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寺沟方塔出土《“佚名”诗集》用典考

叶利阳

1991 年,贺兰山拜寺沟方塔废墟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一件汉文诗集,经考订为西夏时期所作,极为珍贵。诗集为线装写本,无首尾,无页码,每页字数不等,字体大小不一。诗集残损严重,每页均不完整,经修复整理后,现存诗共75 首,仍留存诗名的近60 首。诗歌以七言律诗为主,夹杂五言律诗及七言排律,且未见于其他著作。从诗歌内容来看,当为民间集本,无明确作者,故称为西夏汉文写本《“佚名”诗集》①有关西夏汉文写本《“佚名”诗集》的整理著作如: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国家图书馆,甘肃五凉古籍整理研究中心编:《中国藏西夏文献》第15 册宁夏编,敦煌文艺出版社,2005 年,第132 页;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拜寺沟西夏方塔》,文物出版社,2005 年,第364 页;
孙继民等著:《考古发现西夏汉文非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年,第131 页。本文参照《考古发现西夏汉文非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中的录文。。

此前,牛达生《贺兰山拜寺沟方塔废墟考古散论》一文对诗集的出土情况有所介绍②牛达生:《贺兰山拜寺沟方塔废墟考古散论》,《宁夏社会科学》1993 年第4 期,第57—62 页。;
聂鸿音《拜寺沟方塔所出佚名诗集考》中考证诗集可能成于夏仁宗末年,诗作者是由中原迁居西夏的文人③聂鸿音:《拜寺沟方塔所出佚名诗集考》,《西夏文献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第222—226 页。;
孙昌盛《方塔出土西夏汉文诗集研究三题》对诗集的装订方式、儒释文化及节日习俗进行了考证④孙昌盛:《方塔出土西夏汉文诗集研究三题》,《宁夏社会科学》2004 年第4 期,第70—74 页。;
孙颖新在《贺兰山拜寺沟方塔所出佚名诗集用韵考》中分析了诗集的用韵规律,指出作者口语接近陕西某地方言①孙颖新:《贺兰山拜寺沟方塔所出佚名诗集用韵考》,《西夏学》第七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年,第183—187 页。;
汤君《西夏佚名诗集再探》《拜寺沟方塔〈诗集〉作者行迹考》两篇文章依据诗文内容指出诗集为多人合集,并对主要作者“某侍行”的人生行迹进行梳理②汤君:《西夏佚名诗集再探》,《西夏学》第十二辑,甘肃文化出版社,2016 年,第152—165 页。汤君:《拜寺沟方塔〈诗集〉作者行迹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年第2 期,第91—98 页。。上述学者的研究中也曾涉及诗集中运用典故的内容,如汤君在其行文中已介绍7 例③此7 例包括薛道衡思归、孙晨卧草、颜子巷、袁安门、李白采玉诗、卞氏和氏璧、燕昭王筑黄金台,见汤君《拜寺沟方塔〈诗集〉作者行迹考》。,但并不全面。实则《诗集》包含咏史、写景、咏物、叙事等多种题材,且多用典故表达诗作者的内心世界。本文将诗集中使用典故的情况进行梳理,从而探讨诗集反映的西夏文化。

用典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文心雕龙》中解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④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年,第614 页。。用典即“使用典故”,是使用古已有之人、事、言来委婉表达作者当前的情感和思想。今梳理诗集内容,择出其中典故共计33例⑤此数字仅为本人梳理《诗集》内容后发现的典故数量,仍可能存在遗漏。,这些典故多见中国古代史书典籍,以及汉唐文赋诗歌,部分亦载于西夏所编译的《孟子》《类林》等“夏译汉籍”,现对其出处说明如下:

