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普布顿珠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西藏 日喀则 857000)

日喀则市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南与尼泊尔、不丹、印度3 国接壤,西衔阿里地区,北靠那曲市,东邻拉萨市与山南市。2020 年8—10 月期间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成果开发办调研了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白朗县、拉孜县、江孜县、萨迦县等各县区蔬菜生产基地,详细了解了当地蔬菜产业情况,开展了蔬菜科研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对日喀则市蔬菜产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本文详细介绍日喀则市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为日喀则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1 自然条件较好

日喀则大致有3 种区域性气候。喜马拉雅山以北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地区,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以北的少部分地区属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干旱气候;
喜玛拉雅山主脊线以南地区属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日喀则市平均海拔4 000 m 以上,空气稀薄,气压较低,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烈,日照时间较长,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 300 h 以上;
年温差小,日温差大,西部亚寒带地区年平均气温0 ℃,东部温带地区平均气温6.5 ℃,西北部年平均日温差16 ℃,东部年平均日温差14 ℃;
干湿季分明,每年10月至翌年4月,干旱多风,低温少雨雪,降水量不到全年的10%,为干旱季或风季,5—9月为雨季,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降水量约占全年的90%以上,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70%^80%;
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东部较多,年降雨200^430 mm,西北部偏少,年降雨约200 mm。日喀则主要农业耕作区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流域的河谷平原,地势平缓,土层较深。土壤种类主要是耕种亚高山草原土、耕种山地灌丛草原土和耕种草甸土,是西藏较为肥沃的土地之一,其潜在肥力和有效肥力均处发达地区中等水平,耕层养分处于中上水平,全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土壤质地多为砂壤,通透性较好。日喀则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加之阳光充足、土地肥沃,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2 野生蔬菜资源丰富

野生蔬菜是指自然生长在山野荒坡、林缘灌丛、田头路边、沟溪草地等,尚未被人工栽培或未被广泛栽培的可供人们食用的草本植物或禾本植物的嫩茎、叶、芽、果实、根以及部分真菌、藻类植物的总称。日喀则丰富的气候类型和复杂的生态环境,为多种蔬菜的起源、繁殖及演化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日喀则农业历史悠久且长期闭塞落后,经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蔬菜的地方品种和绚丽多姿的野生和近缘种资源较丰富,如蕨菜、冬寒菜、草石蚕、灰菜、鱼腥草、荨麻、鸡腿菇、松茸、苦卖菜、粗根韭、毛竹笋、野芋、脚板薯等,具有极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1.3 市场需求空间较大

据2020 年人口普查发布的数据,日喀则市人口为79.82 万人。本地蔬菜夏秋季自给率约50%,冬春季自给率约30%。根据健康饮食需要和该市居民饮食习惯,每人每天至少进食健康蔬菜250 g(不包含马铃薯、萝卜),全市79.82 万人口,每天需要进食蔬菜7.28万t。缺口部分蔬菜只能靠内地长途运输解决,长途贩运使得蔬菜成本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消费,长期的蔬菜供销不平衡造成日喀则市蔬菜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其价格比内地市场高出1^3倍。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生产管理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作用,提高本土蔬菜生产能力,将能明显填补蔬菜市场缺口,逐步削弱对外地蔬菜的依赖。

近年来,日喀则市蔬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升,产量平稳增长。2019 年,通过日喀则市农业农村局和日喀则市商务局联合在全市摸底调研数据显示,日喀则市蔬菜种植面积1.14 万hm2,其中设施蔬菜406.67 hm2,马 铃 薯1.00 万hm2,露 地 其 他 蔬 菜926.67 hm2;
蔬菜总产量38.47 万t,设施蔬菜产量3.73 万t,马铃薯30.45 万t,其他露地蔬菜4.52 万t。设施蔬菜主要集中在桑珠孜区、白朗县、江孜县和拉孜县,约占全市设施蔬菜总面积的94.62%。近年来,日喀则蔬菜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种类逐步齐全,本地上市蔬菜主要来自桑珠孜区和白朗县,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市场蔬菜供应大部分还是依赖于其他省市的蔬菜调入。设施蔬菜方面,白朗县种植全品类蔬菜,桑珠孜区主要种植荚果类、茄果类蔬菜,江孜县主要种植叶菜类、菌类,拉孜县主要种植瓜果类。露地蔬菜方面,桑珠孜区种植萝卜、青笋、葱蒜等,江孜县种植结球甘蓝、萝卜、南瓜等,白朗县、拉孜县种植大白菜、萝卜。同时,将南木林县作为马铃薯生产基地,谢通门县作为食用菌生产基地。

