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盛唐文海上的法学明珠

文/宋伟哲

纵览法律发展史,许多著名的法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比如白居易,一生游走于法律与文学之间,佳作万古流芳。可遗憾的是,白氏活跃的年代已是安史之乱后的晚唐时期,国家早已不复盛年模样。盛唐时期则不然,它既是中国古代法制巅峰的年代,也是中国古代文学最繁荣的岁月。当法律与文学相会于盛唐,其擦出火花之绚烂,足令后人如醉如痴。当时有这样一位奇才,他文坛称雄,诗赋连霸科甲,名震漠北日韩;
他兼具史才,一部著作写尽官场民间百态,为《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提供了许多珍贵史料;
他精通法律,不但能断疑案,敢于揭发权贵,更留下了中国迄今为止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官定判例。他就是张(音同“卓”),一颗闪耀在盛唐文海上璀璨的法学明珠。

张 字文成,号浮休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州)人。张 的具体生卒年份史载不详,大约生活在唐高宗至唐玄宗时期,享寿七十余岁。乍看到这个名字,许多人都会感到疑惑,既不知其读音,也不晓其含义。好在张 曾详细记述了自己名字的来历。据其自述,他小时候“曾梦一大鸟,紫色,五彩成文,飞下至庭前不去”。张把这件事告诉了祖父,祖父一听便大呼吉祥,解释道,“昔蔡衡云,凤之类有五:其色赤者,文章凤也;
青者,鸾也;
黄者,鹓刍也;
白者,鸿鹄也;
紫者, 也。此鸟为凤凰之佐,汝当为帝辅也”“吾儿当以文章瑞于明廷”。于是张 便以此为名。

从张 此后的人生轨迹来看,他的文笔的确不辱其姓名、表字。他自幼“聪警绝纶,书无不览”,年纪轻轻便高中进士,在群英中尽显才华。当时科举制度尚在初建时期,考试分为许多科目,张 参加了下笔成章、才高位下、词标文苑等八科考试,全部位登甲科。唐代科举考中进士并不意味着马上可以做官,必须要参加吏部的铨选,考察身、言、书、判四项能力,通过者方能授予官职。张 交出的成绩为“凡四参选,判策为铨府之最”。这意味着张 不但在经史、文学方面造诣极深,还深明法理,在律学方面也独步群英。文武全才的名臣员半千称赞道,“张子之文如青钱,万简万中,未闻退时”。当时的文坛名流非常认可这个评价,从此便称呼张 为“青钱学士”,这就是成语“青钱学士”“青钱万选”的来历。

张 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属于性情中人,再加上文人固有的恃才轻狂之气,不免遭人嫉恨。史载他“性褊躁,不持士行,尤为端士所恶,姚崇甚薄之”。姚崇乃盛唐名相,主政数十年,他的看法在朝中具有相当影响力,这恐怕也是张终其一生官运不佳的重要原因。尽管在政治上屡遭打压,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张在文坛的鼎鼎盛名。“时天下知名,无贤不肖,皆记诵其文。”不仅如此,张的文笔还扬名异域,征服了无数的海外读者。武则天时期,中使马仙童被突厥默啜可汗俘虏。默啜身居大漠,一生放牧厮杀,却也久闻张 大名,向马仙童询其近况。马仙童回答道:“近自御史贬官。”默啜感叹道:“国有此人而不用,汉无能为也。”盛唐时期,朝鲜、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非常密切,张 在这些地方也收获了无数“粉丝”。史载“新罗、日本东夷诸蕃,尤重其文,每遣使入朝,必重出金贝以购其文,其才名远播如此”。一千多年以后,一篇久在中土失传的文章被中国人从日本发现,且有许多版本流传,这就是张 所写的传奇《游仙窟》。这则典故不但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也印证了中国古代史书之精准,更成为唐朝繁荣开放、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有力实证。

张 步入官场后,长期担任中下级官职。官虽不大,他却没有等闲视之,干得有声有色。当年参加铨选时,张 撰写的判词虽然冠绝群雄,可这毕竟是纸上功夫,法律能力还是要到司法实践中才能一见高下。很快,张 便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充满法律智慧。在担任河阳县尉时,衙门遇到了一件棘手的案子。有个叫吕元的人模仿官仓督冯忱的手迹写了一份文书,私自盗卖官仓粮米。案发之后,冯忱坚决不承认文书是自己写的,而吕元也坚持这文书就是冯忱亲手所写,双方僵持不下。张 接手案子后,令人把吕元的状纸拿来,盖住其他部分,只留下一个字,对吕元说:“这张纸如果是你写的,你就写个‘是’字;
如果不是,就写个‘非’字。”吕元明知这应该是张 在试探他,但是无法猜透张 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三思之后,写下一个“非”字。张 命人揭开遮掩部分,原来正是吕元的状纸。紧接着,张 又命人拿过一份文书,仍然遮住大部,只露出一个字,再次让吕元辨认。吕元看罢写下“是”字。衙役拿去遮挡,正是那份伪造的官仓文书。吕元当下便红脸赤颈,连连叩头认罪。

