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陈梅红

生活化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陈梅红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桥中心小学,福建泉州36214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生活化资源进行引导,尝试凭借丰富多样的生活化资源打造趣味课堂,引领学生在数学与生活的结合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以生活化资源提出问题、以生活化资源创设情境、以生活化资源设置任务、以生活化资源作为教具、以生活化资源应用知识,帮助学生在愉快的生活化资源应用中顺利取得理想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丰富多样的生活化资源利用将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参与中积极进取、不断探索。

小学;
数学;
生活化资源

数学科学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生活化资源尝试为有些抽象的数学教学增添活力,用生活照亮数学、用数学精彩生活。为了充分发挥生活化资源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详细分析其对于数学教学的基本意义,进而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设计,引领学生在对生活化资源的观察与应用中顺利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

如果教师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利用生活化资源,就需要详细探究生活化资源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第一,生活化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积极跟随生活化资源的课堂利用进行观察、探索。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通常能顺利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果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能够有效强化教学效果,引领学生在兴趣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数学知识学习的良性循环,在兴趣的引领下实现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第二,生活化资源能够降低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存在的畏难情绪。很多小学生因为眼界有限,知识学习能力不足导致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一旦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则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还容易使学生出现厌学情绪。而教师利用生活化资源则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中,继而有效降低畏难情绪。

第三,生活化资源能够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物,而这些事物可以与数学知识进行结合,教师则可以借助这种生活化资源巧妙地为学生营造趣味课堂,促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体验下顺利取得理想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凭借生活化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师能够切实强化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继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学习,也将在趣味化的学习参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第四,生活化资源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其实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知识的最终教育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知识应用主动性。因此生活化资源的融入,能够使学生建立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意识,也能够使学生在愉快的生活化资源实践中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同时,一旦学生凭借生活化资源建立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之后,则能够在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中主动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进行巧妙结合,继而养成“使用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和主动性。

(一)以生活化资源提出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凭借生活化资源提出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数学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就对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难免会使学生产生不安和畏难情绪。但是如果教师以生活化资源提出问题,则能够降低学生的不安和畏惧,使学生积极结合生活化资源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在生活化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将建立学习兴趣,主动跟随教师投入到数学课堂的生活化资源应用中。同时,结合生活化资源的相关问题,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跟随教师的生活化资源融入投入到对数学课堂的问题思考中。

例如,在学习《分苹果》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借助生活化资源的利用进行问题的提出。教师拿着一个盛满苹果的篮筐来到教室,询问学生喜不喜欢吃苹果?学生纷纷回应,表示苹果又脆又甜,很好吃,大家都很喜欢吃!教师结合手中的生活化资源提出问题:“现在老师要把篮筐中的苹果平均分给5位同学,每名同学可以分得多少个苹果?”学生在生活化资源的观察中建立了问题思考的主动性,能够借此激发思考兴趣。有的学生表示篮筐中一共有20个苹果,如果要把它平均分,那么可以每人一个这样轮流分下去;
有的学生表示这样分下去的结果是每个同学可以获得4个苹果;
还有的学生表示可以通过计算的方式算出每个人可以获得多少苹果,也就是将20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可以分得4个。教师肯定了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发现学生不仅在生活化资源中积极跟随教师的引领观察生活化素材,还能够结合教师在生活化资源利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积极提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为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生活化资源创设情境

通过教学观察,很多小学教师都发现,虽然数学课堂上教学活动较多样,但是很多学生却表现得意兴阑珊,不愿意主动跟随教师积极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其实这种情况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割裂造成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以生活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和思考。同时,教师可以在生活化情境中设置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氛围,引领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学生将在情境中积极体验,认真参与,取得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平移和旋转》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借助生活化资源进行情境创设:“(多媒体大屏幕上展示着多张充满设计感的图案设计作品)大家都是十分优秀的设计师。现在,客户要求我们使用平移和旋转等艺术创作手段针对原始图形进行设计。大家有信心拿出令客户满意的作品吗?”学生在生活化资源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举手,表示自己信心满满地想要借助平移和旋转等相关设计方式完成不同精美图案的设计。接着,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不同的设计方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合作。有的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发挥自己的设计天赋,按照要求将图形沿水平方向进行平移;
有的学生尝试使用旋转的技巧将图形进行变幻,呈现出精美的图案设计效果;
还有的学生能够将平移和旋转的图形变化手段同时应用在图案设计中,完成了设计师作品的创作。在情境中,学生积极结合自己的生活化经验进行活动参与,主动发挥自己在生活中对于“设计师”这一社会职业的认知和了解,结合数学知识完成了图形平移和旋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三)以生活化资源设置任务

