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松材线虫病防控对策

董瀛谦阎合潘佳亮张玉洲关政昊闫峻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林草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 110034)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具危险性和毁灭性的森林病害,也是威胁我国松林健康最重要的病害,具有极强的侵染性、扩散性和破坏性。自1982年在南京市中山陵首次发现以来,专家学者对该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更新,国家疫情防控对策也不断完善,取得了阶段性防控成效。笔者从40年来我国松材线虫病疫情发展历程和防控对策变化入手,采用系统回顾法梳理疫情发生防控情况,总结40年防控经验教训,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助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

松材线虫病入侵我国40年来,疫情快速扩散,累计致死松树超过6亿株,近年来年均致死松树超过2 000万株,造成巨大经济和生态损失。目前,全国已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县级行政区、超过十分之一的乡镇级行政区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且总体上仍呈扩散蔓延态势。松材线虫作为一种典型的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发展过程有其特定的规律,可以从疫情发生区数量、病死松树数量、发生面积等特征指标系统分析松材线虫病在我国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

1.1 时间变化特征

1982年,松材线虫病在我国南京发现入侵危害后开始缓慢扩散,疫情发生区数量、发生面积和病死松树数量等各项疫情数据逐渐增加;
1999年,疫情蔓延至江苏、安徽、广东、浙江、山东等5个省的53个县(区),病死树数量达到557万株,为发生以来的第一个历史高峰;
2001年发生面积达到8.47万hm2,为发生以来的第二个高峰。

此后,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区数量快速增加,到2009年已扩散至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7个疫区,省级疫情发生区和县级发生区数量出现第一个高峰,但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开始下降,在2013年出现第一个低谷,病死松树41.83万株、发生面积3.84万hm2。这一时期疫情扩散加快,但发生危害却逐渐减轻。一方面,与2000年国家开始实行重点工程治理,全国上下加大防治力度,取得初步防控成效有关;
另一方面,也可能与2008年国家开始实行防控目标责任制后,个别地区掌握和上报的疫情发生情况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数据不真实,以及一些先进的疫情监测技术手段未大面积应用等因素有关。

2017年后,为解决疫木管理不严、疫情数据不真实等问题,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疫情数据核实核查,加之航空航天遥感监测技术在行业内的成功应用,疫区数量、病死树数量、发生面积等疫情数据呈现暴发式增长态势。5年间新增县级疫情发生区530个。仅 2018年,就新增县级疫区283个,较2017年增长89.56%,新增省级疫情发生区2个;
病死松树数量达到1 066.34万株,与2017年同比增长767.44%;
发生面积达到64.93万hm2,与2017年同比增长663.62%。到2020年底,病死松树数量达到1 947.03万株[1],是2013年的45.55倍;
发生面积增至180.92万 hm2[1],是2013年的46.11倍;
疫区数量达到726个[1],比2013年增加了548个。2021年,疫情仍然呈现扩散态势,县级发生区数量达到742个,发生面积171.65万hm2,病死松树数量1 407.92万株,分别同比下降5.12%和27.69%[2],这也是疫情数据暴发式增长后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的首次下降(图1,2)。

图1 1982—2021年全国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数量Fig.1 Number of epidemic areas of pine wilt disease from 1982 to 2021 in China

图2 1982—2021年全国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和病死松树数量Fig.2 Occurrence area and dead pine number of pine wilt disease from 1982 to 2021 in China

1.2 空间变化特征

20世纪80—90年代,松材线虫病只在我国经济贸易较为发达的广东、浙江、江苏等华东和中南的沿海地区发生,并以这两个地区为中心逐步向外扩散至中南、华东、西南、西北地区,2016年扩散至东北地区,2018年华北地区也发现了疫情。到2021年,我国北至吉林,西至甘肃,南至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共有21个省904个县级行政区发生过松材线虫病,疫情在华东地区发生最为严重、扩散速度最快,其次是中南地区。这与华东和中南地区气候最适宜松材线虫病发生,且经济物流发达、人为活动频繁等因素有关。总体来看,松材线虫病在我国呈聚集分布,并且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向周边扩散[3],其空间变化呈现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东北、西北等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扩散的特点。(图3)