3.1 蔬菜生产结构仍需调整

目前,日喀则蔬菜种植主要以露地蔬菜(主要是马铃薯、萝卜)为主,露地蔬菜占蔬菜种植面积的96.44%,设施蔬菜发展相对较为缓慢,且蔬菜产量不高,造成蔬菜供给率较低,尤其秋冬季蔬菜供应主要靠外地引进,使得蔬菜价格普遍偏高,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蔬菜种植主要以萝卜、大白菜、甘蓝等叶菜类为主,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甜瓜等果菜类蔬菜种植面积相对较小。

3.2 农业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蔬菜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

目前,日喀则现有蔬菜生产基地普遍存在水、电、路及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设计标准偏低,管理维护不到位。例如,某蔬菜基地蓄水池容量有限,夏秋季有时能浇上水,有时在蔬菜植株缺水时存在蓄水池没水不能灌溉的情况,这样导致无法保障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冬春季低温时蓄水池水结冰,不能灌溉,故冬春季蔬菜基地日光温室只能空闲着,降低了设施使用率和菜农的收入。开沟、做畦、播种、覆膜、灌溉施肥等蔬菜生产机械推广应用相对缓慢,制约了蔬菜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进程。

3.3 农业技术力量薄弱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普遍紧缺、专业不对口、实践经验不足、技术队伍青黄不接,尤其是县(乡)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尤为缺乏,专业技术队伍能力建设滞后,且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人员的主要时间工作在政务上,相对较少时间从事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工作,深入到基层从事科技创新研究的更是寥寥无几。例如某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既要负责蔬菜技术推广,同时也负责大田技术推广,同时还要负责农机推广等,导致专业技能不精、业务素质不强等。

3.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仍需强化

日喀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起步较晚,缺乏专业的监管技术人员,目前只是建立了纸质版农资及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未建立全市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农产品监管、检测及执法能力水平不高,致使全市农资及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工作不到位,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3.5 部分菜农观念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低

受传统粗放农业生产观念的影响,加之自身文化素质不高,部分菜农对蔬菜新品种、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影响了蔬菜产量、品质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如某蔬菜合作社菜农在一个日光温室里同时种8 种蔬菜,把黄瓜、辣椒、番茄等定植在离温室门较近的地方,把白菜、甘蓝、芹菜等定植在离温室门较远的地方,黄瓜、辣椒、番茄是喜温蔬菜,应定植在离温室门较远的地方,而白菜、甘蓝、芹菜等喜冷凉蔬菜,应定植在离温室门较近的地方。

3.6 蔬菜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

目前日喀则市蔬菜生产中商品理念不强,全市未建成蔬菜分级、包装机构,除“艾玛土豆”外其他蔬菜均未注册商标,产品附加值不高,制约了蔬菜产品的转化增值。

3.7 农牧民种植蔬菜积极性不高,部分蔬菜合作社存在蔬菜产品滞销问题

基于农牧民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同时自治区及各级政府对青稞产业的重视,农牧民种植青稞时,各级政府部门均出台了相关政策,免费发放青稞种子、肥料及采收后统一收购等,农牧民种植青稞的积极性非常高。相对而言,农牧民传统饮食习惯对蔬菜的消费需求不太强烈,同时,农牧民受传统生产方式影响,种植蔬菜欠缺技术,种植蔬菜需掌握包括种子消毒、育苗、起垄、覆膜、定植、打叉、授粉、灌溉施肥、采收等复杂的技术,农牧民很难掌握这些技术,上述情况导致农牧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不高。由于从事蔬菜生产的技术人员水平有限,栽培技术及管理不规范致使蔬菜产量及品质无法保障,投入产出比较低,导致部分蔬菜合作社的产品价格略高于从外地运进的蔬菜,出现蔬菜产品滞销问题。

