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及防控经营风险

张浩

(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分公司 河北唐山 063000)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有效控制和预测的管理工具,其带来的价值和效益越来越受到各大企业的重视,但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当中,由于某些微小的方面没有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可能会导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失效的问题。为了确保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防控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企业必须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选择最适合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了体现全面预算对企业发展的作用,首先要知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理念,企业全面预算就是对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进行的预测和决定,在预定的一段时间内对企业资金的生产投入、应用支出、额外投资等等进行管理和分配,再对各项收入及经营成果进行具体安排。而企业的预算制度基本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

(一)经营预算

经营预算也称业务预算,是指与企业日常业务直接相关的一系列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人力资源预算等。其涉及范围可以反映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是企业全面预算当中最重要的一环。

(二)专门决策预算

专门决策预算,是指企业重大的或不经常发生的、需要根据特定决策编制的预算,包括投融资决策预算等。

(三)财务预算

与企业资金收支、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等有关的预算,主要把控着对于资金的预算、对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预算及相关统计与管理等,把握着企业财务收支的管理与决策,可以说是对整个企业全面预算最有效的展现。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为企业带来的价值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能够对企业经营风险实施更有效的防控,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极具不确定性。而企业全面预算对于企业发展的预测是包含许多方面的,对于企业风险的分析也十分有效,为了对企业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更有效、更全面的预测和分析,可以在企业全面预算的管理上加入对市场的分析,以保证把市场对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风险降到最小化。

其次是更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在制定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当中,对于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一直都是一大难题,而经过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后,可有效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对企业运转效率的提升是十分有效的。

同时,全面预算管理还有利于企业对目标的合理制定和规划,当前大部分企业缺少对于长远未来的规划,因此对于市场变化的适应往往会显露出疲于应付的状态。在加强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后,可以有效改善企业对未来规划的重视程度,有效分配各部门的职能目标,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企业发展的方向也有着十分有利的影响。

全面预算管理还能提高业务水平,提升部门的管理质量。部分企业在日常运行当中,很可能会出现各部门之间关联不紧密,联系不通畅的局面,各部门只关注本部门的最大效益,而忽视了企业的整体利益,因此要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明确各部门的职能目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保持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才能保证最大的整体利益。

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还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率,在企业日常的生产和经营中,有效构建预算管理体系不仅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还可以在销售与经营中掌握及时且有效的数据,可以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预算依据,能够让企业对在经营销售活动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及时比对和分析,查找出生产和经营当中的问题,及时采取对应策略,保证企业在经营当中实现风险最小化。

全面预算管理考核系统,可以通过对各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完成结果进行检查、考核与评价,为企业实施奖惩和激励提供依据,为改进预算管理提供建议和参考,是企业进行有效激励与约束、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途径。企业可以通过全面预算考核体系建立良好的奖惩制度,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企业业务流程,极大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更好地达成企业战略和预算管理目标。

(一)员工缺乏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全面预算管理是在财务预算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起来的,现阶段,在大多数企业中财务部门往往是全面预算管理的牵头主管部门,导致大多数人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只是一种财务活动,应该由财务部门专门负责全面预算的编制和控制。实际上,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综合性预算管理体系,通过未来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活动和相应的财务结果进行全面预测规划,科学合理地配置各项财务和非财务资源,包含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等。具有全员参与、业务范围全覆盖、业务流程全跟踪等特点,并非由财务部门单独运行。另一方面,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编制预算纯粹是完成上级下达任务指标的思想,并没有将全面预算管理真正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导致预算编制出现形式化现象,很难有效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二)全面预算管理缺乏信息化发展

近年来,以大数据、5G、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红利日益惠及产业经济的方方面面,为企业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企业能否应用信息技术,成为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关键性因素。但是,目前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预算数据分散在独立系统中,缺乏有效的整合,仍主要采用人工进行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分析,这种工作方式不仅耗费人力物力成本较高,各责任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权责不清,而且获取的数据信息滞后,不能实时反映业务活动的动态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面预算方案编制的有效性和预算制度调整的时效性。

(三)缺乏完善的预算考核制度

当前,企业设置的预算考核指标往往侧重于结果性指标、财务性指标或定量性指标上,而忽略了过程性指标、定性指标或业务指标,这种考核指标一方面无法实现业务与财务的深入融合,业务行为与财务指标脱节,影响预算考核的效果,阻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
另一方面仅将预算考核结果与职工薪酬挂钩,容易造成预算责任单位过度追求预算执行结果而忽视企业规章制度,甚至做出一些舞弊违法行为,影响企业健康发展。此外,企业中还会出现“耗尽预算”的现象,即在预算期临近结束时,企业部门往往会选择突击花费掉预算剩余额度,因为部门担心预算剩余额度既会影响本年度的考核结果,也会导致部门下一年的预算额度降低。这样不仅造成企业资源大量浪费,也无益于企业收益的增加。

(四)缺少严格的风险预警机制

由于部分企业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时制度不健全,因此容易产生许多漏洞和问题。比如大部分企业运用了财务共享系统及数据中心,不过由于部分数据的转移质量不高甚至没有转移,很容易造成信息无法有效整合及交流,造成了信息无法同步甚至无法有效衔接的情况。由于当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落后,已经构建的风险预警系统仅仅和资金系统挂钩,并不能更好地和预算管理系统及数据分析系统进行有效融合,同时没有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风险预警,因此预警系统的质量并不能满足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要求,进而造成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质量提升出现停滞的情况。

