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红色博物馆建设的思考——基于黔东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考察

李锦伟,左湘琼

(1.铜仁学院 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贵州 铜仁 554300;

2.江西省永新中学,江西 吉安 343400)

红色博物馆是纪念近现代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杰出历史人物的纪念性博物馆。“它传承了中华儿女为国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人们学习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为国家荣誉而奋斗向上的伟大事迹、树立爱国爱人民的崇高理想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场所。”[1]虽然新时代红色博物馆建设成勃兴状态,但是学界对其开展的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迄今少有的研究还主要是集中在对其教育功能的探讨方面,而针对红色博物馆建设的系统性研究还非常欠缺。为此,笔者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以原黔东革命根据地范围内的代表性红色博物馆为例,分析当前基层红色博物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当前我国地方基层红色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作参考。

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地理范围主要在现今贵州省铜仁市的沿河、德江、印江、松桃及重庆市的酉阳、秀山几县毗邻地带。红军在黔东革命根据地发生的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莫过于如下三件:一是在德江县枫香溪召开了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简称枫香溪会议),该会议是红三军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很大程度上挽救了红三军;
二是在沿河县谯家镇铅厂坝召开了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云贵高原上第一块红色政权——黔东革命根据地(黔东苏区)的正式建立;
三是在印江县木黄镇实现了红三军与红六军团的胜利会师,这次会师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首次胜利会师。为了纪念这三个重大事件,贵州省铜仁市分别在德江的枫香溪、沿河谯家的土地湾和印江的木黄建立了红色博物馆。本文主要就是在对这三个红色博物馆进行调研基础上作出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经常强调要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这为黔东红色博物馆的向好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大型文化工程建设在贵州省铜仁片区的实施,更是极大地推动了黔东红色博物馆建设的良好发展。另外,2021年5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该通知的出台为黔东红色博物馆建设的再次提质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就是说,近些年来,在党中央有关政策的推动下,在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辛勤努力下,新时代黔东基层红色博物馆建设确实取得了很大成效。

(一)红色博物馆基础建设逐步完善

党的“十九大”以来,铜仁市先后出台了《铜仁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保护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铜仁片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黔东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等,有力推动了黔东革命根据地范围内红色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一是馆舍主体建筑得到保护修缮。黔东革命根据地范围内的三大红色博物馆——枫香溪会议纪念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和木黄会师纪念馆本身都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近些年,黔东三县地方政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对文物维护原貌的前提下分别对这些场馆建筑实体进行了修缮和保护。比如对承重墙体进行了加固,对屋面瓦片进行了翻新,对已腐朽不能用的柱子和椽条进行了更换,对所有木质板材重新刷上桐油以防虫蛀,对主体建筑上的红军标语也进行了维护。二是水电、消防和安全设施日渐齐备。出于安全考虑,对场馆内的水管、电线、灯光等进行了统一规范安装;
下水道得到修整和疏通,于不合理的地方甚至还进行了改道,以避免洪涝灾害发生;
补充了许多消防设施,安装了现代化的消防报警装置,屋顶也安装了避雷针,以避雷电火灾害;
在门口、走廊、馆内相应地方都安装了电子监控器和高清摄像头,以监视馆内情况。三是院落和周边环境改善明显。场馆院落地面得到进一步平整,都铺上了地板砖,绿化面积有所增加;
场馆周边一定范围也纳入保护区域,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整治;
县城通往三个乡镇红色博物馆的交通道路也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得到拓宽和硬化,使交通大有改善,人们前往参观更为便捷。诸如这些都说明红色博物馆的基础建设已经得到很大改善。

(二)红色博物馆陈列展示得到提升

红色博物馆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通过陈列展示表现出来。黔东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博物馆在近年来的提质改造中,不管是从陈列内容的充实度还是从展示方式的丰富性看,均得到了一定提升。就陈展内容看,黔东三个红色博物馆均是以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主要包括红三军入黔、枫香溪决策、根据地政权建设、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红二六军团会师等等相关史实,并且各有侧重,其内容既反映了黔东革命根据地斗争的连贯性、整体性,又呈现了各馆的自身特色,陈展内容比较全面。就陈展方式看,这三个红色博物馆均是以传统静态方式陈展为主,划分区域版块,凸显革命主题,以主题雕塑、文字叙述、物品陈列和图片配文等为主的方式陈展。由于以往陈列的实物较少,最近又分别搜集或仿制了一些相关物品,也基本能够反映黔东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同时,各场馆还增加了一些主题雕塑和蜡像场景,以及重要事件的模型复原场景,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陈展方式的多样性,增加了立体感,使陈展水平和效果有所提升。由于这些博物馆本身就是革命旧址,都是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其陈列展示一般都是利用原有旧址场馆进行。不过也有个别场馆为了使陈展更为集中,还专辟有新的场馆,如枫香溪会议纪念馆就在原纪念馆对面专门另辟一栋楼名为枫香溪会议陈列馆,对以枫香溪会议为核心的红色文化进行集中陈展。

