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价值与实施路径研究

陈丽晶

(福建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高校所有课堂都具有育人功能,因此所有课堂应该“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2021年11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会上提出,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努力使我们高校教师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大先生”[2]。课程思政逐渐成为高校的高频词,成为高校一项基础性工作。

关于课程思政的定论,学者赵继伟认为课程思政的概念是依托、借助于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的教育教学全过程[3]。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育人理念,不是具体的一类课程,即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中,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融入医学生的日常学习之中,让所有课程都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在润物细无声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课程思政的实质是课程德育,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意味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思政课程,还需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共同发挥合力作用。然而医学院校要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贯通局面,面临很大的现实环境困难。首先,思政课程在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作用较弱。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许多有利条件。尽管如此,相比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属于一个比较孤立的体系。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相关的医学背景,思政课程中较少融入医学元素,思政实践缺乏医学元素,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专业知识课严重脱节,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教学无法较好实现双向贯通。其次,课程思政课堂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不足。医学专业课程的专业性较强,在医学专业知识传授中,要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比较困难。目前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少,对于医学专业教师如何进行课程思政也仍处于探索阶段,这使得医学专业教师队伍课程思政教学以及临床带教老师实践思政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只有解决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严重脱节这一问题,才能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贯通和思政实践与实践思政双向贯通局面。

当下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它能够在高校大力实践并全面推进,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一)确保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顺利实现

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看,每个国家在人才培养上都注重政治素养的培育。在人才培养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于教育和办学,思想流派繁多,理论观点各异,但在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4]。虽然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但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有共性,即培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培养有利于制度运行、国家存续的人。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的教育必须是社会主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要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这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遵循。办学方向决定着办学道路,也决定着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掘墓人[4]。

医学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里占有重要的地位,肩负着培养医学人才,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重要使命,医学教育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大健康视域下的医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与时代同频共振,依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目标,引导医学生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导向。1995年教育部制定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深厚的医学理论基础,较熟练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医学专门人才[5]。医学生的知识、品德、能力等基本素质的生成,需要教育和引导。医学专业课程教师的政治立场、思想境界和思维视野会影响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政课程在青年医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它帮助青年医学生形成完整的价值判断标准和规范的职业行为,从专业视角帮助医学生消除思想困惑,增强政治定力,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精神动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发挥合力作用,共同把青年医学生培养成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者和保障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从而确保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强化马克思主义在医学院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6]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中国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接受,五四运动后中国青年更加觉醒,他们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部分青年学生开始质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甚至,有小部分青年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说教,马克思主义不适应时代发展。而后,党中央采取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回归。

1999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发展时期,青年学生更加关注国计民生,他们的价值选择出现功利化现象。世界政治多极化、思想多元化、文化多样化冲击着青年学生传统价值观念和理念,西方国家宣扬的“普世价值”对我国青年思想影响尤为巨大。多元社会思潮影响青年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他们期待马克思主义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中能够发挥引领作用[7]。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促使我们思考资本主义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差异,抗击疫情过程进一步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执政能力。马克思主义不仅得到我国青年学生价值认同,并且在不以其作为意识形态的国家里也引起极大的关注。

青年是中国共产党新鲜血液重要来源,莘莘医学生是未来医学领域主力军。青年医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增强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医学院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会失去灵魂。我们需要在各门课程中牢牢把握学术话语传播的价值导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培养青年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三)助力医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医学的发展关系到人民健康福祉、社会稳定运行。医学院校不仅肩负着培养好大夫的使命,更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医学生应具有创新精神和较高文化素质、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能力,还须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饱满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素养、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等。

医学课程体系中,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由于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医学专业课程存在“两张皮”现象,不能融会贯通,导致日常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没有被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没有有效发挥,课程思政的提出与探索正是为打破思政课程在课程育人中“孤岛效应”的局面。

大学阶段是青年医学生确立人生观的关键期时期,他们的人生观决定他们未来人生道路的方向。近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民育医是医学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需要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医学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十分重要,它引领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塑造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融入思想理念、医学人文、职业素养、健康中国等元素,可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助力医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服务健康中国的医学优质人才。

(一)提升医学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

医学专业课教师是落实课程思政的主干力量,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是决定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医学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识和能力。

首先,医学专业课程教师应该树立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当前有少部分医学专业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课程思政干扰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对课程思政开展的意义认识不足,从而不愿意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医学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可以组织医学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举行教学观摩、开展经验交流学术探讨、进行教学技能比拼等活动,引导医学专业课程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做到“授业”“解惑”与“传道”相结合。

