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社会发展课题成果评价机制思考

李 泉,黄 琪,王明杰

(1.北京市海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 10097;
2.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224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时强调,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要用好科技成果评价这个指挥棒,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坚持正确的科技成果评价导向,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党中央对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要求也同样适用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研究课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的相关课题评价与过程规范化统一管理,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通过系统思考、持续沟通、持续改进,实现课题立项科学决策、多出成果、效益显著,把握研究渐进性和成果阶段性特点,加强中长期评价、后评价和成果回溯管理,加快推动成果转化与应用,建立完善有利于成果转化的评估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与社科课题评价机制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原则,健全分类分级评价体系,针对调查研究、决策咨询等不同成果形成在不同阶段细化评价标准,全面准确评价成果的价值性、效益性、影响性。

常用的研究方法较多,准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如下四种。一是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关于成果评价的相关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课题成果评价要素与关系。二是专家咨询法,通过向若干专家调查请教,征询专家对各阶段评价指标及内容的意见或者判断,然后进行归纳整理。三是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相关专家及公众对评价主体权重、评价指标等要素的了解和判断,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得到相关规律。四是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际课题成果评价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评价主体是解决“谁来评”的关键要素,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利益,从四个层面进行评价。

第一层评价主体是领导决策层及咨询顾问团队。依据中央精神,根据市、区县具体资源禀赋,围绕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开展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调查研究。对在发展和改革中的全局性、长期性、综合性问题进行战略研究、对策研讨、咨询建议等研究,研究成果对决策方案、政策制定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对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提出决策建议和预警报告。顾问团成员应熟悉相关领域、区域情况,富有谋划经验、思想活跃、专业造诣较高,优先考虑相关专业领域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发表论文被SCI 收录的专家学者。

第二层评价主体是评审专家团队。评审专家参加评审会,客观公正评价课题的研究立项及成果的创新性、合理性、适用性、真实性、可行性、重难点等情况,根据课题实际提出切实建议和改进方向。对课题使用价值、经济和社会预期效益以及相关政策实施后实际效果等情况提供建议;
对课题研究的理论创新方面进行评价和指导;
对课题成果进行积极推广应用。评审专家团成员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熟悉相关领域、区域情况,优先考虑干实事者,如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相关专业领域研究省部级三等奖以上奖励,发表论文被国家核心期刊收录的专家。

第三层评价主体是专业指导团队。政策只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才能发挥应有作用,而有效的政策落实,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发挥好“最后一公里”作用。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专业人员经验丰富,对细节、难点有深入的了解,而且熟悉区域区情、人情等实际情况,全程参与指导课题选题、评价与成果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质量、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必要的时候进行专业指导可以少走探索中的弯路;
同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定期组织研讨会,根据课题实际提出切实建议并跟进指导实施。

第四层评价主体是公众。公众是经济与社会发展感受的末端,任何一项政策决议的出台都离不开公众的认可和支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公众参与”是指公众在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执行和监督过程中拥有知情权、话语权、行动权等参与性权利,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立场、意见和建议,能够合法地采取旨在维护个人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动。公众作为评价主体对研究及其成果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参与政策举措的制定与落实,群众的满意感和获得感是政策落地的基本评价。公众评价既要考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评价,也要考虑企事业单位的人员的评价,还要考虑社区百姓的感受与评价。

评价方法遵循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按照评价主体分类、指标体系分级进行。评价主体分值赋予权重,并计算得分综合评价。

T=S1*R1+S2*R2+S3*R3+S4*R4

T:综合评价得分

S1:评价主体决策层R1的评价等级(赋分)

R1:评价主体决策层R1的评价在整个评价中所占权重

S2:评价主体评审专家R2的评价等级(赋分)

R2:评价主体评审专家R2的评价在整个评价中所占权重

S3:评价主体专业指导R3的评价等级(赋分)