1.三箭定天山诗集两首《武将》中有“已胜长城为屏翰,功名岂上定天山”“不惟三箭天山定”之语,其中“定天山”“天山定”典出《旧唐书·薛仁贵传》,时“寻又领兵击九姓突厥于天山……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⑥[后晋]刘煦等撰:《旧唐书》卷八三《列传第三十三·薛仁贵传》,中华书局,1997 年,第2781 页。此中所记为唐初名将薛仁贵在破突厥的战役中,以三箭射杀三人,从而震慑突厥,取得战事胜利。由此流传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之歌谣,后人也用此赞叹将领武功卓著,声威服人。

2.轻裘缓带诗集两首《儒将》中有“轻裘缓⑦《拜寺沟西夏方塔》及《考古发现西夏汉文非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中都作“绶”,依据图版此处应为“缓”,后文“媛带轻裘罇俎傍”与此类同。带清邦国,史典斑斑勋业彰”“缓带轻裘罇俎傍”之语,其中“轻裘缓带”“缓带轻裘”出自《晋书·羊祜传》,羊祜为西晋名将,时任南中郎将,“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⑧[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三四《列传第四·羊祜传》,中华书局,1974 年,第1015 页。《晋书》所记本义是羊祜在军中穿着轻便,常轻装简从外出游玩,荒废军务。而后人却以羊祜在军中着“轻裘缓带”为雅,用此形容将领从容闲适,有儒将之风。

3.冬至进履《冬至》中“舅姑履袜争新献”指冬至向公婆进献履袜以添寿这一习俗,孙昌盛亦曾对此考证。《酉阳杂俎》载:“北朝妇人常以冬至日进履袜及靴”①[唐]段成式著,杜聪校点:《酉阳杂俎》,齐鲁书社,2007 年,第5 页。,崔浩《女仪》中说:“近古妇人,常以冬至日上履袜于舅姑,践长至之义也。”②[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二八,中华书局,1960 年,第132 页。冬至日,家中妇人要向公婆进献履袜,保暖祈福,并以“履长”添寿。

4.“威武不能屈”失题诗(四端于此必无亏)中有“便教威武何由屈,□□贫穷莫可移”,此句典出《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③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10 年,第128 页。西夏文《孟子》中亦有此典④彭向前:《西夏文〈孟子〉整理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第169 页。,孟子以此三句作为“大丈夫”的标准,《诗集》中化用其中两句,表达不为强权的坚定意志和不以贫困改变内心意志的人格操守。

5.孟嘉落帽《重阳》中“孟嘉落帽当风下”典出《晋书·孟嘉传》:“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⑤[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九八《列传第六十八·孟嘉传》,中华书局,1974 年,第2581 页。孟嘉在聚会中帽落而依然风度翩翩,当人们嘲笑他时,又能从容应对使四座叹服。

6.《重阳》一诗中“陶令持花向户边”、《菊花》中“陶家篱下添殊景”、《桃花》中“□□与陶潜菊”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之语,陶渊明此诗流传甚广,西夏文《类林》嗜酒篇中有记陶渊明之事⑥史金波等著:《类林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304 页。,《诗集》中援引此典意取陶渊明采菊之典中的菊花意象,与诗题所写景物、节日相映,表现了欣欣向荣的自然风光。同时用以传达作者对悠游自得、无我闲适的田园生活的享受,以及避世隐居、远离世俗的心态。

7.“齐日月之晖光”《烛》一诗中“辉光日月同”化用曹植《登台赋》“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⑦[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三国文》卷十三,中华书局,1958 年,第1126 页。,原句是赞美人的德行像日月的晖光一样,宋朝刘宰《送潘兄谒李弘斋》一诗中“所幸天壤间,日月同辉光”⑧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卷二八〇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第33403 页。亦出此源。《烛》中化用之意当是说烛光与日月同辉光。

8.将军武库《武将》首联“将军武库播尘寰,勋业由来自玉关”中“武库”原指武器库,后以喻西晋杜预,“预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也。”⑨[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三四《列传第四·杜预传》,中华书局,1974 年,第1028 页。王勃《滕王阁序》“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⑩[唐]王勃著,[清]蒋清翊注:《王子安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年,第230 页。、孟浩然《与张折冲游耆闍寺》“释子弥天秀,将军武库才”①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卷一四九,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年,第1251 页。均出此典。