图3 松材线虫病扩散空间变化Fig.3 Spatial change of spread of pine wilt disease

松材线虫入侵我国后,表现出很强的寄主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寄主种类不断增多,分布区域和适生范围不断扩大。

2.1 寄主种类不断增加

松材线虫入侵我国早期,主要感染南方分布较多的日本黑松Pinus thunbergii(江苏,1982)、马尾松P.massoniana(江苏,1986)、思茅松P.kesiya(云南,2004)、黄山松P.taiwanensis(安徽,2004)等,也有少数白皮松P.bungeana被侵染,之后逐渐蔓延至西南和西北地区侵染云南松P.yunnanensis(贵州,2007)、油松P.tabuliformis(陕西,2009)等[4]。2017年后,在辽宁省发现大面积红松P.koraiensis感病,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华北落叶松L.principis-rupprechtii在自然条件下也检测出松材线虫[5-7]。2019年,于海英等[8]首次报道我国自然条件下樟子松P.sylvestrisvar.mongolica感染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寄主种类不断增加可以反映出,松材线虫具有较强的进化和对外界环境的快速适应能力,其在我国适应性逐渐增强,在被人为携带至新的地区后,可以迅速适应当地环境而生存繁殖扩张[8],疫情从江苏、广东等少数几个省扩散至目前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感病致死松树种类不断增加,危害日趋严重。

2.2 分布范围不断扩大

松材线虫的寄主植物和媒介天牛在我国广泛分布,几乎覆盖我国所有区域,为松材线虫病流行扩散提供了生物学基础[9]。该病在40年间从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和广东等3个省先后蔓延到全国21个省份。热带和亚热带部分地区发生疫情后,又逐渐入侵暖温带,松材线虫面对低温表现出较高的耐寒性,为其在我国的流行扩散提供了遗传学基础[9]。加之人为活动频繁,松材线虫适生区突破了年均温度10℃ 等温线,2017年在辽宁省抚顺市发现并已造成危害。2019年,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越过秦岭蔓延到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对华山、太白山的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021年,疫情发生区最北端已至吉林省汪清县(43°06′~44°03′N,129°51′~130°56′E),最西端已至甘肃省康县(32°35′45″~34°32′00″N,104°01′19″~106°35′20″E),西进北扩趋势明显。截至2021年底,松材线虫病已覆盖我国21°~44°N区域,由南向北覆盖了热带、亚热带、高原气候区、暖温带以及中温带等5个积温带的742个县(区)[2,10]。

我国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采取积极的防控对策,通过出台重要文件、实施重大工程、组织召开全国性会议、实行目标管理、明察暗访等措施,推进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本文将我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历程分为3个阶段进行系统总结分析。

3.1 第一阶段(1982—1999年)

松材线虫病自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发现后,鉴于该病在日本已造成严重危害,立即引起林业部的重视,1983年列入“六五”重点攻关项目,并组织疫区林业主管部门积极开展防治工作。但由于该病病原在我国属新入侵的外来物种,且发生面积不大,对其潜在危险性认识不足,也缺乏防治经验,未能及时有效控制。之后,疫情相继在安徽、广东等省发生,进一步引起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1989年,国务院颁布«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林业部、农业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松材线虫病检疫防治工作的通知»,同年林业部又将该病列入“七五”重点课题和国家科委重点研究项目。江苏、安徽和广东等省先后成立了防治松材线虫病指挥部,负责组织领导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11]。1990年,林业部在沈阳市召开第二次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提出了以各级防治检疫站和防治、检疫、测报网络为主体的“一站三网”防治体系建设任务,组织编制了«1991—2000年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规划»,将森林植物检疫防治所更名为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从体系建设上为松材线虫病防治提供保障。1992年,林业部下发«关于对森林病虫害实行目标管理的通知»,开始实行以发生率、防治率、监测覆盖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四率”为主要内容的目标管理,把松材线虫病防治作为重要任务纳入目标管理体系[12]。1993年,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组织制定«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LY/T 1123—1993)»等行业标准。1995年,安徽省14个县(区)发生疫情,黄山奇松受到松材线虫严重威胁,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作出了“松材线虫要注意,黄山奇景要保护”的重要批示。199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林业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提出“凡重大的或危险性森林病虫害,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制防治规划,制定治理区,实行工程治理。”之后不久,在杭州市召开第三次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启动实施主要病虫害工程治理,强化体系建设和目标管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致信会议召开[13]。

