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培训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发展的对策研究*——基于对徐州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调查

姚 霞 陈 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再次强调,支持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化校地合作、育训结合,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鼓励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在岗继续教育制度;
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十条中要求,国家采取措施,支持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以上一系列的重大政策和法律条文的颁布足以证明,国家不仅从政策层面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列入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更是将开展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上升到立法的高度。发展职业教育对于乡村振兴而言,已成为一种责任、义务与使命[1]。

党的十九大以来,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乡村人才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职业教育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乡村人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在全国各地面向城乡就业群体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职业培训服务“供需失衡”,培训“目标定位不明晰”“质量反馈不全面”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显。聚焦当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中出现的问题,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结合近几年来当地城乡就业重点群体的就业技能培训、职业农民培训、创业培训调研现状展开研究,坚持问题导向,以点带面、多维度融合分析,尝试探讨职业技能培训符合终身职业培训发展要求和城乡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就业技能培训低端化、失衡化,缺乏可迁移性

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了城市,伴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化,制造业面临低端价值链转移和高端价值链回流的“双向挤压”,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就业主导产业也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建筑业向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转变[2],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承受极大考验,农民工群体的技能素质调整和提升迫在眉睫。据统计,2020年至2021年底,徐州市职业院校及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先后开展城乡劳动者免费就业技能培训29764人次,以初级工(五级)居多,约占总培训人数的73.9%,且大多集中在商业服务、社区家政等培训学制短、门槛低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
对于能够切实提高农村务工人员的城镇就业竞争力及职业提升空间的电气控制、机械制造、建筑装修等工程技术类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占比不足10%[3],高级别水平的技能培训更是不足8%,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只能机械地承担工作任务,技能水平缺乏创新性与可迁移性,在人才结构转型面前毫无竞争优势可言。

(二)职业农民培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农民职业化是农民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职业精神的提升过程,职业化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2021年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培养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高素质农民。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升级版,高素质农民包含了新型职业农民、乡土人才、农村科技人才等三类乡村建设专业力量,他们是再造乡村体系的核心力量,更是成就乡村产业振兴的先行者、文化振兴的传承者[4]、生态振兴的维护者和组织振兴的参与者。

目前,徐州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各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农技培训机构为节点,学制教育与农业化社会培训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其中,农职院校规范、系统的职业农民培训依然以院校在籍或毕业学生群体为主,要求培训学员具备一定程度的学习能力,他们往往并不适应农业社会群体的专业培训;
农技培训机构面向农业社会群体的培训方案大多借鉴农职院校学生培养方案,虽然主要内容还是结合农时、农事为农民提供针对性的生产型、经营型、服务型技能训练,但不足10天的课程,农、林、渔、牧多处涉猎,都浅尝辄止,并未做到结合农民自身擅长领域有重点地针对指导、规划,更不用谈立足全局提升农民整体职业文化素养和市场风险应对能力[5]。多数获得“新型职业农民”称号的农民其生产、经营仍处于较低水平。

(三)创业培训重量不重质,忽视可持续质量反馈

对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就业重点群体开展创业培训,不仅可以帮助返乡人员实现自我就业,提高收入,促进家庭稳定与发展,还能吸纳乡村闲置劳力,在一定区域范围形成有活力的“造血功能”,逐步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产业合理分工与集群发展。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创业人员受文化水平、创业资本、社会经验所限,在创业初期很难做到通盘考虑,合理规划,他们亟需的创业培训是对症下药的客观需求,如实时契合市场发展的优质培训项目,以及能够应对市场挑战的团队可持续管理规划等。

据调研了解,“十三五”期间,徐州市开展“七大群体”创业培训11.17万人,扶持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18.56万人。据当地人社部门官方网站公示的创业培训以及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发放信息统计显示,徐州市2021年开展农民创业培训9964人,SYB、电商、网络创业培训2200人,支持自主创业3.64万人,其中能人返乡5868人,农村动力自主创业1.86万人。创业培训工作虽然颇具规模、数量可观,但是政府补贴发放落实结果并不足以体现培训效果和创业成果,培训结业之后返乡创业农民是否投身创业,创业是否成功,成功后的可持续规划并未纳入过程监督考核指标,创业培训数据缺乏成绩说服力,创业培训的有效性和反馈满意度不甚乐观。

