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家国情怀与美术史的教育

◎陈识芳

家国情怀可简单概括为个体对共同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相互关联,而又超越其上。家国情怀是凝聚千千万万华夏儿女的纽带,兄弟阋于墙而御辱于外,当外敌入侵,民族存亡的危急之秋,家国情怀团结各族人民,携手并进,抵御外敌,保家卫国。家国情怀是新时代的君子人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精神世界的价值准则,而又与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与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等融为一体。因此,在中职美术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既是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凡一切人类活动,在习以为常,形成常态及或成为一定规律后,均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涉及到美学元素。美术史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建筑艺术、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等等美术种类的历史,涉及美术家、美术作品、美术理论、美术思潮和美术流派等各方面。教育的本质是推动学生的发展,美术史教育概莫能外。学生们健全的人格发展和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需要学生们拥有家国情怀的意识。换言之,学生理解家国情怀的价值,懂得家国情怀的本质,并由内而外,从思想而促成行为的发生。我们寄希望于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天下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以家国情怀教育促进学生成长为对社会、国家、民族有担当、有责任、有贡献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

在中职美术史课堂教学中,结合家国情怀教育,其重要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古人语:“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缺乏道德品质,必然是墙高基下,所得必失。中职学生需要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学习、生活、社交的基础之石,作为今后步入社会的核心动力。在此基础上学习知识、技能,方才能够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简单地说,道德品质是社会通行的基本规则。缺乏道德或道德品质不佳,也就不具备社会规则意识,而这极其不利于学生的后天发展,而爱国的品质,无疑是任何高尚品德的前提首要。其二,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家国情怀能使人内心充实,有归属感、荣誉感、使命感,它推动学生积极向上,使学生发现美好的事物,使学生充满同情、怜悯之心。社会的发展,在于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人们因为憧憬美好的事物而获得动力,而人们因为家国情怀而感到内心愉悦。同理,以国为家的人,更具有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受到人们的尊重、赞赏,内心平和、充实、恬静。其三,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肩负起育人的伟大使命。美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美”,追求“美”,而家国情怀不仅与“美”相得益彰,还能有效丰富课堂教学,提高美术教学的功能效应。

(一)作品背景

美术史教育离不开美术作品赏析。时光如梭,沧海桑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充满智慧的美术创造者恒河沙数,而一时之秀的美术作品不可胜计。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除了拥有高超的表现手法外,还必然拥有丰富、深邃的内涵,如此才能砥砺岁月的消磨,历久弥新,穿越时空依旧动人心弦,令人感动。优秀的美术作品像一本厚重的书,像一首动人的诗,更像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能在不知不觉间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让我们驻足欣赏,反复观察并产生情感上的波动。而立足于不同的角度,美术作品给人的感触或者说带给人的感动不尽相同,它或让我们情不自禁而潸然泪下,或让我们喜不自胜而手舞足蹈,或让我们内心平和而怡然自得,又或让我们思绪纷飞而浮想联翩。总而言之,走进美术作品的深处,是由视觉而升华至“感觉”的过程,而不同的我们又会获得各自不同的“感觉”,甚至在不同的时间段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在中职美术史教学中重视和开展情感教育,应循其本,从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切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从更多的角度观察、感受美术作品,学习美术作品中积极的进取精神,发现美术的可爱和温情的一面,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二)故事教学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经典不朽的美术作品,其呈现出的色彩之美、图画之美、布局之美、技法之美、意象之美、思想之美等等,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叹为观止。在现实生活中,众多经典之作的产生,其背后感人的故事,为作品注入了灵魂。作者在创作时候,不求工而自工,无意佳乃自佳。比如说,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法造诣登峰造极,炉火纯青,但其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之一,也即是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又称之为《祭侄季明文稿》,却是作者在不经意间创作出来的。《祭侄文稿》,顾名思义,是草稿,字迹仓促,涂抹删补之处甚多,本无意于书法。元代张敬晏所云:“起草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颜真卿在起草时,想到了侄儿的英年早逝,想到了叛军的残忍嗜杀,对亲人的哀痛,对叛贼的仇恨,相互交织,满腔悲愤注于笔端。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无独有偶,苏轼的《黄州寒食诗贴》,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被贬黄州,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发。诗意与书法相辅相成,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因此,艺术作品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依旧让人感动,在很多时候不在于技法之高下,而在于背后的故事。

