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以三个老公房小区为例

宋德萱 卜梅梅 周伊利

“住区物理环境”主要由住区范围内居室空间外的声、光、热、风等环境构成。由于年久失修、生态受损、宜居标准提升等原因,城市老旧住区面临改造与更新的现状,住区物理环境的改善首当其冲。而衡量老旧住区物理环境的现状是前提和基础,目前缺乏一套可定量化、能科学衡量的评价体系。本文以上海典型老旧住区——老公房小区作为案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尝试建立老旧住区物理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并选取三个典型老公房小区进行综合评价应用,希望为当下城市老旧住区环境改造、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环境方面的研究历来是人居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纵览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环境”议题在“老旧小区”“既有住区”“老旧住区”及“老旧居住区”等题名的文献数量中约占20%,内容涉及“环境”的文献占比则远远超过这一比例。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住区物理环境模拟、住区物理环境实测、环境模拟优化设计等方面。

数值模拟技术进步显著,成果较多。昝池、刘崇等人研究运用Grasshopper参数化平台与CFD模拟软件,对老旧小区的室外风环境进行模拟,得到模拟范围内的风速、压强与风矢量分布图,分析老旧小区目前风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1]。王薇等人研究选用Fluent Airpak和Envi-met两个软件,量化分析了建筑室外开敞区、行人密集区、建筑沿路、迎风面等要素对建筑周围通风场和温度场、分析涡流、风影区等分布情况影响作用[2]。郭卫宏等人研究使用Phoenics软件对既有住区从群落、组团、单体三个层面进行数值模拟、对标评判、系统分析,发现三个层面存在通风不佳、空气污染等问题,进而提出优化策略[3]。王伟武等人研究基于python软件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提取建筑样本数据,并借助CFD平台量化模拟不同高度的风场图,揭示模拟风场与建筑形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4]。

针对住区室外环境的实测研究也不断深入,研究成果的可信度进一步增强。刘思遥、许景峰的研究对重庆主城区六个典型居住区室外夜间光环境进行调研,并进行主观问卷调查,结合相关标准,分析了我国山地城市居住区室外夜间光环境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光环境优化策略[5]。董峻岩、金虹等人的研究运用现场测量和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以哈尔滨典型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为案例进行评价分析,以居住区公共空间声环境的主要声源之一——交通声环境评价为切入点,旨在考量居住区公共空间声环境评价和受访者社会特征的影响[6]。贾倍思等人研究以三个区位的住区为例,用现场测量和数据分析方法,得出地域、空间形态与空气负离子以及PM2.5浓度的关系[7]。

不少研究针对住区物理环境研究运用数值模拟和实地观测相互验证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可信度和科学性。如杨峰、钱锋等人针对城市高层居住区规划设计策略对小区室外热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参数化的数值模拟,以验证和量化不同设计策略对室外热岛和热舒适度的影响机制和程度[8]。物理环境也逐渐成为住区规划设计优化的依据之一,如朱新捷的研究通过软件对居住区公共空间声、光、热、风环境进行模拟,来引导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9]。这些成果大多侧重住区物理环境的某一方面,为建立定量化的综合评价体系提供技术借鉴。

在人居环境评价方面,也有少数学者进行了有效探索。胡瑶的研究借助层次分析法确立居住区建成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居住区建成环境进行评价,通过问卷评价分析与实证案例研究相结合,归纳得出居住区建成环境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10]。该研究中建成环境包含了空间组织、景观绿化、人文环境,覆盖面较大,超出了物理环境的范围,但方法值得借鉴。李丹阳等人的研究梳理既有住区室外物理环境方面的主要问题,总结了适用于既有住区物理环境评价的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级,提出了既有住区物理环境综合评价方法[11]。尽管该研究并未结合住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但提出的物理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对本文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所构建的综合评价方法结合主客观数据,可以更加全面、科学地评价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

2.1 老公房住区概念

公房,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实行住房福利化的产物。1998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之前,大部分城市住房由政府、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兴建,住户通过租赁公房获得空间使用权。1998年之后,部分公房出售后,产权归私人所有,成为“房改房”,因房龄较老,也被称为“老公房”,“老公房住区”也由此而来。

