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沉浸式体验的博物馆APP设计路径

新媒体时代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博物馆朝向数字化发展。数字化发展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观博物馆,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拓展了文化市场,使民生与文化遗产的关系更加密切。如何融入新事物,依靠新技术、新方法,改变传统博物馆的存在方式,使其在新的环境中更好地弘扬历史文化至关重要[1]。APP以其便捷性、集成性、交互性迅速占领市场,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这种数字化展览方式可以解决博物馆馆藏率与展览率之间不成正比的矛盾,也可以解决藏品与观众没有互动的问题[2]。因此,基于用户体验将沉浸式理论运用到博物馆APP的设计中去,不仅能提高其功能,更能提高用户体验,增加用户黏性。

沉浸式体验的概念最早于1975年被美国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imihalyi提出,主要指人们在进行某种活动时全神贯注投入进去的精神状态。沉浸式体验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作为当前数字化发展的主流,通过VR/AR/MR等新媒体技术,传达具有交互的、虚拟的信息体验方式。在沉浸式体验过程中,一方面用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另一方面产品对用户的交互行为会及时反馈。沉浸式体验产品设计的初心就是给用户创造独特的体验,使用户身处庞大的设备结构中更容易平静下来并发挥无限想象。另外,以用户为中心创造情感体验,跟随用户情感并与其交互是沉浸式设计的基础。在本能层,通过将情感化的表现手法融入产品设计的视觉层面,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3];
在行为层,与产品进行互动交流,产品对其产生有效反馈增加其体验感;
在反思层,通过新的交互体验激发人们对产品再认识,通过交互来加深产品记忆力,从而拥有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中国博物馆APP的发展前景好、势头足。最初博物馆APP主要以简单的文物信息展示和宣传教育为主。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使APP的类型越来越多,从简单的文物展示功能逐渐发展到提供专门使用体验,增强了用户使用APP的趣味性、互动感以及沉浸感[4]。国内博物馆APP大致可以分为4种类型,即展示欣赏类、导航导览类、互动游戏类、综合服务类。

2.1 展示欣赏类

由故宫开发的“每日故宫”APP(图1)是一款典型的展示欣赏类博物馆APP,它开发的目的是为一个展览提供服务或者纯粹为了欣赏而存在。它的主题设计明确,每天更新一幅高清藏品图,极具观赏性,用户可以在手机上面放大去看藏品细节。其受众人群也是针对那些没有过多时间去线下博物馆参观但又对文物有很大兴趣的人群,通过此种方式,用户可以快速获悉每一件展品的信息。同种类型的APP还有“故宫陶瓷馆”等。

图1 每日故宫APP界面截图

2.2 导航导览类

导航导览类几乎成为了博物馆APP必备的基本功能。此类博物馆APP最主要的功能是能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导览信息,使用户在参观实体博物馆前和参观过程中能够快速查找相应文物,以避免浪费时间。但是目前国内独特、突出的导航导览类博物馆APP并不多。“博物馆智慧导览”是一款典型的导航导览类APP(图2),用户通过下载该应用可以搜索国内博物馆以及景区的相关信息和位置。

图2 博物馆智慧导览APP界面截图

2.3 互动游戏类

此类APP将游戏和教育相结合,通过玩游戏来获取知识。此种方式一方面使用户获得了沉浸式体验,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也得到传播。“匠木”APP就被称为可以玩的榫卯博物馆APP(图3),此款应用上手快、简单易懂,通过与用户的互动打磨拼合出准确的榫卯结构,不仅能够发挥用户的空间想象力,还能学到很多有关榫卯的知识。诸如此类的还有如“紫禁城祥瑞”等以教育为目的的博物馆APP。

图3 匠木APP界面截图

2.4 综合服务类

此类的博物馆APP所提供的服务较为多样化,其内容包括导览、文物介绍、展览咨询等。其目的就是让用户能够在一款APP当中体验到多种功能,提高用户体验。例如国家博物馆APP(图4),其中包含多种功能,不仅有基本的信息展示功能、导航导览功能、讲解功能,还设置了虚拟展厅、文创产品售卖等功能,让用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浏览国家博物馆并且购买心仪的产品,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图4 国家博物馆APP界面截图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博物馆类APP发展类型已较为全面,但发展质量仍亟需提高。大多用户都着眼于国内主流APP,其主要原因在于地方博物馆APP的功能结构同质化严重,且不注重用户的沉浸式体验,APP只是作为博物馆展览的另一种形式,缺少用户黏性。因此,探讨沉浸式体验在博物馆类APP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对博物馆APP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大多数仅停留在界面视觉上,较少能从产品的内容、技术和情感角度全方位来设计用户的沉浸式体验。市面上博物馆APP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用户体验欠缺的现状与文化传播的需求形成了鲜明对比。就目前国内博物馆APP的发展来看,有以下几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3.1 博物馆APP主题氛围视觉体验感较差

