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研究*

金 娟

(利辛县特殊教育学校 安徽 亳州 236700)

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是智障儿童的一般特征。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先天性缺陷的影响,语言能力方面表现出各不相同程度的缺陷,认知能力同样存在不足,对事物的认知与接受速度较慢。所以,务必重视对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训练,为其构建起同外界沟通的桥梁,为其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对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进行分析探讨。

1.1 语言迟缓。智力障碍儿童相比于正常儿童,在语言发展上表现出很明显的迟缓,有时只会发出“啊啊”的声音;
说话缺乏连贯性,通常只会说单词或单字,比如看到自己喜欢的糖,其大多会说“糖”或者“吃糖”这类不完整的表述;
语言常常会重复,教师在讲到某一特定物品时,智力障碍儿童会反复重复词语,即使教师已经转移了物件,其也会一直重复该词语,还有出现随口即兴说,想到什么就重复什么。

1.2 语音异常。部分智力障碍儿童在说话时,在重音、声调方面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智力障碍儿童在说话时不知道如何判断重音、轻音,所以有时候会出现在说话时,轻重不分,让人听起来觉得非常奇怪。

1.3 句子关系理不清。很多智力障碍儿童在说话时分不清人称代词,在与人对话时常常出现“你、我、他”的混淆。如问道“你叫什么?”智力障碍儿童则会回答“你叫xxx”再比如问到“这是谁的书”,智力障碍儿童则说“xxx的”。此外,就是句子的肯定与否定分不清。当智力障碍儿童想要表达肯定意思时,口中往往是说出否定的意思,相反用肯定却表达否定。

1.4 语言缺乏感情色彩。智力障碍儿童所表达的意思只是单纯的叙述语言,缺乏情感色彩,也就是机械式简短的回答问题,不会主动与人对话,有时甚至心不在焉,缺乏情感的交流。

2.1 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能力欠缺。由于智障儿童在智力和理解方面存在一些障碍,使其在学习时经常无法理解教师的语言和问题,而学生又无法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所以便需要教师来辅助学生。也正是因为智障儿童与正常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充分的与学生沟通并理解学生的想法,进而切实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在信息技术方面教师也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能力,教师需要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从而让学生在语言训练的过程当中更加的灵活。所以在现实的教学过程当中,如果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能力有所欠缺,便会严重限制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学习。

2.2 学校的信语言表达课程规划不够完善。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课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当下的各大学校都将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课程引入到了课程规划当中。然而由于智障儿童各方面能力的限制,导致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课程在实际的开展中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有部分学校将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课程融入到了学生的学习规划当中,但是也有一部分学校由于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课程开展的难度和压力便简化了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课程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少为学生进行实际的将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课程进行熟练运用,使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课程成为了一个摆设,而且也有个别学校因为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课程规划和准备不够完善而限制了学生的学习。

3.1 语训主体。作为语言训练主体的智力障碍儿童,他们的语言表达、交流运用能力的强弱就是语言训练效果的最终体现。智力障碍儿童自身因素对于语言训练的效果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作用。

3.1.1 年龄与智龄。智力障碍儿童的智力水平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特别是语言发展各阶段比正常儿童明显滞后。

3.1.2 性格与兴趣。外向、积极、兴趣广泛的智力障碍儿童参与语训的主动性强。反之,内向的智力障碍儿童获取外界的信息量、频次相对较少。实践结果证明,性格外向的智力障碍儿童比内向的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训练效果要好。

3.1.3 语音器官的构成与发育。有资料显示,正常儿童的语音器官是逐步发育成熟并完善的,语音的清晰度从1岁时的30%发展到4岁时,接近成人水平的90%—100%。智力障碍儿童构音器官的发育则更显缓慢与低弱,加之听觉言语障碍,很难做到发音器官的活动度与协调性相结合。

3.2 参与人员。家长是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训练的“第一任教师”,其对孩子的态度、恰当的期望值、知识水平及方法指导,语训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态度,其他参与人员的态度、为孩子提供语言交流的频次等,都影响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训练效果。

