水产、山地畜牧业等育种研发、试验示范、新品种展示、加工仓储物流为重点,结合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集休闲旅游、农业科普、种业文化等于一体的现代种业小镇群。

3. 多基地(辐射区)。建设多个育种创新基地。

(四)开展种业发展行动计划

1.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持续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全面摸清种质资源底数,分级别、分类别、分阶段提出保护利用目标任务。发挥驻昆及市属涉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研究力量优势,加强生物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保护、鉴定、深度评价、重要功能基因发掘和育种材料改良创制,建设一批中期种质库、种质圃,建立农作物、林果花草、畜禽水产、微生物4类种质资源库,促进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推动昆明在“育种材料领域”建立领先地位。

2. 提升种企联合创新能力。由市政府建立协调机制,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中央驻滇科研机构和云南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整合科研技术力量,联合在种源基础创新、技术创新、品种创新上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深化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鼓励采用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开展种业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培育种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种业科研成果转移服务中心,推动一批重大种业科研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在昆明区域内支持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育种力量和资源,扶优扶强,加大科研投入,引进高层次人才、先进育种技术、育种材料和关键设备,创新育种理念和研发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 增强种子生产供应能力。发挥昆明的区位优势和种业平台、资源、技术、成果、人才优势,加强种业重大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吸引国内外种业企业在昆明种业产业园设立集团或区域总部。鼓励种业企业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等方式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加强种子生产基地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稳定的供种能力。持续推进育制种基地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专业服务。以牛、羊、鸡、渔业等为重点,遴选建设一批国家核心育种场、扩繁基地,支持国家级水产供种繁育基地建设。优先保障国家级种业基地设施用地、融资等需求,改善生物安全防护设施条件,推进重点动物疫病净化,建设一批省级育制种、供种育苗基地,满足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要。

4. 培育壮大种业人才队伍。配齐配强种业管理机构和人员,给予必要的编制和经费保障。将种业人才培养纳入全省人才计划重点支持,尽快培养一批高层次种业人才,改变专业队伍不强的状况。严格落实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兼薪等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吸纳创新人才,对在种业发展中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给予重奖,对从事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评价、成果推广的一线科技人员,在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5. 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扩大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及保护环节,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最大程度激励和保护种业原始创新。建设昆明市种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设立种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优先支持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初创期或成长期企业开展成果转移转化。深入组织开展专利许可、转让、作价入股、质押融资、证券化等工作,推动知识产权资源有效流转和价值实现。

6. 有效拓宽种业融资渠道。由政府统筹推动,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入种业发展,成立昆明市种业发展基金。推动种业与金融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各类资本投入种业,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种业投融资体系。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种业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发展。

猜你喜欢 种业种质基地 登海种业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2年8期)2022-09-28登海种业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2年7期)2022-09-27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中国种业(2022年1期)2022-01-27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当代水产(2021年5期)2021-07-21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四川蚕业(2020年4期)2020-02-10我的基地我的连军营文化天地(2018年2期)2018-04-20

推荐访问:多管齐下 助推 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