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研究

孙道亮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招投标管理中心,南京 210033)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发展必须要深入探究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精神,这既是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获取正确发展方向的前提,也是其快速发展的契机。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不能将目光局限于乡村地区。相反,在乡村外部的广大地区有很多发展的资源、条件,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创造了良好的机会,这与乡村振兴的内核精神也是一致的。一方面,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乡共同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质性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化的进程逐渐加快,这是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而城市化的最终实现需要乡村振兴作为基础,因此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之路。把握这个战略,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不仅可以在乡村地区具体领域抓住培训机会,还可以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找到契机,依托城市地区的资源优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发展路径[1]。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研究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1 政府供给不足

政府供给是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有效开展的保证,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府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是明显不足的。这主要表现在2 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配套制度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已经逐渐认识到农村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发布了一系列法规、制度来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例如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提出“要采取措施,发展农村地区职业教育”。在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大力开展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支持办好涉农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等,都充分展现了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视,对于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具有促进作用[2]。然而,这些配套制度大都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落地实施的内容,导致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资金支持不足。充足的经费是农村技能培训有效开展的物质保障,培训配套设施、实训基地、课程开发和讲师费用等都需要经费保障,这依靠农民自费是不现实的,只能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数量众多,加上政府对农村技能培训还没有足够重视,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较小,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分配就更紧张了,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1.2 课程设置与培训模式单一

课程设置和培训模式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调研发现,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课程设置与培训模式不合理。在课程设置上,培训课程大都是热门技能与热门专业,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调研。实际上,市场对于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有实际的需求,与此同时,农村劳动者对于培训的内容有自身的需求和选择,这就会导致培训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而由于目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人、财和物资源不足,在课程上就会选择“大而广”的课程,课程设置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市场和劳动者个人的实际需求[3]。在培训模式上,目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主要采取讲授法为主。这种培训方法虽然能全面地对培训内容进行讲授,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相对不高,理论讲授的方法一方面让培训对象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培训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训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技能培训也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培训对象只有切切实实去操作、去实践才能真正把握培训内容,单纯的理论培训效果较差,很可能流于形式。

1.3 缺乏培训评估与结果应用

培训评估与结果的应用是保障培训效果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培训闭环的关键措施。然而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缺乏科学的培训评估,并且对于培训结果也缺乏有效应用,使得培训效果不佳。一方面,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缺乏健全的培训评估体系。通常而言,培训评估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包括培训过程评估、理论知识评估和实践应用评估等内容,然而现阶段农村职业技能培训评估往往只是讲师讲授结束后,发放一份简单的试卷供培训对象填写,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培训对象可以相互交流答案,培训评估无法展现出培训对象真实的学习情况,甚至部分培训没有培训评估环节,培训评估形式化严重。另一方面,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缺乏培训结果的应用。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将培训内容应用于生产、工作中,然而目前只有少部分培训实现了培训结果与实际应用的融合,大部分培训都是为培训而培训,农民按照政府通知来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回家继续投入农业生产,而没有将培训结果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政府、培训机构缺乏对培训的后续跟踪,特别是政府没有通过奖励、补助等形式强化培训结果的应用,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2.1 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在配套制度建设方面,国家与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目前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实现制度的落地,第一步就是要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发展法规、制度,这是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发展的制度保证。同时,政府要完善顶层设计,创新性地建立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体制,由政府统筹各地区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各级政府设立专门的小组来进行落实,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个性化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支持力度,项目上优先考虑,资金上进行倾斜。对基层相关部门的经费和培训对象的补助适当增加,积极拨款对相关基础设施进行修建,同时通过资金支持鼓励更有市场竞争力的培训机构进入农村地区开展培训业务。同时,政府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回报体系,鼓励社会主体充分参与到农村培训中来,欢迎社会组织到农村进行投资,逐渐形成政府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资金支持结构[4]。此外,为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金滥用,政府要加强对农村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的监督。一方面是要充分利用传统传媒+新传媒渠道,加强对政策、制度的宣传,特别是具体的培训内容、补贴等,提升政策的透明度,实现群众共同监督。另一方面是健全相关流程体系,包括资金申领、使用和审计流程等,通过制度流程的完善和内外部共同全过程监督审核的方式来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

