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①

张振弟 陈嘉杰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 湛江 524000)

(一)要挖掘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中国共产党最高的理想追求是实现共产主义,是以马列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五大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在不同时期根据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宝贵的理论经验。中国共产党是追求科学、追求奋进、与时俱进、善于总结经验的党,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宗旨的党,是具有科学执政能力的党,是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党。在课堂上,思政课教师要把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的丰富的理论经验向学生阐述清楚,要深入挖掘百年党史思想理论,通过史实和案例加强党的思想理论阐述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发展和强大起来的,引导学生坚定理论自信。

(二)要突出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品质

首先,要突出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的政党。百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总能充分发挥其超强的应变能力,经受住各种各样急剧变化地严峻考验。在危难时刻,之所以总能看到中国共产党鲜红的旗帜,总能看到共产党员冲锋陷阵的身影,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作为的党,是一个为中华民族、为人民、为历史担当的党。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定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旨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其勇于坚持真理、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和修正错误的胸怀和品质,敢于与贪污腐败做斗争,对腐败持零容忍的态度,时刻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管何时,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勇挑重任,充分体现党的“铁肩担道义”的担当精神。

其次,要突出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精神。建国70多年来,中国取得的每一个巨大的成就,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在党的科学领导下,中国人民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改天换地的壮举,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旧面貌,谱写了一部开天辟地的创业史。翻开中国历史的画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国从一个遭受屈辱、任人欺凌的落后国家到争得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再到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改变;
中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弱小到强大,有贫困到富强,这些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结果。

最后,要突出中国共产党勇于创新的精神。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永不过时的理论。虽然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永远不会过时。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并不断追求理论创新,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优秀品质。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屹立不倒,牢牢把握住执政权和领导权,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总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根据新的形势与任务,积极主动学习新的理论,总结教训与经验,不断发展和创新理论,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深得人民的认可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并提出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要反对本本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必然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且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实践,继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征程,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特质。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的探索和奋斗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特质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学史增信,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人的底气、骨气、志气,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

(三)要体现党史教育自身的育人要求

党史教育与思政课具有价值同构性,两者育人功能高度融合。实践证明,对党史进行理论总结和阐释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重要功能,这也充分说明了党史具备科学的育人功能,学习党史能让大学生提升政治、思想、情感认同,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众所周知,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以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作为目的。所以,在课堂上,其一,要将党史融入思政课必须要强化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抓准课程定位,致力培养时代新人;
其二,要在实际教学中突出党史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以史育人的作用;
其三,在理论讲授中要突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作用,引导学生产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与崇拜感,强化他们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其四,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宣扬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与立场,增强学生作为国家主人翁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厚植学生人民至上的情怀;
其五,要突出党的不怕艰苦、砥砺前行的伟大奋斗精神,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增进勇毅前行、开创未来的勇气和力量。

(一)理论与价值教育相结合原则

思政课是集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于一体,旨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专门性课程,必须坚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既要体现出课程的理论深度,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思政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要坚持“内容”为王,即在讲述党史事件中要注重把党史故事、人物的来龙去脉阐述清楚,尊重历史真相,准确阐述史实,正确引导学生科学把握历史事实。党史教育作为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必然也和思政课程一样具有价值教育功能,党史价值教育则是强调在思政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对党史的讲述和正确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价值观。一般来说,正确的党史价值教育会对思政理论课教育产生积极向上的作用;
反之,不合理或错误的党史教育则会对思政课教育产生消极阻碍的作用。这就更加强调,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围绕党史和教材本身,将党史理论的逻辑思路讲述清楚,包括它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将三者融合起来,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树立科学的唯物史观,并增强学生对党史的认同感和自信心,真正做到理论和价值教育相统一,起到育人和育才的双重作用。

(二)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原则

讲好新时代的思政课,必须做到“八个相统一”。其中,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不仅是思政课教学的根本要求,还是本质属性。〔3〕多年来,思政课一直在尝试改革,旨在打破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如何让思政课具有理论深度又能让其“活起来”是思政课改革趋向的着重点,如果单纯注重理论的灌输而缺少鲜活性,将很难取得教学实效。因此,思政教师应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坚定政治立场,保持鲜明的意识形态,教学内容既要体现出鲜明的政治性,又要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鲜活的党史故事来提升思政课的学理性,改变传统教学的理论灌输模式。

