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学生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的培养

福建省泰宁县第一中学 孔文杰

“获取和解读信息”作为解题的第一步,是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学生作答的速度和质量。而从教学、考试以及问卷访谈等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在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方面存在欠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第一,读不准。无法准确把握设问与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及有效信息,往往因方向不对会错题意,答非所问。

第二,读不清。不会划分材料层次,无法把握材料内容的内在联系,弄不清材料与设问间的逻辑关联,一知半解。

第三,读不全。只能把握材料中的个别关键信息,往往忽略事件背景、影响因素等其他信息,更无法挖掘材料中的隐性信息,一叶障目。

第四,读不深。无法准确、完整地理解和解读所获取的有关信息,不能对文字信息进行总结性叙述或深层次分析,对图像及数据信息进行提炼、整合和分析的能力不足,因而不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而是照抄材料原话,生搬硬套。

(一)题无定式,审读有方,强化审题训练

素养立意下的高考政治试题,情境鲜活、形式多样,但一般都由情境材料和设问两部分构成,从试题中获取信息有其共性的方法和技巧。

1.全方位关注设问,深挖问题立意与指向。解题时,笔者往往要求学生先审读设问,再阅读材料。特别是遇到材料长、信息量大、情境复杂的题目,带着设问要求去阅读材料,才能有的放矢,快速筛选出有效信息,事半功倍。在审设问时,学生要重点解读五方面内容:(1)知识限定,即试题涉及哪个模块、哪个章节、哪个考点;
(2)试题类型,属于原因意义影响类,还是方法措施类、认识评析类、关系类等;
(3)考查主体,如中国共产党、政府、人大、政协、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等;
(4)任务要求,即设问要求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
(5)题目分值,可根据分值预估答题量大小及要点数量,如12分的试题常常有3—4个答题要点。

2.多层次剖析材料,把握关键词句与方向。在审读材料时,学生应手、眼、脑并用,边读边用笔标记,通过“一划二圈三归纳”,快速解读,力求一步到位。“划”:以句为单位,深入分析并划分材料层次,同时画出关键句子,如背景性语言、高度概括和凝练的句子。“圈”:圈出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如关键主体、关键事实、特殊时政词汇、专业术语类词汇、出现两次以上的高频词汇等。“归纳”:提炼材料中心思想,把握内容层次、角度、内在逻辑,进而调动和运用知识。

以上方法需要教师精选典例、真题,引导学生加强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提高其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效率和质量。

(二)把握四“+”,全面剖析,突破图表题型

图表类试题是高中政治试题的常见形式之一,而从图表信息中全面解读数据,进行图文转换是很多学生的软肋。突破图表题型,可从以下四个层面着手。

1.标题+图文。首先看标题,因为标题概述了图表所反映的内容和主题,图文内容均是对标题的具体化、形象化演绎。其次,要图文结合加以理解。图表内容中往往既有文字又有图像、数据等,文字一般用以标注图像和数据反映的内容,或是以附注的形式对图表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说明,只有图文结合才能准确、完整地把握图表信息。

2.纵比+横比。对同一项目,要从时间维度纵向观察,把握其动态变化;
对不同项目,则要横向比较,把握项目间的量化差异与内在联系。

3.趋势+特殊。在纵比和横比的过程中,既要把握整体发展态势和变化趋势,又要关注图表内容是否存在特殊现象,并综合图文信息分析其原因。

4.现象+本质。在概述图表反映的客观现象的同时,简要阐明现象本质,例如现象的原因、影响、意义等。

【例1】2019·天津卷思想政治部分·12

材料:

图1

问题:提取材料中的经济信息。(4分)

