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园林景观道路透水施工工艺——基于生态城镇化视角

王兴为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生态城镇化作为近年来在城市化建设中提出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已然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主流。就生态城镇化的概念而言,是指构建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为深刻的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新型发展观,是通过对环境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达成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生产、生活方式[1]231。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标志着新的奋斗目标、新的发展蓝图,同时也有了新的时代境遇、新的问题与挑战,新时代需要高质量发展。在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生态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发展的方向[2]97。

(一)生态城镇化对乡镇生态建设的要求

本文所说的生态园林道路工艺是指处于城镇化过程中的乡镇园林景观透水道路的生态化发展,而不是目前城市的常规交通道路建设。生态城镇化要求乡镇生态建设要以生态文化为底蕴,综合考虑乡镇发展的系统性、动态性、复杂性以及节约、循环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1.乡镇生态建设要以生态文化为底蕴。乡镇生态建设与生态文化的根本目的具有统一性,即推动乡镇生态建设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升人类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将生态文化融入乡镇生态建设系统中,对乡镇生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生态文化可为乡镇生态建设提供方向指引,并为乡镇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编制、实施提供有力指导。生态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意义上要求乡镇高质量发展应推动生态化应用方式及可持续发展模式。这种生态价值观念是乡镇高质量发展所需秉承的原则及所需要达成的目标,也正是乡镇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基础。唯有加强推进生态文化建设,乡镇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方可获取持久的动力源泉,才能切实达成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次,乡镇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培育及完善生态文化体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社会现象,一经确立形成,即会表现出一定的自觉性、稳固性。因此,生态文化将指引人们秉持新的生态价值观念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并能动地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换,平衡现在与未来的利益冲突,进而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及内在动力体系。乡镇建设生态理念源自人类对乡镇生态失衡与环境恶化的正确审视,而之所以会出现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的局面,主要是因为人类生态价值观的缺失以及科学的生态目标的缺失。因而,重新树立生态价值观,建立、培育生态文化是乡镇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总之,生态文化建设不仅是在意识层面保障乡镇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有序开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还是乡镇生态建设规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乡镇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秉持生态文化的要求,还应做好生态文化规划。

2.系统性、动态性及复杂性。系统性要求乡镇生态建设不仅包含自然生态系统,还涉及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统一。动态性要求乡镇生态建设的动态化发展,表现于不论是自然生态、乡镇建设,还是人们对乡镇生态建设所提出的具体内容、建设方式等要求,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乡镇生态建设不仅是生态重建的过程,还是生态动态性恢复的过程。复杂性要求乡镇生态建设不仅表现于社会、经济、自然领域,还涉及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系统,并且生态城镇化的建设内容也不尽相同[4]88。

(三)目前城镇化存在的生态短板

我国城镇化建设虽然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城镇化发展正逐步从粗放发展模式向宜居、集约、绿色、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但是目前对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定义和基本观点的认识仍然需要提升,还没有建立生态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运营机制。城镇化过程中依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低治理等情况,垃圾如山、污水横流、疫情频发、十面“霾浮”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城镇化仍然需要以生态文化为底蕴而高质量发展[5]67。

(四)生态城镇化背景下乡镇园林建设情况

乡镇园林的绿色化设计和生态建设都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所以经济成本很大,但是改善环境的效果不是很明显。目前在乡镇园林建设结束之后,缺乏必要的养护和管理工艺,储水和生态管理不到位,导致园林部分植物出现枯萎、铲除、重新建设等恶性循环现象,对乡镇建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乡镇园林景观道路透水施工工艺进行改良,可以完善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及生态化管理,在节约资源消耗的同时能更好地保护、改善乡镇生态环境。

生态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需要推进生态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构建乡镇生态园林景观透水道路等技术创新及应用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此,具体分析乡镇生态园林景观透水道路工艺的创新与应用。

(一)技术背景

在园林设计中,尤其是乡镇风景区、生活小区园林设计当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设计环节便是对道路进行生态创新设计。不同设计感的乡镇园林,其园林道路的铺设也是各具特色的,生态园林道路对乡镇园林的美观起到了强化增色作用,更重要的是具有生态环保效应。目前我国在设计乡镇园林道路时主要遵循功能性、协调性的准则。道路铺设材料的选择范围较广,石材、广场砖、混凝土等是较常用的材料,既保障了实用性,也确保了一定的美观效果以及与乡镇园林的协调搭配效果,总体而言这三类材料是不易出错的选择。不过,硬质石材铺设的乡镇园林道路普遍存在渗水性差的问题,一旦下雨路面积水严重,只能通过排水系统排走,不能渗透至地表以下形成可循环利用的水资源。此外,硬质石材还会对地面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二)技术内容

本技术工艺提供了一种乡镇生态园林景观透水道路,可解决当前技术不能解决的普遍存在的雨水回收难、下渗性差、道路积水严重等问题。

乡镇生态园林景观透水道路包括透水道路本体、透水面层、透水基层和路基等部分,依次自上而下排布。透水砖铺设形成透水面层;
透水基层为砾石层;
透水道路本体上间隔布设多个由混凝土砌成的集水井,且集水井的底端位于路基内,顶端与透水面层顶端平齐,集水井的顶端还设有井盖;
透水基层内下端横向设有集水管,集水管的出水端穿过集水井,并位于集水井内。

透水砖由以下材料的重量份数制成:石英砂20—30份、水泥10—15份、矿渣5—10份、玄武岩纤维3—5份、空心玻璃微珠3—5份、环氧树脂1—2份、固化剂0.5—1份。

