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共青团引领新兴领域青年的逻辑理路

郑博匀 李宝艳

青年是擘画国家发展宏伟蓝图的重要支撑力量。

唯物史观认为,人们身处由社会构成诸要素有机统一的“社会有机体”之中。

马克思指出:“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1]。

进入新时代以来,互联网发展、政策调整、社会经济成分多元等因素给青年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互联网深刻塑造了青年,青年也深刻影响了互联网”[2]。

越来越多的青年不囿于传统行业发展的桎梏,“斜杠”生存。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传统行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青年群体的利益诉求、价值取向、个性选择加速嬗变的同时也日趋丰富,青年群体的人生规划和职业选择不断细致化、交叉化,出现了一批以网络意见领袖、网络作家、自由职业者为代表的新兴领域青年。

青年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不仅关乎于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个人幸福,其影响与意义超越了一般社会单元层面,上升为一个整体性的社会课题。

从根本上讲,社会现象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互动,新兴领域青年的出现是青年群体的成分构成在社会发展时空中的时代回应。

分析新兴领域青年独有的特征有助于加强党对青年群体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利于赓续共青团百年来一以贯之地引领和服务青年的职责血脉。

新兴领域青年群体具有以下三种显要特点:第一,职业发展受限,社会认可度低。

新兴领域青年从事的职业得到社会的正向反馈是有限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前景一般不被其亲友所看好,这直接导致了新兴领域青年的职业发展可持续性较差,在社会舆论中易被贴上“奇葩”“另类”的标签。

第二,经济收入不稳,生存压力繁重。

新兴领域青年多从事艺术创作,在经济收入上主要受制于面向群体的主观需求和时空机遇的耦合,一般无固定的收入且工作时间不固定,经济压力大的同时作息也极不规律,亚健康的身体状态等因素致使职业发展举步维艰。

第三,思想开放多元,疏离政治生活。

新兴领域青年相较于体制内青年,日常工作中受主流文化和思想熏陶较少,反而受潮流文化影响较大,其思想也更为活跃和多样。

且新兴领域青年的政治参与度与经济收入并无直接关联,是其疏离政治生活的主要原因。

“心系广大青年,始终成为党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工作的殷切期望[3]。

新时代共青团只有密切关注青年群体变化,及时转变工作思路与方法,才能始终发挥党与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新兴青年群体的引领工作,指出其中“有很多有本事的人,有的甚至可以一呼百应。

工作做不好,他们可能成为负能量;
工作做好了,他们就可以成为正能量”[4]。

所谓“引领”,就是通过思想理论灌输、群体动员机制等手段带动事物朝预定的目标发展,是理想信念和实践要求的统一,其目的在于使新兴领域青年形成坚持党的领导的高度自觉,其个人发展、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共青团作为党与青年联系的纽带性组织,快速适应新时代青年群体成分的新变化,在加强对新兴青年群体的工作中有所作为是其重要的政治责任,也是其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新兴领域青年已逐渐成为当代青年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共青团引领新兴领域青年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应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对新兴领域青年的工作机制和方法。

新时代共青团引领新兴领域青年具有必要性,这种必要性来源于共青团服务群体的整体性变化给共青团工作带来的反向推力。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倒逼”机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5]。

“倒逼”机制是指从现实发展出现的问题与难题出发,逆向逼迫制度改革与政策设计的优化革新,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增强改革动力的助推机制[6]。

新时代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的出现和壮大给共青团的青年工作至少带来两方面的“倒逼”,一是新兴领域青年的个体自主性和创新性倒逼共青团工作做出创新,二是新兴领域青年广泛影响力倒逼共青团加强对新兴领域青年的引领。

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引领新兴领域青年紧随核心、汇聚力量、赓续传统、奋发有为,攸关党执政的青年群体基础巩固,也是体现共青团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重要指向。

(一)新时代共青团引领新兴领域青年是共青团职能定位的内在要求

引领凝聚青年是共青团具体职能之一[7]。

百年来,共青团始终坚持对青年群体开展政治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引领青年在时代浪潮中建功立业[8]。毋庸置疑,新兴领域青年相较于其他青年群体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共青团的职能定位内在地要求其重视新兴领域青年的引领工作,快速适应青年群体变化。

