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藤化瘀汤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炎性因子和免疫指标影响

唐艳,李晓平,罗军,王锦秀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 江苏南通 226001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即为原来所称的“慢性盆腔炎”,一般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身体虚弱而使疾病迁延不愈所致,也有部分患者无急性期隐匿性感染慢性起病。有资料表明我国盆腔炎发病率随着社会开放、性生活年龄的提早等因素有上升趋势,而城市中因工作学习等原因生育年龄的推迟,意外怀孕人工流产等增多,导致发病率还有增高的趋势,且有病程长,多在劳累、受凉或情绪波动后易于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给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临床治疗较为棘手[1-2]。我院李晓平主任为市名中医,全国优秀临床人才,其在35年余的临床实践中根据该病的临床特点,认为该病以湿热交结,瘀阻胞脉的“湿热瘀结证”最为常见,自拟红藤化瘀汤口服及灌肠治疗该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我们将其经验方进一步优化运用于临床,并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炎性因子及免疫学指标等加以观察,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1 入组标准

1.1 诊断标准

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3]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诊断标准,即临床以慢性盆腔痛(小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PID反复发作史,月经期、劳累或性交或受凉后加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有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等。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4]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主证:少腹胀痛或痛连腰骶,或有下腹癥块;
次证:带下量多或色黄,脘闷纳呆,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
舌暗红,苔腻或黄腻,脉滑或弦滑。具备主证1项次证2项,结合舌脉即可辨为湿热瘀结证。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20~50岁的女性患者,有性生活史;
②中西临床诊断符合;
③两周内未使用治疗本病的药物;
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中医及西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诊断标准者;
②因其他原因引起的下腹疼痛或合并有其他引起腹痛的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静脉瘀血症、盆腔结核等出现相类似的症状者;
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④合并有其他重要器官及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者;
⑤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2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9月-2021年8月,2年间本院妇科门诊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共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其中治疗Ⅰ组50例(口服组),病程0.5~7.5年,年龄22岁~50岁,盆腔积液者40例,合并有盆腔包块者8例;
治疗Ⅱ组50例(灌肠组),病程均1~7年;
年龄24~48岁,盆腔积液者37例,合并有盆腔包块者9例;
对照组50例,病程1~7.5年,年龄23~49岁,盆腔积液者39例,合并有盆腔包块者8例。3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合并症、病情轻重、生育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3 治疗方法

治疗Ⅰ组(口服组):给予自拟中药红藤化瘀汤口服。方药组成:红藤30g,蒲公英30g,丹皮参各15g,当归15g,黄柏10g,虎杖15g,莪术10g,制乳没各6g,薏仁15g,路路通10g,桂枝6g,制香附15g。1剂/d,煎煮早晚分2次口服,每次150~200mL。疗程为15d。

治疗Ⅱ组(灌肠组):红藤化瘀汤,方剂组成同上,浓煎150mL保留灌肠,每晚1次。疗程为15d。

对照组: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051),0.2g,2次/d。疗程为15d。

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疗程结束时)检测患者炎性因子CRP、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补体C3等指标的变化:①所有被选病例均于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3~5mL,抗凝处理后常规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试剂由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提供;
②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3~5mL,化学发光发检测(外送)TNF-α;
③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3~5mL,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补体C3水平的变化,试剂采用西门子公司试剂盒。

5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及以往文献中标准[6]拟定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除,盆腔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盆腔积液和包块消除)或盆腔积液明显减少,或包块明显缩小达90%以上;
显效:腹痛腰酸等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B超示盆腔积液明显减少,或包块明显缩小达70%以上;
有效:腹痛腰酸等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B超示盆腔积液减少但不明显,或包块缩小30%以上;
无效:腹痛腰酸等自觉症状无好转,妇科检查子宫附件仍有压痛或增厚,B超示盆腔积液及包块未有减少或缩小。总有效率包括痊愈、显效、有效病例;
愈显率包括痊愈和显效病例;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治疗后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3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及免疫学指标比较

3组治疗后炎性因子(CRP、TNF-α)均有明显下降,补体C3均有明显提高,☆P<0.05,有显著意义;
两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炎性因子(CRP、TNF-α)和补体C3的改善均有显著意义,△P<0.05及▲P<0.05;
而口服组与灌肠组间比较,CRP、TNF-α、补体C3的改善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中药红藤化瘀汤无论口服或灌肠在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炎性因子及免疫学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而口服或灌肠两种给药方法没有明显差异。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及免疫学指标比较(x±s)