9.卫霍《武将》颔联“威□卫霍震荆蛮”中“卫霍”指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二人皆以武功著称,“镇荆蛮”指二人收复匈奴之事。卫青、霍去病同载《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二人在对抗匈奴的战役中屡立战功,“最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余级”②[汉]司马迁撰:《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华书局,1959 年,第2941 页。,“最骠骑将军去病,凡六出击匈奴,其四出以将军,斩捕首虏十一万余级”③[汉]司马迁撰:《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华书局,1959 年,第2945 页。,后多以“卫霍”指英勇武将。“卫霍待富贵,岂能无乾坤”④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卷五九三,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年,第351 页。“汉廷求卫霍,剑佩上青霄”⑤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卷二六三,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年,第790 页。等诗句中都援引此典。

10.渭滨垂钓《儒将》“曾弃一杆离渭水”、《上经略相□□》“固业还同渭水□”运用“姜太公渭滨垂钓”之典,暗喻“儒将”有姜太公之风采。此典出《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⑥[汉]司马迁撰:《史记》卷三二《齐太公世家》,中华书局,1959 年,第1478 页。此记姜太公于渭水之滨垂钓时遇西伯,后被礼遇重用。这一典故流传甚广,西夏本《类林》贫达篇亦记载姜太公之典⑦史金波等著:《类林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309 页。。此典本指隐世贤才等待时机,一展宏图,诗集此处则以姜太公之名望喻指儒将的雄才大略。

11.行射虎《善射》“雄迈中□行射虎”中“行射虎”指汉李广和三国孙权射虎之事,《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⑧[汉]司马迁撰:《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中华书局,1959 年,第2872 页。李广悍勇,曾于所居之处射虎;
西夏本《类林》善射篇中亦记载李广射虎之典⑨史金波等著:《类林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313 页。。《三国志·吴书》载孙权射虎之事:“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⑩[晋]陈寿撰:《三国志》卷四七《吴书二·吴主权》,中华书局,1959 年,第1120 页。宋苏轼曾作词《江神子·猎词》“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⑪唐圭璋编:《全宋词》第一册,中华书局,1965 年,第299 页。以表达内心“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气。此处形容射艺精湛。

12.百步穿杨《善射》“巧逾百步戏穿杨”中“百步穿杨”出自《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
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⑫[西汉]刘向集录:《战国策》(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年,第56 页。楚国养由基善射,百步可射杨柳叶且百发百中,此典亦载于西夏本《类林》善射篇⑬史金波等著:《类林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313 页。,诗中以此形容精于射击,武艺精湛。

13.纪昌学射《善射》中“开弓不许谈飞卫,引矢安容说纪昌”提及飞卫、纪昌二人,此为化用“纪昌学射”之典,出自《列子·汤问》“……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①杨伯峻撰:《列子集释》卷五,中华书局,1979 年,第182 页。,甘蝇、飞卫、纪昌都为神射手,纪昌拜师飞卫学习射艺,后成为神射手。此典亦载于西夏本《类林》善射篇②史金波等著:《类林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313 页。,飞卫、纪昌均“善射”,对弓射之道娴熟精湛,《善射》中用此典意在不要用神射手与之相提并论,有自谦之意。

14.刘寔之典失题诗(豪子家藏敌国财)末句“□室香凝使寔回”后有两行小字为注:“石崇厕上,使侍婢以锦袋□香。会宾客,侍中刘寔上厕,复出,云:‘悮入公室矣!’”此注即言明典故出处,原典载于《晋书·刘寔传》,刘寔为西晋重臣,一生清贫,曾“诣石崇家,如厕,见有绛纹帐,裀褥甚丽,两婢持香囊。寔便退,笑谓崇曰:‘误入卿内。’崇曰:‘是厕耳。’寔曰:‘贫士未尝得此。’乃更如他厕。”③[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四一《列传第十一·刘寔传》,中华书局,1974 年,第1197 页。此典亦载于西夏本《类林》豪富篇④史金波等著:《类林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307 页。,本意是记石崇之奢靡富贵,结合首尾两句,此诗可能是对“豪子”家之富贵或恭维其家境富裕之作。