在该阶段,发生疫情的省份积极总结防治经验。1990年,江苏省总结8年防治经验,针对既要彻底清理病死树,又要防止借除治之名违规采伐健康松木等实际,提出了“死树一株不留,活树一株不砍”的病死树清理原则,制定了“从疫区外围开始,逐步向内部推进,清除病源、封锁疫区,加强检疫、防止扩散,综合防治、减轻危害,扑灭疫点、全面控制”的治理方针[11],省政府规定“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病木及其制品,一律不准运出松材线虫病发生区”,严防疫木流失[13];
浙江省总结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防治策略和“封锁、控制、压缩、扑灭”的防治方针,持续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13]。这些经验对当前的防控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3.2 第二阶段(2000—2017年)

1999年,疫情已经从南京市中山陵1个疫点增加至5省53县(区),病死树快速增长至500多万株。面对疫情发生危害和扩散蔓延的严峻形势,2000年,国家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相继在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湖北等疫情发生严重的省启动实施国家级松材线虫治理工程,将松材线虫作为国家重点治理的有害生物;
同年,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并首次发布了«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提高发生和未发生省份的重视程度,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的通知»,对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国务院为防控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印发的第一个专门文件;
国家林业局下发了«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和«全国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实施方案(2002—2005年)»。2004年12月,国家林业局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了第四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调整为“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形成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心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更加注重营林措施和培育健康森林等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思路。2005年,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和«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实施松材线虫病预防工程。2007年,国家林业局在南京林业大学建立了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培训中心,加强松材线虫病检测鉴定和防控技术培训。疫情发生各省也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2001年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办法»,2004年浙江省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关于松材线虫病防治的地方法规«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

同时,由于1999年病死松树急剧增加,导致林木所有者经济损失巨大,对开展疫木加工利用提出了现实需求,个别省开始探索疫木利用。为实现对疫木除害处理的集中监管,2000年科技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在向国务院报告中提出“管理疫木要堵疏结合,变疫木的无序流动为严密监控下的有序流动”等建议,并得到采纳。2001年,国家林业局开始审批疫木板材定点加工企业,允许加工能力强、管理规范的企业获得许可后,开展疫木安全利用,并于2005年由国家林业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松材线虫病疫木加工板材定点加工企业审批管理办法»。

2008年,疫情已扩散至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进一步遏制疫情扩散蔓延态势,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实行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目标责任制,受国务院委托,国家林业局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也分别层层签订“双线”目标责任书。2009年4月,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并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传达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重要批示,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签订“2008—2010年松材线虫病防治目标责任书”。2011年8月,国家林业局在宁波市召开第五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印发«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将防治方针调整为“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进一步强化落实政府责任和依法监管,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2011—2013年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书”。2014年11月,国家林业局在长沙市召开了全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场会,通报“2011—2013年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书”考核情况,继续签订第三轮即2015—2017年防治目标责任书。同时,各地积极总结先进经验,形成了«松褐天牛防治技术规范(LY/T 1866—2009)»«松材线虫普查监测技术规程(GB/T 23478—2009)»«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规程(GB/T 23476—2009)»«松材线虫病疫木清理技术规范(LY/T 1865—2009)»«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理技术规范(GB/T 23477—2009)»«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松木包装材料处理和管理(GB/T 20476—2006)»等有关松褐天牛防治、疫情监测普查、检疫和疫木处理的技术规范。