(三)宏观和微观叙事相协调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4〕思政课教师要在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史在思政课堂的作用,教师是否能讲好中国故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史教育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叙事,在思政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和需要选择从不同层面讲述党史故事,既要遵循宏观史实逻辑的讲述,也要注重微观的党史小故事的阐述。宏观的党史故事叙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的逻辑思路,让学生在大的层面上产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微观的党史人物小故事讲述则更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能让课堂内容更加具体、生动,避免课堂内容空洞和枯燥。因此,思政教师应该结合教材,科学、合理地融入党史故事,坚持宏观与微观叙事相协调的原则,讲好党的百年奋斗史和辉煌史,深入学生内心,从情感上感染学生。

(一)强化理论教育,讲好党史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5〕因此,要上好思政课,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教师在课堂上应针对教材内容对理论进行深入的阐述,以“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坚持思政理论与党史相结合讲解,把理论知识分析透彻,以理服人。例如,在“概论课”课堂上,要讲好党史故事,就要讲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几个时期的伟大成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革命战争,并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教师在讲述这一时期的党史时需要把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理论和学生讲清楚,在这里可以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红军长征等党史故事展开论述,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在“德法课”课堂上,可以在人生观、理想信念观、爱国主义、价值观、道德观等内容的教育上巧妙地结合党史人物故事进行授课。例如,在讲述坚定信仰信念信心这一章节时,融入董必武、赵一曼、江姐、方志敏等党史人物故事来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可以融合陈独秀、李大钊、陈毅等爱国仁人志士的历史故事来授课。通过真实的英雄人物故事感染和教育学生,让学生真正理解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之“钙”,可以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帮助人们战胜种种困难,在正确认识理想信念作用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观和爱国主义观等,引导青年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立志报国。

(二)拓宽教育载体,用好红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清醒剂,最好的营养剂。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6〕所以,要上好思政课,不仅要利用好课堂这一主渠道,还要积极利用红色资源,拓宽教育载体,让思政课真正地“活”起来。我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思政课教师应该在备课和教学上善于利用红色物质资源、红色制度资源与红色精神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固然是思政课教学宝贵的教育载体。其中红色物质资源包含了伟人故居、革命遗址、党史馆、纪念馆、红色影视影片与党史书籍书报等,这些直观的红色实物可以更进一步拉近学生与革命的距离,可以更加直观地让学生感悟革命的奋斗史,更好地达到以史育人的效果。红色制度资源主要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蕴含了我们党在建设和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政治、作风、组织、生活等方面的纪律要求,用党的纪律要求严格要求新时代大学生,能引导学生形成严于律己的道德修养,这也是思政课教育的目标之一。红色精神资源主要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例如建党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抗疫精神等,这些精神都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党的 精神谱系的内容能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以及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开展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式

首先,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制定相应的实践方案,带领学生参观地方特色红色资源的党史馆、博物馆等,通过参观与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方党史文化,了解党史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同时通过现场的直观感受还可以更好地熏陶学生们的情感,真正做到让理论“入心”。其次,如果受条件限制或其他客观原因不能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教师可以利用虚拟仿真系统组织学生参观党史会址或党史馆,把网络资源与红色资源相结合,达到以史育人的效果。再次,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给学生布置与党史相关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加以熏陶。例如,读一本党史书籍谈心得体会,制作微党课视频,分享党史人物故事,唱红歌比赛,关于红色素材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给党史英雄人物写一封信等。事实证明,通过实践活动这种方式,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和课堂中来,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又能巧妙地把红色资源与思政课相融合,把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的思政课教学素材,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灌输模式,让思政课变得更加生动有魂。

另外,要使党史教育更有效地融入思政课堂,教师还必须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育人模式。除了教师常用的实践教学法,还可以积极探索专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访谈式教学法与翻转课堂等,积极将各种教学方法巧妙结合,通过课前调查和了解,找到学生的关注点、疑惑点和薄弱点,找到问题导向,设置好课堂议题,在课堂上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和学生互相探讨和交流,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观点,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动态,再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可通过理论和实例、理性分析和情感熏陶的方式科学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和树立正确的“三观”,及时解答学生所惑,增强学生课堂的获得感,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真正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党史中国共产党红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第一次学党史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2期)2022-01-12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党史告诉我们什么?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湘潮(上半月)(2021年3期)2021-07-20党史上的今天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

推荐访问:党史 融入 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