2.2 老公房住区特点

上海产业工人数量较多,老公房住区占比较高、分布较广。根据2017年上海统计年鉴数据统计结果,存量居住房屋建筑面积65493 hm2,而改革开放之后到房改之前的房屋竣工面积29390 hm2,即约占存量住房的45%,绝大部分都是设计标准较低、空间拥挤的老公房住区。上海老公房住区大多位于内中环沿线,个别位于卢湾南部、静安北部、徐家汇附近、普陀南部等[12],上海城市近几十年不断发展和扩张,使原先处于中心城区之外的老公房住区被纳入中心城区的范围。这些老旧住区邻近内环线、中环等位置,公共交通覆盖密度较大,出行便捷,周边配套设施齐全,医院、学校等公共优质资源集中,人口密集,区位优良。然而,老公房住区建成年代较久远,外部环境生态受损、退化严重,与居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差距较大。

2.3 老公房住区案例选择

通过对上海老公房住区的前期走访和筛选,选取了上海内环线之内的杨浦区鞍山八村、虹口区东体小区、杨浦区公交新村三个典型老公房住区(图1)。这三个老公房住区在住户规模、周边道路情况和住区建成环境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图1 选择的3个案例住区及其周边情况示意Fig.1 the three old residential districts selected and their surrounding conditions

鞍山八村竣工时间为1984年,全部为多层住宅,共有1172户。住区内部环境一般,景观较为单调,周边生活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捷。该小区形状不规则,靠近两个三岔路口,三个方向临靠城市支路,交通噪声影响较弱;
西南角为某中学突入,在工作日白天对住区声环境有一定干扰。鞍山新村一部分建筑为行列式布局,另一部分建筑根据基地形状错落布局,楼间距较小,有小块中心绿地,住区室外空间疏密分异较明显。

东体小区竣工于1989年,占地面积10.9 hm2,主要为多层住宅组成,共有3000多户,老年居民占比较高。该小区占地规模较大,四面临城市道路,东侧为城市次干道曲阳路,东、南、北侧均为城市支路,分别为东体育会路、玉田路和赤峰路,交通流量以西侧的曲阳路为最大,因此,城市交通噪声的影响也较显著。东体小区东南角和北侧为公共建筑突入,边界凹凸形状明显,住区内部以3~5个单元组成的板式住宅楼行列分布为主,部分为点式多层住宅楼,空间较疏朗,层次丰富。

公交新村小区规模较小,分期竣工于1975—1996年,大部分房龄较老。小区现有18栋多层普通住宅组成,共348户。该小区东南临城市支路阜新路,西南临住区道路,西侧有数栋高层办公楼、住宅,对城市干道四平路交通噪声形成有效遮挡,北部近临大型施工工地,是该小区主要噪声来源;
东侧和南侧均为多层住区。公交新村整体呈长方形,建筑以西南为主要朝向行列式分布,以2~4个单元组成住宅楼;
转角两方向临街,楼间距较小,室外空间稍显局促。

3.1 现场实测

研究采用便携式测量仪对调研小区的环境质量参数进行测量,获取住区物理环境相关参数的客观数据。本文采用TES-1357声量计仪器测量噪声,测试时间为2019年1月27日,分白天和夜间两个时间段进行(图2)。测点的设置兼顾住区边缘空间和内部空间,测量不同空间位置的噪声值,主要考察与交通道路距离、绿化植被等要素对住区室外声环境的影响。

图2 三个老旧住区定点实测及仪器Fig.2 fixed-point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s in the three old residential districts

3.2 软件模拟

通过实地调查确定三个住区布局以及建筑高度,通过Rhino建立3D模型,采用WindPerfectDX软件进行小区室外风环境模拟,按照上海市《DB31∕T 922—2015 建筑环境数值模拟技术规程》中的要求设定计算空间范围,以上海市夏季和冬季典型日的气象数据——主导风向(东南、西北)和风速(3.1 m/s)为条件执行室外风环境模拟运算;
此外,还采用Ladybug软件模拟小区室外日照环境,以冬至日和大寒日为考察节点。

3.3 问卷调研

通过问卷调研获取居民对准则层指标的评价。每个小区各发放30份问卷,剔除答案不全的问卷,鞍山八村回收有效问卷27份(2018年12月15—16日),东体小区回收有效问卷25份(2018年12月22—23日),公交新村回收有效问卷24份(2019年1月29—30日)。问卷内容主要针对住区室外物理环境各指标进行5个等级的评价,即对各个指标在“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很差”中选择最为接近的评语,通过统计分析各指标的各评价平均占比,以此为依据给每个评价等级赋值,用于评价计算。