共青团引领新兴领域青年工作主要由新兴领域青年群体个体的自主性与创新性所决定,倒逼共青团对新兴领域青年工作做出创新。

其一是新兴领域青年群体个体自主性倒逼。新兴领域青年的出现是社会结构由“总体性”解构向“个体性”重塑的时代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群体逐步脱离被安排和固化的社会位置,新兴青年群体职业发展从传统行业中剥离。[9]具体来说,新兴青年群体在观念上从传统的“为他人而活”向前卫的“为自己而活”转换,个人的选择与发展逐渐与家庭、单位、集体脱嵌。

这种脱嵌直接导致了原本国家或社会普遍认可的规范性生涯图式与标准化生命历程的式微。

新兴领域青年往往有主见、有追求、有创新意识,对各种事物有独到的认知逻辑。

另外,新兴领域青年的多元化凸显,分化出多种多样的生存样态,群体分布广而不散,群体需求同中存异。

在此情况下,共青团的工作亟需跳脱出仅聚焦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中青年群体的狭隘视野,将工作触角迁延至具有独特生存样态的新兴领域青年之中,否则就会造成共青团青年引领力的进一步下降。

其二是新兴领域青年群体个体创新性倒逼。创新性一部分表现在生存方式上,新兴领域青年的职业构成很大一部分与互联网有关,互联网内嵌于新兴领域青年的生活、消费、工作、社交、娱乐学习等方面,深刻影响着新兴领域青年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新兴领域青年网络化生存方式明显,互联网已成为其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平台、信息载体、学习渠道,日趋多元的信息和文化在互联网平台中交汇、交融、交锋。

新兴领域青年善于创新方法、创意表达、创新动员,进而表现出情感载体网络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公共参与创新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等特征。

加强对新兴领域青年的引领,倒逼共青团等政治性组织方法创新与政策创新[10]。

创新性还表现在语言习惯上,马克思主义在新兴领域青年群体中逐步“失语”。

一是因为当代青年没有生活在血雨腥风的战火年代,新兴领域青年思维易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和多元文化的侵蚀和影响,部分青年过于追求物质享受与感官刺激,致使新兴领域青年的政治本色不同程度地消褪,价值信仰略有缺失。

二是因为新兴领域青年生活方式与环境受网络影响较大,而网络空间内各种思潮的泛滥和僭越,形成了以传播主观意识和凸显个性为主的虚拟交互环境,一定程度上排挤了马克思主义话语解释和传播空间,导致其作用力和号召力下降。

三是因为新兴领域青年相较于体制内青年,受多元新兴文化思潮影响更大,其思维认知和语言习惯正在潜移默化地被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领域青年的政治理论与信仰教育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传统的理论宣传教育与新兴领域青年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认知特点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导致新兴领域青年成为“政治边缘人”。

新时代共青团必须直面青年话语与政治话语疏离所带来的马克思主义在青年话题体系中“缺语”的问题。

这就要求新时代共青团坚持实践创新理论,优化话语框架。

这不仅是共青团呈现性质和履行宗旨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的应有之义。

(二)新时代共青团引领新兴领域青年是巩固党执政青年基础的迫切需要

网络冲浪已成为新时代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截至2021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32 亿,39 岁及以下的群体占网民总规模的54.8%,网民低龄化趋势明显[11]。

互联网创作与传播是新兴领域青年职业发展和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互联网+”运营模式与传统创作思维碰撞出的新业态。

在此背景下,门槛低、自由度高的职业形式使得新兴领域青年群体队伍不断壮大,观点表达、信息传播的成本极大降低。

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来,各社交平台、视频网站的用户数呈井喷式增长,内容创作人气不断走高,有众声鼎沸喧嚷之势[12]。