其次,医学专业教师应该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和教学艺术。医学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育人优势,他们与学生有共同的话语系统,与学生也有更多的交集。在专业课程中,医学教师融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结合医学专家的成长经历,发扬医学奉献之志,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与医学教师相处中,医学教师身上的人文精神无形地感染学生,实现医学专业课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实现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效果[8]。

(二)发掘医学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课程思政重点是凸显课程中思政的育人功能,明确这点,课程思政便有了方向。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除了传授专业技能知识外,还体现对生命的尊重意识,对患者的关怀精神,对科学的探究精神以及对医学的奉献精神。因此,医学课程思政的开展,需要充分发掘医学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特点,巧妙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教学全过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

例如,人体解剖学课堂开展“大体良师”致敬教育,教师列举发生在我们身边真实的遗体捐赠事例,帮助学生克服第一次接触遗体的恐惧,了解遗体捐赠背后的故事,学生在感动之余,产生敬畏生命和感恩生命之情,从而更加深刻理解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在细胞生物学课堂引入科学精神教育,介绍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家,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科学知识,更为难得是具备为学科发展的科学精神和坚韧的品格。在妇科肿瘤学课堂开展创新奉献教育,在第一节课“以万婴之母——林巧稚故事”为切入点,讲述她的一生,将医学奉献贯穿整节课,培养医学生为人类解除病痛的奉献精神,传承大医精诚的医学精神。在医学伦理学课堂开展动物伦理专题讨论等,通过研讨让学生明白无论动物是生存还是处于死亡状态,都应该给予尊重与关爱,善待动物,尊重生命,教育学生不断提高敬爱生命意识,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切实做到将患者生命置于首位。

(三)创新思政内容融入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需要保持医学课程的学科性质,同时发挥思政的价值引领,这就需要创新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以下几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标准化病人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中,教学地点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把学生安排到门诊或各病房,在门诊由学生先接待病人,在病房让学生参与术前谈话,在这个过程学生直接接触患者,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也可以帮助医学生尽快进入医生的角色,学会与患者沟通,实现了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的统一性原则。

2.情景模拟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事先设定剧本供学生自导自演,利用课余时间预先排练,正式上课时间进行演练。通过情景模拟教学,引导学生思维转换为当事的医生或患者,演示效果真实生动,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3.探究式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布置学生查阅和整理资料。依据授课学生的人数、层次和基础选择讨论方式,例如随机式讨论、主题式讨论、伙伴式讨论等。学生根据病例提出不同解释或解决方法,教师适时点拨或引导学生,避免无益的争论和冷场的情况发生,对于正确的解答教师要予以鼓励与肯定,对于偏激或偏离主流的言论,教师要当场及时引导和纠正。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

4.影视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影视教学因为唯美的视觉画面和高超的拍摄技巧,能够给人更多的感动,唤起更多的觉悟。选择一部合适的电影对于强化医学课程思政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选择对医生职业正面宣传的剧情,观看影片之后能够给学生传递正能量的情感。比如《中国医生》《人间世》《功勋之屠呦呦》等,这些影视展示中国医生在面临重重困难时,内心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充分诠释尊重科学、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伟大精神。因为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繁重,课时有限,所以影视教学要求教师提前选好电影,并且适当剪辑,播放影视素材时间不宜过长。

(四)实现思政教师与医学教师的深度融合

思政教师大部分毕业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在大学期间系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理伦体系,情感实践上能做到清晰透彻,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不仅知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解决问题。

医学学科专业性强,医学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一名专业素养较强的医学教师,也许能够给学生授业解惑,但更要传道;
一名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医学教师,不仅要纯粹将西方学术理论作为学科的理论基础,还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在传授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性质的价值观引导。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要做到合力同行,需要鼓励思政教师与医学教师跨专业融合。思政教师和医学教师专业认知不同,通过跨学科研究和相互探讨的方式,思政教师走进专业、了解专业,医学教师领悟思政、运用思政。思政教师了解医学最新研究进展,医学教师掌握思政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在双方对各自研究领域了解的基础上,相互交流,摸索方法,总结经验,形成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效应,共同落实医学院校立德树人任务。

猜你喜欢 医学生专业课程医学 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大医生(2022年1期)2022-11-21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汽车实用技术(2022年19期)2022-10-19“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大学·课外阅读(2022年3期)2022-04-25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8期)2022-04-13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20期)2021-11-20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家庭医学(2021年12期)2021-08-23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21年22期)2021-04-25《安徽医学》稿约安徽医学(2021年1期)2021-03-22欢迎使用《安徽医学》在线投稿安徽医学(2021年1期)2021-03-22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

推荐访问:路径 课程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