(三)红色博物馆教育功能日渐增强

随着黔东红色博物馆基础建设的逐步完善和陈列展示的不断提升,其教育功能也日渐增强。由于红色博物馆“最主要的任务是传播红色文化”,[3]决定了其最主要的教育功能就是体现在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由于陈展内容更加系统化、陈展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当前的黔东红色博物馆更有利于人们系统了解黔东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故事和红色文化,更有利于人们深刻理解红军在黔东苏区的革命精神。人们通过对红色博物馆的参观,可以将红军在黔东革命、奋斗的精神入脑入心,为中华民族之复兴而不懈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油然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加显现。除了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最主要的教育功能外,红色博物馆其实还有其它方面的教育功能。主要如:一是历史教育功能。馆内的文字表述的系统化更有利于人们完整了解黔东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历史脉络。丰富多样的展品背后都含有一定的历史故事,更有利于人们对这段历史细节的把握。就算场馆本身也因都属于古建筑,其历史渊源深厚,对这些场馆建筑的学习也能够丰富人们的历史知识。故黔东红色博物馆的历史教育功能有所增强。二是艺术审美教育功能。有些展品本身就极具艺术效果,如“打倒国民党”的红色标语字样中,有些壁画以红军战士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头像代替,有些壁画以鸽子画像代替等,这些标语和红色漫画一样,都以艺术化的形式表达了深刻的内涵,具有很强的艺术审美教育的作用。再比如各个场馆内都展出有一些书画家的书法或绘画作品,或重要人物的题词题名,这些书画作品和匾额题名等也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另外,作为国家级文物的场馆建筑本身,其建筑设计、门窗雕花等都极具艺术特征,人们在参观这些场馆过程中自然也会受到这些建筑艺术的熏陶,其艺术审美教育自然增强。

(四)红色博物馆接待游客逐年上升

作为公益性服务机构,红色博物馆作用发挥的大小某种程度可以从游客人数的多少方面得到一定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于红色旅游迅速升温,赴红色博物馆旅游考察、接受教育的人数也不断增多。笔者通过调查,整理了黔东三个红色博物馆近五年来接待游客人次情况如表1:

表1 黔东红色博物馆近五年接待游客人次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黔东三个红色博物馆近五年接待游客人次的数量均呈上升态势,尤其是2020年和2021年这两年上升的幅度更大,这应该还与近两年的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的需求和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建设的推进直接相关。由于黔东红色博物馆加快了提质建设进程,尤其是陈展内容有了一定扩充,陈展方式有了一定丰富,以及周边环境和交通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学习、参观,其影响力也逐步扩大。因此,反过来看,游客人数的不断增多,也是黔东红色博物馆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反映。

经过近些年的努力,黔东红色博物馆建设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层红色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

(一)机构改革不合理

虽然博物馆建设涉及到的责任部门众多,如文旅、住建、环保、人事、发改、国土、宣传等等相关部门都应承担一定职责。也即是说,博物馆的建设工作需要各相关机构协同合作、共同努力才行。不过,因博物馆属于文保单位,一般都由文物局来领导和管理。以前黔东地区的红色博物馆也都是由市县文物局直接负责管理,2019年市里进行了机构改革,市级层面,将文物局更名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级别不变,为市文旅局下属副处级机构,主要负责全市包括红色博物馆在内的文化产业有关业务。从其机构名称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比文物局所涉范围显然更广泛。而同时,在市文旅局下面又另设了一个科级机构文物科(不属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直隶于文旅局),也是负责全市包括红色博物馆在内的文物相关工作。这样,文物科就和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的相关工作时有冲突,难免会导致工作上出现相互扯皮、推诿等不良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太利于对全市文博工作的统一领导、调度和指导,对红色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多少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同样,县级层面也作出类似的机构改革,将县文物局更名为文保中心,作为县文旅局的下设机构。总的来讲,市县两级文物局的这种改革显得不太合理。

