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丽水浙西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思考

胡兴旺,季晨吟

(丽水市博物馆,浙江 丽水 323000)

革命文物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锲而不舍、英勇奋斗的伟大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是革命文化、革命历史重要的物质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文化及社会教育功效。地处浙西南的丽水,作为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诞生了浙江的第一块红色革命老根据地遂昌,还一度是中共浙江省委机关驻地,周恩来、粟裕、刘英等一批重要革命人物都曾在这里进行过斗争,这里有着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浙西南革命文物承载了浙江人民对浙西南革命历史的珍贵回忆,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实物载体和重要传承,具有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对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传承红色基因多次作出重要强调,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力度、科学度日益提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近年来,丽水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秉持“保护优先与融合发展相结合”“最好的保护是利用”的理念,坚持硬核守护和资源转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但在不断深入的工作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破解。新时代为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发展创造更好环境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长期的革命斗争在丽水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胜迹。近年来,通过“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以及党史、宣传部门的有关调查,丽水革命文物家底逐步被摸清。根据最近一次统计,全市有经文物普查登记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19 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 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7 处,文物保护点43 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213 处,可移动革命文物849 件/套,其中上等级的62 件/套。

从类型上看,丽水浙西南革命文物可分为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纪念地或纪念设施;
军事建筑及纪念设施,烈士墓及纪念设施、名人墓及墓群;
名人故旧居;
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水利、工业、交通建筑及附属设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五类。

从价值主题分布上看,丽水浙西南革命文物覆盖了从辛亥革命到1949 年新中国成立的整个革命历程,保存有浙西南中共地方支部旧址、浙西南工农革命军战斗(武装暴动)旧址、红十三军战斗旧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战斗旧址、红军挺进师游击区旧址、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旧址、省委机关旧址、抗日救亡相关活动旧址、中共处属特委活动旧址九大主题相关文物。

2018 年12 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公布全省9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红军挺进师旧址群等2 个片区主要在丽水,还有红十三军旧址群、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群2 个片区涉及丽水;
2019 年3 月,中宣部等四部门联合公布全国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丽水5 个县被纳入闽浙赣边区,分别是青田、云和、庆元、遂昌、景宁,占浙江省15 个县的三分之一。

(一)赓续红色根脉,硬核守护革命文物

1.顶层设计走快一步

坚持顶层设计、顶格推进,组建由市委书记亲自挂帅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领导小组,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编制《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浙西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行动计划》,构建“1+4+N”平台体系(“1”就是把莲都区作为引领核心的主平台;
“4”是指重点推进遂昌王村口、龙泉住龙、松阳安民—枫坪、庆元斋郎创建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小镇;
“N”,即打造多个红色资源价值转化基地),为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构筑“四梁八柱”。

2.硬核举措走先一步

2021 年,地方性法规《丽水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颁布,对全市革命遗址尤其80%以上比例的未定级、非文物革命遗址的认定、保护、管理、利用以及法律责任作了细致规定。在全省率先谋划“未定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将全市90%以上比例的低级别、未定级革命文物纳入“县乡政府奖励补助、群众和社会多元捐助投入”统筹保护与管理。与省农信联社丽水办事处达成“微改易贷”战略合作协议,获得100 亿元“微改造、精提升”授信额度,为革命遗址的微改造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3.跨山统筹走深一步

立足9 个县(市、区)都是山区县的实际,用好跨山统筹金钥匙,在全省率先谋划全域行动,编制《浙西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构建以丽水市主城区为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引领中心,以“一圈、一片、多点”为总体框架,谋划打造九大特色保护利用片区,建立全域统筹、跨区域联动、各县(市、区)整合利用的三级展示利用平台,形成串点成线、以线带区的整体展示利用发展体系[1]。

(二)保护红色根脉,推动实施重点项目

1.实施革命文物保护修复工程,着力改善革命文物保存状况

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了一批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先后对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红军挺进师旧址、中共龙遂县委旧址等一批革命文物建筑开展保护性修缮与保养维护。此外,有计划地对馆藏革命文物进行保护修复,重点抢救濒危珍贵革命文物。

2.实施革命文物展示利用工程,充分发挥革命文物社会服务功效

目前,全市革命遗址对外开放达66 处,设有原状陈列展示的19 处,参观人数已达数十万。全市认定以革命遗址为依托的爱国主义教育展示基地38 个,党史学习教育基地23 个,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19 个。为推进有机利用和“活态”保护,先后对具备条件的刘英旧居、兴华广货号旧址进行布展改造提升,并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对黄景之律师事务所旧址实现历史功能“重现”,将其打造成为全国律师行业培训基地、全省首个律师行业文化教育基地。同时,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和文博场所积极开展“流动博物馆”进校园等系列社会教育活动;
推进“互联网+”建设,利用“数字博物馆”项目丰富革命文物体验。