(四)受新冠疫情影响,就业、创业及技能提升工作挑战升级

受各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徐州地区在2022年3月底至5月中期被冠以中、高风险地区,一时间学校停课、商铺停业、工厂减产、快递物流停运等,农村劳动力群体的就业脆弱性和乡村产业发展的环境受到极大挑战和威胁,同时,教育、医疗、生活服务等行业都迎来了不同程度的挑战与机遇。2022年1月至8月,徐州市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几度紧急叫停,5月和8月开班量及培训人数跌至冰点,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等高技能人才培训则交了白卷。疫情防控常态化格局下,不同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结构调整、技能提升服务的范围及形式都是必须要面对的改变。

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村的区域化振兴发展催生出农村人力资源更高层次、多维度的教育需求。《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强调,支持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化校地合作、育训结合,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在岗继续教育制度。鼓励更多城市务工人员、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补齐城乡教育资源短板,通过将潜在的技术和规范的素养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来转变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突出职业教育的社会化服务效能和终身学习发展理念,深入调研、合理规划、强化合作、多措并举,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融合发展,更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一)发挥行业、企业的引领作用,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伴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化,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就业主导产业也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建筑业向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转变,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承受极大考验,农民工的技能素质调整和提升迫在眉睫。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培训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实现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稳定就业为核心,第二个阶段则以提升职业技能,增强职业竞争力为培训目标。“十四五”时期共享经济快速发展,“90后”成为劳务输出队伍的主力军,其中以高职院校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村青年最具代表性。他们受教育程度远高于上一辈农民工,更注重自我价值实现和职业发展空间,虽然职业前景看好的企业和行业是首选,但更多是会选择“慢就业、短工化、高流动”的灵活就业形态。面向此类人群培训,应当做足调研工作,培训内容应当强调就业规划设计,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引领作用,同时加强观念意识、文化水平、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实现农村转移劳动力个人发展需要,全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二)加强农职院校涉农专业建设,提高农村职教人才培养的专业性

职业农民的培育要从农民自身出发,首先要明确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目标是为农、离农,抑或是城乡兼顾方向,强调农民自我推动、自我发展的重要性。职业农民的教育除了传统认知范畴的农业技能培训外,更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培养兼具信息分析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文化传承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的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通过“内生主导、外生推动”的模式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农职院校涉农专业的技能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通过农业技能提高和技术改进释放潜在的劳动力供给,促进农业生产率稳步增长;
另一方面,要为“三农”队伍培养大批通晓职业教育治理技能的专业人才,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要强化政府、行业、企业等社会组织力量的参与,融合资金、技术、设施、师资等优质元素,深层次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联合体,培育乡村工匠,增强乡村振兴的原动力,着力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经济转型、农民素质提升,再造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新格局。

(三)重视团队力量,提高创业培训服务的可持续性

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或被动、或主动选择留在农村谋求新的发展出路,为乡村人才集聚及创业带动就业带来了新契机。返乡人员创业培训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深入调研,对创业队伍、就业群体与当地形势进行全面了解、分析,进而科学统筹规划,充分调动返乡能人、大学生和当地农民的各自优势,如能人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执行力,当地农民的人脉资源和本土适应能力等,在振兴乡村建设、农业领域创业创新发展中各司其职,打造“1+1+1>3”的创业团队;
同时,有效运用政府公共平台的信息共享优势、自媒体的传播推广能力、教育培训主体的技术服务资源,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农业和科技的融合正在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四)利用数字技术优势打造职业教育“线上+线下”技能培训课堂

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线上培训课堂的发展,疫情防控期间,各省、市、地方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由单一的线下集中授课模式转为“线下+线上”多元培训模式。同时,更多的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以及互联网平台企业,选择通过社交软件、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对各类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与培训教学。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鼓励并引导农村劳动力开展互联网培训学习,适时推进线上演示与线下教学的有效融合,拓宽职业技能培训课堂覆盖领域。同时,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调整职业技能培训的思维模式,加大对数字化培训课堂建设的专项经费投入,增加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的机会,降低其参加培训的经济支出和时间成本,全方位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劳动力职业技能农民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线学习(2021年4期)2021-09-10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饸饹面“贷”富农民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消费导刊(2020年19期)2020-07-12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15期)2016-12-01“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俄罗斯问题研究(2012年1期)2012-03-25也来应对农民征联对联(2011年2期)2011-09-14

推荐访问:徐州市 助力 职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