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MW级同步发电机仿真教学实践

宁银行

(上海电机学院 电气学院, 上海 201306)

“电机学”是电气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1],主要介绍变压器、直流电机、异步电机、同步电机等设备的结构、原理、运行特性和参数测定。“电机学”课程中涉及到具有时间属性、空间属性、运动属性等多种类型的物理量,内容抽象[2]。虽然传统实物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对“电机学”理论的理解,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某些很有必要的实验项目要么是实验技术上难以实现,要么是出于人身安全或实验设备寿命的考虑而简化了实验,这直接影响了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效果[3-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虽然压缩了部分传统课程的课时,但是鼓励开设创新性的课程[6];
也鼓励在教学中引入仿真技术,把抽象的理论问题形象化[7],同时弥补了实物实验条件不足的缺憾[8],促进课程教学的改革[9]。

上海电机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推进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新开设了“电机学”仿真实验课——“ANSYS项目设计”。目前,以Ansoft maxwell、Jmag、Flux为代表的电磁仿真软件,已在科学研究或企业产品设计中广泛应用,为仿真实验教学提供了技术保障[10]。

以同步发电机为例,介绍了电机仿真实验设计,涉及电机建模、磁场分布、感应电势、空载特性、运行特性和参数计算。

1.1 电机参数

根据教学需要,建立同步电机的仿真工程项目。其中表1和表2分别是本实例电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和设计参数。

表1 技术参数

表2 设计参数

1.2 仿真建模

1)几何模型

按照结构型式,同步电机可分为旋转电枢式结构和旋转磁极式两类。对于旋转磁极式,按照磁极形状,又可分为凸极式和隐极式结构。图1是隐极同步电机仿真模型。主磁极位于转子上,实际工作时,通过电枢和集电环为转子上的励磁绕组供电。

图1 隐极同步电机仿真模型

由该电机的结构可知,磁场是二维分布,即认为沿轴向上各水平截面上的磁场分布是相同的,因此可以采用二维仿真模型,来等效实际的电机,降低计算量。

2)绕组设计

交流绕组是电机的主要部件,绕组设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使是相同的极槽配合,绕组设计也并不是唯一的。

图2是根据表1和表2设计的绕组,采用双层绕组设计,60度相带,分别是A、Z、B、X、C、Y相带,并联支路数为1,星形联结。每极每相槽数q=36/(2*3)=6,槽距角α=360p/(2pmq)=10°。图中仅示出了线圈的上层边,根据节距值y1=14(以槽数计),即可确定各线圈上层边对应的下层边。

图2 双层绕组设计

绕组系数kwv值反映了基波的利用程度和谐波的抑制效果,是交流绕组设计的重要考量。基波电势及谐波电势的绕组系数kwv统一计算式为

kwv=kpvkdv

(1)

式中节距因数kpv、分布因数kdv分别为

(2)

(3)

其中节距y1=14(以槽数计),极距τ=18(以槽数计),槽距角α=10°(电角度)。v=1时的kwv是基波系数,其它v(v=3、5、7……)时的kwv是谐波系数。

2.1 磁场分布

图3是电机达到额定电压,且空载时的磁力线分布图。电机转子由直流励磁形成一对主磁极,主磁场通过定转子之间的气隙,而与定子上的电枢绕组相交链。

图3 磁力线分布(励磁电流iF=575 A)

图4是电机空载时的气隙磁密,磁密幅值约为0.83 T。仿真计算的气隙磁密波形与教材中的理想正弦波形并非完全一致,这是因为仿真软件较为精确地考虑了定转子的齿槽效应,而后者假设定子表面光滑无齿槽。

图4 气隙磁密(励磁电流iF=575 A)

2.2 感应电势

当转子被原动机拖动旋转,主磁场便在气隙中形成一个旋转磁场,切割定子导体后,产生感应电势。相绕组基波电势有效值EΦ1计算如式(4)。

(4)

在空载运行仿真中,使转子激励不变,通过改变相关参数(频率f、每相总串联匝数N、绕组因数kw1、极距τ、电机轴向长度l等),观察每极磁通Φ1、气隙磁密基波分量幅值B1、相电势EΦ1的变化,理解绕组设计及其影响因素。

图5是线圈导体和线圈感应电势波形。显然导体感应电势的谐波含量较大,线圈电势波形相对有所改善。这是因为单个线圈电势是两个导体电势(含基波电势和谐波电势)的合成,谐波分量的节距因数相对较小,实现谐波抑制的效果。

图5 导体和线圈感应电势(励磁电流iF=575 A)

图6是电机空载时相绕组感应电势。相绕组电势是2q个线圈感应电势的合成,因此在节距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施加分布因数的谐波抑制,使相电势的谐波含量进一步降低。从谐波抑制的角度看,希望通过合理的绕组设计,使基波系数尽可能大,而谐波系数尽可能小。

可以看出图6的感应电势波形正弦度较好。对比气隙磁密(图4)和感应电势波形(图6),表明绕组设计较好的抑制了谐波,具体表现为;
气隙磁密的总谐波失真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为4.35%,而相电势的THD为0.55%。