15.孙晨稿席失题一首(环堵萧然不蔽风)末句“□□孙晨卧草中”使用“孙晨稿席”一典,典出赵岐《三辅决录》,汤君文中引原文:“孙晨,字符公,家贫织席为业。明诗书,为京兆功曹。冬月无被,有稿一束,暮卧朝收。”⑤汤君:《拜寺沟方塔〈诗集〉作者行迹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年第2 期,第93 页。唐代李瀚著《蒙求》一书教小儿识字,其中便有此典,西夏文献中亦见《蒙求》写本残片⑥孙继民等著:《考古发现西夏汉文非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年,第331 页。;
西夏本《类林》中亦记此典⑦史金波等著:《类林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309 页。。孙晨稿席多用指寒门学子虽处逆境,但不改其志。

16.笔扫千军《送人应》一诗是作者送友人参加文试归途所作,其中“笔锋可敌千人阵”化用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⑧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卷二〇五,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年,第8 页。,原诗意思是一个人写作时的文词浩瀚,犹如三峡之水奔腾倒流;
而笔法磅礴,好似一人独扫千军万马,是杜甫称赞侄子杜勤才思敏捷,写作挥洒自如。此处表达对友人文章及书法的由衷赞叹。

17.万卷书《送人应》中“腹内唯藏万卷书”化用唐代李颀《送陈章甫》“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⑨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卷一二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年,第981 页。,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亦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⑩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卷二〇五,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年,第1 页。之句,主要表达应试之人才华满腹,下笔成章之感。

18.三冬学《送人应》“学足三冬群莫并”运用“三冬学”之典,其出自《汉书·东方朔列传》:“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①[汉]班固撰:《汉书》卷六五《东方朔列传》,中华书局,1962 年,第2841 页。,此典是记东方朔虽家贫但仍勤勉读书,三年苦读诗书,勤勉用功文史精通。后以此表达身处逆境仍勤奋好学之意。“六月飞将远,三冬学已精”②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卷八〇,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年,第661 页。同用此典。

19.八斗才《送人应》“才高八斗众难如”中“才高八斗”典出“八斗才”,唐代李商隐《可叹》诗中云“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增订注释全唐诗》引注为“八斗才”出自《释常谈》:“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③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卷五三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年,第1449 页。但谢灵运之相关史传中并无“八斗才”的记录,应为后人附会之作。多以“八斗才”赞喻才华横溢。

20.迎紫姑《上元》中“紫姑迎卜古来传”运用“迎紫姑”之典,紫姑,是传说中的神名。刘敬叔《异苑》载:“世有紫姑神,古来相传……能占众事,卜未来。”④[南朝宋]刘敬叔撰,范宁校点:《异苑》卷五,中华书局,1996 年,第54 页。按,关于紫姑的记载研究颇多,此处不做深入探讨。。古代民众于正月十五迎紫姑,卜吉凶,祈福纳祥。陆游《无题》“迎得紫姑占近信,裁成白寄征衣”⑤[宋]陆游著,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第385 页。同用此典。

21.皓鹤高走马所作咏雪诗内有“万里空中桪皓鹤”,其中“皓鹤”典出谢惠连《雪赋》“皓鹤夺鲜,白鹇失素。”⑥[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宋文》卷三十四,中华书局,1958 年,第2623 页。皓即白,是以“皓鹤”之夺目白色比拟雪花之白,亦以其高洁喻指雪花纯白无瑕,不染尘埃。许浑《对雪》“素娥冉冉拜瑶阙,皓鹤纷纷朝玉京”⑦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卷五二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年,第1357 页。、韦庄《对雪献薛常侍》“皓鹤褵褷飞不辨,玉山重叠冻相连”⑧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卷六八九,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年,第1256 页。皆用此典。