新兴领域青年善于捕捉和迎合特定青年群体的喜好和利益需要,往往能吸引大批的青年“粉丝”并受其追捧,从而形成了突破传统的血缘、业缘、地缘关系的青年“粉丝团”。

“粉丝团”是突破传统社会关系纽带而形成的特殊社交网络,以兴趣趋同和情感共鸣为群体聚合的动力因素,围绕新兴青年群体而形成的特殊青年社交网络有其新的特征。

第一,多样性特征,包括青年身份多样性、青年交流内容多样性、传播途径多样性等;
第二,互动性特征,包括网络互动环境的虚拟性、互动热情的高涨性、互动内容的亲密性等,在同一个“粉丝团”内的青年往往具有相近的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容易对互动对象产生天然的亲近感,也更容易接受新兴领域青年本身和互动对象价值观的输出;
第三,聚合性特征,包括网络社群的聚众行为、以网络社群为媒介的线下聚众行为等。

因此,新兴领域青年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尤其对青年群体价值观的影响尤为突出,共青团对新兴领域青年的引领是其加强对全社会青年群体引领的必然选择。

共青团作为政治性的群团组织,承担着党联系广大青年群体的桥梁和纽带的重要角色,肩负引导广大青年接受党的领导的政治任务。

做好对新兴领域青年的联系、服务、引导,其目的就是要加强对新兴领域青年的引领,依托新兴青年群体在普通青年群体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影响力,增强共青团组织在青年群体中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巩固党执政的青年基础。

新时代共青团引领新兴领域青年具有充分的可能性。

追溯历史,党中央高度重视共青团开展的青年工作,根据社会需要和青年特点,不断推动党的青年事业革故鼎新、迭代赋能,百年团史证明共青团有能力引领时代青年建功立业。

观照现实,新时代新兴领域青年参与社会治理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高涨,亟需青年组织提供更广阔的交往平台和发声通道。

(一)追溯历史:百年团史证明共青团有能力引领时代青年建功立业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共青团根据时代需要和青年特点,引领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与人生价值观,在时代浪潮下实现人生梦想。

回顾百年团史,共青团始终坚持“历史进程中的青年”的独特视角,动员青年群体投身于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宏伟社会浪潮之中,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宽宏的人生视野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

建团之初,共青团引领工农青年积极宣扬无产阶级政见,拥护青年权利的同时投身社会改造。

大革命时期,《对于青年运动之决议案》要求克服青年团是“第二党”的言论与倾向,指出青年团要根据不同青年群体的利益诉求,团员“在数量上要尽量扩大”[13],尽可能多地吸收工农、学生青年参与国民革命运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团通过“从青年本身利益的争斗”[14]出发,引领劳苦青年参与党领导下的政治争斗。

抗日战争时期,共青团在“保护青年工农日常利益而坚决争斗的基础上……去进行领导青年群众参加民族的革命战争”[15],成为引领青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当时青年因失去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目标而导致的沉闷涣散状态,共青团加强对青年的组织引领。

建国后,毛泽东亲自为共青团工作谋篇布局,指出团的工作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照顾青年特点,组织和教育广大青年群众”[16],为新中国的共青团工作奠定总基调。

改革开放后,共青团重视青少年活动阵地、“关工委”建设,在各条战线上加强对青年的引领。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青年工作把关定向,把青年发展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新时代共青团工作与青年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步推进。

党中央和历届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团的工作,为青年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了辉煌的百年团史。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深刻指出:“深深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是中国青年百年奋斗的最宝贵财富”,中国青年为祖国和社会发展奉献与奋斗的红色血脉薪火相传,团工作也始终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与青年普遍接受之间保持张力,引领时代青年主动参与,从中找寻生命价值感与成才体验感。共青团百年来针对不同特点青年所开展的成功工作经历,以及党对团工作一以贯之的重视与领导,是新时代共青团引领好新兴领域青年的“充分理由”。

(二)观照现实:新时代新兴领域青年热衷于参与社会治理

深刻认识新兴领域青年的群体特征与新时代共青团的职能定位,才能从中发掘新时代共青团引领新兴领域青年的现实可能。

新兴领域青年虽在政治领域中被边缘化,但依然无法梗阻其参与社会治理的迫切心情。

新时代共青团的组织性也为新兴领域青年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其一,新兴领域青年热衷于公众议题表达。

新兴领域青年思想开放、意识多元,热衷于公益事业并对公共话题讨论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尽管目前新兴领域青年参政议政渠道资源匮乏,导致其在政治领域边缘化,但绝不代表着新兴领域青年脱离现实与政治。