3.4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指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老旧住区的物理环境涉及住区多类环境、多方面的主客观问题,适合应用这种分析方法。

3.4.1 筛选评价指标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绿色住区标准(2018年版)》、美国绿色社区认证体系(LEED-ND)和英国可持续社区评价体系(BREEAM-Communities)是国内外知名生态住区评价体系。研究以4个生态住区评价体系为参考,借鉴现有相关研究成果[13-16],结合上海老旧住区的实地调研,归纳梳理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要素受损及退化问题,确定具有退化或受损情况的物理环境要素,以声、光、热、风等环境为类别进行整理,初步筛选出15项物理环境指标。在普适性①校验的基础上,对初筛指标的相关性②、适用性③及针对性④进行强弱关系的综合分析(表1),分别赋值为-1、0、1,表示弱、一般、强,再次筛选出7个室外物理环境关键指标。根据物理环境评价的依据及李克特量表的运用,客观性指标根据目标上下限区间均分为5个数值区间等级,主观性评价指标的分值由高到低也分为5个等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很差,客观性指标和主观性评价指标形成相互对应的等级分类,作为评价的赋值依据(表2)。

表1 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指标筛选记录情况Tab.1 screening records of outdoor physical environment indicators in old residential districts

表2 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评价指标和等级Tab.2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grades of outdoor physical environment in old residential districts

3.4.2 确定指标层的权重

研究借助软件Yaahp12.0来确定各指标权重。首先构建层次结构模型,采用“1—9标度法”对系统层、系统要素层以及指标层的重要性做两两比较,构建判断矩阵(表3),通过一致性检验之后得到指标层权重Wi。研究共收集4份专家组问卷及8份居民组的有效问卷,都经过一致性检验,视为有效数据。

表3 物理环境指标重要程度判断矩阵Tab.3 judgment matrix for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environment indicators

通过软件Yaahp计算获得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各指标权重(表4)。其中,“R5硬质地面及构筑物遮阳率”权重最高,达到0.3436,超过1/3;
“R6铺装及遮盖物材料反射率”的权重次之,达到0.2725,超过1/4;
这两项涉及热环境的指标权重合计超过3/5。“R7冬季建筑物周围行人区风速”权重为0.1456,排在第三位,涉及室外风环境,实质上是体现冬季室外热舒适度的重要指标,加上R5、R6两项,热环境几项指标权重占据绝对优势的比重(合计超过3/4)。

3.4.3 将客观测量值和主观评价值代入评价系统计算

室外物理环境客观评价数据通过仪器定点实测和软件模拟获得,其数值对照表2中设定的等级区间,填入相应的位置;
而主观评价主要根据居民评价在5个等级的占比在相应位置赋值。这些客观评价值和主观评价值对应等级分数相乘求和,获得该项指标的评价总分(式1),再根据之前已经确定的各项指标的权重获得加权总分,从而获得该住区室外物理环境综合评价得分(式2)。

其中,i=1,2,3,4,5,6,7;
j=1,2,3,4,5

4.1 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层次分析法,通过指标筛选、权重计算等步骤,初步构建了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兼顾主客观评价,分别衡量声、光、热、风等物理环境的主要参数指标,并采用加权计算,最终形成综合评价得分(表4)。

表4 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Tab.4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outdoor physical environment in old residential districts

将三个老公房住区的7个物理环境指标的主客观评价填入综合评价表,通过加权计算,获得各项物理环境指标的加权分数,再将7项指标加权分数得到住区物理环境的总分(表5)。综上,三个老公房住区在物理环境方面普遍存在噪声(R1、R2)干扰较大、植被遮挡日间视线(R3)、夜间照明不均(R4)、硬质地面占比高遮阳率低(R5)、硬质铺装的反射率较低(R6)等问题。三个老旧住区中,东体小区得分高于其他两个小区,公交新村得分最低。

