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情况

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丰沛、光照充足,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前列,具有数量多、分布广、特异性突出等特点。

广西于1981年建成的种质资源库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成为广西乃至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的重要平台。目前拥有野生稻、花生等国家种质圃2个,甘蔗、龙眼、荔枝、淮山、火龙果等省部级种质资源圃5个,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及中间材料7万余份,其中保存野生稻种质资源1.2万份,占全国保存总量的1/2 ;
保存栽培稻种质资源2.2万份,占全国保存总量的1/6;
保存甘蔗种质资源2000 余份,占全国保存总量的1/2;
保存野生花生种质资源50 余份,占全国野生花生种质的90%以上;
保存花生栽培种2000 余份,占全国总种类的23%;
保存玉米种质资源 3000 余份,约占全国玉米种质保存量的10%、占全国糯玉米资源保存量的30%,对加强种质创新和提高生物育种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野生资源方面,全区现分布有归农业农村部门管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2 种,其中野生稻资源分布点数量占全国90%以上。从2002年起在农业农村部、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福绵、武宣、荔浦、昭平、岑溪、桂平、苍梧、博白、融水9个县区建立了国家级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11个,保护目标物种有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野生茶、野生荔枝、野生莲、野生薏苡等;
建立隆安、资源两个自治区级保护点,保护目标物种为普通野生稻、野生猕猴桃。野生稻保护点数量、保护总面积全国第一,实现了重点集中连片资源的有效保护,各保护点内资源量稳中有增。

进一步加强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自治区财政于2017年安排广西科技重大专项经费2500万元支持广西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主要用于抢救性收集广西特色、优异的作物种质资源,开展鉴定评价和数据采集,筛选出一批优异的作物种质资源,为生物育种和种质创新提供基础材料支撑;
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提高广西主要作物种质资源利用效率,加快作物新品种选育进程。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组织编制了《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三年实施方案》《广西畜禽、桑蚕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三年实施方案》,并于2020年优质种业提升工程补助市县项目中安排专项资金220万元组织实施地方特色农作物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主要用于保护挖掘能进行产业化开发、带动农民増收、促进乡村振兴的地方特色优良农作物品种资源;
对出现混杂、退化的地方特色优良农作物品种进行提纯复壮。项目由东兰县农业农村局、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等12个项目单位实施。通过项目实施,我区地方特色优良农作物品种资源得到保护、挖掘与利用,能把我区品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市场优势,对带动农民増收、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一)完成全国第三次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先后开展了6 次规模较大的考察与收集行动,即第一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行动(1955~1958年)、广西野生稻普查收集和栽培稻专项补充收集(1978~1980年)、第二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补充征集(1983~1985年)、桂西山地农作物资源考察收集(1991~1995年)、广西抗旱耐盐碱优异性状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2008~2010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15~2019年)。广西是首批启动第三次国家“普查行动”的4个省(区、市)之一,也是第一个以实施国家“普查行动”为契机、启动地方重大科技专项的省区。作为国家“普查行动”和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保存”的牵头单位,广西农科院统筹部署、精心组织,收集了水稻、玉米、甘蔗等珍贵农作物种质资源2万余份,基本摸清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其中优异资源11818 份,包括粮食作物3079 份、蔬菜1585 份、果树1868 份、经济作物3009 份、花卉1000 份、食用菌560 份、绿肥196 份。收集了耐涝抗逆性强野生甘蔗资源合浦割手密,爆裂型专用玉米品种“岩茶”,米粉专用稻“广州妹”“大粒谷”,流传千年的主栽水稻品种地灵红糯,具有食疗功效的平果珍珠黄豆,脆甜可口的灌阳雪萝卜,高抗腐烂病的灵川生姜,焦核率高、清甜爽脆的烟妙荔、葡萄荔,多仔型袖珍芋新种质钟山芋等一大批优异资源,目前已入广西库(圃)保存6691份,入国家库(圃)保存1568 份,初步建立了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共享平台。

(二)从2008年起,每年积极争取自治区财政资金,持续对全区11个县(市、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点进行支持,保障各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各项管护工作正常开展。并持续开展对目标物种及原生境环境的监测预警工作,根据监测情况及时采取必要保护措施维持其安全稳定,确保各保护点内目标物种资源量稳中有增。

在野生稻分布县苍梧和昭平试点开展非保护点内野生稻资源的迁移保护,对历史调查野生稻资源分布点进行核查并将部分零星分布、濒危资源采集迁移至临近区域原生境保护留存,保证资源不丢失。支持、建设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圃,2020年起试点通过自治区财政支持自治区茶科所、金秀瑶族自治县野生茶资源圃管护,开展野生茶异位保护资源圃管护及相关资源收集、研究工作,有效备份、保护地方野生茶种质资源;
在钦州市、防城港市开辟野生芭蕉资源圃对调查收集的资源进行收集留存。

(三)持续开展广西农业野生植物的资源调查工作。从2018年起,依托农业农村部农业野生植物调查项目,每年开展一个区域农业野生植物的调查及抢救性收集。2018年完成钦州市范围内野生芭蕉资源情况调查,采集代表性资源20 余份,在钦州市开辟资源圃栽培留存。2019年在桂林市资源县完成了一个县294万亩区域内野生茶、野生猕猴桃、野生石梨子、野生芭蕉、野生树莓、野生山楂等6个农业野生植物品种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和抢救性收集,调查新掌握了资源分布点位共计160个,收集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材料6个品种共170 份。2020年在百色市完成了野生茶、野生树莓、野生番石榴、野生杨梅、野生兰花等6个农业野生植物品种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和抢救性收集,收集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材料6个品种共110 份。

(一)继续推进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工作。通过实施“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鉴定”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进一步推进全区各类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系统普查、收集和鉴定评价工作,继续挖掘古老、珍惜、特有的品种及野生近源种,做到“应收尽收”,为丰富品种基因库、保护种质多样性、为后续种质资源的保护及高效利用奠定基础。

(二)继续实施好补助市县项目,做好地方特色优良农作物品种资源保护挖掘。在进一步做好全面调查收集资源基础上,做好种质资源提纯复壮、展示示范、宣传推介和品牌打造等工作,把品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市场优势,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更多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点,继续加强原生境保护点的农业野生植物物种资源保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非保护点内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方式,鼓励引导科研机构参与野生稻开发利用研究。

猜你喜欢 野生植物生境普查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投稿须知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22年9期)2022-10-02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保护野生植物的意义及路径乡村科技(2021年6期)2021-12-02不同影响因素对鄱阳湖流域生境质量变化特征分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1年11期)2021-11-29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11-27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资源导刊(2021年10期)2021-11-05基于MSPA-InVEST模型的北京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生境网络优化风景园林(2021年2期)2021-04-24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落叶果树(2021年6期)2021-02-12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现状及推进措施探讨新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9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伙伴(2018年1期)2018-05-14

推荐访问:种质 广西 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