4.1 优化蔬菜产业结构

蔬菜产业结构调整要突出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应积极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在城市和城镇近郊重点布置多品种、小批量的稀、奇、特等珍稀蔬菜生产,以保证市场需求;
在远郊及区域性、季节性菜区,实行专业化生产。根据日喀则市不同县(区)区域气候特点,合理划分蔬菜区域布局。日喀则市应建立以白朗县为核心,桑珠孜区、江孜县、拉孜县3 县(区)为重点的蔬菜生产“一核三驱”,逐年提高全市蔬菜供给能力,尤其是反季节蔬菜生产能力。

4.2 完善蔬菜生产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蔬菜机械化生产

要进一步加大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对现有闲置、撂荒等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进行维修和改造,提供其使用性能。同时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蔬菜生产需要的交通、水利、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目前日喀则市蔬菜机械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机械化水平较低,下一步应当有重点、有步骤地选择一些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蔬菜生产基地,针对几种主要蔬菜种类,在育苗、移栽、采收等关键环节,引进、示范相应的蔬菜机械,进行机械化生产的技术和模式的集成创新,逐步实现蔬菜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促进蔬菜生产向现代化农业发展。

4.3 构建日喀则市、县、乡、村4 级科技支撑服务体系

以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作为技术推广服务主体,充分发挥县、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技术员、驻村科技特派员的基层科技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和完善市、县、乡、村4 级技术力量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为蔬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4.4 合理开发野生蔬菜资源,丰富市场花色品种

我国野生蔬菜资源十分丰富,大约6 000余种,主要分布在长白山脉、秦岭山脉、云贵山区和西藏地区,4 个主要野生蔬菜区域的野生蔬菜种类占全国野生蔬菜种类的62.3%。西藏的野生蔬菜因其生长的地域广阔、空气清新、生长力和适应性强及未受有害物质污染等,具备了“ 鲜、绿、野”和“营养、药用、美味”等优点,其资源开发的市场前景广阔。为使西藏野生蔬菜资源能够永续不竭并得以持续利用,在野生蔬菜分布区实行分区采收或间隔采收制度,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采集,避免因盲目、过度采集而造成资源的枯竭。

4.5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继续加强农产品及其投入品检查执法力度,强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和管理,逐步形成“环境有检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的蔬菜安全质量监测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市级、县级包括追溯系统在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电子平台,实现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

4.6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全面提升菜农素质

通过举办各种农技培训,培养更多新型职业菜农,提高他们掌握新政策、新事物、新技能的能力。培养和树立一批适应现代化蔬菜产业发展要求的典型,以典型促帮带,激励菜农自学互学,共同促进,全面提升,增长内生原动力。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咨询“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向菜农传授科技知识,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猜你喜欢 日喀则蔬菜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江苏安全生产(2022年9期)2022-11-02阿宽的生产小组小猕猴智力画刊(2022年4期)2022-05-25奇怪的蔬菜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5期)2021-07-21蔬菜小太阳画报(2020年3期)2020-04-24日喀则,天堂的邻居布达拉(2019年5期)2019-07-09注意注意!吸管来袭学苑创造·B版(2018年7期)2018-08-072017年日喀则市农区气候特征与农业气象条件评述安徽农学通报(2018年10期)2018-07-09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SWOT分析商(2016年30期)2016-11-09西藏日喀则举行撤地设市挂牌仪式新西部(2014年12期)2015-02-05

推荐访问:日喀则 产业发展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