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朝满汉合璧《同文广汇全书》刍议*

⊙ 刘东晖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处,北京 100062)

《同文广汇全书》是清代康熙朝多次刊行的一部坊刻本满汉合璧分类词典。据《世界满文文献目录》[1]《全国满文图书资料联合目录》[2]《北京地区满文图书总目》[3]等目前国内已出版的满文图书目录记载,该词典版本众多,分别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天绘阁刻本、尚德堂刻本、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金陵听松楼刻本以及其他重印本,故其最早刊行时间可追溯至康熙三十二年。也就是说,《同文广汇全书》是目前有据可考的清代较早刊行的义序词典,也是清代最早问世的分类词典之一,在促进清代早期满语文推广传播、推动满汉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前人对满文词典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针对该词典进行详细研究者极少。其中,季永海《满文辞书史话》一文对该词典的基本信息进行了简要介绍[4]。春花所著《清代满蒙文词典研究》一书中进一步论述了该词典的编纂经过、使用价值等问题[5],但未及详述。吴雪娟《〈同文广汇全书〉满语俗语研究》一文则对该词典中的满语俗语进行了专题研究[6],而该词典中其他类别的词汇仍待详细分析。笔者拟在上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该词典康熙三十二年天绘阁刻本为主要研究对象,辅以同馆所藏康熙四十一年金陵听松楼刻本作为参照,试对该词典的版本特征、成书背景、编纂过程、内容特点、传世价值等做更为全面的论述,以期方家指正。

(一)版本特征

《同文广汇全书》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共藏有两个版本,分别为康熙三十二年天绘阁刻本及康熙四十一年金陵听松楼刻本,二者的版本特征如下:

康熙三十二年天绘阁刻本:线装,四卷四册,开本26×17cm,版框20.2×15.2cm,四周单边,乌丝栏,半页八行,白口,版口依次有汉文书名、单黑鱼尾、汉文卷次、汉文页码。封面为白色,贴有书名签和卷次目录签,书名签右侧以汉文书“同文广汇全书",左侧以满文书“tung wen guwang lei ciowan xu"①,卷次目录签以汉文注明每册卷次及该卷内的分类情况。第一册有牌记、序文和目录,牌记从右至左依次为汉文书名“同文广汇全书"、刻版信息“天绘阁藏板"、满文书名“tung wen guwang lei ciowan xu";序文名为“同文汇集小引",款识为“康熙三十二年岁次癸酉菊月谷旦广宁正亭刘氏叙于古燕之寄畅斋";目录名为“同文汇集目款";卷端书名为“同文汇集"。

康熙四十一年金陵听松楼刻本:线装,四卷五册,第一册至第四册与天绘阁刻本内容大体相同,第五册为《联珠集》,由张天祈撰、刘顺译。开本25.7×15.8cm,版框20.9×15.1cm,四周单边,乌丝栏,半页八行,白口,版口依次有汉文书名、单黑鱼尾、汉文卷次、汉文页码。封面为黄褐色,贴有书名签和卷次目录签,签上所书内容与天绘阁本一致。第一册也有牌记、序文和目录。牌记汉满书名与天绘阁刻本一致,刻版信息为“听松楼藏板",另钤有极具特色的戳记两处,其一为钤于牌记页上端的圆形戳记,字样为“大学士较正,满汉字无讹",字周纹样似双虎纹;其二为钤于“听松楼藏板"字之上的方形戳记,其上以篆字书“听松楼藏板",相当于如今的防伪标记;序文名为“广汇全书小引",款识为“康熙四十一年岁次壬午蒲月谷旦广宁正亭刘氏叙于金陵听松楼次",目录名为“广汇全书目款";卷端书名为“广汇全书"。

通过对该词典上述版本特征的对比考校,笔者发现关于该词典的书名有以下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一,该词典满汉文书名并未逐字对音。两个版本在书名签和牌记页均书有其汉文书名和满文书名,汉文书名为“同文广汇全书",满文书名为“tung wen guwang lei ciowan xu",“汇"与“lei"发音并不对应。依据《清汉对音字式》的对音规则可知,“汇"字应对音为“hui",而“lei"应按其发音对应汉字“类"。②因此,若以其汉文发音为依据对音满文书名,应为“tung wen guwang hui ciowan xu",若以其满文发音为依据对音汉文书名,则以“同文广类全书"为宜,可见其满文书名与汉文书名并未逐字对音,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究。