(二)陈展内容有缺陷

如前所述,黔东革命根据地的三个代表性基层红色博物馆陈展的内容日渐丰富,有利于人们整体了解黔东苏区的红色文化,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有二:一是陈展内容的主题特色不是很明显。三个博物馆陈展内容都是以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史为主线,图文并茂地介绍红军在黔东地区的革命历程,展示了黔东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价值,虽然也有意地尽力体现各自的不同,但是地方特色的差异性还不是特别明显,三地的本土文化资源还没有充分地和红色文化结合展示出来,不同场馆的主题凸显还不够。并且,从馆内介绍的文字和使用的图片看,也有大量是相同或相似的,容易给人以看过一个馆就没必要再去看其它两个馆的不良印象。二是有些陈展内容表述不太恰当。如关于黔东独立师成立的时间就存在两种不同的说法,木黄会师纪念馆内表述为1934年9月底,而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内则表述为1934年10月13日,时间不统一。再如,枫香溪会议纪念馆内将枫香溪会议的历史地位提高到与遵义会议同等重要地位,似乎有点拔高,也不太符合实际。还如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内将陈展的“斧头劈出新世界 镰刀割断旧乾坤”的书法作品误注为开国唯一的女将军李贞所书,其实该书法作品中落款的书写者为草书“李真”,他是原红六军团卫生部的医务工作者,也是我国著名的将军书法家,因“真”和“贞”的读音相同,其草书字型也有些相似,导致将“李真”误认为“李贞”的错误。诸如这些缺陷均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展示手段较单一

黔东三个代表性基层红色博物馆当前的陈展方式主要是将平面展示和立体展示相结合,根据陈展主题,将文字叙述、图片展示、雕塑和蜡像模型、战斗场景复原等手段融于一馆。但这些展示手段还是属于传统的静态方式,人们到这些馆里参观学习,主要是在已被规划好的单一路线里通过眼看和耳听来了解陈展内容。这种单方面的陈展内容输出方法容易使游客产生相似的心理状态,即认为红色博物馆的参观体验大同小异,导致其活动多是被动的、单一的,缺乏参与式、沉浸式的主动感知和动态体验,无法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和心理需求,也就难以有效地吸引游客。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观众在这种环境下对于展品的记忆不够深刻,虽然博物馆突出了展品的地位,却无法让观众对展品产生兴趣,真正记住展品。”[4]诚如其言,缺乏交互性、体验式的动态展示方式是制约黔东红色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

(四)人才队伍较为薄弱

毋庸讳言,地方政府近些年针对黔东红色博物馆的人才队伍建设做了一些工作,下了一番工夫,使人才队伍相对比较稳定。如各文物主管单位及各个场馆均配备有相对固定的专门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场馆内也招聘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讲解员,基本保障了博物馆工作的正常运转。即便如此,当前黔东红色博物馆的人才队伍依然较为薄弱。主要有如下表现:一为管理者业务能力不太全面。文物主管单位及各场馆的管理工作人员当中,其专业结构不太合理,缺乏文博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人才,学历和职称普遍偏低,制约了博物馆工作的研究能力,导致博物馆内工作人员一般只是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而少有承担博物馆建设的具体研究任务,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二是讲解员队伍有待稳定,讲解水平有待提升。当前黔东三个红色博物馆虽然都聘有一定数量的讲解员,但是都是合同制,她们因没有编制,即到了合同期,很有可能会走掉,这种讲解员队伍的非稳定性也会对博物馆建设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这些讲解员的专业素养也须不断提升。笔者在参观这些红色博物馆时曾听一位讲解员全程将“红六军团”说成是“红六军”,要知道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还有一次,笔者问一个讲解员黔东根据地的“红三军”与“红二军团”是什么关系,她也是回答不上来。诸如这些说明讲解员的专业知识还有很大欠缺,需要不断充电。