2.2 明确培训对象,挖掘市场需求

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首先要搞清楚培训对象,确定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主体地位。首先,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主体地位意味着培训要以农村劳动力为中心开展,培训课程要以农村劳动力的实际需求为基础进行开发,培训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村劳动力,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培训效果。其次,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所有农村居民都有必要参与培训,但职业技能培训的对象不是所有农民,重点在于具有生产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家庭支柱人员。如果培训对象弄错了的话,不仅培训效果不佳,还会造成资源、资金的浪费。最后,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和认知能力存在差距,明确培训对象意味着要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进行分类、分层次培训。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劳动力,可以成立专门的骨干培训班,然后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分组,以骨干劳动力带动小组共同学习,实现职业技能提升[5]。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除了骨干帮扶外,可以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专门的基础文化教育。同时,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要充分挖掘市场需求,对当地的产业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调研,例如农业发展趋势,农业现代化进程,产业价值链延伸的发展趋势,新农村服务业发展情况等,通过产业发展趋势来对农村地区岗位需求进行科学判断,以此来进行培训课程的设置,以满足市场对职业技能的需求。

2.3 了解农民特点,创新培训模式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积极性,必须要了解农民特点,创新培训模式,激发农村劳动力的兴趣。农村劳动力长期扎根农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主要以过往经验为判断标准。农民往往不愿意去否定自己的经验,包含一点守旧主义,因此农村劳动力在培训中思维显得固化,灌输式培训效果有限,这就需要培训机构采用其感兴趣的培训模式来进行引导,从而提升培训效果。首先,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要根据农业生产周期,避开农忙阶段,利用农村劳动力的闲暇时间进行培训,让农村劳动力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实践。其次,要采用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民骨干、乡镇农技站和企业实践基地的作用,积极与农村劳动力进行互动沟通,带领农村劳动力到农业基地、企业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引导农村劳动力将培训所得应用于生产实践,做到真正的学有所获[6]。最后,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培训效率和培训效果。一方面,要善于应用远程培训,教导农村劳动力使用远程培训软件,打破职业技能培训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农村劳动力能随时、随地进行职业技能提升。另一方面,要善于应用新媒体工具进行培训,要将视频、动画和演示文稿等多媒体工具合理地布局在培训过程中,增加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趣味性,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兴趣,也有利于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更直观地表达出来,易于理解,从而实现整体培训效果的升华。

2.4 重视培训考核,强化培训结果应用

首先,要重视培训反馈。根据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要建立全过程的培训考核指标体系,既要包括培训的结果,也要包括培训的过程,如培训态度、积极性等。在培训结果的考核上,培训人员要根据农村劳动力的特点创建难易适中的题目,要以实践考核为主,笔试考核为辅,凸显培训对象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培训考核来反思培训的有效性,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其次,在培训结果应用上,要建立常态化的培训结果应用机制,培训组织部门要为农村劳动力创造培训结果应用的条件,例如与企业进行协作,让表现优异的劳动力上岗实习,激励农村劳动力提升培训热情[7]。实际上,很多职业技能在农村劳动力日常生活中就能进行实践,只是经验主义让其不愿去尝试,因此培训组织部门在培训结束后要继续跟踪,利用农村干部和骨干村民的支持,加上经济上的激励措施,促使农村劳动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强化培训效果。

2.5 引导社会参与,善用校企资源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体系的健全仅仅依靠政府部门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充分依托社会力量,引导社会参与,利用强大的社会资源来满足市场对职业技能提升的需求,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企业和高校资源,实现培训体系建设的协同共进。地方政府要与涉农企业开展深入协作,鼓励优秀企业到农村地区投资建厂、开设基地等,也可以与企业签订定向岗位人员输送协议,引导企业参与到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中来,充分发挥企业引领功能,鼓励企业专家到现场进行培训,实现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产教融合。同时,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要充分依托高校资源。高校具有庞大的科研团队、强大的师资队伍和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志愿者团队,这都是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优质资源。地方政府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将高校纳入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参与方。一方面,高校专家和教师定期到农村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学生志愿者与农村劳动力建立帮扶关系,帮助农村劳动力提升职业技能。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尝试举办针对高校劳动力的职业提升培训班,组织农村劳动力到高校学习、提升,培训班毕业后向企业推荐,实现校企协作育人[8]。

猜你喜欢 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线学习(2021年4期)2021-09-10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培训通知办公室业务(2020年18期)2020-09-29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家庭影院技术(2020年6期)2020-07-27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消费导刊(2020年19期)2020-07-12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15期)2016-12-01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俄罗斯问题研究(2012年1期)2012-03-25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推荐访问:职业技能 视角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