4.2 隔离降噪程度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道路交通噪声已经成为城市住区声环境的主要噪声来源。在此次问卷调查中,鞍山八村、东体小区和公交新村中分别有44.44%、40%、50%的居民认为小区隔离降噪程度较差。鞍山八村和东体小区只有部分围墙附近种植了较为高大的乔木作为隔音的绿化屏障,隔音降噪效果较差,公交新村围墙处则很少有种植绿化,无法起到隔音降噪作用。

4.3 室外噪声级

通过对三个小区各个定点噪声进行测试(表6),发现小区中心附近的噪声相比于靠近城市道路的测点噪声低8~12 dB左右,夜间噪声比白天噪声低7~10 dB。通过对各个测点噪声进行相加平均得到平均噪声级,发现在白天,公交新村的平均噪声级最大,为52.6 dB;
在夜间,鞍山八村和公交新村的平均噪声级均超过44 dB,主要原因除了交通噪声外,夜间周围施工噪声影响较大。白天与夜间的室外噪声级情况评分占比均为50%。鞍山八村、公交新村的白天、夜间噪声情况分别评为“较差”和“很差”,东体小区则均为“较差”。

4.4 道路照明效果

老公房住区因建设年代久远,路灯等环境设施老化陈旧,影响住区居民夜间活动的便利性。在问卷调查中,鞍山八村、东体小区和公交新村中分别有55.56%、56%、41.67%的居民认为小区道路照明效果“较差”。三个小区照明设施总体上存在辐射不均的现象,夜间光环境差,缺少道路照明、景观照明和标识照明。部分公共空间、绿地系统中分布的步行道中缺乏必要照明设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居民主观评价“差”和“较差”的比重都在70%左右。

4.5 日照与采光效果

软件模拟显示三个老旧住区在大寒日及冬至日的日照小时数,发现因建筑层数普遍不高,公共空间及室外活动场地基本可以得到较好的阳光照射条件,粗略估计,大于60%的室外场地在大寒日中可以满足大于连续1 h日照的要求,其中鞍山八村日照情况最好,公交新村日照情况最差。在建筑密集的区域,日照小时数稍有下降,但基本没有出现太多的遮挡干扰,老旧住区内具有较好的日照条件(图3)。但老旧住区具有较好的日照条件并不能保证室外良好的采光环境,三个老旧小区局部常绿乔木密度较高,缺乏修剪,多棵树冠连结的情况普遍,影响居民底层住户的自然采光。

图3 三个老旧住区日照模拟结果Fig.3 sunshin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three old residential districts

4.6 硬质地面及构筑物的遮阳率

硬质地面和构筑物在白天吸收太阳辐射热量较大,尤其在夏季对住区室外热环境影响较大,通过遮阳,可以调节吸收热量,从而改善微气候。老旧住区在硬质地面及构筑物的遮阳情况差异较大,主要取决于住区现有绿化情况,尤其是高大乔木的分布形态(图4)。鞍山八村尽管绿地面积总量占比不低,但主要零散的块状,少数长条状,按正投影计算,硬质地面及构筑物的遮阳率在30%左右,意味着在局部形成阴影空间。东体小区内绿化覆盖率较高,高大乔木占比高,连续分布于主要步行空间的两侧,通过邻近乔木枝叶的相互交错自然形成林荫步行空间,按正投影计算,硬质地面及构筑物的遮阳率不低于50%,在夏季遮阳效果较好。相比之下,公交新村绿化面积较小,高大乔木较少,草地、灌木、低矮小冠乔木等难以对住区硬质铺地及构筑物形成有效的遮阳,遮阳率低于10%。因此,鞍山对八村、东体小区、公交新村该指标分别评为“一般”“较好”和“很差”。

图4 三个老旧住区绿地及乔木覆盖情况Fig.4 coverage of green space and trees in the three old residential districts

4.7 铺装及遮盖物材料的反射率

地面铺装材料和屋顶材料的反射率对住区的室外平均辐射温度有显著影响。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越大,意味着吸收太阳辐射热量越少,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和屋顶可以降低夏季高温和改善住区微气候。建筑屋顶材料的太阳辐射反射率是决定屋顶得热的关键参数。鞍山八村的地面类型以普通水泥路面和块状绿地为主,建筑屋顶部分采用浅蓝色水泥瓦屋面,整体反射率较低;
东体小区的地面类型以普通沥青路面、普通水泥路面及连续条块状绿地为主,建筑屋顶采用深浅不同的砖红色水泥瓦屋面;
而公交新村以裸露的水泥地面和小块草地为主,屋顶部分采用浅蓝色水泥瓦屋面和浅红色机制瓦屋面(图5)。三个老旧小区的地面铺装和屋面的反射率都较低,东体小区由于绿地占比较大,情况略好。因此,评定鞍山八村、公交新村该指标情况均为“很差”,评定东体小区该指标情况为“较差”。