在互联网平台,新兴领域青年充分发表自己对房价、社会治理、反腐败、贫富差距等社会热点话题的看法与建议,部分网络写手有关于公共话题的艺术作品不可避免地就与现实政治发生联系。加之新兴领域青年在青年群体中乃至全社会的强大影响力,知名网络写手的文章被大量的转发、推广,其对信息的传播与引导往往成为网络舆论的风向标。

不难看出,新兴领域青年绝不是政治上的冷漠者,而是缺少了发声的“麦克风”和倾听者。

其二,共青团是新兴领域青年实现社会化的重要载体,新兴领域青年需要组织参与。

根据心理学家哈维格斯特(Robert Havighurst)的综合适应发展理论,青年群体的任务清单主要与职业选择、家庭组建等有关,而社会性组织为青年社会性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向[17]。

可以说,青年群体是最需要组织引领并且最受组织影响和制约的社会群体。

对于政治边缘化、职业发展受限的新兴领域青年来说,其更需要得到官方青年组织的认可和引导。

相较于社会上一般性青年组织,共青团具有完备的组织规范和组织系统,为新兴领域青年协调社会关系和完备自我能力提供了积极稳固的平台。

共青团可以帮助新兴领域青年学习和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接纳社会规则;
学习人际交往,承担责任。

不仅如此,还能为青年群体提供表达社会治理看法、对策、建议的广袤平台。

也就是说,共青团不仅能满足新兴领域青年提升社会话语权的基本诉求,也能满足青年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的需要。

新时代共青团做好新兴领域青年引领工作,是共青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团中央在对新兴领域青年工作研讨会上强调,要在坚持政治性的基础上,推动工作范式转换,形成多部门工作合力,不断提升工作实效。

(一)坚持实践创新,优化话语框架

优化话语框架体现了共青团工作的政治性与新兴领域青年语言习惯的辩证统一,既要用青年话语向新兴领域青年解释党的理论,又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内核,这就要求新时代共青团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内核,符合新兴领域青年认知规律,便于新兴领域青年理解和接受的开放互鉴式话语体系。

马克思主义凭借其理论的科学性、彻底性、实践性成为主导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光辉典范。

回顾百年党史,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群体中落地生根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表现形式。

革命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青年率先掌握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改革开放新时期,青年一代不仅自觉凝聚起现代化建设的磅礴伟力,更是社会建设的“急先锋”、人民美好生活的“创造者”[18]。

新时代,共青团应义不容辞地根据时代特点和青年群体特征推动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使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当前,政治话语常常冠以“大标题”,阐述“大道理”,过于重视政治的正确性与逻辑的严谨性,却忽略了青年的理论困惑、情感需求与认知习惯。

尤其对于思想开放的新兴领域青年来说,以刻板训导的说教式语气教导青年,不顾青年特点及其成长需要,给青年活动施加各种规范、要求、限制。

振振有词的“说教”往往不被理解,使人生厌。

进入新时代,共青团应该推动政治宣传话语重塑,借助青年话语,重点利用青年故事,用小故事映射大道理,增进新兴领域青年的情感认同以带动理论认同;
利用新兴领域青年日常“碎片式”“图片式”的文本学习规律和信息摄入逻辑,精心设计文本片段辅之以精美图片,推动信息传播范式从“有意义”的灌输转变为“有意思”的阅读,用最简约生动的方式向新兴领域青年传递核心信息;
针对新兴领域青年的认知心理和语言习惯来设计公共事务的议程设置,主动引领新兴领域青年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涵养文化自信。