第二,该词典存在多个汉文书名。上述两个版本在书名签和牌记页的汉文书名均为“同文广汇全书",天绘阁刻本的序文、目录、卷端书名均为“同文汇集",听松楼刻本的序文、目录、卷端书名则均为“广汇全书"。目前国内已出版的满文图书目录和相关著作、论文中多以“同文广汇全书"之名记载该词典,兼有“同文汇集"“广汇全书"等题名。

(二)成书背景

《同文广汇全书》的编纂源于清朝进一步推行满语文、巩固其“国语"“国书"地位的需要。早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就曾提出“后生子弟渐习汉语,竟忘满语"[7]的担忧,故而敕谕筹备编纂清代第一部官修满文词典《御制清文鉴》,历时35年,终于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成书。《同文广汇全书》刊行时间早于《御制清文鉴》,虽非官方编纂,却是在同一时代背景下完成的。

《同文广汇全书》是顺应满汉文化交流融合需要的产物。为了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清朝统治者很早便形成了“同文"的理念,并逐渐在政治文化的构拟与实践中推行了“同文之治"[8],其中一个具体的表现便是鼓励汉人学习满文。如《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所载,顺治十年(1653年),顺治帝曾降谕吏部:“国家设翰林院衙门,原为储养人才,以充侍从之选,故特选教习满书官员,令伊等兼习满语满文,以资奏对讲读"[9]7,以强调翰林院内汉人官员学习满语文的重要性,又根据其亲试时汉人官员的满语文习得程度,对“通满洲文义者三人,不拘资俸,以应升之缺用"[9]7,而“其次可造者十二人"[9]8则“各仍照原衔,责令勉力习学,俟再试分别"[9]8,至于“其全未通晓,不能成文者五人"[9]8本应调外,但顺治帝“念伊等曾入词林数内,姑著调六部用"[9]8。顺治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再度降谕吏部:“朕简拔词臣,教习满书,乃豫为储养,以备将来大用"[10]8,对敦促汉人官员学习满语文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此后,康熙帝也号召汉人、蒙古人学习满语文,这一号召在汉人中得到了积极响应。

而对于汉人来说,想要学好满语文,最基础、最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就是满汉双语词典。《同文广汇全书》的编者之一刘顺也是汉人,他在小引中曾这样阐释通晓满文的重要性:“生今之世而不讲清文者,自居于瓦砾者,生今之世而不求知清文者,自甘于木偶者也。大哉,清文系乎人者重矣,且我国家之纪纲法度、章奏史册动必相资,珥笔侍从之,首隆讲贯,吾侪顾可忽乎?"[11]1此外,据编者所述,“予平时详玩翻译、颁赐诸书,莫不冰释理顺,至操笔临翰,不必其畅达而确切者,实见闻之未广,而取精于国语者,疏也。故自肄清业来,即思汇满汉为一帙"[11]1-2,可见,这样一部词典亦乃刘顺等汉人官员工作时所必需。基于上述认识,刘顺积极推动该词典的编纂刊行,意在把握和顺应大势,为有学习满文需求的汉人提供便利,并与其“共习之,共知之,而脱然于瓦砾、木偶也"[11]5。

