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技术联合PBL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孙铭浛,邸兴伟,郝春艳,李淑云,李 丹,李晓东,王 熠,王林林

(1.锦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2.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3.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综合型应用性学科,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性。护生需通过实践教学熟练掌握相关急救技术,并具备快速的应急反应能力,为未来的临床急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1]。传统危重症护理实训课多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单一急救项目的演练,缺乏学生独立的思考环节以及综合性的模拟练习。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以逼真的情景模拟优势在医学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2]。此外,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通过教师编写情景病例,旨在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导,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高等医学教育的普遍关注[3]。目前,在危重症护理实践教学中联合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和PBL教学法的有关报道仍然较少。因此,本研究拟将二者相结合,据此开展实验,从而探讨适用于高校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践课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对象。

将辽宁省某医科大学120名护理专业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纳入标准:自愿参与本研究;
可以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排除标准:有精神、心理疾患;
可能中途退出研究。其中,实验组包含男6名(10.00%),女54名(90.00%);
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20.13±0.75)岁。对照组包含男4名(6.67%),女56名(93.33%);
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20.06±0.72)岁。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t=0.626,χ2=0.436,P>0.05),且授课教师相同,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1.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授课,且以教师为主导,即授课教师首先针对各项危重症护理技术分开讲解,由学生进行单项操作练习,同时教师现场指导并当场纠错。但缺乏对急救操作的综合模拟练习,缺少学生独立思考的环节。实验组采用高仿真模拟人联合PBL教学法进行综合模拟实验授课。具体如下:(1)授课前准备:①PBL教学准备部分:由授课教师根据课程大纲和临床重难点拟定教学目标,编写PBL急救病例,提前1周将病例发放给护生,让其自行查阅相关资料。②虚拟仿真技术准备部分:将拟好的病例提前编入SimMan高仿真模拟人电脑端(型号为211-00050),设置相关参数并调试,模拟出和人体相似的生命体征(如脉搏、呼吸、胸廓起伏)和不同病症,还可发生眨眼、咳嗽等不同行为,并根据护生操作做出相关的反应和记录。(2)授课过程:①PBL教学部分:授课老师根据模拟病例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将课前的讨论结果进行现场汇报,并在小组间互评补充,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归纳总结出应对方案。②虚拟仿真技术部分:小组成员间明确担当不同角色,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演示。模拟人的生命体征和病症会随着护生的操作发生相应变化。以心脏骤停的处理为例:SimMan模拟人在预先设置好的编程下可展示病人的所有症状,每名护生应能够迅速做出判断,在明确任务分工的前提下共同配合抢救,即:由2人负责心脏按压,1人进行球囊面罩通气,1人负责除颤,另外1人遵医嘱给药,在多次练习过程中,每位护生不断变换角色,以此培养护生不同角色下的临床决策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心脏按压的位置、频率和深度,面罩通气手法、通气量、除颤效率,以及是否遵医嘱给予准确剂量的药物等,将直接影响心肺复苏效果,并体现在SimMan模拟人反馈的结果报告当中,提示“抢救无效”或者“复苏成功”。由此可见,SimMan模拟人的使用增强了护生处理危重症病人的综合能力和急救过程中的紧迫感。此外,授课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操作后小组成员再次展开讨论,反思存在的相关问题,不断巩固教学成果。授课结束后学生应形成最终书面报告,由教师批阅后反馈给学生。

2.考核评价。(1)教师评价:教师在授课结束后,对每位护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核,理论和实践部分各100分。(2)调查问卷:是护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评价,采用“问卷星”在线收集的方式,包含激发学习兴趣、发挥自学能力、增强急救意识、利于团队合作等4个方面,每个问题均设置“赞同”“不赞同”2个选项。本次调查有效回收率为100%。

(三)统计学方法。

(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得分比较。

不同授课方法下,实验组理论知识得分和实践操作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得分比较(分,

(二)教学方法评价的比较。

本研究中,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持赞同态度的数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教学方法评价的比较[n(%)]

本研究结果显示,将虚拟仿真技术联合PBL教学法引入危重症护理学的实验教学中,可加深护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助于护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同于以往的被动授课,在PBL教学法下,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置情景案例和问题,使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具体,易于护生接受;
将案例和问题提前发放给学生,引导其预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使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加深了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和渗透;
授课过程以学生为主导进行讨论和补充,大大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然而,在实施PBL教学过程中,由于护生受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容易形成固有思维定势,面对自主学习易产生畏难和抵触心理,影响实践课效果。教师可以在理论学习阶段帮助护生打好理论基础,提供高效的文献检索方法,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以往传统的教学多为单一项目的急救训练,缺乏对整体抢救流程的综合练习,更不会培养学生的临床应变能力和急救紧迫感。而虚拟仿真技术可构建接近临床实际情况的抢救环境,更加注重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护生能够迅速判断“患者”病情,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处理,真正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会贯通[4]。此外,SimMan模拟人可避免以往枯燥乏味的单项技能急救训练,以真实临床病例为依托,预先编程录入SimMan模拟人的电脑操作端,虚拟出与人体相似的症状、体征,“患者”能随着护生不同的护理行为做出反应,并实现护患间的交流,更贴近真实的临床环境,提升训练效果。通过复杂的临床护理场景的呈现和组内成员间的相互配合,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虚拟仿真技术同样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首先,该技术要求授课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模拟人的操作程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相关技术培训来解决。此外,该技术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做定期的设备维护,因此成本效益也是综合考虑的一大要素。本研究应用的虚拟仿真技术联合PBL教学法,仅局限于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实验教学当中,建议后续研究将其扩大应用至护理学的其他学科,并作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猜你喜欢 仿真技术护理学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罕少疾病杂志(2022年6期)2022-06-07《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护理学报(2022年1期)2022-02-25《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护理学报(2021年18期)2021-10-20《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护理学报(2021年17期)2021-10-19民用飞机襟翼交联机构吸能仿真技术研究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20年4期)2021-01-21《护理学报》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护理学报(2020年3期)2020-04-02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医药前沿(2020年29期)2020-02-25模拟仿真技术在电子电工实验中的应用研究电子制作(2019年14期)2019-08-20虚拟仿真技术支持情景构建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现代养生·下半月(2018年7期)2018-09-12

推荐访问:仿真技术 教学法 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