22.高走马诗中“误认梨花树树开”一句化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⑨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卷一八八,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年,第1618 页。,将雪花比作梨花,描写了银装素裹的雪景,表现了自然界的奇丽景观。

23.高走马诗中“几簇落梅飘庾岭,千团香絮舞章台”化用李商隐《对雪二首》中“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⑩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卷五三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年,第1440 页。,原诗意思为大庾岭上雪花飞舞,好似梅花在竞相开放;
长安城里章台街上雪花飘飞,犹如柳絮随风起舞。是以梅花、柳絮暗喻雪花,描写雪花漫舞的场景,可谓精妙。

24.高走马诗中“轻薄势难裨海岳,细微质易效盐梅”化用韩愈《咏雪赠张籍》中“岂堪裨岳镇,强欲效盐梅”⑪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卷三三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年,第1421 页。一句,意为雪花哪里能够弥补岳镇,只是强势模仿白色的梅花,《诗集》化用句与之相似。

25.东郭履高走马诗中“东郭履中寒峭峭”典出《史记》:“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①[汉]司马迁撰:《史记》卷一二六《滑稽列传》,中华书局,1959 年,3208 页。,原是指东郭先生贫困饥寒仍在等候征召。后以此典形容读书人贫寒交迫。

26.孙康映雪高走马诗中“孙生书畔白皑皑”应是指“孙康映雪”之典,《南史·范云传》中记有“(孙康)起部郎,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②[唐]李延寿撰:《南史》卷五七《列传第四十七·范云传》,中华书局,1975 年,1420 页。孙康家贫,冬季则借雪光读书,后以此形容寒窗苦读。

27.梁苑客、梁苑雪高走马诗中“梁苑潮冷集众才”是指西汉梁孝王建东苑广纳贤才之典,“顷□侍□走马学士”中有“郢客歌中吟皓皓,梁王苑里咏皑皑”亦源指梁苑,谢惠连为梁苑作《雪赋》,将“梁苑雪”传为佳话,唐李白《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文招梁苑客,歌动郢中儿”③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卷一六八,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年,第1420 页。亦指此典。

28.高走马诗中“失志蓝关行马阻,解歌郢曲脆声催”中“蓝关行马阻”化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④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卷三三三,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年,第1434 页。,韩愈诗作本表达被贬离京后内心愤懑及前途未卜的忧伤,此处借以咏雪。

29.子猷访戴高走马诗中“子猷行舟缘何事,访戴相邀拨渌醅”用典“王子猷雪夜访戴”,出自《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⑤余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疏》卷下《任诞第二十三》47 条,中华书局,1983 年,第893 页。,此典原意表达东晋士族任性放达的精神风貌,性至则乘舟前往,兴尽而返,此处用此典一来扣咏雪之题,二来表达诗相唱和的几人为至交好友,都随性之至。

30.鲛人王学士所作咏雪诗内有“宫女实为龙脑牧□,鲛人拟作蚌珠材”,其中“鲛人”出自干宝《搜神记》,其中记有“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⑥[晋]干宝撰,汪绍楹校注:《搜神记》,中华书局,1979 年,第154 页。李商隐《锦瑟》中“沧海月明珠有泪”亦用此典。

31.颜子巷王学士诗内有“颜子巷中偏□□”,其中“颜子巷”即“颜回陋巷”,此典源出《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⑦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 年,第59 页。孔子赞扬颜回身居陋室却不改其志,后多以“颜子巷”来形容简陋居处。

32.袁安困雪王学士诗中“安表门外愈深堆”、高走马诗中“袁堂偃卧扄䨥户”疑似用“袁安困雪”之典,典出《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云:“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己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①[宋]范晔撰:《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中华书局,1997 年,第1518 页。后以此表达身处困境而不改其志。