图6 感应电势(励磁电流iF=575 A)

2.3 短路特性和空载特性

图7示出实例电机的短路特性和空载特性。图中对于短路特性,纵坐标刻度值是电流标幺值;
对于空载特性,纵坐标刻度值是电压标幺值。

随着转子励磁电流的增加,使主磁路的磁饱和程度加大,相同励磁电流产生磁场的能力下降,空载特性发生弯曲,偏离线性区斜率的气隙线;
短路时,由于电枢反应磁场和转子主磁场方向相反,主磁路欠饱和,处于线性区,短路特性是一条直线。

图7 短路特性和空载特性

空载特性和短路特性虽然简单,但是用途较大,是电机的基本实验。通过空载特性,可以判断励磁以及电枢绕组联结是否正确,了解磁路的磁饱和情况,求解电机的电抗。

磁饱和系数kμ和短路比Kc是与空载特性、短路特性相关的两个重要物理量。

短路比是Kc=If0/Ifk,其中Ifk是短路电枢电流达到额定值时的励磁电流。查图7中的短路特性可知,Ifk=908 A,因此实例电机的短路比Kc=If0/Ifk=575/908=0.63。

短路比一般比1小,短路比大说明短路电流大,同步电抗小。同时同步电抗小也说明所需的励磁容量大,用铜量大,造价高,但是对系统稳定性有利。

2.4 并网运行特性

1)有功功率调节

仿真时,实例电机接到固定电压、固定频率的无穷大电网上,并保持励磁不变(即电势E0不变),仅调节电机的输入功率。为研究电机有功功率的调节特性,给出电磁功率与功角的关系式(5)。

(5)

根据式(5)可知,在电网电压U和励磁电势E0均不变的前提下,调节有功功率,则引起功角的变化,反过来也可以说,功角的变化引起电机输出功率变化。仿真实例电机功角δ和电机输出功率的对应关系,如图8所示,额定功率PN=100000 kW时,功角δN=32.8°,过载能力kp=1.85,符合经验范围(δN约为30°~40°,kp约为2~1.6)。

图8 输出功率

除图8中功角δ变化引起输出功率的变化外,同时还会引起电枢电流的变化,如图9所示。从图9可以看出,随着功角的增加,则电枢电流单调增加。利用电压平衡式(6)及其相量图10可解释这一现象。

图9 电枢电流(励磁iF=1336 A)

(6)

图10 发电机相量图

2)无功功率调节

与电网并联运行的同步发电机,不仅要向电网输出有功功率,通常还要输出无功功率。调节发电机的励磁,即可调节其无功功率输出。为分析励磁调节过程中,电枢电流的变化情况,忽略电枢电阻和磁饱和的影响,并假定调节励磁时原动机的输入功率保持不变,根据功率平衡关系可知,电磁功率和输出功率不变,即:

(7)

P2=mUIcosφ=常值

(8)

在上述假设下,显然励磁调节过程中,电机同时满足式(6)、(7)、(8),这一约束条件的图形化表示如图11。

图11 发电机与电网并联时无功功率调节

图12 同步电机V形曲线(PN为额定功率)

每条V形曲线均有一个最低点,此时功率因数cosφ=1,电枢电流为纯有功电流。显然有功功率越大,电枢电流越大,V形曲线也越高。

2.5 阻抗参数的获取

Ra和Xs的测定,比较简单,而Xσ的测定则是电机学课程的教学难点。一般采用零功率因数负载特性曲线来分析和求解漏抗Xσ。经计算,本实例电机漏抗Xσ约为0.1 Ω,是电枢反应电抗Xa的4.3%(即0.1/2.32)。

同步电抗是表征电机特性的重要参数,电机设计过程中,经常是根据要求调整电抗的大小。电抗与工作频率f、定子内径Di、轴向长度l、每相绕组总串联匝数N、气隙长度δ、极对数p、开槽系数kc等有关,具体为式(9)。

(9)

仿真技术的引入,使得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电机的运行条件(如励磁电流、输入功率等),完成更多以及复杂工况的实验。同时还能从电机本体的角度,完成电机的仿真实验,例如改变电机绕组参数或结构尺寸,来观察电机特性的变化,这是传统实验难以实现的。

猜你喜欢 气隙励磁电势 电压变化对电励磁同步电动机的影响防爆电机(2022年1期)2022-02-16第五节:《电势差》学案设计学校教育研究(2021年20期)2021-12-14电场中能量问题的处理方法新高考·高一物理(2016年7期)2017-01-23中型交流同步电动机安装与调试科技与创新(2015年18期)2015-09-11基于Multisim 10的励磁电流采样回路仿真与分析现代电子技术(2015年14期)2015-07-22非均匀气隙对切向永磁同步发电机性能影响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3期)2015-01-04铁心电抗器气隙等效导磁面积计算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4期)2015-01-0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噪音分析和控制中华建设科技(2014年9期)2014-11-17用电势分析法解含容电路问题高中生学习·高二版(2014年5期)2014-07-03“电势和电势能”学习指导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08年11期)2008-06-17

推荐访问:发电机 仿真 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