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救设备的使用管理及风险控制

徐 兵

(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医疗设备科,山东 济南 250022)

急救设备是指医护人员针对患者进行急救、手术等环节,所使用的医疗器材以及设备,根据急救设备的基本属性可以分成急救诊断、急救治疗、急救监护三类,急救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是保证开展急救工作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实际使用急救设备的过程中,部分医院未能针对该类设备采取有效的维护管理措施,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进而造成急救质量下降,因此医院需要针对现阶段急救设,管理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加强维护管理,加强风险控制,全面保障医疗急救质量。

1.急救设备的定义

急救设备的范围较为广泛,在特定时间内可以实施紧急救援的设备都属于急救设备,而对于医院急救设备而言,主要是指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抢救患者所使用的必备医疗设备,比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心脏按压泵、氧气瓶等。

2.急救设备的特点

急救医疗设备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医院急救设备多用于重症患者的抢救,主要用于紧急突发场合,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应用相对较少。第二,多数情况下急救设备都处于闲置的状态,相比于其他医疗设备使用频率较低,这就使得部分医护人员对于急救设备的操作方法掌握不熟练,导致在急救过程中无法快速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影响急救效率,由于其他常规设备被应用在各个科室中,医护人员几乎每天都会使用到,因此,相比于急救设备,常规设备的使用方式医护人员更为熟练,同时常规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第三,急救工作所涉及的医疗范围较广,全体医护人员都会使用到急救设备。第四,急救医疗设备多用于中为患者的抢救工作,这也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风险因素的主要原因,急救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重危患者的生命,而其他医疗设备则是放置在各个科室中,由特定的医护人员使用。第五,多种急救设备容易出现污染,尤其是在闲置过程中,需要做好定期的消毒清理工作,避免在开展急救的过程中导致病患出现交叉感染[1]。

1.缺少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

由于医院急救设备在日常工作中的使用频率较低,因此部分医院以及医护人员对于急救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设备处于长期放置状态,可能会出现技术参数发生改变的情况,导致设备原有性能和相应技术指标下降,医护人员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急救工作,医院中几乎每一个科室都会配备急救设备,一些科室之间并未能建立统一的使用管理方案,导致医院急救设备的管理工作存在较高的难度。

2.消毒工作不到位

部分医护人员在使用完急救医疗设备后,会忽视对设备的消毒清洗工作,如果消毒工作落实不到位,可能导致在急救过程中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

3.计量检定工作不到位

通过对医院急救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情况来看,一些医院都未能针对急救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检定工作,出现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医院管理者未能重视急救医疗设备的计量检定工作。其次,一些中小型医院受条件限制无法自主开展检测工作。最后,部分医护管理人员缺乏对计量检定工作的正确认知,如果未能定期针对急救设备有效落实计量检定工作,可能会导致在急救过程中设备所产生的数据缺乏准确性,影响医护人员的治疗决策[2]。

4.维护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有限

目前,在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维护保养方面,相关技术还有待提高,在设备检测方式和维修工具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医院管理者对于医疗设备维护环节未能进行较大的投入,因此使得设备维修工作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同时,部分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只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是无法应对复杂的机械故障,进而无法实现对急救医疗设备开展维护管理工作,一些医院更加注重医护人才的引进,对于设备方面的技术人员重视程度不足,对人员的管理,缺少科学管理措施,这就使得急救设备的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较差,对于维护工作缺少责任意识,严重影响了医疗急救设备的使用管理。

5.急救设备的培训工作不到位

通常情况下医院都需要针对急救设备的使用流程,操作方法组织相关的培训,但是部分医院培训不到位的情况,部分医护人员未能正确掌握急救医疗设备的操作方式,导致在急救过程中无法正常使用急救设备,同时,医疗设备更新速度较快,多数医院都在不断更新、引进新型医疗设备,由于医护人员日常工作较为繁重,很难抽出时间进行急救设备的自我学习,这就导致医护人员为能熟练掌握急救医疗设备的操作技能,部分设备可能因为人为操作不当出现故障[3]。

1.建立完善的使用维护制度

第一,医院管理者需要组建急救设备维护管理团队,针对现阶段医院中所有的急救设备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急救医疗设备的种类、数量、所属科室、使用状态、维护次数以及操作方法[4]。

第二,对急救医疗设备的各项资料进行归档,包括设备的采购证明、合同、售后服务协议以及操作说明书等,进而保障急救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寻求售后服务。

第三,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对消毒清洗工作的具体流程提出明确规范,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在使用完毕之后立即开展清洗消毒工作,所有的急救设备都需要进行消毒,所使用的消毒器材需要保证及时更换,尤其是针对具有交叉感染风险的急救医疗设备,比如呼吸机等需要重点建立科学的消毒规范,并要求各科室负责消毒工作的有效落实。

第四,建立急救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积极开展精细化管理模式,对急救医疗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进行动态监控,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以此保障急救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同时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及时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部分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存在运行异常却能正常工作的情况,此时维护管理人员就需要根据急救医疗设使用性能对设备的异常运行情况进行记录,为之后的维修保养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第五,在开展急救医疗设备使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将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于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进行挂钩,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负责设备的检查工作,并记录维护日志,一旦出现设备故障的情况,则需要立即反馈给专业的设备维修部门,也可以寻求生产厂家的售后服务。

