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①

朱 琳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立德树人”和“全程育人”的一种积极回应。自“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以来,全国各地高校对“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据知网统计数据显示,近3年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CSSCI期刊收录文章的数量猛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概念和内涵在相关文献中进行了比较与阐明,明确了课程思政的特点是以课程为载体,思政教育是灵魂,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取向鲜明(邱开金,2017)。前期国内学者对“课程思政”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2类:
第一,探讨“课程思政”改革的框架构建和内在逻辑,如高德毅、宗爱东(2017)总结了上海各高校“课程思政”的改革经验和成效;
何红娟(2017)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课程思政”的改革思路和内在逻辑。但在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开发、课程思政规划与设计等方面,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第二,涉及 “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从宏观角度分析了“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和建设思路,如陆道坤(2018)探讨了课程论视角下的专业课程思政;
李国娟(2017)提出推进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的5个关键环节。但是,关于如何利用学科特点开展“专业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新载体的研究为数不多,英语类课程研究更少。

笔者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文库中搜索,出现了9560条结果。然而,笔者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为关键词在知网文库中搜索,仅出现了178条结果。2组数据对比说明,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与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纲要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与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关英语学科课程思政研究主要有以下2类:第一,研究论证英语课程的思政价值和教学设想。梅强(2018)提出大学英语课堂要以现实问题引领课堂,通过思辨式讨论,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政教育;
夏文红、何芳(2019)阐述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时代价值,青年学子要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和学习西方文化,同时要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心。第二,研究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可行性和策略,从宏观角度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如教材改革、师资培育、课程考核等。沈轶(2019)探索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课程进行融合的有效途径;

陈雪贞(2019)在巴班斯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指导下探索如何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
张喜华(2019)从课程、教材、评价体系和教师发展等方面对大学英语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进行了研究;

王卉(2019)研究了基于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融入路径;
时宇娇(2019)认为只有教师个人修身读书,精选和提炼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思政教育才能渗透到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

总体而言,现有研究给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理论构想多于实践操作,对于具体如何挖掘专业学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何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展开课堂教学以达到育人效果,仍处于探索阶段,尤其在结合大学英语现有教材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方面缺乏详细的实践方案,缺乏操作性强、可复制的模式。大学英语属于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课,而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远远没发挥其应有的“课程思政”功能,其中出现的母语文化认同淡漠、思政教育缺位等现象不容忽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的传授和技能的提升往往被认为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唯一目标。大学英语教师对本课程思政教育认识不足,在教学方法上容易呈现出单一化的倾向,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待丰富和与时俱进。有鉴于此,将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充分利用和挖掘大学英语课程的德育元素,真正实现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学英语课程要认真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等会议和政策文件对外语人才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要求,改善教学内容缺乏现实问题导向、学生缺乏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和批判性讨论能力的教学现状;
适当引导学生深挖教材内容反映的社会热点、时代特征、思想深意和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不断反思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化语境意识,透过他国语言文学读懂他国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对方视角看中国,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和“中国心”;
调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课程组构,实现全过程育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孜孜不倦的培养,课程思政教育不能只挂在口上,身为大学英语教师,在学习英语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从课程实际出发,结合思政教育理论和大学英语教学,走出自己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之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主要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3个方面展开。第一,价值塑造,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树立文化自信,塑造良好人格。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如科技兴国、科教兴国、“一带一路”、中国梦、“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智造—中国标准”等。第二,能力培养,通过合作学习、混合式学习等,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着思政元素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如故事复述、小组演讲、小组展示、研究报告等。第三,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求真务实、踏实严谨、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懂专业,精外语”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将是今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渗透融入思政教育;
以媒介为依托,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以社会为依托,探讨社会热点问题。解决语言课程设置和不同专业衔接的问题,解决价值观教育同知识教育相剥离的问题,增强教师课程思政和课程融合的意识。在教学资料和教学内容中有意识地引入有关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科技成果、文学作品、社会热点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将语言学习和中国文化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学生在学习英语和其专业知识的同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把爱国主义情怀深深植根于心中。在学习英语和西方文明时,学生有正确的比较意识,既不能崇洋媚外,也不能夜郎自大。学生不仅要知晓他国文明,更要认识到中西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勇于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成为又红又专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3.1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3.1.1 思政与语言教学的融合途径

聚焦现实问题,开展批判性讨论。课堂教学改变对语言点的单一、机械地关注,在现实问题的引领下选择教学内容,从社会现实问题着手组织主干教材和补充素材,基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模式制定教学安排、开展教学活动。改变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开展“批判性讨论”活动,引导学生使用英语描述和分析问题、表达立场、陈述理由,在批判性讨论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教育。

