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功能审视及其实践路径研究

徐文璐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 411201)

本文从实践研究的角度,探讨了构建高校“三全”教育的实践路径,具体包括专业课程教师、班主任、后勤人员等各个岗位,发挥各个岗位育人作用,形成管理教育、管教教育、服务教育的全面教育体系。教师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联系,强调学生假期和毕业季这两个重要结点,实现教育的全过程:横向协调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教育位置,积极发挥三者的教育作用,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同时,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功能,实现三者同向,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1949年12月23日,全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科研工作者在会上提出了这样的口号: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这是迈向教育改革的一大步,激发了人们对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在1957年,由毛泽东同志起草的文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对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停滞了近十年的高考制度已经恢复。这些政策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度,也影响了个人命运的变化。两者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中国重新启动了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观念。中国的教育行业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行业领域都得到了极快的发展。

目前,我们国家实行三全教育,也从侧面反映了可敬可爱的中国共产党和我们伟大的国家对教育方面的重视,在遵循一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来进行全方位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全方位快速发展,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一)实现教育主体由个体向全体员工转变

在以往传统教育模式下,学校中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各自为政”,缺乏交流、缺乏互动,很难形成教育合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快速普及,目前学生在获得信息的途径上有了质的飞跃,过去只能靠报纸、新闻联播等来获取一定的信息,不仅获取信息量有限,而且在时效上也得不到保证。现在抖音、快手等手机APP活跃在各个年龄段阶层,使信息的传播和普及得到了质的飞跃。随着信息的不断丰富,学生的自主意识也都在不断提高。新思路、新方法、新概念一个个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新的时代生根发芽。我们所说的三全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教育工作者,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业上有进步,也会使教学者更加容易找到驾驭学生的关键点,从而实现双赢。

(二)实现教育人由单向向多维转变

在我们过去的教育工作中,主要是以德育为主,工作方式、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系统相对较为封闭,职责和分工也不明确,管理组织不够完善,所以导致教育质量不高,而且单向的思想教育难以融入当前这个信息量爆炸的新时代。在这种形势下,三全教育这种具有多面性、全面性、系统性的教育模式理念能够很轻松地把各个教育部门的职能融入其中,使其能够里外联合、上下联动、互相督促、互相进步、充分把握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规律教人育人[1]。

(三)实现教育效果由德育向全面发展转变

传统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道德修养方面有些许侧重,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有偏差,甚至出现了各行其道的现象。当今这个信息化社会,对人们教育文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生活节奏也在加速,一不小心就会被社会淘汰。所以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已经成了当代学生发展的最基本要素。三全育人主张“德行第一”,这里的德行指的是对传统德与行的延伸和扩展,注重自身素质与当前环境的匹配程度,从而要求多层次、全方位地全面提升。

(一)协作教育体制必须进一步完善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方针,涉及体制机制创新及课堂教学、管理方法、科学研究、行政后勤等各部门。“三全育人”综合性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起始点。为了能实现“总体”“综合性”育人的目标,高校就要完成各部门、各职位、各业务流程合作、同行业协同推进的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现阶段高校在“三全育人”改革创新实践过程中依然存有“单打独斗”的状况,工作目标集中在教务管理、学习上,组织各职能部门的常规协作和职责分工责任机制并未彻底创建。高校的各行各业、各个阶段、每个职位的教育网络资源、教育能量尚未彻底集中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彼此之间资源的融合还不够。“第一课堂”的主要教育、“第二课堂”的潜在性教育活动、“第三课堂”的互联网教育等三者之间的结合依然存在不小的阻碍。

(二)教育的深度广度仍待进一步扩张

“三全育人”主要取决于学校各教育职位、教育网络资源、教育传动链条、教育自然环境等教育效率的总体充分发挥。但在现阶段高校推动“三全育人”改革的创新中,“十大育人体系”基本建设也有薄弱点,总体上的发展趋势还不够稳定,尤其是科学研究、管理方法、教育、服务项目教育等方面,改革措施必须进一步革新和发展。不少岗位存在缺口,行政机关的管理人员作为行为主体,参加教育的意识不强。领导人员、权威专家等在学生观念教育工作中的教育功效还不显著。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缺失,家校共育教书育人的制度并未彻底产生。同时,“五育”也并未彻底落实,尤其是探寻美育教育、工作教育仍然存在“盲区”,具体的教育管理体系还要完善。