33.金谷园《桃花》一诗中有“金谷园林香□□”,其中金谷园是指西晋石崇的别墅,在今洛阳老城东北七里处的金谷洞内,《晋书·石苞传》载:“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送者倾都,帐饮于此焉。”②[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三三《列传第三·石苞传》,中华书局,1974 年,第1006 页。据传园内多奇珍异宝,亦有各类植物,洛阳八景之一“金谷春晴”亦指此处。作者此处借金谷园美景赞美桃花盛开之灼灼芳华。

学界对典故分类一说各有标准,如依据用典方式分为明典、暗典、反典;
依据用典来源分为语典和事典等。语典即使用前人诗词名句进行二次创作的典故,事典即使用史籍记载之事的典故,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故事、寓言传说等。西夏《“佚名”诗集》中用典较多,且较为分散,以下依据典故的内容对其分类,并对主题加以概括。

(一)《“佚名”诗集》所用典故的类别

依据《“佚名”诗集》所用典故的来源及内容,可分为三类:

1.借用历史人物之典

《“佚名”诗集》中借用历史人物的典故共9 例,分别为:“卫霍”“纪昌学射”“刘寔之典”“孙晨稿席”“迎紫姑”“孟嘉落帽”“东郭履”“孙康映雪”“子猷访戴”,这些典故是在诗句中直接出现历史人物名讳,并借其所言、所事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典故。这些历史人物包括三类,一是卫青、霍去病、纪昌等战将、武人,使用此类人物多表达诗作者保家卫国的理想;
二是孙晨、孟嘉、孙康等书生、名士,使用此类人物多包含作者勤奋向上的好学心态,以及对洒脱不羁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三是如“紫姑”之类的传说人物。

2.引用历史故事之典

《“佚名”诗集》中引用历史故事的典故有14 例,分别为:“三箭定天山”“冬至进履”“轻裘缓带”“将军武库”“渭滨垂钓”“行射虎”“百步穿杨”“三冬学”“八斗才”“颜子巷”“梁苑客”“鲛人”“袁安困雪”“金谷园”。此类典故是将历史故事浓缩概括,以极简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这些历史故事有的表达武艺精湛,有的赞颂才学横溢,有的表现逆境中勤学苦读,有的描写景观别致,其表意或内涵多与诗题相合。

3.化用诗词歌赋之典

除以上所列外,剩余为《“佚名”诗集》中化用诗词歌赋的典故10例①汤君曾对失题一首(环堵萧然不蔽风)中的化用之典有所说明,此处不含此内容。,是在借用前人诗句的同时进行改造,推陈出新,用古述今。此类典故的使用大致有两种方式:化用前人诗意,如《重阳》一诗中“陶令持花向户边”;
改写诗句,如“便教威武何由屈,□□贫穷莫可移”。这两种方式的使用都建立在作者有丰厚的诗词积累的基础上,表现了作者的文学底蕴。

(二)《“佚名”诗集》所用典故的主题

1.描述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上述所列典故中,“三箭定天山”“卫霍”“将军武库”讲述了薛仁贵、卫青、霍去病、杜预等名将的功勋业绩,表现了将领在沙场征战的卓卓英姿,表达了作者的敬重与仰慕之情;
“轻裘缓带”“渭滨垂钓”以羊祜、姜太公的典故展现了将领儒雅沉稳的形象;
“行射虎”“百步穿杨”“纪昌学射”讲述了李广、养由基、纪昌等人的精湛射艺,表达了对高超武艺的赞叹与欣赏。此类典故所在诗歌充斥着作者的豪情壮志,横刀立马征战沙场的向往极具感染力,更如《征人》一首中“人人弓剑在腰间,矢石冲临敢惮艰。刁斗声声□惨意,旌旗影□感愁颜。欲空虏穴标铜柱,未定天山入漠□关”,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此诗虽未用典,但上阵杀敌的勇猛之意已现,保家卫国之情高涨。这些诗作表达了作者对“卫霍”等人英雄气概的敬仰,以及内心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2.歌颂勤学苦读的文人风骨