图5 三个老旧住区屋顶及颜色Fig.5 roofs and colors of the three old residential districts

4.8 冬季建筑物周围行人区风速

通过软件模拟三个小区夏季和冬季典型日的风速和风压情况,发现小区内风速普遍不高,但临近城市通风廊道或开阔空间附近的住宅附近风速会相对较高,在建筑较为集中的区域,风速较低(图6)。鞍山八村冬季风速在0.2~1.8 m/s左右;
东体小区冬季风速在0.4~2.0 m/s;
公交新村冬季风速在0.4~1.8 m/s左右。三个小区各个定点风速实测数据显示(表7),东体小区冬季建筑物周围行人区1.5 m高度处风速最高,为0.57 m/s,公交新村风速最低,为0.40 m/s,鞍山八村风速为0.48 m/s,均小于5 m/s。因此,评定鞍山八村、东体小区、公交新村该指标情况均为“很好”。

表7 三个老公房住区风速实测值列表Tab.7 measured values of wind speed in the three old residential districts

图6 三个老旧住区风环境模拟结果Fig.6 simulation results of wind environment of the three old residential districts

5.1 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总体评价

从总体评价来看,老旧小区物理环境综合评价得分较低,意味着老旧住区与当下都市美好人居愿景存在相当大差距。从三个典型老公房住区的横向比较来看,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综合评价的差异较大。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的老旧住区综合评价得分较高。首先,老旧住区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都较大,规模较大的老旧住区由于占地较大,在规划设计时,对公共空间、绿化等要素考虑较多,建成运行至今,仍具有较好空间韧性,可以基本满足居民美好人居的需求,如东体小区。其次,老旧住区的建筑以多层老旧住宅为主,物业收费偏低,管理水平高低不齐,因此规模越小,物业管理能力越弱,越难以对住区的室外环境进行持续的改善,如公交新村。第三,老旧住区往往交通便捷,备受租房族的青睐,常住人口流动性较大,使得持续关注住区物理环境的居民占比较少,造成内部改善的驱动力不足。可见,规模较小的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综合评价较低,改善需求更加迫切,而规模较大的老旧住区则评价略高,改善的余地较多。

5.2 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要素耦合

老旧住区的室外物理环境是各类要素耦合的结果,需要以系统理论来看待。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既需要深入分析内部单个要素的影响作用,也要揭示要素之间的耦合机理,精准把握不同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老旧住区的室外声环境存在先天的不足,良好的绿化可以发挥隔噪、降噪作用,但不同的绿化分布形态对影响作用差异较大。声环境实测表明:连续线状、有一定厚度的、灌乔搭配的绿化形式降噪作用更良好;
点状、稀疏的绿化隔噪、降噪作用并不明显。另一方面,老旧住区现有植被生长时间较长,乔木树冠较大,与住宅距离较近,掩盖宅前屋后场地。随着老旧住区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老旧住区硬化地面增加明显,压缩了原先住区绿色植物的生长空间,导致老旧住区硬质地面占比过高。因此,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必须以要素耦合机理为基础,科学系统地响应老旧住区环境改善需求。

5.3 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修复重点

从三个老公房住区评价得分来看,与热环境和声环境分别相关的两项指标得分对评价总分的贡献率均低于本身权重。鉴于两者的较高权重,老旧住区的热环境和声环境是室外物理环境修复的重点内容,提升空间较多,可为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综合得分提供较大贡献。鉴于以上修复重点的分析,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优先修复策略。

第一,加强老旧住区的绿化植被日常维护和科学修剪,优化绿化类型与形态兼顾不同季节的需求。移除部分常绿乔木以增加间距,增强空间的通透性;
在局部更改常绿型树木为落叶型树木,增强在冬夏两季的气候应变性能。