在这一时期,通过采取国家级工程治理、建立和完善目标责任制、开展疫木安全利用等措施,引起了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对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视,切实发挥了各级政府的主体作用,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成效,在一定时期内遏制了疫情的发生蔓延。但由于个别地区对疫木管理不严、个别企业对疫木处理不到位等,导致疫情随疫木流失扩散蔓延;
同时由于个别地区为完成目标责任书任务而存在漏报瞒报情况,导致疫情数据不真实。

3.3 第三阶段(2018年—)

2018年,松材线虫病疫区数量、病死松树数量和发生面积等疫情报告数据暴发式增加,庐山、泰山、张家界、黄山等重点区域相继发现疫情,秦岭地区超过一半的县级行政区发生疫情。面对疫情发生的严峻形势,为解决疫木管理不严、疫情数据不真实等问题,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疫情数据核实核查,查找疫情发生严重、快速扩散蔓延的原因,并加大航空航天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应用力度,有力推动疫情数据逐渐趋于真实,仅2018年一年上报新疫区就达283个。经专家研究和疫源追溯发现,我国75% 的新发疫情是由于人为调运使用染疫松木及其制品传入[14],新发疫情多与农村电网改造和电信基站、高铁、高速公路、水利设施建设等工程使用带疫松木包装材料密切相关。面对疫情暴发式增长、跳跃式扩散等实际情况,结合我国所有地区都是松材线虫适生区、所有松科植物都是寄主植物的研究结论,国家林业局从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生态安全、生物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修订了«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提出了更加严格管用的治理措施,转变疫木管理方式,明确了“以疫木清理为核心,以媒介昆虫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策略[15],严防因疫木流失引起的疫情扩散。

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泰安市组织召开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现场会,学习交流重点区域防治经验。2021年,建立国家级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13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2018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面对疫情发生的严峻形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不断总结防控经验教训,逐步构建了新时期的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体系。1)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出台了«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2021年,将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纳入林长制考核体系,江苏、安徽、福建、湖北、山东、广东、广西、四川、重庆、甘肃、宁夏等地通过多种形式压实各级林长责任。2)构建完善疫情防控组织管理体系。国家建立了包片蹲点工作机制和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各省也相继建立了区域间、部门间联防联控机制和包片蹲点调查指导工作机制,江西、湖南等省建立了社会化防治组织信用评价及黑名单制度,重庆、湖北等省(直辖市)建立了疫情防控评价制度。3)构建疫情防控政策体系。印发«关于科学防控松材线虫病疫情的指导意见»,提出“分区分级管理,科学精准防控”,修订出台«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21年版)»,并在全国开展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4)完善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防治技术创新体系。启动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航空航天遥感监测技术在日常监测和普查中广泛应用[16],无人机遥感智能判读技术取得新突破,分子检测技术快速发展,绿色高效的媒介昆虫防治新型药剂研发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打孔注药保护健康松树等预防技术广泛应用。

回顾我国松材线虫病防控40年管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有深刻教训,值得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防控管理工作中坚持和完善。

4.1 坚定信心,久久为功,筑牢疫情防控思想基础

40年来,经过全国上下积极治理,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取得较大成效,有效减缓了疫情扩散蔓延速度,减少了灾害损失,保护了森林资源和造林绿化成果。截至目前,虽然有900多个县级行政区发生过松材线虫病,但也先后撤销了170多个疫区,在疫区内也有大量松科植物因得到较好的保护而存活下来。我国松林资源丰富,且全国的松林资源分布区都是松材线虫适生区,目前我国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面积仅占全国松林面积的2.86%,总体上仍属于局部地区发生危害。如果没有40年来的努力防控,我国松材线虫病的发生程度、造成的经济和生态损失将难以估量。实践证明,松材线虫病虽然被称为“松树的癌症”,但如果采取有力措施进行预防和除治,是能够取得良好防控成效的。

