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工程制图课程为例

张咏梅,杨光辉,郑莉芳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100083)

教育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基石,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爱尔兰诗人叶芝曾经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唐代文学家韩愈也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教书、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就需要工科专业课教师深刻地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运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承担起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

为了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从2017 年2 月教育部大力推动新工科建设。在新经济的挑战下,新工科建设从面向国家需求、促进学科交叉、加强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寻。在目前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科学工程和人文素养等特点的科技创新人才,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课程思政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以工科专业课工程制图为例,主动革新教学理念、转换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润物无声的方法来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培育三观正确、技能卓越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

新工科核心是“新”字,它具有学科交叉、科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育观念,因此新工科建设要以课程思政来达到“有灵魂的工程教育”。

新工科建设要激发工科生的历史使命感。新工科教育是一种顺应时代变化的教育改革,要培养能够应对变革的未来领军人才,就必须在学生中培育“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使命情怀,使他们更加有远见卓识,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培养他们面对新变化的使命担当。

新工科建设要以工程伦理教学为基础。把科技史教育融入到工科类专业课程中,了解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等新兴领域涉及到的责任、价值和法治等方面,增强未来工程师的社会担当。

新工科建设要以“国之重器”科技成就为媒介,推动思政与专业课的双向贯通。在工程教育方面强化创新引领,引导学生努力成长为产业领军者和改革者,培育学生具有满足未来挑战的核心素养和价值观。

当前,高校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德行培养”,课程中的知识讲授与思想教育相脱节,专业课教师对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非思政类课程教师对开展课程思政的目的和意义不清楚,认为课程思政是在课堂上讲思政课或者“灌鸡汤”,并没有理解到课程思政本质上是人才培养大系统中的一条主线,是落实立德树人、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3]。

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师依托专业知识,挖掘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对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及个人发展进行思考,使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学习工匠精神、提振民族自豪和坚定制度自信。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最终使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与此同时,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自身也从一名授课老师转变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工程制图是工科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主干专业基础课之一,涉及机械图样的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的知识,教学内容面广[4],知识体系比较完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技能及创新能力,从而培训学生具备工程师的职业操守、文化内涵和工匠精神,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肥沃土壤”,非常适合开展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5]。

所有的教师都要发挥思政功能,这是新时代教师的实践工作。但是,目前普遍存在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进行课程知识讲授,缺少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引导,或者照搬思政课的概念,用太多理论术语讲述,致使思政教育“过犹不及”。从世界全局着眼到具体个人实现,专业教师可以结合以下三个方面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国际国内形势。包括与国家发展、科技发展、思想道德有联系的素材[6],例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爱国精神、奋斗精神、科技强国、卡脖子技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甚至与讲授知识内容相关的史实、新闻、民间故事和一句俗语,都可以成为很好的素材。

结合学科和专业的形成背景、发展过程、现实情况和未来趋势。特别是与本校、本学科、本专业及本课程有关的素材,这些素材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能增加亲近感,增强感染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笔者所在的学校课程为例,大学的建校历史、学校精神、院士故事和独具特色的校训,以及工科专业严谨求实的传统、“机械设计制图”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等,都是很好的案例。

结合学生未来从事工作的职业素养要求。新工科背景下,要使学生树立敬业、诚信、奉献、乐观、开放、合作的职业信念,具备持续关注行业发展,掌握良好沟通协调和高效执行的职业知识技能,养成守时、有条理的职业行为习惯。在课堂上讲解课堂纪律、工程案例、职场小故事和前沿科技发展等,都为将来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结合现实背景、学科专业、职业要求三个层面,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构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当教师从学生身边的、学生了解的甚至耳熟能详的故事中提炼出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时,就可以自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对课程感兴趣,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有助于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学是一门塑造人类灵魂的高超艺术。在专业课程中,以思政育人为依托,践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古训,若用得巧妙自然,“润其物而细无声”,获得学生的认同,便可以达到育人的效果。若用得不恰当,板着脸面讲道理,端着身子搞说教,就会导致学生反感,效果适得其反[7]。因此进行课程思政,教师要使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自然相融,精心设计兼具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双承载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环节,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从现实素材、思辨方式、情感升华三个方面入手,可以较好地解决课程知识和思政元素交互融合的问题。以工程制图课程中“标准件和常用件”一章的课堂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一)融入现实素材

1.切入时事热点

从当前国内外热门事件切入,讲解其中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内容,引发学生讨论与思考,令其留下深刻印象。如在课堂的导入阶段,通过播放动画视频展现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和“天宫二号”对接画面,就其中的连接过程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了解连接的分类。按照是否可拆分和连接件之间是否可以有相对运动,进行不同的分类,从而引出本章学习的重点:螺栓连接、键连接和销连接。从航空科技发展这一全国人民都关注的热点时事出发,引入学习本章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什么是工程”的基本概念,有助于树立严谨客观全面的科学思维,从而自然地导入本部分内容的学习。

