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修订内容解读

李新康

五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 035500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从保护人群身体健康和保证人类生活质量出发,对饮用水中与人体健康的各种相关因素,以法律形式做量值限定,以及为实现限定量值所做的有关行为规范的规定,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以一定形式发布的法定卫生标准。法定的量的限值,指为保证生活饮用水中各种有害因素不影响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法定的量的限值;
法定的行为规范,指为保证生活饮用水各项指标达到法定的量的限值,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法定行为规范。目前,我国执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GB5749—2006,从2007 年7 月1 日发布一直沿用至今。2022 年3 月15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 发布,实施日期为2023 年4 月1 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届时,新的标准将替代现行标准。

1.1 研究背景 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健康的基本保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资源。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以保护人群身体健康和保证人类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对饮用水中与人群健康相关的各种因素做出量值规定,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发布的法定卫生标准。现行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自2007 年7 月1 日开始实施,至今已15 年,急需修订。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有关部委开展了新一轮标准修订工作。

1.2 研究意义 水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内有65%~70%的水分,水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功能至关重要。人类健康的十大危机中,不洁饮水首当其冲。很多癌症是由环境中的化学致癌因子诱发。迄今为止,美国饮用水中发现的化学污染物总数已超过2 100 种,其中已确认的致癌物和可疑致癌物97 种,致突变、致肿瘤或有毒污染物133 种,其余90%的污染物中有没有或有多少致癌物还未确定[1]。究其原因,水源过滤时,很多重金属和有机物无法完全过滤,管道运输过程中还可能会受到二次污染。铅、钙、铬、镉都是饮用水中常见的金属。一旦过量,会导致严重结果。铅过量会引起肾病、神经痛、麻风病等;
钙过量会引起结石症、痛风等;
铬过量会引起肾脏慢性中毒、肾功能紊乱、癌变等;
镉过量会引起骨骼变形、腰背痛、中毒、红血球病变等。除此之外,氟过量导致地方性氟中毒,又称地方性氟病,是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从废料、污水、饲养场或地质元素中渗入饮用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对人体危害也极大。超过百万分之十的硝酸盐会使胎儿缺氧导致蓝色婴孩综合征。GB5749—2022 对于水质把控更加全面、更加严格、更加权威,对于人们所追求的生活品质有了更深层次的保障。

1.3 主要研究内容 包括:①水质新旧国标对比;
②基于健康新国标调整依据;
③生活饮用水健康标准。

2.1 项目数量及指标变化 GB5749—2022 为97 项(43 项常规指标,54 项扩展指标)+55 项(参考指标);
GB5749—2006 为106 项(42 项常规指标,64 项非常规指标)+28 项(参考指标)。

2.2 具体项目变更情况

2.2.1 新增4 项 包括乙草胺、高氯酸盐、2-甲基异莰醇和土臭素。

2.2.1.1 乙草胺 增加依据:乙草胺作为一种新型除草剂,近年来在我国应用广泛。有研究表明,我国饮用水中,乙草胺有较高的检出率[2]。乙草胺具有明显的环境激素效应,能够对动物和人的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损伤,脂质过氧化,对低等脊椎动物、浮游生物、中小型环节动物有较强的急性毒性。现在我国有成熟、可靠的检测方法,可以进行有效监测。

2.2.1.2 高氯酸盐 增加依据:高氯酸盐是生产火药、烟花的主要原料,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在我国部分地区的饮用水中存在高暴露现象。有研究表明,高氯酸盐与甲状腺疾病具有相关性[3-5]。高氯酸盐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影响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阻碍人体的生长与发育。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影响更为严重,一旦婴幼儿体内的高氯酸盐过量,会导致智商偏低、学习障碍、发育迟缓、多动症、注意力分散,甚至会出现弱智等症状。《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守则》第4 版第1 次增补版中增加了饮用水中高氯酸盐的限值,为0.07 mg/L。高氯酸盐在自然界土壤中的存在率很低,但在发射航天飞船、人造卫星和导弹所用火箭的燃料中大量存在[6]。航天燃料扩散会造成环境污染,并对人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现在我国有成熟、可靠的检测方法,可以进行有效监测。

2.2.1.3 2-甲基异莰醇及土臭素 增加依据:这两项指标均为原标准资料附录表中的规定指标。生活饮用水的来源大部分是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藻类污染爆发可导致2-甲基异莰醇及土臭素的产生,2 项指标嗅味阈值低(10 ng/L),超过限值会导致饮用水产生令人极为敏感的臭味。现在我国有成熟、可靠的检测方法,可以进行有效监测。