学习任务的合理设置,不仅能够使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具有明确的方向,也能够促使学生在结合生活化资源的思考和分析过程中应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小学数学学习任务的积极探索中,学生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和研究,且能够在主动参与中顺利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可见,以生活化资源为教学内容进行数学学习任务的合理设置,能够使学生找到明确的学习方向,积极跟随数学学习任务进行探索和思考。最终,学生将在此过程中顺利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也能够以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状态建立起数学知识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有多少名观众》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使用生活化场景的图片资源进行教学引导。第一张图片展示出来后,教师询问学生:“人们在干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表示:“人们在看电影。”第二张图片展示出来之后,学生表示:“这是大家一起在听相声。”第三张图片展出后,学生表示:“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现场”……学生对于图片中展示出的生活化资源十分感兴趣。教师邀请学生结合图片上的生活化资源以及基本信息进行大数的估算,看一看这三张图片上的观众分别有多少人?这种以生活化资源为材料设置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兴致满满地投入到数学课堂的参与中。接着,学生针对不同生活化场景中观众的座位分布进行观察和讨论,且能够在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中凭借一部分观众位置人数的估算和不同范围数量的相乘完成不同生活场景中观众数量的得出。最终,学生顺利完成了数学学习任务,且借助生活化任务的探索过程完成了估算大数相关的知识学习和理解,顺利完成了利用乘法进行大数估算知识的掌握。由此可见,凭借生活化资源的利用,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积极结合自己的生活化经验进行任务的解决和达成,进而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中建立数学知识的学习主动性、掌握数学知识学习的基本方法。

(四)以生活化资源作为教具

众所周知,数学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这种抽象知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具备一定的难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凭借生活化资源作为教具进行教学展示,借此消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强化学生的学习参与。同时,学生凭借这种生活化资源的教具应用能够认真观察,积极调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思考所得进行数学问题探究和知识学习。最终,学生将凭借生活化资源作为数学教具的利用,且能够以积极的状态完成知识掌握,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建立起从生活中汲取养分、获取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买文具》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借助计算器这种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生活化资源作为教具,请学生观察、应用。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了小明购买文具的过程,并邀请学生使用手中的计算器帮助小明算一算购买一把尺子、一块橡皮分别是多少钱?学生结合计算器这种教具进行生活化探索,希望帮助小明计算出屏幕上文具的单件价格:一把尺子是用一套尺子的总价÷数量,也就是8÷4=2元;
一盒橡皮的价格是买文具总花费金额-一套尺子的总价,也就是16-8=8元;
一块橡皮的价格则是一盒橡皮的总价÷每盒橡皮中含橡皮的数量,也就是8÷8=1元。学生熟练操作手中的生活化教具,将计算器打得啪啪响。学生积极调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计算器应用知识,将小明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探索出正确的结果。经过对教具的自主利用,学生不仅建立了数学探索的主动性,也在生活化教具的应用中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生活材料进行数学探索的意识。由此可见,教师借助生活化资源作为教具进行引导能够减少学生在新知学习中产生的不安,促使学生积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应用教具完成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继而有效达成知识的掌握和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五)以生活化资源应用知识

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之后,需要借助生活化资源的应用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借此鼓励学生应用知识,实现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观察,数学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但是一面对以生活情境进行加工的数学问题就会无从下手。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办法将生活化资源与数学知识进行巧妙结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着力结合生活化资源为学生进行题目加工,鼓励学生在生活化资源为形式的问题中进行知识运用,有效助力学生实现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以及生活化数学难题的有效解决。

例如,在学习《比较图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借助生活化资源的利用引领学生应用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展示出两张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图片。一张图片上展示的是一个作业本,另一张图片上展示的是一本书。因为图片拍摄的远近不同,导致教师在问学生两个物品中哪一个大的时候,很多学生给出了错误答案。于是,教师引入本部分数学知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图形大小比较的方法和策略。在顺利完成知识学习后,教师又展示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草坪俯视图,并要求学生结合课本上学习的图形大小比较知识进行探索,顺利完成数学知识的巧妙应用。学生在这种生活中较常见的场景下积极应用图形大小比较的知识,能够将不同的草坪图形结合其大小放置在同一个方格纸上,然后逐一计算出草坪图形大小的面积。经过生活化场景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学生积极结合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得出了探究结论,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不同序号草坪的面积大小。由此可见,在教师的生活化资源展示中,学生顺利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且有效建立起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和能力,解决了数学探究的难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构建高效课堂,需要以生活化资源为基点进行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和筹划。在实践中,教师需要详细分析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继而凭借多样化的生活化资源利用为学生打造趣味课堂。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认真设置下,每一项生活化资源都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力量,引领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参与中感受数学科学的魅力、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生活化资源的利用能够使原本具备一定难度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也能降低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存在的畏难情绪,引领学生在愉快的数学课堂参与中顺利完成数学的学习任务。由此可见,生活化资源的利用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每一位小学生都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最终,学生将伴随着生活化资源的巧妙利用和活动参与成长为乐于学习数学、善于学习数学的优秀学生,也能够在生活化资源的利用中建立起热爱生活的意识和品质。

[1] 巩瑞霞.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构建研究[J].新课程,2022(05):64-65.

[2] 刘永霞.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探讨[J].新课程,2022(05):84-85.

[3] 马建军.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2(05):110.

[4] 赵晓明.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2022(05):111.

G628,C931.1

A

1002-7661(2022)28-0126-03

猜你喜欢 教具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2年8期)2022-11-21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数学小灵通(1-2年级)(2021年5期)2021-07-21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自制玩教具《拼拼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8期)2020-07-13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 生活化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