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融媒体时代纸媒编辑记者策划和创新意识的研究

□周强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人可成为信息传播主体。这种快速的信息传播形式,对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在信息传播渠道、传播时效等方面产生冲击。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什么传播方式,都是在传播内容、传递信息,高质量的传播内容才是竞争的核心。

因此,在融媒体时代,纸媒产出的内容要获得关注,需要编辑记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除了有扎实的采、写、编的基本功底,还要求编辑记者拥有较高的策划能力与创新能力。

1.有助于保障纸媒内容的可读性

融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在互联网平台上传播。在这种大环境下,受众对信息接收存在一定的脱敏性,信息标题不新颖、内容质量不过关等,难以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大众不再满足于枯燥的内容,更希望以一种高效、便捷的传播方式了解更多的信息,也希望得到更深层的信息。

但是,与新媒体相比较,纸媒在内容呈现上存在新颖性不足、呈现形式过于老旧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受众的期待与兴趣度,导致读者流失。因此,需要编辑记者增强策划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挖掘新闻“深度”,提升报道内容的可读性,为读者、受众提供更多更精彩的内容,更好地吸引大众关注。

2.有助于提高纸媒的订阅量

在互联网时代,受众群体的信息接收形式发生变化,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快速接收信息,新媒体冲击着纸媒的订阅量、影响力,纸媒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一些传统纸媒积极调整思路转型,如增加电子刊、制作短视频、开直播等,同时,也不断夯实出版内容的深度、广度。纸媒编辑记者策划创新意识直接影响纸媒的内容新颖性。纸媒的订阅量受内容影响,传统的纸媒内容难以满足受众要求,需要增强编辑记者的策划能力,创新策划思维,创新纸媒的内容,巩固纸媒的口碑,提高纸媒订阅量。

3.有助于提升纸媒内容的影响力

融媒体时代,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与内容生产的方式与传统媒体存在较大区别。新闻传播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纸媒想保持核心竞争力,需要编辑记者依靠策划创新能力,制作高质量、高水平的新闻内容,不断提升媒体公信力、影响力。纸媒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策划力和创新力,编辑记者要增强策划意识、创新意识,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素材,紧跟社会热点,关注受众的需求变化,准确定位纸媒的主题、风格,提高内容的感染力,拓展传播范围。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速度较快,但其信息存在片面化、碎片化的问题,部分纸媒的编辑记者为吸引读者的眼球,运用新媒体的一些粗劣手法制作新闻,在标题制作上采用夸张的手法,导致新闻的严谨性、真实性受到影响,不利于纸媒的长远发展。

纸媒的版面设计能力直接影响纸媒的影响力,纸媒的版面设计需要与新闻内容相契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传统纸媒具有新闻权威性、严肃性特点。传统纸媒编辑记者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新闻敏感性,具有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对新闻刨根问底的精神。纸媒经过深入采访,用大量事实来还原新闻真相,在社会上传递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维护新闻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是传统纸媒的重要任务,这一优势是新媒体、自媒体所不能替代的。

传统纸媒具有素质高、业务精的人才优势。尽管一些传统纸媒出现员工离职较多的现象,但是严格的办报流程、严肃的办报态度,使其长期以来积累了一大批素质高、业务精的人才。他们受过严格的新闻业务培训和政治培训,能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新闻“三贴近”原则,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

传统纸媒具有做精、做深新闻的报道优势。内容永远为王,自媒体快捷、海量的新闻,虽然能满足人们一时的需要,但是其具有新闻碎片化的先天不足。挖掘新闻背后发生的故事、新闻背后的真相,满足人们求精求深的信息需求,是传统纸媒的优势,也为传统纸媒做精、做深新闻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编辑记者在策划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策划内容时效性滞后,创新不足,信息雷同,难以吸引读者。

1.缺乏互动,读者黏度低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倾向采用电子化的阅读方式获得信息,而且各类资讯APP的发展使得受众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多。