2.2.2 删除13 项 删除耐热大肠杆菌、甲醛2 项常规指标;
删除三氯乙醛、硫化物、氯化氰(以CN-计)、六六六(总量)、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林丹、1,1,1-三氯乙烷、滴滴涕、1,2-二氯苯、乙苯11 项非常规指标。删除依据:上述指标在我国饮用水近年的检测中未检出或未超标;
上述指标中物质为我国禁用5 年以上的化学物质。

2.2.3 调整11 项 将硒、四氯化碳、挥发酚类(以苯酚计)、阴离子合成洗涤剂4 项由常规指标调整至扩展项目;
将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三卤甲烷、二氯乙酸、三氯乙酸、氨(以N 计)7 项由非常规指标调整至常规指标。

2.3 具体限值变更 调整了8 项指标限值。

2.3.1 硝酸盐(以N 计) 由10 mg/L(地下水源限制时为20 mg/L)调整为10 mg/L(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因水源与净水技术限制时,按20 mg/L 执行)。调整依据:儿童为易感人群,长期摄入超标硝酸盐可能导致儿童发生高铁血红蛋白症(又称蓝色婴孩综合征)[7]。现有离子交换、电渗析或反渗透法等水处理工艺可有效去除硝酸盐。

2.3.2 浑浊度 由1 NTU(水源与净水技术限制时为3 NTU)调整为1 NTU(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因水源与净水技术限制时,按3 NTU 执行)。调整依据:浑浊度在某种程度上与微生物有一定相关性;
浑浊度对人体的危害与其内所含的固体悬浮颗粒物的种类相关,如为重金属,长期饮用将导致慢性重金属中毒;
如为有毒有机悬浮颗粒,长期饮用则可能引起慢性或急性中毒等。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为了确保消毒效果,浑浊度最好控制在1 NTU 以下,但现阶段我国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由于水源和净水技术的限制,暂时还无法达到限值1 NTU 的要求。

2.3.3 高锰酸盐指数(以O2计) 由3 mg/L(水源限制、原水耗氧量>6 mg/L 时,按5 mg/L 执行)调整为3 mg/L。调整依据:高锰酸盐指数可反映水体中有机及无机可氧化物质的污染情况,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超标的高锰酸盐会引起消化道疾病,甚至导致肝癌发生;
鉴于我国现有的水质状况和水处理工艺的提升,臭氧活性炭等深度处理工艺对水中的高锰酸盐指数可达到很好的去除效果。

2.3.4 氯气及游离氯制剂(游离氯) 由出厂水限值4 mg/L 调整为出厂水和末梢水限值≤2 mg/L。调整依据:为保证消毒效果,要求出厂水和末梢水必须保持一定的游离氯余量。现有研究表明,5 mg/L 及以下浓度水平游离氯不会对人体产生有害效应;
鉴于氯消毒会产生副产物,在控制消毒效果的同时应控制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因此,本次修订将其高限值调整为2 mg/L。

2.3.5 硼 由0.5 mg/L 调整为1.0 mg/L。调整依据:硼可通过经口和吸入两种途径吸收,完整的皮肤途径吸收较少或不吸收,破损皮肤对硼有少量吸收。硼经口暴露后可由胃肠道快速吸收,90%以上可在短时间内排出体外。从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颁布至今,硼的毒理学研究结论没有较大变化。基于大鼠发育毒性的研究,基准剂量下限值(benchmark dose lower confidence limit,BMDL10)为10.3 mg/(kg·d)[8-9],饮用水贡献率取20%(美国环境保护署规定),考虑种内和种间差异不确定系数取60(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推导得出硼的限值为1.0 mg/L。

2.3.6 氯乙烯 由0.005 mg/L 调整为0.001 mg/L。调整依据:用药代动力学模型确定给药剂量的大鼠生物测试,基于10-5可接受致癌风险,推导出的氯乙烯限值为0.000 3 mg/L;
由于检验方法的灵敏度存在局限性,故将限值暂定为0.001 mg/L。

2.3.7 三氯乙烯 由0.07 mg/L 调整为0.02 mg/L。调整依据:基于新的毒理学证据对指标限值进行了调整。在三氯乙烯暴露对发育/生殖功能影响的研究中,基于大鼠发育毒性研究得出BMDL10为0.146 mg/(kg·d);
饮水贡献率取50%(世界卫生组织规定);
考虑种内和种间差异不确定系数取100(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推导得出三氯乙烯的限值为0.02 mg/L。

2.3.8 乐果 由0.08 mg/L 调整为0.06 mg/L。调整依据:保障水质对人体健康不产生毒性和潜在危险;
乐果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磷农药(用于小麦、棉花、蔬菜、瓜果等杀毒),分解时间为122 d,易被植物吸收并输导至全株;
少量进入人体,对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危害。

2.4 规范水质参数术语名称 根据水质指标表达的涵义,调整了2 项指标的名称:耗氧量(CODMn 法,以O2计)调整为高锰酸盐指数(以O2计);
氨氮(以N 计)调整为氨(以N 计)。