(三)编撰过程

该词典由清人阿敦、刘顺、桑格共同编纂而成。阿敦生平不详,亦无传记可考,而关于另外二人,据该词典所记可知,一为清人广宁刘顺正亭氏,且曾“滥竽阁部"[11]2,一为鸭绿桑格豁轩氏,其与刘顺是同窗好友。[11]据该词典小引所述,起初阿敦采集大量词条,准备编纂成书,刘顺和桑格“丁卯解组乃得同友人阿子博求而切究之,尝欲与共成一帙,以示来学"[11]2,然“未几,而阿子溘逝"[11]2。因阿敦遗憾早逝,刘顺、桑格阅其遗稿,慨叹“大而天地山河,小而飞潜动植,以及宫室、衙署、彝伦、制官、人物、性情,形体、言动、疾厄、俗语、成言,一切器用服食、文事武备、舟车戏玩之类,罔不条分缕晰,森然毕具,真翻译家之津梁也!何忍任其湮灭乎?"[11]2,于是继续编撰,“因约窗友桑子细加校雠,次其前后,间复参以已见,增缺删冗,至字句规格要皆考之成书,质诸大方以求精确,凡七易寒暑而稿始就,名之曰同文汇集"[11]3-4,终成其稿。

《同文广汇全书》是清代成书时间最早的满汉合璧分类词典之一,其类目体系参照了《尔雅》《广雅》等古汉语义序词典。[5]虽属于中小型词典,然词汇分类详尽,收词范围广泛,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下对其主要内容及特点试做分析:

(一)分类情况

笔者依据前文介绍的康熙三十二年天绘阁刻本进行统计,可知该词典共收录词汇8098条③,分为44类。康熙四十一年金陵听松楼刻本与前者相比,除在分类方式上将“地舆类"改为“坤舆类"外,其他内容基本一致。此外,后者词汇几乎无讹误之处,纸张、刻印也更为考究,这或与牌记页钤记“大学士较正,满汉字无讹",即该版本经过大学士等权威人士校正,内容无误,以及听松楼刻书历史悠久、质量上乘有关。其具体分类情况如下:

卷之一,50页,共9类,收录词汇1816条。其中,乾象类158条、时令类254条、地舆类90条、山河类182条、城野类132条、宫室类252条、衙署类107条、彝伦类219条、制官类422条。

卷之二,51页,共9类,收录词汇1865条。其中,封号类56条、人物类200条、性情类214条、形体类597条、言动类223条、助语类270条、拟语类104条、联语类158条、俗语类43条。

卷之三,57页,共12类,收录词汇2231条。其中,成语类955条、祈禳类47条、喜丧类85条、疾厄类180条、服饰类331条、饮食类273条、布帛类75条、颜色类43条、棉线类28条、米谷类99条、菜蔬类63条、果品类52条。

卷之四,51页,共14类,收录词汇2186条,其中,器用类401条、文事类101条、武备类351条、舟车类99条、鞍辔类99条、金珠类53条、颜料类51条、器乐类66条、戏玩类59条、飞禽类171条、走兽类370条、鱼虫类156条、树木类100条、花草类109条。

(二)词汇特点

由于语法系统及承载文化的差异,清代早期的满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很难实现完全的对应。根据对该词典收录词汇进行整理分析推知,为解决上述问题、尽可能追求较为准确的对译,词典中的满汉词汇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收录大量汉语音译词

因满语固有词汇无法完全满足对译汉语词汇的需要,故而收录了大量的汉语音译借词,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类:

地舆类,主要收录与地理现象、地形地貌、土壤土质、行政区划、地名、方位相关的词汇。其中,地名、行政区划相关满语词汇大都采用音译,如:“直隶 jyli"“江南 giyangnan"“山东 xandung"“府 fu"“州 jeo"[11]13等。

宫室类,主要包括宫殿、城门、修筑等方面词汇,亦包含大量汉语音译词,如:“乾清宫 kiyan cing gung"“武英殿 u ing diyan"“神武门 xen u men"[11]21等。

制官类,包含与王公、爵位、世职、文官、武将、科考、八旗、作战、打猎等方面相关的词汇。因清朝官制多沿袭自明朝,清初许多官制词汇无法与固有满语词汇相对应,故此类词汇大多收录了汉语音译词,如:“庶吉士xu gi xi"“五经博士 u ging boxi"“詹事府詹事 jan xi fui jan xi"[11]38等。

2.部分满语词条以汉文释义

因部分满语固有词汇很难找到对应的汉文词汇,故只能用与其意思相近的汉文语句进行释义解读,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类:

助语类,该类满文部分均以“seme"结尾,意为:“如何如何的样子"。“seme"前多为拟声、或无实际意义的小词,如:“a si seme 惊逐禽声"“ar seme 高声狠呌音"“kar seme 凡物不令人取意"[12]31等。