(五)缺乏明显的应用效果

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应用较晚,仍处于探索阶段,更多企业依然在采用相对传统的预算管理制度和方式来进行管理,甚至依然采用财务人员进行手工的方式进行操作。传统预算管理模式有一定局限性,很容易导致企业的财务部门无法和企业其他部门形成有效的信息对接和共享,致使企业的财务部门很难及时得到准确有效的企业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财务共享系统,不过由于财务共享系统并没有和原来的办公系统完全融合,因此很容易出现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停滞,导致财务部门面临着大量重复性工作,而且对信息的获取也存在滞后的情况,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沟通效率乃至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当前由于市场变化过快,大部分企业的管理思维和管理者的认知都难以快速转变,导致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相对落后。而且部分企业觉得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就是单纯利用财务去制定相应的预算计划,于是把工作全部交给了财务管理部门,进而造成财务部门工作压力过大、全面预算系统建设效果不佳的现象。而部分企业采用的财务共享系统,其核心也不过是换了一个全面预算管理软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甚至会出现工作量不断增加的情况,导致全面预算管理的实现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阻碍。

(六)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要想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得到有效的落实,就必须要确保各部门之间达成良好的沟通,这也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关键。不过目前很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依然会采用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对于新制度的下达通常也是强制性的,因此不仅无法做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落实,还很容易造成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重视,进而造成员工缺乏参与及下级部门无法全面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情况,而且臃肿低效的管理体系也使企业的经营效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一)树立员工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为了确保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得到深入的落实,企业必须树立全体员工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才能保障全面预算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首先,企业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成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部门,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以确保能够明确预算管理的相关职责,确保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都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中,从而实现各部门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互相协作,企业资源灵活调配。其次,企业要加强财务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素质。财务会计部门是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关键,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专业知识,还要深入研究业务流程,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从而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贯彻到企业经营各个环节当中,确保企业各部门能够更加深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从而利用全面预算管理防控企业发展中潜在的经营风险。

(二)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化时代的重要生产力,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也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的提升。信息化是确保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顺利建立的基础,因此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科学规范的信息管理系统,努力消除财务信息孤岛,利用业务和财务融合的方式来促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落实。首先,企业需要分步打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使全面预算管理从目标设定到考核评价全过程均有数据可依,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其次,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比如同行业数据比对、历史预算信息比较等,为预算编制提供科学依据,提升预算编制效率;
最后,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精细化全面预算管理,增强对业务变化的反应敏感度,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保障预算目标顺利实现。

(三)优化全面预算考核机制

企业通过优化全面预算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全面预算考核的激励作用,促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第一,应更加注重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掌握每个部门的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对每个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做的各项工作均进行详细记录,形成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第二,建立多维度的全面预算考核指标。企业可引入预算执行过程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在全面预算考核中,将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执行过程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全面高效的全面预算考核机制。第三,考核对象全员化,考核指标具体化。企业应将全体员工纳入全面预算考核范围内,同时将全面预算考核指标层层分解至各部门,考核期结束后,根据各考核主体的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兑现,让所有员工真实感受到自己是与考核有关的,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在对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必须同时建设一套更加合理且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风险预警系统,才能确保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能够利用风险预警系统来加强业务和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质量。在建设风险预警系统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当前的发展目标和模式,在每个项目实施之前都要对项目潜在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确保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企业的发展、企业的需求带来有利的影响,能够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能够给企业带来足够的效益。因此加强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设,可以让企业在发展业务财务融合模式时,对于潜在的风险进行提醒和控制,防止出现财务风险,让企业的发展获得显著提升。而对企业风险预警系统与业务财务系统进行融合时,企业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御能力进行提升,尽量避免业务和财务部门开展风险预警工作时,会因为信息不统一导致风险预警系统出现无法有效发挥其作用的情况。而且大数据的使用也可以对预警系统进行不断优化和更新,确保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进一步降低,让企业在面临经营和财务风险时能够获得更有效的防范能力。

(五)进一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和财务业务管理体系进行结合,可以有效地把预算目标、预算跟踪、预算控制、预算差异及使用情况和财务共享系统进行融合,把预算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切实反映给相关业务管理人员,同时让业务人员根据财务人员所共享的数据和信息来开展业务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能确保业务管理的要求能够得到最好的满足。为了确保企业在开展业务工作时,不会因为业务管理人员对数据不了解而导致工作质量不佳和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企业在业财融合应用及财务共享系统建设时,应当确保系统能够对预算目标进行实时追踪,并且把全年的预算支出嵌入预算管理系统,防止出现超出预算的情况。

总体来说,为确保企业的竞争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企业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建立高效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能够得到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经营部门考核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内部考核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廉政瞭望(2019年4期)2019-05-27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变争夺战为经营战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海峡姐妹(2017年3期)2017-04-16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声屏世界(2014年8期)2014-02-28家庭年终考核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推荐访问:企业经营 防控 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