4.1 身体方面的训练。

4.1.1 感觉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有体觉、触觉以及平衡方面的训练。一方面是提高智力障碍儿童身体运动技能以及身体素质;
另一方面是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更好的感知,提高认知、理解能力,从而帮助智力障碍儿童语言障碍得到改善,同时也可以提高智力障碍儿童呼吸肌的力量,促使其语言能力得到良好发展。其中在体觉训练上,可以带领智力障碍儿童做一些体操,通过肢体动作提高智力障碍儿童感知。触觉则可以利用大龙球,而平衡训练则可以通过双手拍球动作进行训练。这些有利于锻炼学生大脑,提高认知理解能力,有助于提高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学习。

4.1.2 气息训练。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障碍与不会运用气息也有一定关系,所以训练智力障碍儿童练习气息转换,可以有效帮助其发音。首先是吸的练习,如教师可以利用圆唇、舌头后缩等帮助智力障碍儿童锻炼面部肌肉,增强灵活性,同时,也借用吸管辅助练习,利用吸管的长度、弯曲度随时调整智力障碍儿童训练难度。其次,是吹的训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吹长笛、吹小口琴、吹小喇叭等,根据儿童的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具,既要避免太容易而达不到训练的目的,也要避免太难而带给儿童挫败感。

4.1.3 舌头训练。对于舌头的训练,教师可以利用按摩棒、舌头训练器以及压舌板等辅助练习,也可以教会学生口舌操,进一步锻炼智力障碍儿童舌头的灵活性。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智力障碍儿童喜欢物品训练,如利用儿童喜欢的棒棒糖等,将其涂抹在儿童的口腔周围或者嘴唇某个部位,引导智力障碍儿童用舌头去舔,可以很好地锻炼儿童有目的进行舌头训练。

4.2 语言训练教学法。

4.2.1 回合式教学法。回合式教学法,也称作分解式操作教学法。简单说,就是将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将小目标完成后,也就实现了大目标的学习。教师向智力障碍儿童布置任务,此时观察儿童的反应,并及时对儿童的反应进行反馈,稍等片刻后进行下一回合的教学,当儿童在具体操作时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当及时帮助儿童。此外,在使用回合式教学法过程中,教师采取激励措施,对表现好的儿童做出奖励,增强儿童自信心,提高儿童的团结合作意识。此类方法除了可以运用到认知理解教学中,也可以进行语言的训练,如先给儿童单音,而后逐步增加到叠词、词语、句子,由浅入深地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能力。

4.2.2 自然教学法。自然教学法相比于回合式教学法,能够更好的促使智力障碍儿童将学习到的行为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这也正是训练智力障碍儿童的主要目的,提高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这就需要教师将训练融合到智力障碍儿童生活中,特别是智力障碍儿童的家长,应当在日常中训练儿童。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根据儿童语言习惯,逐步引导其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儿童说“糖,糖,糖”,家长则引导他说“吃糖”和“我要吃糖”,通过不断练习,儿童能够学会了“我要……”这个句型表达。

5.1 利用多媒体设备充分挖掘智障儿童的语言能力。虽然智障儿童在智力方面较弱,进行语言表达时会有一定的障碍,但是每一个人都会有表达自己的欲望。所以教师需要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来挖掘智障儿童的语言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简单的童谣和图片,利用押韵的句子来让学生进行掌握和理解。例如:在学习《二十四节气歌》的时侯,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各个季节和节气的图片,然后再带领学生去阅读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这样智障儿童在图片和音乐的帮助下,便可以提升对童谣的理解能力,而且整体去跟随老师阅读押韵的句子也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表达。这样教师便可以通过简单的童谣和耐心的教导,充分的挖掘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5.2 教师利用肢体语言和游戏的形式来丰富智障儿童的学习形式。由于智障儿童不像正常的学生一样,可以充分的感知教师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面对智障儿童时便要采用不一样的教学形式,利用肢体语言和游戏的形式来为学生表达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表达或做游戏的形式来让智障儿童参与到活动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连词成句的题目。然后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相互竞争,看哪一组可以又快又好的完成题目。这样不但可以活跃班级的气氛,还可以锻炼学生对词语的认识和连接表达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充分的锻炼自己的阅读和表达。