3.实施革命文物平安工程,始终坚守革命文物安全底线

在重点革命旧址安装安全监控,加强日常巡防与专人管理,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目前刘英旧居已纳入刘英纪念馆监控安防系统,新四军办事处旧址等革命文物建筑纳入市区文物消防智能物联网系统。同时严格把控革命文物保护环境,改善革命文物藏品保管、展陈条件,确保革命文物安全。如市本级、龙泉、缙云等地博物馆近年来积极提档升级库房设备。

(三)赋能红色根脉,持续推进资源转化

1.与教育合力

着力优化革命文物活化利用路径,开发了103条红色研学路线,打造了533 处革命遗址红色体验点,因地制宜开辟“第二课堂”,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将丽水全域打造成为“就地学党史”的生动教材。2021 年以来红色研学和红色体验参与人数达232 万人次。创作红色革命题材剧目《箬寮风雷》等红色文艺精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2.促产业融合

着力拓宽革命文物活化利用平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红色培训”,推动多元业态融合发展,让革命老区建设与共同富裕愿景同频共振。重点打造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红+绿”10 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丽水仙都风景区+云和梯田+古堰画乡+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河阳古民居3 日游”线路还入选了首批三省一市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古镇遂昌王村口成为浙江省首个红色主题的旅游风情小镇,龙泉住龙成为丽水首个红色文化主题4A 级景区。

3.筑文化高地

以“文物”看“文明”,以“文明”扬“文化自信”。实施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推出革命文物“金名片”22 张,培育红色讲解员100 名,编写出版红色读物70 余本,累计开展各类红色教育活动2.1 万场次,让红色文化更好地助力打造精神自信自强的新时代丽水文化高地。

(一)点多面广,分布区域普遍为偏远山村,资源分散且投入不足

丽水是典型的山区,古村落众多,而革命文物大多分布在村落之中,点多面广,位置偏僻,交通闭塞,保护利用困难。尽管每年都有一定的投入,但要满足所有革命文物的保护需求,资金缺口仍然巨大,尤其是上级专项经费遵循“级别匹配”且专款专用原则,一些“低级别、未定级”革命文物,受客观因素制约,没能获得及时保护修缮,造成多处损坏,有的挪作他用,有的面临灭失危险。此外,资源分布不平衡、重视与挖掘提升程度不一、宣传口径不统一等问题均有显现。可移动革命文物方面,现时国有展示利用场所极为有限,多数文物鲜有“露脸”机会。同时文物征集经费短缺,导致一些重要的革命文物散落民间。

(二)管理多头,权力和责任界限不清,易引发管理错位、越位甚至缺位问题

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涉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多个部门,如党史、宣传、住建、农业、文旅、教育等,部门之下或又辐射多个单位,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文物保护管理所、旅游公司等。口子很多,但沟通不充分、配合不够默契,缺乏有力的统筹协调,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2]。

(三)产权多元,混合或私有产权革命文物多,管理困难

一方面,因历史和传统缘由,部分革命文物建筑产权复杂,有的甚至二次拆分租于他用,管理及维护利用难度颇大。以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铁工厂旧址为例,多处建筑仍为个人产权,文保工作人员上门经常吃到“闭门羹”,管理难度大。同时,从文物本体保存状况来看,大量的低级别革命遗址,如文物保护点唐公宪旧居,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周建生旧居,荐元塔等,由于文物本身建筑质量的问题或私人产权的问题,仍存在建筑空置、残损、私自改建、违章搭建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管理体制机制不顺,民政、文旅、党史、乡镇甚至个人均有涉及,不同诉求导致政策、项目、资金、用途等各有所属、各自为政,管理不一且难以统一,尚未充分形成保护与发展革命文物的整体合力。

(四)文旅融合不深,革命文物优势条件发挥不明显,开发利用偏弱

一是革命文物的文旅融合程度不深,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依托革命文物打造的红色景点、景区,其“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配套体系尚未建立。二是文物展示利用程度低。目前市域内仅不足1/4 的革命文物拥有较好的保护与开发主体,且基本由地方民政、文物或乡镇等部门负责,大部分处于无保护且未开发状态,较多革命文物处于闲置或用于私人居住、工农业生产等,浙西南革命文物价值无法得到体现,革命精神内涵和精神阐释不足。三是资源开发单一雷同。部分已开放展示的革命文物,展示方式千篇一律,多为静态展示或以观光讲解为主,同质化明显,体验性不强,感染力、吸引力不够。

(五)人才匮乏,革命文物研究和管理人才断层,青黄不接

一方面,相对于大城市而言,丽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医疗、教育等资源相对匮乏,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健全,多个县市面临缺乏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窘境,个别地方还存在重项目建设轻人才培养的现象,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开展不易。

