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

王文娟,李 军,曾奇兵,王士然,游明丹,喻馨兰,杨光红

(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25)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了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遏制尘肺病和职业中毒高发势头以及健全干预措施的必要性[1],这对职业卫生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本科教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作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传统教学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2-3]。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17个相关部门印发的《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是新时期对我国职业健康工作的重要部署,该规划从总体要求、具体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4-5]。因此,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将德育元素进行合理融入,注重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奉献、责任和职业精神;
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贯穿落实在课堂教学和专业知识培养的每一个环节,探索知识传授与人文价值引领有机结合的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及职业责任心,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在未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岗位的胜任能力。当前高校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很强的学习能力。因此,本课程采用以典型案例导入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切入点,将“教学”和“育人”融会贯通,旨在为培养实用性、创新型、高质量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做出新的贡献[6]。

1.1 缺乏顶层统筹规划和多元参与的运行机制

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完备的运行体系以及详细的远期规划是落实思政教育的前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作为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社会实践性。但现阶段的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思政”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统筹规划,在给学生开设基础、临床等课程融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社会法律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在面对职业卫生实际工作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服务相应人群,亟须由教务部、二级学院针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进行整体设计,形成科学、完善的“课程思政”平台与体系。因此,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布局、教学活动组织都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建立起上下贯通、多元参与的运行机制。

1.2 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难以形成合力

任课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误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混淆,导致思想政治课程和专业课程无法融会贯通,从而出现所谓“两张皮”的现象[7],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之间难以形成合力。专业基础课程是载体,思政是灵魂,两者有机融合、浑然一体,缺失了思政灵魂的专业课程教学是空洞而迷茫的,甚至可能导致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和冲突[8]。因此,在全国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职业卫生防控工作中指导相关部门为作业工人创造健康、安全、高效的作业环境,保护职业人群的身心健康,如何将该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如何切实有效地以立德树人为主题开展专业基础课教育,而不是将专业课上成思政课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1.3 传统的教学方式限制了思政内容与课程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传统教学最常用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育教学方法,是通过介绍职业卫生中的案例简单地与思政元素融合进而实现思政教育,但该方法形式单一,内容缺乏趣味性和丰富性,引入知识点太过于生硬或突兀而引起学生的抵触,为了“思政”而强行“思政”。

1.4 缺乏切实有效的评价体系阻碍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量化考核

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然而当前考评体系的矛盾在于显性的教学评价标准与隐性的“课程思政”德育教育无法同时衡量。首先,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过程和内容目前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职业卫生与职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不仅局限理论授课,还贯穿于教学实践、实习、案例分析以及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势必将导致“课程思政”形式化,授课教师为了应付考核评价而“思政”。其次,传统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无法综合、全面而系统的对学生奉献、责任和职业精神等道德素养进行总体评估。若仅仅在考试中增加“思政”元素的试题来考评检验“课程思政”的效果,不仅违背了德育教育的初衷和目标,也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难以反映学生关于价值观、态度与情感等方面真实的获得感。

2.1 改革规划设计及保障机制,统筹课程思政的协调推进

本项目的教学改革是由学校的教务部门总体规划设计,在整体战略层面以经费支持、开设专题讲座和课程培训等多种形式统筹推进。该形式一方面搭建了良好有序的互通平台,另一方面也有效推进了课程思政的建设进度。校级层面和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及时跟进和规划保障,以开展中期检查、阶段验收、教学竞赛以及教师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的措施,全面评估和督促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和相关问题,同时可随时跟进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好的做法予以宣传推广,从而更有利于建设成效的整体推进。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顶层设计的改革,将“课程思政”纳入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有利于《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思政的改革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2.2 制定科学合理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助推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形成合力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至关重要,“知识模块”的构建和“价值模块”的融会贯通缺一不可。在渗透“价值模块”的过程中,可将相关的“价值模块”,由点串点和点带点,把“价值模块”中的思政点打通,与专业知识理论融为一体、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根据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体系,在“知识模块”的设计过程中,将思政元素总结为法治意识、工匠精神、职业责任感、家国情怀、科技创新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理论联系实际等价值体系予以打通,从横向、纵向、广度、深度等不同维度,由点及面,形成课程的整体“价值链条”,全面覆盖知识点中蕴含的价值体系。如表1所示,本项目从五个主要章节理论课内容结合PBL案例讨论以及CBL、TBL综合实验设计,有针对性地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教学,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