同样是在河阳县尉任上,一天,有位客商报案称自己的驴子和驴鞍一并丢失了,一连找了三天也没找到。客商说自己的驴鞍很珍贵,约值五千文钱。张 接案后,首先断定了驴子是失窃,而非自己走失。因为驴子当时拴在牲口圈内休息,驴鞍也不在驴子身上。现在缰绳断了,驴鞍也丢了,再加上驴鞍价值不菲,应该是被人一并窃去了。张 呼来衙役,让他们动员全部力量,用最快的时间挨家仔细搜查驴子的下落。官府的动作很快便惊动全城,传到了小偷的耳朵里。小偷琢磨驴子个头很大,无法藏匿,肯定躲不过官府的稽查。于是半夜,偷偷把驴子放了出去,却把驴鞍藏了起来。第二天,客商发现驴子回来了,连忙向官府报告情况,同时焦虑驴鞍仍未找到。张 笑着安慰失主道,“这下就好办了”!他命衙役把驴饿一阵子,再解开缰绳放掉。常言道,“老马识途”。果然,驴子饿了以后,便自动走向前几天喂养自己的地方。张 下令搜查这户人家,果然在草垛下找到丢失的驴鞍,小偷伏地请罪。

张 沉浮于宦海,却始终不改自己的文人秉性。多年来,他用纸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朝野佥载》一书,对于唐初官场上的腐败现象,进行了大胆揭露和讽刺。史书记载张 “下笔敏速,著述尤多,言颇诙谐”。这件事最终被御史揭发,告到了武则天那里,幸而免遭灾祸。《朝野佥载》一书包罗万象,于唐初逸事杂闻记述甚多,弥补了许多官方史书的不足之处,故而史料价值极高。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修《资治通鉴》,对其引用颇多,此书至今仍是治唐史者必读之书。

张 巧破疑案

张 生前,已在盛唐文山之巅。恐怕他未曾想到的是,千百年后,自己竟然还能在中国法律史上占据一席之地,闪耀盛唐法制。之前曾经提到,张 在参加铨选时,所书判词“为铨府之最”。这些判词自然成为万千读书人心目中的范文。于是张氏的这些判词被荟萃成编,名曰《龙筋凤髓判》,共四卷79份判例。在法律史研究中,司法判例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遗憾的是,历史年代越久,判例传世越少。唐代法制在中国法律史上举足轻重,然而传世司法案例不多,完整的判词集更是少之又少。唯有张 的《龙筋凤髓判》与稍晚问世的白居易《甲乙判》,被完整流传至今。《龙筋凤髓判》全文依照唐代惯例,采用骈文体例而成,辞藻华丽,引经据典,法理分析亦至为透彻,充分体现了作者在经学、史学、法学方面的造诣。站在今天视角来看,书中收录的案例,既有刑事、民事,也有行政、涉外,法律史料价值极高。再加上张 之文采丝毫不亚于白居易,故而此书亦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其与白氏判词,堪称唐代法律文学双璧,是今天法律人不可不读之书。

值得一提的是,《龙筋凤髓判》问世之后,也曾受到非议。比如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在其巨著《容斋随笔》中就曾批评此书,“纯是当时文格,全类徘体,但知堆垛故事,而于蔽罪议法处不能深切,殆是无一篇可读,一聊可味”。针对这种看法,清人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就已为张 鸣冤,肯定其学术价值。其实经过岁月无情洗涤,多少文字付诸东流不可追回。唐代判词不少,唯有张氏的《龙筋凤髓判》和白居易的《甲乙判》,能够闻名当时,流芳后世,无言而强有力地佐证了这两部作品的文采与法理,既达到了唐人认可的最高水平,又经受住了历史的漫长考验,无愧传世佳作之美名。法律诞生之初,便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枯燥冰冷的法律经过文学的滋润洗涤,更容易走进人们的内心世界。从这个角度看,张 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还有许许多多。

猜你喜欢 判词驴子法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巧妙判词故事会(2018年19期)2018-10-11想走遍全世界的驴子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6期)2018-06-29——浅谈《红楼梦》中的判词">千红一窟(哭) 万艳同杯(悲)换一曲浅斟低唱
——浅谈《红楼梦》中的判词长江丛刊(2017年23期)2017-11-25十二钗判词的结构方略湖南文学(2017年6期)2017-06-13驮盐的驴子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6年2期)2016-09-10让人死亡的法律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论我国古代判词中的传统诉讼文化人间(2015年11期)2016-01-09三驴子小说月刊(2014年6期)2014-04-18

推荐访问:盛唐 法学 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