利用新兴领域青年“意见领袖”的特性,通过对具象事实的转发热议,培养青年对共青团的价值认同与情感认同,从而对内团结新兴领域青年,对外凝聚共识。

(二)明确工作方位,拓展动员结构

将引领青年之职融入服务青年之责是新时代共青团开展新兴领域青年的工作要求。

新兴领域青年的动员工作需要从精神动员和物质动员双重维度上下功夫。

从精神动员层面看,新兴领域青年需要职业尊严感。

职业尊严感是指个人在职业中由于获得重要性和价值性的确认而体验到的积极情感。

人在从事职业时所追寻的内在意义与精神价值,是对物质回报的精神超越。

然而,当今社会中“谋生”“升迁”却普遍成为人们职业选择与发展的第一标准,刚入职场的社会青年普遍追求职业的稳定性与收入的可靠性。

相比之下,新兴领域青年的“职业成就感”“自我价值感”等精神性因素在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不断从职业发展中抽离,取而代之的是职业发展的倦怠感与个人意义的虚无感。为支撑新兴领域青年职业发展的精神需要,一方面,新时代共青团应帮助新兴领域青年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新兴领域青年要对自己的个人特点有良好的认知,职业尊严与职业本身的崇高性无关,关键在于职业性质与个人个性的匹配度;
另一方面,新时代共青团应积极带动社会树立起新兴领域的职业认同感,打造良好的政策空间,认可其工作性质,使新兴领域青年更加珍视自己职业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从物质动员层面看,新时代共青团应明确自身的定位和优势,发挥好发掘人才、整合资源的作用,引领新兴领域青年抓住现有政策红利,通过“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互联网+”等行动计划。

利用“个人+平台”发展模式,搭建新兴领域青年向网络直播带货等新兴产业倾斜的平台,帮助其“流量变现”。

另外,共青团应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多部门合力,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逐步取消以职业身份、户籍身份为限制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社会成员的差异性发展多样的商业保险项目,给新兴领域青年发展织牢“安全网”,提升其安定感与获得感。

(三)选树青年典型,塑造榜样认同

选树典型是多年来我国党政机关经常使用的一种治理方式。

针对新兴领域青年自我定位不明确、职业发展前景渺茫等问题,通过发现典型、宣传典型事迹等手段,为新兴领域青年指明成长方向。榜样典型往往包含着社会对该群体的期待。

一要选树讲政治的榜样。

讲政治是当代青年人应有的社会担当。

新兴领域青年中的先进典型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共同宣传正能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要选树有道德的榜样。

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

新兴领域青年在舆论引导方面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人的道德优良与否更是决定了其舆论引导方向。

新兴领域青年中的先进典型要自觉与现实和网络中的不良风气作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三要选树有理想的榜样。新兴领域青年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群体,其发展前景与目标相对模糊,其中不少人将“钱途”与“前途”混淆,从而失去生活目标,产生职业虚无感。

新兴领域青年中的典型应该将生命的意义从物欲中抽离,对自己的职业有清晰的自我评判,对参与社会建设有明确的自我目标。

同时,要避免道德榜样塑造中的懒惰[19],唯有个体意识到自身职业的价值与意义时,才会从内激发出促进自身发展的动机和动力。

新兴领域青年典型的塑造最终落实到每一位新兴领域青年的自我塑造上,加速新兴领域青年的自我塑造是新时代共青团应尽的责任。

新时代共青团需注意创新工作方法,加强了解新兴领域青年群体需求,避免工作上的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新兴领域青年自组织,由共青团搭建集行业交流、社会参与、权益维护等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加强共青团与新兴领域青年群体联系的同时,促进选树的先进典型与新兴领域青年之间的密切交流。

新时代新兴领域青年工作应进入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群众影响与动员能力不断增强的纵深化发展新阶段。

“未来的中国青年,必将‘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20]。

这既是全体中国青年面向未来的宣言,也是对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提出的要求。

新兴领域青年作为时代发展中的新兴群体,其群体构成与特征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演变,这就要求新时代共青团重视新兴领域青年工作,与新兴领域青年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利益诉求、所思所想,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引领新兴领域青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贡献青春力量。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青年群体的生存方式、认知规律、语言习惯等方面总体上与新兴青年群体趋同,这就要求共青团持续摸索引领新兴领域青年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注重总结工作经验,在时代浪潮下不断保持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

明确共青团百年来的“初心”,在共青团工作与时代青年的互动关系中反思共青团引领青年的百年进程,建构契合当代中国青年的工作思路与方式,当成为今后共青团工作的推进方向与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共青团群体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军事文摘(2022年17期)2022-09-24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小雪花·成长指南(2022年2期)2022-04-09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中国共青团(2020年10期)2020-06-292020 IT领域大事记计算机世界(2020年50期)2020-01-15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领域·对峙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中间群体群众(2018年18期)2018-10-26

推荐访问:共青团 理路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