5.3 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为智障儿童营造氛围。教师在为智障儿童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不但要通过多次训练来进行提升,还要通过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学习来刺激特殊学生的感官,从而提升语言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多角度练习来为智障儿童营造学习的氛围,从而轻松的带动智障儿童进行训练,这样一来,通过外界多感官的刺激,学生就会激起强烈的表达欲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下雨的图片和视频,然后再列举一些描写雨声的成语,“淅淅沥沥”,“倾盆大雨”,让学生伴随着雨声大声的朗读,并想象下雨的场景。这样通过观察图片和倾听雨声来为学生描绘一幅下雨的场景,从而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成语的含义,也可以让学生在表达和书写时也会区分意思相近的成语内涵。

5.4 关爱智障儿童,激发说话勇气。智力障碍儿童,通常存在自卑感与自信,教师则需对其予以足够的关心与爱护,走进其内心世界,为儿童构建轻松欢乐的学习环境,激发儿童说话勇气,使其可以想说、爱说。教师应时刻保持良好状态,以微笑和轻柔话语,主动和儿童沟通交流,增进师生彼此之间关系。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应重视消除儿童存在的紧张情绪,对其进行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培养儿童说话表达的信心与勇气。例如,上课之前,可播放欢快的儿歌,或是组织小游戏,使智力障碍儿童存在的紧张与焦虑情绪可以得到有效缓解,之后引导儿童说话表达,自然可以更加顺利。针对智力障碍儿童,教师属于非常近亲与信任的人,教师的鼓励与关爱,对培养儿童自信心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所以,教师应给与幼儿更多的关爱,有效激发儿童说话表达的自信和勇气。

5.5 基于兴趣切入,激发说话欲望。开展语言训练期间,势必存在不配合教师的儿童,不但小动作频繁,且注意力无法保持有效集中,缺乏说话表达的意愿,导致教师教学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所以,教师务必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儿童注意力可以有效集中到课堂训练之中,有效激发儿童说话欲望。智力障碍儿童,只是智力较同龄儿童低一些,其同样存在喜怒哀乐,同样存在自身兴趣喜好。因此,教师可基于儿童兴趣当作切入点,激发儿童说话表达的欲望。语言训练期间,教师应基于儿童具体情况,构建儿童喜欢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儿童说话表达的动机。利用儿童感兴趣的语言情境,使其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并积极主动表达,从而促使儿童语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5.6 放慢训练速度,给予足够耐心。语言训练若想保证良好的效果和质量,并非一朝一夕便可以实现,其属于循序渐进的过程,需教师和儿童进行长期不断的练习与巩固。尤其是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其语言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问题,听音区分能力与发音准确性存在相应的不足,教师无法以针对普通儿童采用的教学方法,对智力障碍儿童开展语言训练,如此,也对教师和智力障碍儿童有了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因此,开展教学期间,教师务必对智力障碍儿童给予足够的耐心,始终保持坚定的恒心,开展反复不断的语言训练,切勿急于求成,应当以点滴进步的坚持与积累,以此促使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能力可以得到真正的提高。

综上所述,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应当充分分析智力障碍儿童语言障碍的原因,并结合智力障碍儿童实际情况,运用符合其语言训练目的合适的态度以及方法,逐步引导智力障碍儿童学会正确表达,提高语言能力。总之,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具备充足的耐心和恒心,只有不断给予智力障碍儿童以有效的刺激和引导,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自主表达意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猜你喜欢 智障智力语言表达 让智障儿童喜爱上美术课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29期)2021-04-14具身体验:培智体育教学的实践江西教育C(2020年5期)2020-06-03为智障孩子撑起一把青春伞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2期)2019-09-22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8年10期)2018-12-29语言表达综合训练作文周刊(高考版)(2016年48期)2017-06-10智力闯关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4期)2017-04-18智力闯关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4期)2017-04-18小小主持人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4年9期)2015-01-27

推荐访问:智力 障碍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