第二,老旧住区停车位改造时,应尽可能保留高大树木,在树下获得停车空间,采用透水的植草砖铺装;
建议采用阔叶落叶乔木,在十分有限的绿地上增加夏季遮盖率,形成连续阴凉空间。

第三,通过平改坡工程,减少屋顶对太阳辐射热传递,可借鉴“冷屋面”⑤做法,采用热反射性能较高的屋面材料,减少老旧住区中建筑屋顶的得热,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第四,老旧住区在临路一侧结合乔木、灌木种植绿化,形成一定厚度的绿墙,可以降低城市道路对住区室外空间的噪声干扰。老旧住区在临近交通干道一侧采用声屏障围墙,减少直达住区的噪声。

5.4 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修复限度

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的修复与新建住区环境的塑造存在重大差异。因修复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既有建筑分布、既有空间格局和不可改变的环境要素,所以其难以实现对较高标准的人居环境品质的关注。以风环境为例,老旧住区建筑密度普遍较高,对于室外气流形成一定的阻碍,不利于夏季顺畅地自然通风。三个老公房住区夏季风速普遍不高、通风欠佳,主要原因是夏季夜间静风率和建筑密度都较高,这两点对于老旧住区是很难改变的。

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既有环境要素对后来介入要素的效用发挥与否及其程度具有较大限制作用。如绿化可改善热环境和声环境,但对采光有负面影响。因此,修复的重点是如何发挥现有绿化积极作用、规避不利影响。

广大老旧住区的室外物理环境修复缺乏多学科专业力量的介入,许多老旧住区的“修复”停留于外表面的美化和碎片化的视觉呈现,这也限制了老旧住区物理环境修复的科学性,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协同,针对老旧住区差异化特点,对其进行系统化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修复策略,最大程度提升“有限修复”的工作成效。

住区室外声、光、热和风环境等深刻影响居民舒适度以及健康,是评价住区室外物理环境的重要方面。本文以上海老旧住区为研究对象,借助层次分析方法,筛选室外物理环境的评价指标,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初步构建了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综合评价体系,提供了一个可定量评价、横向比较的研究工具,并在三个老公房住区案例得以运用。通过综合评价体系,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现存问题得以定量化呈现,为下一步针对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的改善提供了重要依据和行动导向。

图表来源:

图1-2、4-5:作者拍摄、绘制

图3、6:作者使用软件模拟结果

表1-7:作者绘制

注释:

① 普适性:各生态指标在国内外生态住区评价体系中出现的次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指标的重要程度及普适性。

② 相关性:住区室外环境对室内环境有重要影响,又与城市环境密切相连,部分物理环境要素(如光污染程度)需要城市或者片区范围的改善才能有明显成效,不是单个住区层面就能解决,还有些要素(如照明单独控制率)与室内环境的调控紧密相关,与室外物理环境相关性较弱,因此,指标筛选需要考虑其应用的相关性。

③ 适用性:主要是指初步筛选出的住区物理环境指标对于老旧住区室外环境的不同适用程度,如室外风环境和光环境很难通过改变建筑布局、增加大面积水景和平面绿化的方法改善,这类指标就会排除在筛选范围之外。

④ 针对性:构建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为度量室外物理环境要素受损状态,从而为制定物理环境改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强的问题导向,指标筛选必然是针对老旧住区的问题,与新建住区有较大差异。

⑤ 冷屋面是指具有高太阳能反射率、高热辐射率的屋面。研究表明,节能效果与屋面材料的太阳反射能力密切相关,深灰色屋面只反射与太阳光有关的热量的8%,而白色(沥青油毡)瓦和粘土瓦的反射能力分别为25%和34%。白色金属和水泥瓦可反射太阳能达66%和77%。

猜你喜欢 噪声物理指标 只因是物理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2022年5期)2022-06-01留言板课堂内外(初中版)(2022年2期)2022-02-28基于声类比的仿生圆柱壳流噪声特性研究舰船科学技术(2021年12期)2021-03-29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债券(2021年1期)2021-02-04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债券(2020年4期)2020-08-04汽车制造企业噪声综合治理实践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债券(2018年11期)2018-02-21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债券(2016年10期)2016-11-28要减少暴露在噪声中吗?饮食科学(2016年7期)2016-07-27

推荐访问:公房 为例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