部分博物馆APP主题氛围感较差,在视觉方面没有突出本身博物馆的特色,且推广程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够,使用者寥寥无几,以致被湮没在庞大的APP市场当中。大多数博物馆都比较重视线下实体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布置,忽略了线上APP中的视觉设计,然而视觉是最影响人们沉浸式体验的因素之一。只有通过主题演绎,才能使用户借助感官的多元化交融沉浸在APP的使用当中,以此来增加用户体验。

3.2 博物馆APP结构功能同质化严重

笔者选取了部分博物馆APP,将其功能进行了整理(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目前博物馆APP的功能大多集中于展示、讲解和导览服务方面,用户与博物馆之间的互动较少,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体现该馆本身特色的功能,内容枯燥乏味,操作形式单一,且部分有特色功能的APP带有互动困难、操作复杂等问题,用户的沉浸体验感不强。

3.3 博物馆APP技术不成熟,降低用户体验感

从表1中可以发现,部分博物馆APP虽开发了许多互动功能,但是由于时间、技术等原因未能完全运行,又或是APP版本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导致用户想要体验时点击却显示“模块暂未开通”等字样,还有一些APP专业技术不够成熟,新媒体技术薄弱,呈现出的AR虚拟画面较差,与用户的期待值不匹配,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感。例如江西省博物馆新馆内有租售移动导览机器,其虽与APP的载体不同,但在内容形式上与APP大同小异。此款导览机器在每个馆内都设有几处AR体验功能,用户只需要根据机器屏幕上呈现的文物在馆内找到相应的展品,通过机器的摄像头扫描文物旁边的二维码,即可在机器屏幕上看到以虚拟动画的方式显示出与该文物相关的产品介绍、历史故事、知识拓展等相关内容,此项功能虽增加了用户与博物馆之间的互动,但是虚拟动画的呈现形式较为简单粗糙,动画画面美感不足,产品内容和用户的预期值不匹配,缺乏用户黏性。

表1 各博物馆APP的功能服务整理

不仅要从视觉、内容层面对APP界面进行设计,更要从用户情感角度出发对APP进行改良设计。同时要有一定的技术来支撑用户与APP之间的互动交流,发挥移动APP的众多优势,使用户满意,提升用户的沉浸感。研究将从移动终端产品的内容层面、视觉层面、技术层面、用户的情感层面来探析博物馆类APP中的沉浸式体验设计。

4.1 创建以用户和传承博物馆文化为主的内容沉浸

沉浸式产品需要与特色文化形成强链接,强化用户感知,通过开发内容新颖、识别度强的产品吸引用户[5]。因此,要想在众多博物馆APP市场中脱颖而出,如何改善用户需求将成为首要问题。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推测用户喜好,明确用户需求,制定相应服务内容;
另一方面,增加个性化定制功能,生成用户私人定制的博物馆APP。博物馆APP是为了人们更加方便、全面了解展品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APP的内容设计要做到随时能够搜索和预览藏品、展览以及周边服务等信息,给用户极大的自主选择权;
在观博中要设置与用户互动和沉浸体验的内容。例如以闯关小游戏的形式来介绍藏品的历史背景等;
在观博后要设置分享、定制、传播等内容,可以定制个性化的纪念卡片、文创产品等,增加用户黏性。

例如“皇帝的一天”APP(图5),是一款专门针对儿童设计的博物馆APP,儿童通过游戏方式来体验皇帝一天的活动,通过此款APP可以让儿童学习到文化知识,完全沉浸在虚拟的环境当中,增加儿童的沉浸体验感。此处要注意的是,在开发一项内容时,内容的难易程度要与目标用户的操作能力相匹配,这样才能达到最有效的沉浸体验。