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特别是国家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生态建设和林业事业快速发展,全社会的生态保护和疫情防控意识不断提高,法律法规不断完善,防治能力不断提升。各级党委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把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纳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重大战略部署中来,充分认识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定松材线虫病疫情“可防可控”的信心,与时俱进地调整和更新战略部署,完善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体系,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切实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役。

4.2 政府主导,落实责任,完善疫情防控工作体系

40年来,我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原则,切实抓好松材线虫病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和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抓好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普查报告、目标管理、疫区和疫木管理及通报奖惩等各项防控管理制度建设,规范防治行为,解决防控问题,提高防控效率。实践证明,松材线虫病防控是一项涉及全社会、多部门的工作,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政府主体责任的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很难有效开展。

新形势下,我国松材线虫病疫情总体上仍呈快速扩散蔓延趋势,已对国家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做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对疫情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充分发挥林长制作用,进一步落实政府的主体防控责任,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健全以目标为导向的疫情防控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疫情防控包片蹲点指导工作机制,强化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责任追究。健全区域间、部门间联防联控机制,完善疫情防控工作体系,扎实抓好疫情防控各环节工作。

4.3 预防为主,抢前抓早,把握疫情防控关键环节

40年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方针虽然多次修改完善,但“预防为主”始终摆在首位。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属于防灾救灾减灾范畴,“灾害重在预防”、“事后除治不如事中救治,事中救治不如事前控制”,这是多年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因监测不到位、发现不及时、贻误防治时机,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教训是十分惨痛深刻的。只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快推进防控理念由“重除治”向“重预防”的转变,切实把预防工作摆到首位,强化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切实将疫情监测普查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够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及时除治、早日拔除。

新形势下,应进一步把“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疫情监测,全面开展疫情精准监测行动,确保疫情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除治。实行人工地面监测与航空航天遥感监测相结合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严格执行疫情普查与日常监测制度,充分发挥护林员、乡镇及林场管护员、社会化组织、林草资源监测机构等作用,真正做到监测范围全覆盖。积极推动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可视化技术应用,推广应用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监管平台,实现对全国异常松树的监测发现过程可视化管理,及时准确科学处置疫情,完成“十四五”时期控制增量和新发疫情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除治、早拔除”的防控目标。

4.4 精准施策,提升质量,确保疫情防控取得实效

40年来,各地结合实际,运用系统学原理,对松科植物分布区进行科学区划,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根据不同类型区的特点和工作任务,制定适宜的对策措施。采取以疫木清理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技术路线,严格执行疫情除治各项技术规定,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疫情除治,逐步控制、压缩和消灭疫情。但当前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检疫检验、疫木除治等环节工作精准度不高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严重影响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质量。

新形势下,应围绕“控制增量,消减存量,到2025年消灭黄山、泰山疫情,全国疫情发生面积和乡镇疫点数量实现双下降,县级疫区数量控制在2020年水平以下”的疫情防控目标,借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坚持疫情防控底线,因地制宜,分级分区分类管理,科学精准施策。实施“以清理病死(濒死、枯死)松树为核心,媒介昆虫防治、打孔注药等为辅助措施”的综合防治策略,真正做到病死松树“全面除治、精准除治、彻底除治”。强化疫情防控督导指导,及时发现防治质量问题并及时整改。加强对社会化防治组织的管理,开展防控成效评估和企业信用评价,确保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4.5 依法治理,源头管控,严防疫情防控错位缺位

40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森林法»«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预防、依法除治,严格检疫执法,严管疫木源头,严禁疫木及其制品等非法调出松材线虫病发生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加工、运输、使用松材线虫病疫木典型案件,有效防止疫木流失和疫情扩散。但当前疫区和疫木管控不严、疫木流失等问题依然存在。

