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理论下温情干预策略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其家属的影响

王胜男,韩增菊,卢梦远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及时有效治疗后能缓解患儿病情,通常预后较好。但患儿因年龄小,依从性差,对正常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开展会产生不良影响,且患儿家属因对疾病和正确护理方法缺乏认知,同样需要护理人员的指导和教育,因此护理人员需探索有效护理方法提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效果。认知行为理论是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联合发展而来的一种科学理论,主张摒弃意识、意向等主观内容,通过观察和实践为个体提供客观有效的教育和行为指导,从而达到改善认知和行为的效果[1-2]。温情护理则是一种具有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强调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更多感情支持,以患者为中心,突出护理操作的人性化,使患者的治疗过程更加具有温度[3]。本研究以认知行为理论下温情干预策略干预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旨在探讨护理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思路。

1.1 一般资料选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12月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患儿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3岁,平均(7.71±2.50)岁,病程1~5 d,平均(3.39±0.76)d;
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12岁,平均(7.53±1.89)岁,病程1~6 d,平均(3.50±1.03)d。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已通过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

1.2.1纳入标准 (1)患儿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诊断标准[4];
(2)患儿年龄<14岁;
(3)患儿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4)患儿无视听障碍疾病。

1.2.2排除标准 (1)家属存在认知障碍;
(2)患儿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3)患儿有先天性肺部疾病及心脏病;
(4)家属受教育程度低于初中水平。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告知家属患儿正确用药方法,密切监测患儿病情变化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患儿用药效果。为家属实施疾病宣教,讲解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预后,缓解家属紧张心情。与患儿密切互动,引导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干预至患儿出院。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理论下温情干预策略,具体实施如下。(1)组建温情护理小组,选择1名5 a以上护理经验的儿科主管护师作为组长,另选3名专科护士加入小组,全员由儿科护士长实施干预前培训,包括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相关知识及护理方法,经过考核后开始实施护理措施。(2)温情护理。护理人员将儿童病房布置成具有童趣化的病房,张贴动画人物海报,放置一些玩具、儿童读物等,建议家属将患儿喜欢的玩具带到病房,促使患儿尽快熟悉医院环境。①家属认知重建。护理人员在医院内开展“家属课堂”活动,时间为2 h,由温情护理小组组长和儿科主治医生作为主讲人分别与家属分享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流行性病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饮食、用药、降温、生活护理等内容,讲解过程中采用音频、视频、护理操作演示等多种方法,态度温和,与家属良好沟通,设置30 min疑问解答环节,针对家属提出问题及时给予专业解答。另外,讲解结束后发放电子版健康教育手册,家属可扫二维码直接下载至手机上,内容均为本次家属课堂讲解知识,家属可经常回顾学习,加强记忆。②患儿健康行为引导。护理小组寻找专业技术人员采用PowerPoint和Flash软件制作主题为“海绵宝宝健康生活的一天”的情境教育短片,短片从早上起床穿衣、洗漱、吃早餐、娱乐、学习、午餐、午睡、晚餐、睡觉等完整一天展示每一环节正确的做法,每播放一个环节可让患儿进行情景模拟。此外,护理人员与患儿进行角色扮演,护理人员扮演为医生,患儿扮演为看医生的患者,通过做游戏模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治的整个过程,降低患儿对治疗的恐惧和陌生感,提升患儿依从性。治疗期间建议家属为患儿买一些看病和健康行为养成相关的故事书,每天通过讲故事潜移默化使患儿对治病保持正性态度,避免其过度恐惧、焦虑影响治疗效果。干预至患儿出院。

1.4 观察指标

1.4.1患儿依从性 责任护士依据服药、诊疗操作、饮食、健康生活习惯4项内容评估患儿的依从性,4项全部依从表示依从性高;
依从其中3项表示依从性一般;
依从其中2项以下表示依从性差。高依从和一般依从计入总依从。

1.4.2患儿恢复效果 记录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痊愈时间。

1.4.3家属心理焦虑程度 干预前后以广泛焦虑性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5]评价两组患儿家属干预前后的焦虑程度,该量表包含7个问题,每个问题计0~3分,总分分值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家属焦虑程度越高。

1.4.4家属疾病认知度 干预前后以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llness scale,MUIS)[6]评估两组患儿家属的疾病认知度,该量表包含32个条目,总分分值范围为32~160分,评分越高家属疾病认知度越低。32~80分表示疾病认知度高;
81~120分表示疾病认知度尚可;
121~160分表示疾病认知度低。

2.1 患儿依从性观察组患儿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n,%)

2.2 患儿恢复效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恢复效果比较

2.3 家属心理焦虑程度干预前两组家属GAD-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两组GAD-7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家属心理焦虑程度比较分)

2.4 家属疾病认知度干预前两组家属疾病认知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45,P=0.885)。干预后观察组家属疾病认知度高于对照组(u=2.285,P=0.022)。见表4。

表4 两组家属疾病认知度比较[n(%)]

小儿因免疫系统、各组织器官等尚未发育成熟,极易出现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据数据统计,小儿每年发病次数可高达4~6次。该疾病对患儿的营养状态和肺功能均有不利影响,故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关键[7-8]。

认知行为理论是目前临床关注度较高的一种护理理论,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措施相较于常规健康教育更加具有时效性和全面性,不仅关注患者的认知,同时强调行为指导,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9-10]。据报道,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遵医行为和认知改善有显著效果,同时能缓解胶质瘤患者的负性心理,帮助患者建立正性心理状态[11-12]。温情护理目前在我国临床实践中尚不多见,其主要倡导在患者入院治疗时从环境、护理操作、服务态度等多方面均能体会到温情,是一种人性化服务理念,对增强护患关系和谐有积极意义[13-14]。本研究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认知行为理论下温情干预策略为患儿实施护理,从结果来看,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痊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患儿依从性提高。本研究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结合研究对象的特点,对患儿家属实施了认知干预,对患儿实施了健康行为引导。家属作为患儿的主要照顾者,患儿的用药、饮食、治疗等均需家属协助,若家属对疾病和护理无正确认知,患儿的护理效果将无法提高。因此,护理人员在医院内举办了“家属课堂”活动,由儿科主治医生和主管护士对家属展开疾病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护理相关的健康教育,家属照顾能力提升的同时患儿病情好转速度自然随之加快。另外,护理人员通过角色扮演方式对患儿进行诊疗操作,在游戏中拉近与患儿的距离,不仅能降低患儿的紧张恐惧感,还能提升患儿依从性,有利于护理措施顺利实施。本研究还有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家属的心理焦虑程度轻于对照组,家属疾病认知度高于对照组,说明认知行为理论下的温情干预对改善患儿家属的负性心理和疾病认知有重要作用。儿童生病时家属通常有非常严重的焦虑感,尤其家属因缺乏认知,无法为患儿提供更多有效帮助时焦虑感更重[15]。本研究护理人员从家属和患儿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另一方面通过童趣化情境短片和行为模拟教导患儿深入了解健康行为,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对患儿健康成长有极大帮助,对缓解家属焦虑有积极影响,也能降低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

综上,认知行为理论下温情干预应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不仅能促进患儿疾病快速康复,增强患儿依从性,同时还能缓解家属心理焦虑,提升家属疾病认知。

猜你喜欢 认知度温情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2期)2022-05-131 100例初产妇妊娠期保健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22年10期)2022-05-10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9期)2022-04-19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中国美术(2021年4期)2021-10-30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现代临床医学(2021年4期)2021-07-31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分析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华声(2014年24期)2015-01-07温情美文两则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推荐访问:上呼吸道 干预 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