图5 皇帝的一天APP游戏界面截图

4.2 增强具有博物馆特色的视觉感官沉浸

在博物馆APP中,图形文案、排版布局、动态效果等直接决定了该产品的主题风格及特色。一个好的博物馆APP界面能够牢牢抓住用户的目光,以及之后会给用户带来怎样的好处[6]。视觉风格明显、主题氛围感最易被用户感知,博物馆APP最主要的目的是吸引年轻群体、扩大文化传播范围。因此在设计博物馆APP时,要根据目标群体的需求以及博物馆自身的特色进行。在博物馆APP的设计当中可以加上适合的音乐、动态效果等来增加氛围感,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

故宫在视觉方面尤为重视,其产品整体设计感较强,不仅拥有大量高清的文物细节图片,而且还包括新奇有趣的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形式。在新媒体时代,要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将文化内涵展现出来,将文物与故事连接。有针对性地挖掘文物的文化背景,让观众真正看懂展品[7]。故宫出品的《胤禛美人图》APP(图6)最大的特色就是运用了动态效果、古风音效,这样使用户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又感受到美轮美奂的视觉画面,从而显著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6 胤禛美人图APP截图

4.3 增加用户参与互动的虚拟技术沉浸

虚拟与现实交互的沉浸式体验是当前研究热点,其利用计算机、新媒体等技术创建一个逼真的虚拟世界,让体验者全方位沉浸在虚拟的氛围中,并能实时反馈自己接收到的信息,很好地实现了参观者与虚拟环境的互动[8]。

在“故宫陶瓷馆”APP(图7)中,一部分展品可通过手指旋转文物进行全方位观看,观者在旋转观看文物的同时也沉浸在操作当中,增加了用户的沉浸式体验。另外,支付宝开发的一项文物守护计划活动同样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使用户在体验修复文物乐趣的同时起到教育作用,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在虚拟过程中,观者通过视觉、听觉等体验将知识直观化,能更好地加深对文物的理解与记忆,调动观者兴趣,使其获得更好体验。因此,在APP技术方面,应增加如VR、AR、MR等虚拟现实技术[9]。

图7 故宫陶瓷馆3D虚拟界面截图

4.4 激励用户在博物馆APP浏览的情感沉浸

博物馆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传播知识和文化,如何把传统文化的形式转化为观众容易接受的形式是开发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情感化设计能够拉近人与产品之间的距离,将情感化设计融入到博物馆APP的设计中去,能够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全身心沉浸其中。因此,设计者应当以人为本,建立用户参与互动的奖励和鼓励机制,这种机制可以影响用户黏性。同时,用户将自己的成就分享出去能够实现APP的传播,利于产品设计。

敦煌云博物馆小程序(图8)在产品的交互方面比较注重用户情感体验。设计师在界面通过视觉呈现的方式和用户进行线上交流,而且用户还可以通过分享自己定制的卡片上传到社交平台,增大文化的传播力度。其文案设计同样也赋予情感化色彩,例如“今日,宜心有灵犀”等语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引起用户内心的美好感受,触发用户在浏览过程中深层次的情感,达到情感共鸣。

图8 敦煌云博物馆小程序界面截图

从数字1.0时代到数字3.0时代,新媒体为博物馆APP沉浸式传播、用户沉浸式体验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当新媒体驱动的数据链参与到用户对博物馆APP的沉浸式体验之中,如何解决“博物馆APP主题氛围视觉体验感较差”“博物馆APP结构功能同质化严重”“博物馆APP技术不成熟、降低用户体验感”等问题至关重要。而无论新媒体时代博物馆APP如何变迁,沉浸式体验始终要求把人置于核心焦点和终极关怀。因此,要创建以用户和传承博物馆文化为主的内容沉浸、增强具有博物馆特色的视觉感官沉浸、增加用户参与互动的虚拟技术沉浸、激励用户在博物馆APP浏览的情感沉浸等协同发展的创新策略,增强观者对博物馆APP的使用体验,力求为博物馆APP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繁荣。

猜你喜欢 文物博物馆功能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3期)2022-08-12文物的栖息之地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当代陕西(2021年21期)2022-01-19把党史的功能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有效湘潮(上半月)(2021年4期)2021-07-20博物馆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汽车维修与保养(2019年7期)2020-01-06文物的逝去东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露天博物馆儿童故事画报·智力大王(2015年11期)2016-01-27文物失窃读写算·小学低年级(2015年12期)2015-12-12文物掉包案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4年8期)2014-08-28

推荐访问:路径 沉浸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