新媒体传播特点在于新媒体与受众之间互动频繁,而且新媒体的内容能够根据读者的需求变化进行调整。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渠道多,微博、抖音等新兴社交软件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筛选信息,新媒体可以及时获得受众的反馈意见,为其推送感兴趣的信息。

纸媒的缺陷在于其容易忽视读者的诉求,难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读者的兴趣。这就导致纸媒无法准确收集读者的意见与建议。纸媒记者对新闻题材和角度的选择具有较大的主导权,习惯用个人主观想法去判断新闻价值。纸媒缺乏互动,读者无法表达自己对新闻的意见,以至于降低读者对纸媒内容的阅读兴趣,降低读者对纸媒的黏性。此外,纸媒内容开放性不足,读者阅读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久而久之,订阅量也会下降。

与自媒体相比,传统纸媒的信息发布与发行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报纸新闻到达读者手中时已经成为“旧闻”,读者没有新鲜感。没人读新闻,新闻价值就展现不出来了。

2.纸媒版面限制编辑记者策划能力的发挥

从纸媒的编辑与排版上看,纸媒需要借助印刷的方式呈现信息,纸媒版面有限,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编辑记者策划能力的充分发挥。纸媒的信息输出受版面容量限制,信息难以全面传递,编辑记者需要提升自己的信息凝练能力,丰富自己的文字表达技巧。

在网络平台上,新媒体可以借助几分钟的视频或者几秒钟的语音让受众接收信息,信息传播越来越及时,这种传播方式契合浅阅读时代的受众阅读特点与需求。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便捷度高,而且多数信息能够借助多媒体的多元方式得以展现,实现信息传播的立体化。

3.对新闻信息进行浅层次的解读

融媒体时代下,受众的信息需求呈现新的变化,更加注重信息的丰富性以及信息阅读的便捷性,要求新闻报道直击关键内容,便于受众快速掌握。受众对信息传播形式、信息内容都提出较高的要求,比如信息传播形式要新颖,信息内容要高度凝练,能够直观展示核心信息。

有的纸媒编辑记者没有深刻理解融媒体新闻传播规律的变化,没有精准掌握受众需求的变化,为了迎合浅阅读趋势而对新闻信息进行浅层次的解读,缺乏对关键信息的精准提炼以及对新闻价值的深度挖掘,导致信息浅薄、单一。有的编辑记者为了抢发热点,对热点新闻的报道过于片面化、碎片化,没有充分体现纸媒的新闻价值。

有的编辑记者忽视策划,多从网络新媒体上摘取内容,在办公室进行素材的整合,自己较少深入一线采集信息,新闻报道的质量不高,无法满足融媒体时代读者的信息需求。

在信息时代,如果传统纸媒的策划水平不高,创新不足,则其报道难以吸引读者关注。编辑记者需要具有策划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提升新闻质量的同时,创新报道形式。

1.增强传统纸媒报道的艺术性和人文性

传统纸媒以内容为王,在竞争加剧的融媒体环境下,纸媒编辑记者需要增强报道的艺术性和人文性,需要在增强策划意识、规范报道行为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报道的内在价值,吸引大众的关注。

例如《四川政协报》副刊版于2020年2月21日推出策划《从灾难记录中获得启发和力量》,梳理人类历史上多次遭遇的严重瘟疫,使读者从中获得启发和力量。同时回顾相关经典文艺作品,配发影评《绝境中的反抗与重生——观〈卡桑德拉大桥〉》、书评《做一个真正的人——读〈鼠疫〉》,希望在艰难时刻给人们以启迪、思考及勇气。