R3:评价主体专业指导R3的评价在整个评价中所占权重

S4:评价主体公众R4的评价等级(赋分)

R4:评价主体公众R4的评价在整个评价中所占权重

课题成果评价包括选题、立项论证、课题开展过程形成阶段性成果及成果推广应用的评价。在不同阶段(选题评价、立项评价、开题评价、过程评价、结题评价、成果评价)的评价,评价主体的评价在整个评价中的比重不同。以改善民生为中心的咨询类课题为例,公众的评价在整个评价中的比重如表1 所示。

表1 公众在不同阶段的评价所占比重

问政于民,是各级政府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听取普通百姓建议和意见,以使政府的政策更加暖人心、合民意,有效果。以改善民生为中心的咨询类课题在选题立项时就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想法和需求,成果评价的主体也是公众的意见为主要参考条件。

不同类型的课题、不同研究内容的课题在不同阶段的评价时,各评价主体的评价在整个评价中的比重也有所侧重。以改善民生为中心的咨询类课题为例,各评价主体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核的是实施可行性、经济性、科学性等指标,其在评价中的比重如表2 所示。

表2 不同评价主体在过程性评价阶段的评价所占比重

课题成果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具有较强的研究性、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公众认可度较广泛、理论或方法具有创新性,对政策、决策制定具有支撑作用。在不同阶段的评价重点及指标有所差异,如选题评价偏重于全局性、前瞻性、综合性及系统性;
过程性评价则侧重于以提升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为目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较广泛的公众认可度以及较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不同的评价主体的评价重点和指标也有所区别。如专家看重理论基础与创新性;
一般公众则更多地感受实用性和便捷性。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课题需要设计不同主体的评价指标。一般是根据决策和规划需求设计一级指标,一级指标细化为具体可衡量的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可以继续细化,或者进行不同等级的表征描述,进而为评价主体提供具体、可衡量的指标体系,便于评价具体化、量化。以某区域经济发展调研课题为例,在进行课题组比选时通常需要考虑的指标分为课题汇报表现情况、相关领域工作业绩、队伍结构与分工、课题实施方案、经费预算、实施保障等一级指标。一级指标细化为二级指标,如课题实施方案可以细化为课题研究思路、课题研究框架、方案实用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熟悉程度、对发展趋势的判断、研究方法、创新性等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可以继续细化,或者进行不等等级的表征描述,进而为评价主体提供具体、可衡量的指标体系,便于评价具体化、量化。以一级指标为“汇报情况”为例、可以细分为“汇报人情况”“课题汇报情况”两个二级指标,进行说明进一步明确得分标准。举例如下:

课题汇报人情况:课题负责人亲自汇报得满分;
课题主要完成人汇报得1 分;
课题无关人员汇报不得分。

课题汇报情况:针对专家提问,回答思路敏捷、清晰,语言组织合理、表达内容完整精炼得满分;
针对专家提问,回答思路基本清晰,语言组织基本合理、表达内容完整得4 分;
针对专家提问,回答思路基本清晰,语言组织基本合理、表达内容基本完整得2 分。某区域经济发展调研课题立项评价指标示例见表3。

表3 某区域经济发展调研课题立项评价指标示例

通过对经济与社会发展课题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的分析,研究表明健全分类分级评价体系,对于评价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课题成果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多元化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式有利于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提高公众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猜你喜欢 课题成果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党的生活(江苏)(2021年4期)2021-06-04我的微课题研究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公众号9月热榜党的生活(江苏)(2020年10期)2020-11-26公众号8月热榜党的生活(江苏)(2020年9期)2020-11-07验收成果小读者之友(2020年8期)2020-09-01公众号5月热榜党的生活(江苏)(2020年6期)2020-08-27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人大建设(2019年8期)2019-12-27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中国报道(2019年8期)2019-08-29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湘潮(上半月)(2019年8期)2019-05-22

推荐访问:社会发展 课题 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