(三)教育的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

“三全育人”取决于“塑造”,重点在于“人”。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人”的认知度,对学生思想状态、教育要求的调查分析偏少,思想教育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的“荒岛”窘境必须进一步突破。专职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还不突显,课程的思想政治因素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掘较浅。思想教育的创新活力还要进一步激起,特色化、品牌化的教育新项目数量必须进一步增加。目前,思想教育活动主体单一化、低效能化状况显著。与之相关的社区实践活动、学生社团建设等主题活动也偏少。因此,高校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加强“三个全面”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

在三全教育实行的过程中,高校一定要有大局观和全局意识,在校级层面的整体方针和策略落实到下面各部门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自上而下的布局,从而形成良好的教育格局。一是充分发挥组织能力优势,建立校级三全教育小组,由领导统一组织保障,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范围以及人物,加以监督,为落实三全教育提供极大保障。二是要落实主体责任,各职能部门的下级学院负责人要明确其工作要求,强化责任,勇于担当,切实以三全教育为基本,以发扬三全教育的主要精神为根本来进行细心部署和安排。三是整合优化教育方面的各项资源,在教学、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各个部门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教人育人不局限于某一个环节,而是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各级部门和领导要以身作则,全面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促进各部门协同工作。

(二)树立新型教育理念,综合发展全面育人

在高校任职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管是科任教师还是后勤部人员亦或是行政人员,都是教育工作顺利完成的实际主体和主要保障。每一个教师要增强育人意识,开阔学生理论方面的视野,提升学生各项专业知识以及各项专业技能。所以,这对人民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学术水平有较高要求,要让教师充分发挥课堂的思想政治作用,实现各课程同向与互联网相连的教育和培训系统[2]。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教师的责任重大。在一定情况下,学校可以配比助教,通过创建“辅导员沙龙”平台,进行全日制培训,并举办讲座交流学习职业道德。因此,管理人员应广泛、多方位地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民主化管理中的作用,优化服务态度,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此外,校方可以通过相关方面的制度对后勤人员进行约束、相关工作加以考核评价、通过多增加培训交流机会等方式来提高后勤人员绩效。后勤人员服务意识提升的同时,也会使学生感受到管理者和服务者的人格魅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巩固思想指导教育体系,创造育人全过程

学生的思想情况也是校方的重要关注点,在培养全方位综合性素质人才的同时,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地覆盖到各个学龄阶段中,摒弃“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将思政教育完美地融入到教育体系中。从学生入学之初,学校应当把本校的历史、校规校纪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灌输,并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目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对信息要有一定的甄别和判断,要抵制国外不良思想,如近年来网络上流行的“娘炮文化”。学校还要将道德方面的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去,道德教育要涵盖学生进入社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基本公民道德,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合理地去规划自己以后的人生发展。学校要将创新创业的思想观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在新的环境中感到陌生,在交流沟通不畅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这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适应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开展职业规划,在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等方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锤炼其创业能力。另外,学校还要将“人格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广大学生都是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的,每个人的民族、地区、家庭环境、个人秉性都非常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学生的需求也不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文化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差异来进行不同教学,实现“态度多样”的教育效果。

(四)构建实现素质教育的系统平台

高校要充分发挥“以文化育人”的职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校园活动,利用网络优势推进“三全教育”,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构建系统教育平台,有效形成良好的多维教育氛围,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应整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内容,做到集中、系统、连续地开展健康、进步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各类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校方应该重视网络方面的文化建设,从而加强三全教育的创新,深化教育思想,创造校方自主的思想政治栏目品牌,采用音频方式、录像方式、图文方式等增强教育内容的感染力,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校方要适应新形势和新环境的变化,加快优化自身制度和教育模式,优化思想政治的路径。各高校也要做好改变教育环境和方式的准备,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做好结合,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新模式的推广,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开展各类适合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使网络空间的主旋律唱得更响。

三全育人模式目前仍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其中必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仍需要继续不断去探索和研究。学校要将三全育人理念更好地应用于实践,逐渐将其完善,使其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既适应时代,又不失时效和实效,更好地服务于育人工作。

猜你喜欢 育人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题解教育『三问』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思想与“剑”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思想是什么”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推荐访问:育人 新时代 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