“孙晨稿席”“三冬学”“东郭履”“孙康映雪”“颜子巷”等典故传达了文人书生勤学苦读,不惧陋室、困境,虽置身厄境但不改其志,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八斗才”“笔扫千军”“万卷书”展现了对文人才气的赞扬。“便教威武何由屈,□□贫穷莫可移”表现了崇高的气节观。这些典故表现了刚健有为,奋发向上的精神,这与仁宗朝大力提倡儒学,以儒治国的国策有着极大的关系。西夏文人以科举入仕,不少学子苦读专研,谋求出路。《送人应》一首诗首联与尾联“平日孜孜志气殊,窓前编简匪峙躇”“今□执别虽依黯,纻听魁名慰里闾”更是将文人求取功名之意淋漓展现,平日孜孜求学,少年志气锋芒毕露;
友人驻足,只待一朝上榜,魁名高中。“纻听魁名慰里闾”表明,科举之路是西夏文人步入仕途的重要途径,亦是当地的大事,这与中原无二,是西夏以儒治国的重要表现。

3.向往超然物外的名士风采

名士文化源自魏晋风流,当时文人士大夫在玄学思想的影响之下向往回归自然、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形成了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风流。由于其独特的精神风貌而对后代影响甚大,也自成为“名士文化”。诗集中“孟嘉落帽”“子猷访戴”等典故取自魏晋,亦是名士文化的表现,表达了魏晋名士的超然物外、洒脱不羁。诗歌是文人表达内心世界的载体,诗集中作者运用蕴含名士文化的典故,即对此有所共鸣。名士文化的出现展现了西夏社会思想文化的活跃以及西夏兼收并蓄的态度。

4.倾情自然清新的景物描写

诗集中有部分写景咏物诗,以清新自然的描写表现大自然的瑰丽景象。其中也有部分运用典故,如“金谷园”之典表现花繁景茂的现象,也有“皓鹤”等咏雪之典描写自然景观。诗集中《茶》《烛》《菊花》《梅花》《霞》《桃花》《塔》《寺》等诗歌朴实自然,主要是歌咏自然风光或对某一物进行描写,以所见之物之景表达内心的情感或赞叹山水风光。这些诗作清新雅致,表达了诗作者对大自然的关怀。

5.咏雪以抒情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其国家体制和统治方式基本模仿唐宋,且在文化上崇佛尊儒,造成其与中原文化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张廷杰曾谈及“西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发展的基本过程为:逐渐摒弃西蕃‘衣皮毛,事畜牧’的游牧文化,靠拢汉族农耕文化,形成‘外蕃内汉’特色,最终融合于汉文化之中。”①张廷杰:《宋夏文化交流与西夏的文学创作》,《文学遗产》2005 年第4 期,第79 页。西夏统治者采用尊儒国策、模仿中原制度,礼遇汉人,向中原求取经书典籍。1949 年后,西夏主动吸纳汉文化,促成双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也丰富了自身的文化体系。诗作者由宋入夏,本就是民间文化交流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诗集的内容来看,诗作讲究格律,多取中原文化中的意象、典故,部分内容亦可见于“夏译汉籍”之中,表现出西夏对中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由此,诗集的留存表明西夏文化承自华夏,与中原文化紧密相连,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中华书局西夏典故 记者应该“围着谁转”博览群书(2021年1期)2021-04-27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青年生活(2020年23期)2020-08-04宁夏西夏风情园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19年99期)2019-09-10读成语典故偶得六首岷峨诗稿(2019年4期)2019-04-20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出版参考(2019年2期)2019-03-25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出版参考(2019年2期)2019-03-25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7年17期)2018-01-08闻鸡起舞作文评点报·低幼版(2016年8期)2016-05-14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传奇故事(破茧成蝶)(2015年6期)2015-02-28从出土档案看西夏官吏请假制度*档案管理(2014年4期)2014-07-08

推荐访问:用典 出土 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