新形势下,应进一步增强依法防控意识,推进«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制修订,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从根本上解决疫情防控工作错位、缺位问题。依法履行林业植物检疫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能,进一步优化检疫工作机制和模式,加强检疫执法,严厉打击非法采伐、收购、运输、加工、经营、使用疫木及其制品等行为。强化检疫监管,科学布设检疫检查站点,加大松科植物及其制品调运检疫力度,切断疫情传播渠道。强化疫木源头管控,对山场除治、疫木下山运输、无害化处理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堵住疫木流失漏洞,防止疫情传播扩散。

4.6 依靠科技,联合攻关,解决疫情防控瓶颈问题

40年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紧密协作,围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技术难题,强化松材线虫病防控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采取协同攻关、“边研究、边试验、边推广”等形式,取得多项经实践检验的科研成果,研发、推广一批符合“绿色防控”要求的新技术、新产品,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当前制约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仍未突破,松材线虫病防控科技含量和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新形势下,应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提升科学技术在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中的支撑作用。完善“揭榜挂帅”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重大技术攻关,着力解决监测预警、快速检疫检验、疫木无害化处理、媒介昆虫防治等技术难题。将现有的各项行之有效的防控技术组装配套,组织建立防治技术示范区,大力推广应用,科学评估防治效果。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在方案制定、成果论证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在松材线虫病防控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升我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科技含量和整体水平。

4.7 创新机制,确保投入,夯实疫情防控物质基础

40年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积极筹措松材线虫病防控资金,广开渠道,多措并举,弥补防控经费的不足,努力将预防和除治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广泛筹集社会资金,努力提升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效率质量。但当前资金投入不足、使用效益不高,仍是制约和影响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质量效率的关键问题。

新形势下,应针对松材线虫病疫区数量、发生范围和寄主植物不断增加等实际,坚持“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国家重点扶持、社会资金介入”的原则,发挥中央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进一步加大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疫情防控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提高林业生物灾害预防性支出比例,特别是加强松材线虫病日常监测和普查资金保障。建立有效的经费管理、跟踪检查和专项审计等制度,加强对松材线虫病防控经费的使用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建立以奖代补激励机制,积极推动森林保险,拓宽松材线虫病防控资金投入渠道,全力保障打赢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

4.8 强化宣传培训,专群结合,营造疫情防控良好氛围

40年来,各地将宣传工作作为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工序,通过组织开展宣传月活动、知识和技能竞赛、检疫执法行动、编发宣传资料、专题访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松材线虫病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对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的认识,关心、关注、重视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同时,强化全行业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升行业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但当前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的公众知晓率和社会参与面还不够高,一些管理机构弱化、退化和人员力量减弱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新形势下,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有效载体,加大对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任务的宣传力度,普及防控知识,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对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的认识程度,引导和发动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参与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同时,把提高行业队伍整体素质作为长期的任务来抓,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涵,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努力造就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勤奋敬业的高素质的防控行业队伍,确保各项防控政策和技术要求能落实、不走样、有实效。

猜你喜欢 疫木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疫木生物除害技术要点探究科教创新与实践(2022年3期)2022-04-20四川省强化松材线虫病疫木焚烧处理过程中森林防灭火工作绿色天府(2021年1期)2021-12-03我国启动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现代畜牧科技(2021年4期)2021-07-21平昌县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有序复工绿色天府(2020年3期)2020-12-13松材线虫病的侵染循环以及病原与病媒的综述新农民(2020年5期)2020-12-10关于利用松材线虫病疫木栽培茯苓的可行性报告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23期)2020-09-02《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绿色中国(2019年13期)2019-11-26浙闽两省联防联治松材线虫病浙江林业(2015年10期)2015-12-11

推荐访问:防控 对策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