运用上述方法提取图中的经济信息:第一看标题,由标题可知图文反映的是2013—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网上零售额及其增速;
第二,结合图中的文字注释可知,图像运用柱状图展现2013—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网上零售额的变化情况,用折线图体现二者增速;
第三,从时间维度的纵向对比中可知,2013—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网上零售额均保持了增长趋势,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略有下降,网上零售额增速波动较大,这折射出我国经济及居民消费水平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
第四,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网上零售额及其增速的横向对比可知,我国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较小,但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第五,从网上零售额的增速来看,比较特殊的是在2013—2014年的大幅增长后有一个明显的增速回落,可以反映出在经过2013—2014年的快速发展后,网上零售业的发展更加趋向平稳。经过以上剖析,便可较为全面地提取图文中蕴含的经济信息。

(三)关注时政,溯本求源,增强有效储备

时事政治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学科试题命制的重要依托。高中政治试题往往依托时政热点来构建情境,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例如,2021年全国高考文综政治甲卷中就涉及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脱贫攻坚、新能源产业、疫情防控等重大时政热点。对时政信息的充分储备和深度理解,有助于学生在应对相关试题时增强答题信心,破除阅读障碍,高效、准确地把握试题立意和材料主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引入相关时政素材,建构问题情境,组织探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度剖析,从而拓展思维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对时政热点的解读能力和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搭建课前五分钟时政播报、时评社团、模拟政协等平台,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和收集时政信息,从实质、原因、意义、影响、措施等层面加以思考,定期展示并交流探讨,进一步增强兴趣、深化理解,增加时政信息的有效储备。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常见的时政热词和知识链接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在审题时能够迅速提炼关键词句,有效获取和解读信息。例如,围绕“数字经济”的时政热点,可指导学生收集常见时政热词,并链接所学知识,加以梳理与整合(见表1)。

表1

(四)宏观建构,融会贯通,精准解读信息

高中思想政治在课程性质上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学科内容综合性强,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综合、系统地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真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只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把握各个模块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理解知识内在逻辑,点、线、面结合地建构知识体系,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融会贯通,形成综合运用的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在思想政治学科考试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文化生活”时,对作为高频考点和核心概念的“传统文化”进行了知识重构,从传统文化的内涵、外延、“为什么”“怎么做”四个层面系统建构知识,帮助学生对这一概念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从而在审题时能够精准获取和解读信息(见图2)。

图2

【例2】2017·全国I卷文综政治·40(材料略)

问题:《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原因。(10分)

本题设问点明《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进而要求学生分析其成功原因,即要求学生从材料中重点解读《中国诗词大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若学生对“如何传承、发展传统文化”这一问题有综合、全面的认知,便能高效地从材料中提取关键词句,进行精准解读(见表2)。

表2

(五)自主命题,思维飞跃,全面提升素养

学生自主命题,即让学生针对自主收集或教师给定的素材来命制试题。在自主命题中,学生转换身份,从被动应试者转化成主动命题者,通过考点定位、模仿经典、材料取舍、设问编制、答案设置等步骤完成试题命制,并在这一过程中揣摩命题意图、命题角度、命题层次、答题逻辑。通过自主命题,学生不仅对教材知识有更准确的把握,而且能够对政治学科的考查方式、命题逻辑形成初步认识,更加深刻地感悟从试题情境材料的解读到知识调用、答案生成的内在逻辑和思维过程,全面提升学科素养,增强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学生自主命题活动可以通过“模仿→命制→答题→说题”四个步骤来开展。步骤一:模仿。即指导学生对真题或课程标准中提供的样题进行分析,明确不同题型的样题所呈现的不同特点,感悟材料逻辑与知识逻辑的统一。步骤二:命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收集材料或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通过小组的充分讨论,命制试题,反复打磨。步骤三:答题。通过答案编制,学生更深刻地揣摩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体会情境材料与学科知识的内在关联,提升思维品质,增强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步骤四:说题。学生围绕知识定位、材料选用与组织、设问及答案设计等方面对试题命制的过程和用意进行解说,反思试题的得意之处或者遗憾之处等。之后,通过师生、生生互评,引导学生反思自主命题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解题思维习惯,提升其思维品质和解题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是提高学生答题有效性的重要条件,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需要我们每一位思政教师在教学及复习备考中高度重视,不断用心探索,巧妙引导,坚持不懈。

推荐访问:解读 获取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