拟语类,该类满文部分多为以“hon/hun/hvn"结尾的形容词,形容某种样子或状态,如:“sidereshun 微不舒意"“sibsihvn 上宽下细形"“soksohon 独坐独立貌"[12]41等。

联语类,该类满文部分多为两个满语词汇联合构成的词组,前后两个词汇往往语意相似又不尽相同,生动形象,富有韵律感,后附汉文解释,如:“kemki kamki 好求人状"“geje gaja 物碎多形"“geri fari 闪灼光景"[12]48等。

俗语类,该类收录了极具特色的满语俗语,并借用一些语意相近的汉语俗语对其内涵进行解释。据吴雪娟研究可知,“这些满语俗语来源丰富,音韵和谐,句式简单,其字面意义和喻义与满族宗教信仰、民间传说、渔猎生活等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满族历史文化特色。"[6]14如:“doko jugvn deri yabuhai doko yali wajiha 此省事是废事之意"“dobi i songko dorhon bucembi 此即近墨者黑之意"“doro de bucehe,gebu de yadaha 此即穷的学富的,学得没裤子之意"[12]51等。

3.部分汉语词条以满文长句详细释义

该特征多见于时令类词汇,具体如下:

时令类,既收录了天干、地支等常见且简短的满文词汇,亦收有以满文长句详释汉语时令的较长词条,如用“hailun nimaha be wecembi"“bigan i niongniyaha amasi genembi"[11]6等较长语句翻译并解释汉文典故所载“獭祭鱼"“候雁北"[11]6等季候现象。此类中最长的一则满文长句当属用以解释汉语中“元、会、运、世"等时间单位换算方式的词条,即“一元统十二会三百六十运四千三百二十世年月日时各有数焉 emu sucungga de juwan juwe erguwen,ilan tanggv ninju forgon,duin minggan ilan tanggv orin jalan be xoxombi,erei dorgi aniya,biya,inenggi,erin de geli teisu teisu ton bi."[11]11

4.部分词条重复

为了体现词汇构成的完整性,部分词条在同一类目下多次重复出现。该特征多见于衙署类词汇,具体如下:

衙署类,主要收录了中央国家机关,尤其是六部辖下的衙署名称,为了体现其衙署结构的基本完整性,以“四司duin sy"[11]27为代表的词汇在衙署类目下反复出现,分别在涉及吏部、礼部、兵部、工部、理藩院所辖衙署的词条下各出现一次,该词典保留此类重复词条有利于使用者在学习相应词汇的同时全面了解各衙署构成情况。

5.部分满语词条的汉文词意可补其他词典之不足

多见于彝伦类词汇,具体如下:

彝伦类,包括描述君臣、血缘、姻亲、主仆等各类关系的词汇,其中“walda"[11]33一词除在该词典收录外,仅在《大清全书》中可以查找到,相应汉意为:“骂人之词也"[13],虽有汉意,然无详细描述,难以理解其语意,而该词典的相应词条给出了“弃掷子"[11]33这样极为具体的语意描述。

(三)编纂特点

笔者通过对《同文广汇全书》编纂方式的观察和梳理,总结出以下特点:

1.该词典既有以满译汉词条,又有以汉译满词条

正如编者在小引中所述,“此集中有以满注汉者,有以汉注满者,从其文也,有以未然语注者,有以已然语注者,取其顺也,阅者详之。"[11]5根据笔者考校,该词典中以满文解释汉文之词条为大多数,共40类,而以汉文解释满文的词条仅分布于卷之二助语、拟语、联语、俗语4类,此4类词条为汉人深入理解满文固有表达方式的语意、更好学习满语文提供了极大便利。

2.该词典注重词条分类逻辑,而轻检索功能

如前所述,作为一部分类词典,《同文广汇全书》分类详尽,涵盖词汇范围广泛,便于全面了解各类词汇。与此同时,该词典编写方式独到,同类目下词汇通常以先易后难、先短后长的方式排列,重要词汇在不同类目中不厌重复,与一般词典偏重检索查询功能相比,其更重视满语文学习逻辑,有助于利用者由浅入深地掌握满语文。