透水砖成分构成如下:石英砂25份、水泥10份、矿渣5份、玄武岩纤维4份、空心玻璃微珠4份、环氧树脂1份、固化剂0.5份。

砾石层中砾石的粒径为5—10mm。每两个集水井之间的距离为100—200m。

透水基层内还纵向间隔设置多个导水管,导水管的顶端与透水面层的底端相接,底端与集水管连通。

本工艺的透水道路不仅具有透水、渗水的功能,还能临时蓄存雨水,降低了城市内涝的风险。透水道路所用的透水砖的孔隙率、透水系数显著高于常规透水砖,抗压强度也高于常规透水砖,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显著提高了使用寿命。

(三)道路结构

生态园林景观透水道路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生态园林景观透水道路结构示意图

(一)工艺案例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技术方案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案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案例1:

透水面层、透水基层和路基依次自上而下排布。透水面层由透水砖铺装而成,透水基层为砾石层,砾石层中砾石的粒径为5—10mm。透水道路本体上间隔布设多个由混凝土砌成的集水井,每两个集水井之间的距离为100—200m;
集水井的底端位于路基内,顶端与透水面层顶端平齐,集水井的顶端还设有井盖;
透水基层内下端横向设置集水管,集水管的出水端穿过集水井,并位于集水井内;
透水基层内还纵向间隔设置多个导水管,导水管的顶端与透水面层的底端相接处,底端与集水管连通。

案例2:

透水面层中透水砖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石英砂25份、水泥10份、矿渣5份、玄武岩纤维4份、空心玻璃微珠4份、环氧树脂1份、固化剂0.5份。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S1,按重量份称取石英砂25份、水泥10份、矿渣5份、玄武岩纤维4份、空心玻璃微珠4份、环氧树脂1份、固化剂0.5份;
S2,将S1中称得的石英砂、水泥、矿渣、玄武岩纤维、空心玻璃微珠混合均匀,然后往其中加入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混合均匀后干化,即得到透水砖。

案例3:

乡镇生态园林景观透水道路,透水面层中透水砖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石英砂20份、水泥12份、矿渣8份、玄武岩纤维5份、空心玻璃微珠3份、环氧树脂1.5份、固化剂0.5份。制备方法同案例2。

案例4:

透水面层中透水砖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石英砂30份、水泥15份、矿渣10份、玄武岩纤维3份、空心玻璃微珠5份、环氧树脂2份、固化剂1份。制备方法同案例2。

对案例2—4制备出的透水砖的性能进行检测,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案例2—4的透水砖经过配料、混合、成型和养护而成,其中成型压力为50 MPa,养护时间为28天,得到的透水砖的性能如表1所示。

表1 透水砖的性能

从表1可以看出,案例2—4制备出的透水砖的孔隙率、透水系数显著高于常规透水砖,且抗压强度仍高于常规透水砖,透水性能好。将其应用于透水道路中,可以很好地透水、渗水,使雨水蓄存在集水井中,一方面降低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另一方面,蓄存的水可以用于园林景观的灌溉,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本技术工艺选择了优选的实施例子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但存在一定的变更与修改风险,因为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存在不可控性,当他们掌握了此创造概念,可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以改变这些案例。只要不游离在本技术发明范畴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有权限对这项技术做出更改。因此,技术变更是在技术范畴内允许的,那么本技术包含这类变更是合理的。

(二)工艺案例分析

案例1中透水沥青面层3由以下材料构成:AH-70重交通沥青5份、SBS1份、粗集料90份、细集料8份、矿粉5份、聚硅氧烷1份、抗氧剂1010为0.5份。其中,粗集料的粒径为2.36-16mm,细集料的粒径≤2.36mm。相关的透水沥青面层制作配比如下:

步骤1,按重量份称取AH-70重交通沥青5份、SBS1份、粗集料90份、细集料8份、矿粉5份、聚硅氧烷1份、抗氧剂1010为0.5份。

步骤2,加热步骤1中称取的基质沥青,温度设定为180℃,往其中加入步骤1中称取的SBS,保持温度为180℃,在5000r/min的转速下搅拌45min,得到沥青-树脂混合物。

步骤3,在180℃下,步骤1中称取的聚硅氧烷、抗氧剂1010混入沥青-树脂混合物中,搅拌10min,然后加入步骤2中称取的粗集料、细集料、填料,搅拌15min,即得到透水沥青面层3材料。

对案例2-4和案例1制备出的透水沥青面层3的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足以证明本发明的效果。具体如表2。

表2 透水沥青面层材料的性能

从表2可以看出,案例2—4制备出的透水沥青面层材料的孔隙率、透水系数显著高于案例1,且抗压强度仍高于案例1,说明案例2-4中SBS经过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改性后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具有更好的透水性能和机械性能,将其应用于透水道路中,可以在保持道路强度的前提下很好地透水、渗水,使雨水蓄存在集水井中,降低了城市内涝的风险,蓄存的水可以用于园林景观的灌溉,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本技术工艺描述的实施例表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对这些案例作出其他调整。在技术权利要求内,本技术的发明包含了这类技术调整在内的所有技术发明[6]。

猜你喜欢 集料水井园林景观 乡土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房地产导刊(2022年5期)2022-06-01园林景观设计与公共建筑规划的融合分析房地产导刊(2022年5期)2022-06-01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运用分析房地产导刊(2022年5期)2022-06-01预填集料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因素研究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3期)2022-05-13水井散文诗世界(2022年1期)2022-01-13掺铁尾矿砂细集料的水泥混凝土性能分析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20期)2021-11-20凡水井处皆听单田芳华人时刊(2018年17期)2018-12-07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点及问题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5期)2018-04-13乌龟与水井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6年1期)2016-08-12李倩园林景观设计作品艺术评论(2016年5期)2016-05-14

推荐访问:透水 视角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