保护革命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丽水浙西南革命文物及其蕴藏的价值,要在真正意义上获得有效的保护与利用,需要多方位、多层次、多部门的统筹和推动,同时要善于把握地方生态、人文等各项优势资源,在资源的融合碰撞中让丽水浙西南革命文物绽放出更具“丽水特色”的耀眼光芒。

(一)加强统筹协调

切实抓好《丽水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的贯彻落实,做好革命遗址的调查、保护与宣传。可成立由政府主导的专门工作机构,厘清涉及革命文物保护的部门、政策、资金、项目等,加大统筹力度,协调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3]。在规划实施上,立足于革命文物资源的深度整合,统筹协调好、组织实施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相关项目,突出保护、加深融合。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的沟通与联动,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国家统筹、区划完整”的原则,串点连线成片,点、线、面结合,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支持莲都区、龙泉市、缙云县、松阳县列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争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二)加强国有主导

推动将产权私有革命文物收归国有,细化支持政策和实施路径,探索保护利用新途径。可考虑将陈列展览开辟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革命历史教育基地,立足革命主题捆绑包装,形成点、线、面相结合,主题鲜明的“红色教育基地”。实施革命可移动文物征收计划、文物修复计划以及文物数字化工程,及时抢救修复濒危珍贵革命文物,遴选展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代表性文物藏品,进行保护展示。

(三)加强配套建设

一是资金支持。加大各渠道的资金扶持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资金使用范围的设置上,要更趋实际与合理。同时,抓住机遇“提档升格”,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二是用地支持。对纳入国家征收范围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给予一定的土地指标,用以缓解革命文物保护同人居条件改善需求之间的矛盾。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优先满足红色旅游区项目开发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用地需求。三是教育资源支持。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尤其要增加涉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基层工作人员的教育机会。进一步理顺用人体制,优化人才奖励机制,推进队伍的稳定性建设[4]。

(四)加强融合出新

进一步抓重点、塑特色、造亮点、植看点,提高革命文物的反哺能力,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研究革命文物建筑、革命文物收藏单位等与红色精品景区建设、特色乡镇建设、休闲农业旅游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等方面的融合,推动红色主题旅游与其他主题旅游的有机结合,增加差异化旅游参与或体验内容,充分发挥革命文物服务大局、资政育人、推动发展的独特作用[5]。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设计打卡点,以点带面呈现发生在丽水的浙西南革命历史,使之成为市民游客了解丽水红色历史与革命传统的活字典。挖掘革命遗址的教育潜力,探索利用革命遗址举办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小型红歌会、红色电影展播等活动,培育革命遗址志愿讲解员,打造家门口的红色学堂[6]。

(五)加强数字保护

通过数字化手段进一步丰富革命文物资源内容与形式。谋划打造浙西南革命文物数字博物馆,建立全域革命遗址保护名录,建设革命文物资源数据库,上线“全市革命遗址数字地图”,创新革命遗址数字管控应用,探索构建“一总多分”的监测预警数字平台和监管体系。探索运用云展览、“红色剧本杀”等新技术、新形式、新手段,用更多“沉浸式”的潮流体验方式,让红色文化走进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心中。

(六)加强交流合作

主动融入全国红色文化发展格局,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以红色文化为纽带,定期举办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会同赣州、遵义、延安、桂林等联合主办“红军长征论坛”,在结对帮扶、红色旅游、教育研究等多方面深入开展区域合作,让移动的红飘带高高飘扬。组织联盟城市短视频大赛,深化全国红色宣传联盟活动,增进与全国12 个重点革命老区的交流合作。

丽水浙西南革命文物,承载了党和人民于丽水热土上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中国革命历史征程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它的地位已不容置疑。“红色基因”和“绿色发展”是丽水这块革命热土最为显著的标识。在“红绿融合”发展上,丽水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打造了红色文化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丽水样板”,为其他革命老区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何才能居于更高的视野和站位,充分有效地整合利用丽水土地上独具一方特色的多元多彩资源,使其与革命文物碰撞出更热烈的火花,让革命文物在受到优质保护的前提下实现更大的价值转化,确保丽水浙西南革命文物所承载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继承者们应该更多思考的方向。

猜你喜欢 丽水旧址西南 古城西南两座桥现代苏州(2022年9期)2022-05-26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共产党员(辽宁)(2021年2期)2021-11-15“潮”就这么说考试与评价·高二版(2021年2期)2021-09-10油画文萃报·周五版(2021年19期)2021-08-05丽水发现新物种学苑创造·A版(2021年5期)2021-06-28传承千年文脉,匠筑美好西南云南画报(2021年1期)2021-06-11法国领事馆旧址 见证重庆百年开埠史重庆与世界(2019年10期)2019-11-25丽水古堰画乡文化交流(2019年10期)2019-11-22Country Driving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19年2期)2019-04-19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东坡赤壁诗词(2018年6期)2018-12-22

推荐访问:浙西 丽水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