坚定思政教学信念,构架英语课程大格局。大学英语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组建优秀教学团队、坚定思政教学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在院校制度保障下,带领学生思考大学英语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好。理念先行,搭好行动的“脚手架”。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并与补充素材无缝对接,通过巧妙的设计和不断的实践总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经验。通过思政教育和英语教学有效融合,使英语成为一门有温度、有思想、有情怀的学科,注重价值引领及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

3.1.2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

大学英语课程的授课不仅限于课堂教学,以优慕课、蓝墨云班课等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使课堂教学的外延无限扩大。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网络在线学习与传统的师生面对面教学有机结合,以学习为中心,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基于网络在线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实现学习目标最优化。互联网混合式教学不受学习时空的限制,知识在电子世界无处不在,可以让学生更加自在地接受教学、学习知识。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和应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理念和德育元素,为了避免课堂授课知识点与德育元素的生硬匹配,教师可在每次课的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都选取一个相关的德育主题,使英语课堂的德育教育有延续性,学生通过移动平台、微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等,营造多平台、立体化、混合式的大学英语学习氛围。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先进文化,了解和适应世界文明、多元文化、国际规则,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与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基于教学内容设计高质量的交互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启发其思考,鼓励其探究,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以发挥大学英语课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理念为目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课程教学中与德育元素相关的内容上传网络,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讨论、课后复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避免课程与思政“两张皮”,达到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

3.1.3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流程

A. 课前学习。课前教师通过教学网站发布每次课的思政元素,思政元素尽量选取每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与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相关的主题。学生在课前把这些思政元素与该次课教学内容进行匹配,通过预习语言知识,在课前即可初步了解与之匹配的思政元素的含义。匹配的过程既夯实了学生的德育意识,又为课中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B. 课中拓展。经过课前的预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德育氛围,以“课程思政”为导向,潜移默化地将德育理念渗透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对课前布置的思政元素进行批判性讨论,最终实现语言知识与思政理念有机融合,使授课内容真正深入学生心中,同时提升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有趣,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熟知中西方文化差异,达到“四个自信”,最终实现文化自信。

C.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外学习任务,构建第二课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现相应的思政理念,引导学生在课外对课堂讨论的思政元素进行适度探索,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课堂布置有关思政元素的课外学习任务,总结心得体会在网络平台发表。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D. 教学评价。探索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调整评价体系,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例,把思政理念融入评价模式和评价内容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更要关注素材中与文化、历史、现实等相关的内容,将思政真正落于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

3.2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

笔者以大学英语课程“综合英语2”为例说明如何基于混合式教学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综合英语2”课程使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束定芳总主编,刘正光、夏赛辉主编的《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该系列教材是目前我国高校广泛使用的一套教材,该教材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体系的特点。通过帮助学生阅读符合其认知和情感特点的优秀范文,使其掌握基本阅读技能和语言基础知识,逐步形成系统的组织和表达思想的能力,以及综合使用语言的能力。该教材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支撑,学生不仅能从课本获取语言知识,在学习课本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语言基本技能,而且还能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在此教材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挖掘如何把德育元素与混合式教学进行融合,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

续 表

续 表

为了说明如何把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现以“综合英语2”课程使用的《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教材中的第一单元为例进行阐释。

4.1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教材中的第二单元的主题为“Understanding Chinese Culture and Tradition”。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和传统的精髓,不仅植根于中国,更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学生除了理解文章“What Can Americans Learn from Confucianism?”,了解美国人从儒学中的所学和感悟,还应该思考“当代大学生能从儒学中学到什么?”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且影响深远,“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倡的道德准则,是对孔子伦理思想的归纳,值得现在的学生去深究其所包含的丰富的内涵和意义。由此启发了笔者组织学生解释“五常”(仁义礼智信)小组展示的学习活动。

4.2 教学目标

4.2.1 知识

学生通过分组展示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小组学习活动,掌握有关“五常”和儒家思想的英文词汇和句子表达,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理解“五常”的内涵和儒家思想的精髓。

4.2.2 能力

学生参与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活动,能用相关高阶词汇表达与中国文化和传统相关的话题,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参与小组活动,提高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还要学会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2.3 素养

学生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能产生对“五常”强烈的认同感,把“五常”作为控制自己言行的衡量标准和指导准则。同时,学生通过解释“五常”的内涵和现实意义,领会儒家思想的精髓,体会中国优秀文化与传统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4.3 教学方法与措施

4.3.1 教学方法

支架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和合作式教学法。本教学活动主要运用支架式教学法,提供问题支架、示例支架,帮助学生了解儒家思想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获得信息,更好地理解单元主题。提供示例支架和策略,帮助学生输出语言,找到或获得高阶知识的途径。教师提供的课件和视频主要基于问题演绎法由浅入深的解释和分析术语内涵和意义,教学活动基于项目式教学法与合作学习训练和检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习活动的完成需要学生独立探索、合作完成,相互评价。