(五)文创产品不理想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开发博物馆文创产品能够促进博物馆的创新发展。因此,在黔东红色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也鼓励各馆结合实际尽力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出来。如木黄会师纪念馆已经开发出红色木黄明信片和红军斗笠,并利用木黄窖酒的名气,和当地酒企共同开发出红军酒——红色木黄酒等;
枫香溪会议纪念馆也结合地方特色,开发出如红军饼、红糖麻饼等红军食品,以及红绣包和红绣垫等生活用品。但是,受人才、经费、区域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黔东红色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还很不理想。一是产品种类稀少。除了木黄会师纪念馆和枫香溪会议纪念馆因地处乡镇,流动人口相对稍多些,商业经济也相对稍好些,从而已经开发出些许文创产品外,像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因地处非常偏远的小山村,至今还未见有相关的文创产品问世。二是产品文化内涵不凸显。虽然已经开发的文创产品都和红军联系在一起以赋予一定的红色文化内涵,但是显然有些产品是有生搬硬套或强加之嫌。比如枫香溪会议纪念馆开发的红绣包、红绣垫等日常生活用品,实际就是将当地的民族手工产品强冠以一个“红”字而已,其实从这些产品身上是看不出有什么红色文化符号的,因而这些产品实际是不能体现该博物馆的红色主题特色的,产品开发难有新意。正如有学者指出:“很多中小型博物馆在对文创产品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与博物馆的特色进行紧密结合,同时文创产品中也没有体现出馆藏文物的文化底蕴,更缺乏新意。”[5]所以,不管是从开发的种类和数量上看,还是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上看,黔东红色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均呈不理想状态。

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后,“高质量发展”一词就迅速渗入到各行各业并成为其发展目标。显然,博物馆建设工作也要以追求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为此,有学者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今后一段时间博物馆工作的关键词”,由此提出要建设“高质量博物馆”的目标。[6]那么,作为黔东山区的基层红色博物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笔者拟结合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思考,仅供参考。

(一)合理改革机构,明确博物馆建设主体责任

按照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文件精神要求,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等原则,结合地方实际,合理进行文物与博物馆系统机构改革。首先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建议在市、县两级文旅局下恢复文物局名称,文物局局长由懂文博业务的文旅局副局长兼任,具体负责市、县范围内的博物馆建设工作,承担主体责任。要完善和优化各红色博物馆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在确保集中统一领导下赋予各红色博物馆更多自主权,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博物馆管理体制。其次要明确职责,协调配合。市县文旅局要综合统筹红色博物馆发展规划,加强归口协调职能,整合优化相关部门的力量和资源,明确责任分工,科学设定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推进相关部门信息联通,加大部门间和区域间统筹调配的力度,促进博物馆综合效益发挥。再次要合理设置机构编制。按规定完善博物馆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一定数量的讲解员岗位,适当解决其编制,以稳定讲解员队伍。此外,也需通过如组织体系、工作方式、约束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文博职能体系,以推动基层红色博物馆建设不断发展。

(二)加强文化研究,凸显博物馆陈展主题

文化呈现是博物馆的生命力所在。要更好地传承黔东的红色文化,更好地进行以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教育,必须依据各地实际和特色,加强对各地红色文化内涵的研究。首先,要加强对黔东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史实研究。黔东红色博物馆展示内容的主线就是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各博物馆专业人员可以和地方文史工作者特别是和党史研究工作者及地方高校相关科研人员紧密合作,协同攻关,共同将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研究透,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实事求是地将黔东革命根据地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合理的阐释和正确的评价。其次,要强化红色博物馆内陈展文物的研究。“研究藏品的文化内涵,是为促使藏品的长久保存,并不断转化为社会价值的客观要求,也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7]任何一件文物背后均藏有内涵丰富的红色故事,将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挖掘出来,不仅可以丰富馆藏文物的文化内涵,还有利于激发参观者的兴趣,调动参观者的情绪,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再次,要强化博物馆的文化特色展示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8]黔东三个红色博物馆虽然陈展内容的历史主线一致,但是因地点不一,在各自地域范围内革命事件及由其生发的红色文化也有其差异性。要通过研究,在全面挖掘不同区域内红色文化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和凸显各地的特色文化,并在博物馆重点陈列展示出来。如枫香溪会议纪念馆可重点凸显枫香溪会议精神文化,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应重点凸显革命政权建设文化,木黄会师纪念馆则重点凸显红二、红六军团会师文化。这样,三者既有一定共性,又凸显了各馆的主题,体现了各自的特色,可以避免“三馆一面”现象。