2.做好急救设备的消毒工作

医院急救设备的消毒工作直接关系到急救工作开展的质量,医院需要再消毒制度的基础上严格落实相关工作,要求在各个科室内部,由科室负责人统一管理,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必须针对使用完的急救设备进行仔细的清理消毒工作。以心电图机的消毒工作为例,医护人员需要再正式消毒之前保证着装整齐、同时对自身进行清理消毒,佩戴清洁手套等相关设备,关闭心电图机的电源,可以使用75%的乙醇纱布对仪器的主机和导线进行清洁,再用干纱布擦干,对于机械设备的导线端口和电极可以使用已经稀释的中性洗涤液进行清洗,如果发现医疗设备的电极附近出现变色,则需要使用研磨器进行研磨,电极处于变色状态下,可能会由于导电性不足,无法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在完成对设备的消毒之后,需要针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整理,消毒人员需要记录消毒时间,并在消毒记录上进行签名[5]。同时,在消毒过程中,需要保证心电图机会受到外力的冲击和碰撞,注意防磁、防潮、防震,避免仪器设备受到阳光直晒,在选择清洗溶剂时,尽量避免使用工业乙醇、苯剂等,并建立心电图机的消毒档案,统一记录在急救设备的管理系统中。

3.加强计量检测工作的落实

医院需要针对急救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制定定期计量检定制度,可以由医院内部的职能科室负责,定期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对急救设备进行计量检定,以此保证急救医疗设备可以在性能优良、功能完备的状态下运行,相关检定证书需要统一录入到设备档案中,并将合格证明放置在设备仪器上,一旦发现医疗设备存在检定不合格情况,需要立即组织相关对设备进行故障处理,并在维修期间禁止使用,只有完成维修工作,计量检定合格之后才可以再次投入使用。

4.组建专业维护保养的团队

医院不仅需要重视专业的医护人员的培养,同时需要加强医疗急救设备维护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医院需要在招聘环节选择工作能力较强、具备较高职业素质的技术人员参与到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中。其次,加强维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为管理人员提供技术学习和经验积累的信息化平台,可以利用考核制度将急救设备的维护管理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工作完成优异的管理人员可以适当进行奖励,以此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障医疗设备维护管理工作落实到位[6]。

5.加强急救设备使用的培训

到医院引进新型急救医疗设备之后,可以要求设备厂家对医疗设备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进行培训,重点针对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科室的主要负责人,在完成对主要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之后,再由这部分人员将具体的设备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传达给全体医护人员,同时,医院需要针对急救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定期开展讨论培训工作,结合现阶段急救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总结,并带领医护人员认真解读急救医疗设备使用的管理制度,进而减少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降低急救医疗设备的故障概率,全面提升急救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1.风险类型

医院急救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类型有以下几种。第一,物理风险。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电机、机械性损伤等问题,同时,如果医疗设备长期未能得到维护可能存在易燃易爆的安全风险,严重威胁医护人员与患者的生命安全。第二,技术风险。急救医疗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性能下降等,同时设备老化也会影响到医护人员的正常判断,由于参数误差可能出现诊断失误的情况。第三,临床风险。由于医护人员的操作失误可能会导致设备的性能出现影响,使用寿命下降[7]。

2.风险评估

医院需要定期组建风险评估小组,针对医院内部所有急救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重点分析出现风险的具体原因,可以根据风险的大小以及风险所造成的影响制定风险等级,针对每一个风险等级进行管理方案的制定,并对已经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其他急救医疗设备是否存在相同的问题,并对现阶段医院中所使用的各种急救医疗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其技术指标是否存在下降的问题,以便可以及时采取风险管控措施。

3.风险控制

在对急救设备的使用风险进行控制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风险分析评估的结果,进一步完善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以及风险控制方案,结合实际应用中出现过的设备问题,根据风险等级以及风险所造成的影响设置优先级,管理方案的制定上需要重点突出设备管理的轻重缓急,对于风险等级较高,存在较为严重安全风险的急救设备需要立即采取维护措施,并适当提升维护管理的投入,而针对风险较小、不会对急救产生较大影响的急救设备则可以降低维护的优先级,同时需要根据急救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注意事项合理规划使用管理制度[8]。

总而言之,医院急救设备主要被应用在重危患者的急救中,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以及医疗人员的操作方法都直接影响到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因此医院管理人员需要充分意识到医院急救设备维护管理的重要意义,结合现阶段使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立完善的使用维护制度,并针对急救设备严格落实消毒、计量检定工作,同时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意识,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避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因人为操作措施产生的故障,同时针对设备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做好风险管控工作。

猜你喜欢 科室医护人员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11-25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医院管理论坛(2022年7期)2022-10-14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3期)2022-05-10专家建议这样消毒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环球时报(2020-06-24)2020-06-24消毒攻略大派送学生天地(2020年32期)2020-06-09《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消毒,大头有话说红领巾·探索(2020年5期)2020-05-19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财经界·上旬刊(2020年1期)2020-03-08

推荐访问:急救 风险控制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