(三)传统文化

中职美术史教育应一改课堂中心的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并在美术实践活动中融合传统文化,从而构建美术大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美术属于人文学科,美术教育应不拘一格。拓展课堂,融入传统文化,对美术史教育进行横纵向拓展。比如说,组织学生们开展汉赋中的美术、唐诗中的美术、宋词中的美术等专题活动,引导学生们从美术的视角观察汉赋、唐诗等。汉赋、唐诗、宋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明珠,光彩夺目,魅力四射。大道之行,殊途同归。文字之美,古典文学之美,与美术之美,在众多领域、方向、层次和感受上相互一致,相辅相成,这其中的家国情怀元素于点滴间渗透而出。又如,可在校园实践中,单独开设传统文化之美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传统文化中观察美术。此外,也可从灯谜、酒令、俚语、民族音乐、戏剧等方面另辟蹊径,这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可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且在不经意间通过一个成语、一场游戏、一幅作品等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四)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美术课程具有极高的实践性,美术史教学也应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学生们的美术学习,应做到兼容并蓄,在外出走访、交流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放开怀抱,增广见闻。美术史教学实践活动,可从以下几点做起:其一,美术文化交流。强化校园之间的美术文化交流,以美术中的社会、美术中的地方、美术中的人类、美术中的自然、美术中的历史等等为交流主题,让学生们在交流活动中多维度感知美术与文化的关联性。此外,还可组织开展校园讨论会,围绕中国民间美术、中西美术史、中国现代美术发展、设计心理、中国传统美术等为活动主题,设置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以便于学生们之间开展对话,合作学习。其二,美术外出学习。客观来说,学生们的作品没有思想,没有内涵,或者是内涵幼稚、苍白、无力、乏味,主要是由于学生们缺乏社会实践,知识面较窄所致。在实践课程中,可结合教学主题、学生情况等,组织学生们由近及远的外出学习与写生。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历史博物馆、纪念堂等等,都是学生们外出学习的理想去处。需要注意,在外出之前,需做好统筹规划,设计并优化路线,制定出科学的时间规划,降低外出的风险发生率。其三,美术实践中的“身临其境”。实践活动开展时,有的地方,尤其是跨区域的地方,距离过远,外出学习成本太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VR等技术,为学生们创设虚拟学习环境,能有效弥补实践课程之不足。

青春期的中职学生群体,热情洋溢,活泼好动。学生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探究欲,反应敏捷而记忆力良好,具备无限学习潜力。客观来说,中职学生学习态度普遍不端正,学习习惯不佳,自我管理能力也比较缺乏。在美术史教育活动中结合家国情怀教育,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教学主题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历史事迹等,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努力改掉个人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美术史教育中的家国情怀,可培养学生们的家国一体思想,家国同构意识,以此让学生拥有集体主义精神,懂得与人合作,与人分享,与人交流,从而助力学生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美术史美术作品家国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中华诗词(2020年9期)2020-02-07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诗人的家国情怀中华诗词(2019年11期)2019-09-19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3期)2019-09-10骋无穷之路 饮不竭之源公关世界(2018年2期)2018-09-10郭诗奇作品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年11期)2017-02-04美术作品艺术百家(2016年3期)2017-01-18美术作品艺术百家(2016年2期)2016-11-02家国情怀(组诗)湛江文学(2015年10期)2015-01-03美术作品艺术百家(2009年4期)2009-08-19

推荐访问:探究 情怀 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