4.3.2 教学措施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本次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也采取了线上学习知识和获得信息,线下完成学习任务和展示学习成果的方案。教师通过微信和QQ群聊等平台了解学生该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若学生有任何困难则及时给予帮助,确保本单元学习项目的顺利开展和按时完成。

4.4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过程

4.4.1 课前

在第二单元开始前,教师把解释孔子和儒家思想的4个视频和1个PPT上传到UMOOC网络教学平台,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视频和PPT课件的学习,希望通过课前学习使学生对儒家“五常”的内涵和意义有初步的认识。在观看视频和学习PPT的过程中,学生能积累一些有关儒家思想和“五常”的英语词汇和表达。同时,教师把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发布在作业栏供学生查阅,即在本单元结束的最后一次课时,学生需分组用PPT展示自己对儒学“五常”(仁义礼智信)其中之一的理解。同时要告知学生,每个小组展示完PPT之后,会从教师和其他组同学那里获得评价的分数,评价内容包括小组成员的口头陈述和PPT展示的内容。这些分数的平均值将计为该小组成员形成性评价中的一部分。

4.4.2 课中

A.在本单元的第一次课上,教师把提供给学生的线上PPT上的内容和视频给学生做一个简要的梳理,重点介绍孔子和儒家思想中的“五常”,并给学生布置小组展示的任务,再次强调本次作业会计入平时成绩。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活动,教师又增加了“忠、孝、恕”,这样每班就有8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个PPT,由一位成员在本单元结束的那次课上展示PPT上的内容。

B.在本单元最后一次课上,每组按“仁、义、礼、智、信、忠、孝、恕”的顺序派一个成员到讲台来呈现和讲述PPT上的内容,每个组的展示时间为3—5分钟。每组讲完之后,其他组成员要根据讲述者的口头陈述和PPT内容给这一组打分。在所有小组成员展示完后,教师根据每组学生的口头展示和PPT上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反馈意见。教师除了表达对学生付出的劳动的感谢和对学生的精彩表现的赞美,还要对每组学生的表现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一一指出每组的优缺点。

4.4.3 课后

A.第一次课任务布置后,学生课后分好小组,小组成员商量后分工准备PPT介绍小组分到的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忠、孝、恕)之一,每一组选1个组长,负责组内成员的分工、协调与合作。

B.最后一次课堂展示后,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们的反馈,把PPT修改后上传到UMOOC网络教学平台上的“综合英语2”课程中。根据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教师把每组成员的得分计入平时成绩,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

4.5 教学反思

经过近2个星期的准备,在完成了本单元其他教学任务后的最后一次课时,8个小组按抽签顺序完成了各自之前准备的PPT。当笔者坐在下面聆听和欣赏时,各小组呈现的PPT让人眼前一亮,首先PPT的板式大多用了代表中国元素的水墨画风格,很吸引眼球,也体现了本单元的主题。其次,有几组的PPT内容很丰富,超出了笔者的预期。虽然还存在一些语法和表达错误,有些学生的发音不标准,但总的来说这次小组学习活动的成果展示令人非常满意。本次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真正实现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体现了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特征。正是由于思政元素的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建起了中西文化汇聚和交流的桥梁。

本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使学生不仅能获得语言基本技能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实现英语学习的短期目标,而且还能深入思考如何从西方语言文化中汲取养分,批判地接受英语国家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客观地对比和甄别中西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文化素养,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时代新人。同时,教师要能充分用好英语这个语言媒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向西方输出中国文化。将语言学习和中国文化有机结合,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将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充分利用和挖掘大学英语课程的德育元素,真正实现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不断丰富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理念,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内涵和教学方法提升到新的高度。

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延续时间长,突破时空的限制,有益于长期作为思政教育前沿阵地。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以赋能外语教学的真善美为导向,即拓展学生中外语料库积累,培养学生的语用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大学英语课程不仅能学到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将英语知识和其专业结合,而且能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扩展自己的视野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层面。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能使课程思政真正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育要做到长效化、常态化、务实有效、久久为功,要让所有学生都有感悟、有收获,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使专业课程与弘扬真善美相结合,使传统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相结合,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而是“热乎乎的教学”。这既能帮助学生专业成长,又能促其精神成人,唤醒其母语强烈认同、责任担当,促进文明互鉴,共享人类智慧,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中学生天地(A版)(2022年6期)2022-07-14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在线学习(2022年4期)2022-05-31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中学生学习报(2022年20期)2022-05-07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学习与科普(2022年16期)2022-04-23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至善醒狮国学(2018年6期)2018-08-04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校园英语·上旬(2016年9期)2016-05-14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湖北招生考试·高考资讯(2009年9期)2009-01-05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探究 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