2 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2治疗组愈显率(包括痊愈和显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表明中药红藤化瘀汤无论口服或灌肠对盆腔炎性后遗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而口服组和灌肠组之间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均>0.05),说明中药红藤化瘀汤口服或灌肠2种方法疗效没有明显差异。见表2。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一病,以往称慢性盆腔炎,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疾病常常迁延反复发作。《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若经血未尽而合阴阳,即令妇人血脉挛急,小腹重急支满,胸胁腰背相引,四肢酸痛,饮食不调,结牢。恶血不除,月水不时,或月前月后因生积聚,如怀胎状……瘕之聚,令人苦四肢寒热,身重淋露,不欲食……腰背相引痛,月水不利,令人不产,小腹急,下阴中如刀刺,不得小便,时苦寒热,下赤黄汁,病苦如此,令人无子。这段文献不仅指出小腹痛、腰背酸痛,月经不调、带下色黄或赤带、积聚成瘕、无子等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并且对病因也提出因“经血未尽而合阴阳”所致感染,与现代所认识的盆腔炎因感染所引起相吻合。因经期产后体虚之际或余血未净之时,外感六淫之邪趁虚而入或行房致感染诸病毒邪气,湿、热、寒、瘀是其主要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但临床以湿热瘀者更为多见,盖因寒者日久亦易化热,湿热瘀侵入胞宫脉络,致气血凝滞不通而发为本病[7-8];
病机特点是湿热瘀滞胞脉,日久气血失和,脉络不通,迁延难愈[6]。诸多研究提示:采用清热利湿化瘀和络之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疗效[9-11]。

我院李晓平主任医师在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针对该疾病的病机特点,自拟红藤化瘀方对本病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方中:红藤、蒲公英、黄柏、薏仁等清热利湿;
桂枝温通经脉,以缓和清热药的偏凉之性,使湿瘀之邪不能留滞;
丹皮、丹参、制乳没、莪术、制香附、当归、路路通等行气活血、祛湿通络。全方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抗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的功效,寒温适当,切中病机。本研究中我们用于临床后,治疗组患者下腹痛、盆腔积液、盆腔包块等临床症状、体征及超声影像方面改善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表明红藤化瘀汤可以显著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症状体征及超声检查的结果。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反复发作,其内生殖系统及周围组织长期处于慢性炎性浸润状态,而患者的整体体质却表现为免疫功能下降的状态。感染后病原体诱使盆腔组织炎性应激反应、免疫反应、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紊乱及盆腔的微循环障碍,其发作或进展时与免疫病理损伤及诸多炎性细胞因子的异常升高表达相关[12]。CRP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反映机体炎症程度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孙雁群等的研究发现慢性盆腔炎机体炎性反应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13-14]。外周血CRP浓度在评估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病情进展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在发作期间的CRP水平升高,治疗后有明显降低[1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与炎性促进因子,它可以诱导炎症因子的产生和各种趋化因子的释放[16],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发作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病情进展时会升高,病情得以控制时则可降低[17-19]。细胞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补体C3水平下降则提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之所以发病,正是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所致,故而此时血清补体C3处于低下状态,而经治疗后的患者则补体C3水平得以提高[20-21]。本研究结果亦提示,在盆腔炎性后遗症发作或进展时,CRP、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补体C3水平则下降,治疗后CRP、TNF-α水平降低,补体C3升高,且两治疗组的CRP、TNF-α、补体C3改善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表明红藤化瘀汤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和免疫学指标。

综上所述,红藤化瘀汤可明显提高盆腔炎性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控制炎症,提高免疫功能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效果颇佳。口服治疗组与灌肠治疗组相比,虽给药途径不同,但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因此,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意愿自行选择中药口服或灌肠,均可获得较好疗效。

猜你喜欢 补体性疾病灌肠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0期)2022-05-10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9期)2022-04-19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补体系统表达的影响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22年1期)2022-01-19盆腔炎性疾病的危害及治疗今日健康(2020年3期)2020-06-292019华山医院色素异常性疾病与毛发疾病诊疗新技术学习班医学美学美容(2019年4期)2019-08-222019华山医院色素异常性疾病与毛发疾病诊疗新技术学习班医学美学美容(2019年3期)2019-06-10“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2019年2期)2019-03-18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食品界(2018年8期)2018-09-03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7年7期)2017-05-1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体液免疫变化现代仪器与医疗(2017年1期)2017-03-29

推荐访问:红藤 湿热 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