3.该词典康熙三十二年天绘阁刻本错漏、讹误之处较多

阿敦、刘顺、桑格等人编纂该词典时不可谓不尽心竭力,然作为私人编纂之词典在勘校等方面难免存在疏漏,因而该词典的康熙三十二年天绘阁刻本在满文字牙、圈点等刻印方面错误、遗漏较多,这一情况至康熙四十一年金陵听松楼刻本问世后方有改善。

4.该词典仍保留着大量清代早期词汇特点

满文初创时字母体系尚不完备,因而存在一些不足,而一个字母对应多个音位便是其突出问题之一。天聪年间达海主持满文的改进工作,通过增加圈点、规范笔画等一系列措施解决了上述问题。然而,经笔者考校,该词典收录的诸多满语词汇存在辅音音位k/g/h混用的情况,如“ilha"在该词典中均记为“ilga"[14],这一现象或反映了上述老满文的特征在该词典问世时期仍有一定程度的保留和延续。

《同文广汇全书》作为一部早在康熙三十二年业已问世的满汉合璧分类词典,具有成书时间早、版本众多、流传范围广等特点,在满汉文化交流、辞书学、翻译学、历史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具体如下:

1.从文化交流角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该词典版本众多,重印次数及刊印数量也颇多,流传范围广,现今在国内外多个机构可以找到藏品。这切实反映出在清朝官方编纂的满文词典《御制清文鉴》刊行以前,满文词典在民间的需求量已极为可观。一方面,这一形势符合清朝进一步推行满语文,巩固满语文地位的需要,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得以利用该词典学习满文,而满族人亦可通过该词典了解汉文化,其流传对促进满汉民族文化融合意义重大。

2.从辞书学角度,为后续满文词典编纂提供了有益借鉴

该词典为清代最早的满汉合璧分类词典之一,在清代编纂分类词典的历程中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其分类逻辑、满汉词汇释义方法为后续满文词典的编纂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有益范式。

3.从翻译学角度,为当时和后世的满汉翻译提供了可靠的工具书

词典是翻译的基础,翻译需要借助涵盖词汇范围广泛且释义准确的词典才能完成。《同文广汇全书》的问世为满汉文准确互译提供了助力,打破了满汉文间的壁垒,对满汉语言不断接触、相互影响起到了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该词典诞生于清前期,所收词汇如实反映了满语文早期情况,将其与清朝后续满文词典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帮助今人了解不同时期满语词汇及满汉对译方式的演变发展脉络。

4.从历史研究角度,为满族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该民族历史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同文广汇全书》所收词汇为我们提供了把握其成书年代乃至更早时期满族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发展状况的珍贵素材,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满族传统文化的意涵,亦可补足史籍之不备,为今人从事满族历史文化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可靠材料。

注 释:

①本文满文依据《满文档案著录名词与术语汉译规则》(DA/T 30-2019)附录B进行拉丁字母转写。

②相关对译书名参考出自: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高宗弘历敕撰《清汉对音字式》聚珍堂刻本。

③统计词条数量时,该词典内每一组满汉文对照字、词、短语、语句,不论长短,均记为1条。

猜你喜欢 文广汉文刻本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词学(2022年1期)2022-10-27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戏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密韵楼藏元刻本《南丰先生元丰类稿》版本关系初探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1期)2022-04-21送给妈妈的贺卡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22年3期)2022-03-28浅谈契丹小字石刻资料引用的汉文经典辽金历史与考古(2021年0期)2021-07-29古人做书为什么不加页码意林·作文素材(2021年3期)2021-03-18Practice Makes Perfect吸烟有害中学生英语·中考指导版(2017年11期)2017-12-21摸鲨鱼牙齿快乐作文·低年级(2017年5期)2017-06-01沈阳故宫门额考中国文化遗产(2016年5期)2016-12-14浅谈如何提高南疆维吾尔族学生汉文写作能力读与写·下旬刊(2016年4期)2016-05-13

推荐访问:刍议 合璧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