2.解读历史新说

学生在中小学学习过程中,学到了许多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印象深刻,但往往知其义,不一定知其用。把课程内容与历史文化中的元素结合起来,旧义新解,起到巧妙的关联作用。在“弹簧”一节中,讲解弹簧具有缓冲和吸振、控制运动、储存能量和测力等方面的作用,去掉外力后,弹簧能立刻恢复原状,启发学生思考弹簧抗压力临界点的值是多少,一旦超出会有什么后果,提示学生要乐观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相信:“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培养乐观主义精神,塑造健康心态。

(二)融入思辨方式

1.引入联想类比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是相通的,工程技术上的原理往往能与学生思想、心理的某些规律相类比。在课堂讲解某些工程应用时,适当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如结合标准件和常用件的概念进行总结,引出规定的标记画法,用图片说明虽然规定画法不反映全部真实结构形状,但仍然可以传递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抓大放小,从主要矛盾入手的哲学思想。同时,通过提问、背景讲述等方式,引申出下节课内容,例如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进行零件图的绘制和阅读等,学习用零件图表达零部件的理论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运用辩证思维

培养辩证思维是引导学生不偏激、心理健康、心态平和的重要方式。现在许多学生心理出现偏差,就是因为学生看待事物不客观引起的。在课堂讲述时,注重从工程技术问题引出对比性、关联性的辩证思维,对调适学生心理很有用。工程制图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在分析零件装配图时,不能单纯从几何角度去构形,要考虑零件在机器中的地位和作用,注意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帮助学生引入局部和大局的概念,树立全局思维和辩证思维。

(三)融入情感升华

1.引发情感共鸣

思想政治本质上是做人的思想认同工作,从情感认同、心理认同到思想认同的链条,是思想工作的一般规律。课堂讲解时,从学业知识出发,讲到学生个人发展,再到贡献国家社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用情感共鸣提升思政实效。在讲授“键和销”及“滚动轴承”一节时,让学生用小组辩论的方式,讨论在没有键、销、滚动轴承的情况下,怎样才能确保零部件的正常运行,并得出结论:看似不起眼的零部件,同样有重大的连接作用,为了保障整体的运行,连接和润滑作用不可或缺。在课堂上强调工程研究的整体观,引导学生树立“不同岗位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只有每个人都各司其职,才能造就集体成功”的团队意识,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实现中国梦相结合,明白“祖国好、个人才会好”的道理,树立与祖国共奋进,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实现在祖国建设大舞台上成就青春梦想的人生抱负。

2.树立励志榜样

思政最忌讳的是大而空,可望不可及,没有可学性,最有效的是身边故事,可亲可敬可学。不论是历史上的人物,还是学生身边的老师、校友,他们为国家、社会、学校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都是可以看得见学得到的,自然就是最有效的案例教学元素。比如成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的北京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图”教学团队,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40 多年来团队老师坚持“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思想,始终重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白天备课授课、批改作业,晚上查找资料、整理绘图,常常工作到深夜两三点,用自己陪伴家人和休息的时间换来了学生们的飞速成长。在带领学生参加制图竞赛时,师生一起“同吃同住同熬夜”,讲题、答疑、指导,备赛教室里的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的。努力付出收获丰硕回报,从第三届比赛至今,“机械设计制图”团队老师指导的学生参赛队包揽全国大赛团体二等及以上奖项。通过这些学生身边的鲜活事例,可以激发学生对学校、对专业的热爱之情,对榜样人物以及身边优秀老师的人格魅力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感受。

教师发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广度、深度和有机融入教学的效度,与教师本身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新工科建设提倡做有效能的教师,通过德、能、智方面的“三学习”,丰富教师课程思政的建设内涵,使教师具备充足的学科知识,温暖的人文情怀,创新的科学思维,以及崇高的师德师风。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方法论,掌握人类思维工具。如学习主客观世界,事物的运动和静止,相对和绝对,量变和质变等基本的哲学思维,自觉提升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增强“学习伦理”和“专业伦理”的反思和构建,加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促进自身健全人格的培养。

学习执政党的主要理论,了解未来五年的基本政策依据。加强政治认同,注重大政方针、时事热点等,与现实社会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至上,思想上保持对国家的高度认同,使自身成为弘扬中国精神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的实践者。

根据专业方向,适当地学习党和国家以及业务主管部门对应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相关理论。熟悉任教课程,扩充相关学科知识,具备娴熟的教授及管理课堂的技巧,对行业发展趋势有预测有判断,能在课堂上引导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在工科专业课中探索课程思政建设,使课堂教学不仅仅进行单一专业知识的讲授,还包括对学生基于思政资源的引导,教育学生运用新的视角、理念、方法去思考和学习,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双赢的效果。

思想教育并非是一项孤立的教育行为,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需要共同努力,精心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这是一切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如图1 所示,通过“三融入”的切入方式,“三学习”的教师建设,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从而推动课程思政实现“最佳境界”,即让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实施教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受教育。在新工科背景下,让学生在崭新的教学情景中开启智慧学习,感受和理解所学知识映射出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等,并将其转换成自己的内在品格,从而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良好的育人效果。

图1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

猜你喜欢 工科思政课程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中国造纸(2022年9期)2022-11-25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少先队活动(2022年9期)2022-11-23“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汽车实用技术(2022年13期)2022-07-19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科技创新导报(2021年34期)2021-04-13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家庭影院技术(2019年11期)2019-12-09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推荐访问:课程 工科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