2.5 指标分类的调整 根据水质指标的监测意义、检出情况及浓度水平,调整了11 项指标的分类,包括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三卤甲烷(三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的总和)、二氯乙酸、三氯乙酸、氨(以N 计)、硒、四氯化碳、挥发酚类(以苯酚计)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2.6 总β 放射性指标和微囊藻毒素-lr 调整 增加了总β 放射性指标进行核素分析评价前扣除40K 的要求及微囊藻毒素-LR 指标的适用情况。钾是人体必需的元素,总β 放射性测定包括了40K。基于评价总β 放射性指标综合致癌风险时应排除40K 筛查水平的考量,本次修订明确了总β 放射性扣除40K 后仍然大于1 Bq/L,应进行核素分析和评价,判定能否饮用。每克天然钾中含有31.2 Bq/g 的40K,可用于计算40K 对总β 活度浓度的贡献。基于只有在藻类暴发情况发生时才有可能出现微囊藻毒素-LR 暴露风险的考量,本次修订将微囊藻毒素-LR 表达的形式调整为微囊藻毒素-LR(藻类暴发情况发生时),使表述更有针对性。

2.7 删除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及限值 统筹考虑现阶段我国城乡的饮用水水质状况,本次修订删除GB 5749—2006 中表4“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及限值”的过渡性要求。同时结合现阶段我国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现状,因水源与净水技术限制时对菌落总数、氟化物、硝酸盐(以N 计)和浑浊度等4 项指标保留了过渡性要求。

2.8 完善对饮用水水源水质的要求 鉴于我国个别地区存在饮用水水源水质暂时无法达到相应国家标准要求,但限于条件限制又必须加以利用的实际情况,本次修订对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要求加以完善,提出“当水源水质不能满足相应要求,但限于条件限制需加以利用,应采用相应的净化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应满足本文件要求”。

2.9 附录A 中水质参考指标的调整 附录A(资料性)水质参考指标由GB5749—2006 的28 项调整到55 项。新增了29 项指标,包括钒、六六六(总量)、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林丹、滴滴涕、敌百虫、甲基硫菌灵、稻瘟灵、氟乐灵、甲霜灵、西草净、乙酰甲胺磷、甲醛、三氯乙醛、氯化氰(以CN-计)、亚硝基二甲胺、碘乙酸、1,1,1-三氯乙烷、乙苯、1,2-二氯苯、全氟辛酸、全氟辛烷磺酸、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碘化物、硫化物、铀和镭-226;
删除了2 项指标,包括2-甲基异莰醇和土臭素;
修改了2 项指标的名称,包括二溴乙烯和亚硝酸盐;
调整了1 项指标的限值,为石油类(总量)。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因此,水质标准监测手段的完善有助于保障人类健康。饮用水水质标准从颜色与透明度、微量成分分析、氧化还原与电化学法、加热与氧化剂分解方法、温度与中和方法、固体含量测定等方法对水质进行全方位监测,以确保最后进入人类生活的饮用水达到以下标准:①不含对人体有毒、有害及有异味的物质;
②水的硬度适中(以碳酸钙计,30~200 mg/L);
③人体所需矿物质含量适中,比例适宜;
④pH 值呈弱碱性;
⑤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含量适中(水中溶解氧大于6 mg/L,二氧化碳10~30 mg/L);
⑥水分子团小(半幅宽小于100 Hz);
⑦水的生理功能(渗透力、溶解力、代谢力、氧化还原性)较强。

新生活饮用水卫生国家标准的发布切实提高了对农村水质的管理要求,抓住了问题重点,合理修改了规范内容和限值,更具科学性,理顺了和其他规范之间的关系,标准更具可执行性,措辞也更合理。饮用水卫生安全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的水质不仅可有效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活水准,也为经济建设发展的促进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物质基础。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长期和经济转型期的关键阶段,完善饮用水卫生安全的措施和合理有效的监督手段不仅是对人群健康的有力保障,也是对经济建设的促进。因此,饮用水卫生安全政策的制定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符合国情的基础上,实现人群健康和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限值供水饮用水 各地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再提速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10期)2022-07-28给水工程中供水管材的选用方式分析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3期)2022-04-19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源流(2021年11期)2021-03-25“减塑”水站环球时报(2019-07-23)2019-07-23世界一半学校缺少干净饮用水环球时报(2018-08-28)2018-08-282017年北京将实施“世界最严”锅炉排放标准投资北京(2017年1期)2017-02-13跨境电商执行新税制民生周刊(2016年7期)2016-04-15欧洲议会采纳了欧Ⅵ排放标准草案润滑油(2009年2期)2009-04-30

推荐访问:卫生标准 修订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