表1 思政元素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内容结合点

新形势下,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法》经历了四次修订[9],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从职业病防治到生产安全监管、劳动合同保护的完善的法律,党和国家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积极应对和科学处置并不断完善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律规制,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增强对公共卫生事件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以及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部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目前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也面临的诸多新挑战:新形势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对职业健康带来新的挑战;
工作压力、肌肉骨骼疾患等问题突出,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疾病防控难度加大;
劳动者日益增长的职业健康需求与职业健康工作发展不平衡矛盾凸显;
职业健康信息化建设和职业健康监管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基础薄弱,职业健康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因此,新技术、新理念发展与相关行业标准应与时俱进,经济发展与生命安全同样重要,职业健康与全面小康不可或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人员及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该具备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工作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爱国、敬业”的内涵以及“公正、法制”的内涵落到实处的前提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做好自身本职工作,作为未来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更应具备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2.3 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助力思政内容与课程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ing,PBL)是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10]。PBL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实施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灵活的运用课程内外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本课题拟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总结,选取与职业卫生现况紧密结合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建立基于PBL的职业卫生案例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中,融入多样式知识点的案例,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以学生为主题的讨论,以问题为导向的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研究通过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11],以某职业工人发生铅中毒的案例为切入点,结合基于团队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12],以“接触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标志”为主线,聚焦通过现象发现本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方法等思政元素设计案例和实践环节。通过回顾职业病诊断的要点和原则,从采样器的选择、采样方法及检测方法等内容的确定,现场模拟采样并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对铅中毒预防与控制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认同感。通过多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的引入,在保证完整的教学过程、由点及面的专业知识授课中,“润物细无声”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卫生事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2.4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落实以评促学习、以评促思政

在教师考评方面,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是推动课程思政体制建立健全的根本,是改进思政教学、切实可行落实立德树人、防止形式主义的关键。将思政建设列入学校重点工作,设立奖励激励机制,促进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的形成。对于实施效果好的教师,给予肯定、表扬和奖励,进一步调动了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进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的改革成效,深化其“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检验其教学效果,建立多元化、行之有效评价的学生考评体系至关重要,包括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以及发展评价等,增加对学生思政能力的评价环节。本研究探索并建立了课程思政的评价指标和量化体系,通过雨课堂、随堂问卷等数据信息反馈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从而进行有效整合、有的放矢、及时跟进、及时调整。此外,在考核环节,本研究设计的带有思政元素的开放性科普宣传作品的制作、阶段性小论文的撰写以及心得汇报,不仅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渗透到育人全过程,发挥出课程思政的杠杆作用和导向功能,该部分表现纳入学生总评成绩。而该过程中,学生形成的多种形式的科普作品,可以以科普宣传周的形式,推向社会、服务大众。引导学生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作为预防医学生,一定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成为“胸中有大爱、肩上有责任、手中有本领”的职业病防控人才[10],最终达到以评促学习、以评促思政的目的。

面对新时期新问题和新机遇,新时代经济发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13]。面对国家重大需求,通过把思政课融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和加深对职业健康宗旨的认识,谨记国家和人民的嘱托,促进安全、高效和健康的生产环境,实现职业工人健康生活和尊严劳动[14-15]。

在本研究的课程建设中,鼓励专业课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重视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以确保“专业知识中的思政课”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坚持“教-产-学-研”结合教育,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备良好专业素质、优良品德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引导预防医学生深刻认知到自己的责任担当、历史担当,认识到健康中国规划的重大意义,在未来从事职业卫生的职业生涯中,更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新时期职业健康工作脉搏,站在更高起点、面向更广阔领域,推动职业健康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和更具可持续性。

猜你喜欢 卫生医学思政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传染病信息(2022年2期)2022-07-15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智取红领巾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6期)2020-12-16医学的进步动漫星空(兴趣百科)(2020年12期)2020-12-12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卫生歌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5期)2016-05-14讲卫生做人与处世(2015年8期)2015-06-24

推荐访问:职业 教学改革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