(三)引进现代新技术,丰富博物馆展示方式

技术变革正在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往静态的展示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观众的需求和博物馆的发展方向,“现代博物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智慧博物馆建设已成必然趋势”。[9]由于地处偏远且经济贫困之区,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黔东山区的基层红色博物馆近期内不可能建设成全方位地将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信息采集、物联网等现代技术综合运用的智慧博物馆,但是适当引进一些先进技术,丰富博物馆的展示方式还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博物馆历来与新技术之间存在着不解之缘。新技术对博物馆的功能进行了深化及拓展,博物馆对新技术也始终保持着开放、接纳的态度。”[10]比如,综合利用现代影、声、光、电等技术,适当引进现代展示设备,还原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场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通过虚拟空间与物体创造,使参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虚拟声像,增强现实物体,为参观者创设浓厚的体验氛围。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变以往的静态方式为动态或活态方式,可以拉近参观者的距离,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和互动体验感,增强参观印象,自然能强化教育功能。此外,在现代互联网背景下,采取“互联网+”模式,利用今日头条、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直播功能,开展“云展览”和“云游活动”等线上展览方式,拓展博物馆展览渠道。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人才是博物馆建设的关键。黔东红色博物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科学的人才激励体系和合理的人才梯队,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需重点打造两支人才队伍。一是文博管理人才队伍。这支队伍主要负责博物馆的日常管理、组织建设、规范运转、安全保卫和组织协调等工作。通过人才引进和内部培养等多种途径,不断强化业务工作培训,使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管理知识,能清晰认识博物馆的工作职责,并熟悉一定的文博业务,形成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管理理念先进、业务能力较强、善于沟通协调的文博管理人才队伍,成为博物馆建设的管理者和参谋团。二是文博专业人才队伍。这支队伍主要包括文化研究人才、文物管理人才、陈列展览人才、现代技术人才和专业讲解人才等等,分别承担博物馆内如科学研究、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宣传教育等业务工作,可以通过如招聘、调入等常规渠道,将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引进,并通过创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加强培养,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方式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岗位业务能力锻炼,注重现代科技运用,掌握文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形成专业知识扎实、业务技能精湛,并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复合型文博专业人才队伍。除了重点强化文博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这两支队伍外,也有必要通过社会外界力量补充博物馆人才队伍的深度和广度,如建立博物馆的后勤人才队伍、招募志愿者团队和外聘专家顾问队伍等。各种人才队伍齐心协力,共同提升博物馆的服务水平。

(五)开发文创产品,增强宣传效果

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文创产品能够有效传播地域文化,将博物馆自身的特点凸显出来,故文创产品已经成为博物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虽然也有些黔东红色博物馆开发了些许文创产品,但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也不管是品种类型还是样式,均甚是不理想,很大程度制约了这些博物馆文化精神的宣传。为此,黔东红色博物馆需要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开发类型多样的更为丰富的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出来。在当前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在开发文创产品时,有些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要从馆藏文物出发,加强馆际合作。产品开发必需紧密结合各馆文物实际,立足于各馆自身的历史和文化,体现馆藏文物的内涵,并且要加强区域内各馆之间的知识和信息共享,进行协同合作。二是要走“少而精”线路。因黔东红色博物馆存在资源不足的局限,导致文创产品开发有一定难度,不能走大批量生产线路,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少量生产,但其产品本身必须具有特定的价值,富含特定的文化内涵。三是要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产品要体现各馆文化主题。开发的产品既要和地方文化紧密结合,又要将各场馆红色文化主题反映出来,凸显各自的特色,“博物馆文创只有明确并坚持自身的特色才有出路”。[11]四是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意思维。在文创产品开发中要贴合人们实际生活,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性地开发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得到的产品,还应抓住机会,利用好平台,积极引进文化创意,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合创意思维,开发出更受人们青睐的文创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12]新时代的基层红色博物馆虽然在近些年的建设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不容否认的是,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其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今后的建设中,必须从机制体制改革、文物文化研究、现代技术利用、人才队伍建设和文创产品开发等各个方面继续努力,补足短板,突破瓶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传承红色文化、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作用,从而推进基层红色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黔东文创红色 陶溪川文创街区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岁寒三友文创海报》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不落灰”的文创当代陕西(2019年20期)2019-11-25铧芯文创锦绣·上旬刊(2019年7期)2019-10-21黔东松桃—黄平地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留茶坡组放射性影响评价国土资源导刊(2018年1期)2018-03-17追忆红色浪漫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对土家族传统体育舞蹈“肉莲花”的探究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39期)2017-04-26黔东明珠放光彩当代贵州(2015年28期)2015-06-15

推荐访问:革命根据地 新时代 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