2.针对受众需求,挖掘热点,丰富内容

传统纸媒经过多年的运营,拥有成熟的采编团队。编辑记者的策划要根据自身媒体定位,以受众需求、受众关注点为出发点,掌握目标受众特点和阅读爱好后,再进行选题策划。

如2020年《四川政协报》结合自身宣传定位,聚焦投身防疫一线的政协委员,陆续推出《投身疫情防控彰显委员担当》《为学生上好“全民抗疫”课》《疫情防控当前,如何守护生态环境安全?》《战“疫”中,巾帼身影别样红》《科技战“疫”四川交出“硬核”答卷》《无论疫情在否勇担使命倾情履职》等策划。后疫情时代,在了解受众需求的基础上,挖掘热点,访谈政协委员,推出《疫情之下,我们需要一场“心理复苏”》《“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学模式转变成新常态》等报道,吸引了很多受众的关注。

3.加强线上线下互动,办活版面栏目,增强受众黏性

融媒体环境下,需要快速整合信息,对资源进行合理融合,创新版面内容。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众的信息获取方式发生改变,传统媒体不再成为单一的信息传播途径。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社交互动增多,纸媒编辑记者的策划也需要依靠互动,策划方案中也要体现线上线下互动的内容,形成双向沟通,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如《四川政协报》“委员故事”栏目,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策划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政协来的第一书记”系列报道,不仅在纸媒刊发文图内容,也拍摄了很多视频内容,在网站、微博、微信同步推出相关新闻视频,与受众积极互动,拉近了纸媒与受众的距离,增强了受众的黏性。

4.实现浅阅读与深阅读的相融共生

近年来,以手机、电子书、网络等电子终端为主要载体的“碎片化阅读”颇受人们关注。“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即阅读模式不完整、断断续续。随着这种阅读方式“普及率”越来越高,类似“碎片化阅读导致人们缺少思考”“浅阅读盛行”等话题一再被提及。阅读的深与浅,对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精神的走向有着重要影响。从辨证的角度看,浅和深相对而言,没有浅,就没有深;
没有深,也就谈不上浅。从理论上说,浅阅读替代不了深阅读,二者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更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创造条件,让浅阅读成为深阅读的补充,而不是坐视浅阅读日益蔓延和侵袭,是当前最为关键的问题。

传统媒体编辑记者需要具备新闻处理的科学技巧,处理好浅阅读与深阅读的平衡关系。如《连云港日报》针对一些读者的浅阅读需求,头版用清晰的导读引导读者快速浏览重要信息。同时在重要版面对重要选题进行深度拓展,吸引读者进行深阅读。

5.树立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

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是目前传统纸媒从业人员普遍缺失的,而这恰恰是互联网媒体的核心优势。“你看或不看,新闻就在那里;
我写或怎写,读者就在那里。”长久以来,传统纸媒习惯单向传播,漠视读者(用户)需求,生产出的内容是不是读者所需要的、感兴趣的均不得而知。互联网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倒逼”传统纸媒在采编环节和新闻产品开发设计上,必须以用户需求为先导,变不知为知之,变单向为互动,变经验判断为让数据说话,变过去以“我”判断为主为“反客为主”。这十几年,互联网全面或正在颠覆传媒、商业零售、金融等各个传统行业,传媒业首当其冲。未来,教育、医疗甚至传统制造业都将因此而改变。

当然,变革的同时也是巨大的历史机遇。这一变革,表面是互联网技术,背后则是由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用户需求方式变革。面向用户、服务用户、抓住用户,是应对变革的核心。

融媒体时代,受众在信息的获取上更追求便捷性,使得传统媒体的竞争压力加大。传统纸媒想应对网络媒体的挑战,就要做好策划。纸媒编辑记者需要关注读者的诉求变化,增进与读者的互动,关注社会热点。■

猜你喜欢 策划受众内容 穿行城市中读者·原创版(2022年9期)2022-11-10穿行城市中读者·原创版(2022年9期)2022-09-17新媒体传播以及受众参与式文化发展新闻前哨(2021年2期)2021-11-13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客联(2021年7期)2021-09-27曲艺受众分析曲艺(2017年2期)2017-04-04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科技知识动漫(2016年2期)2016-01-27因影像 更感同身受数码影像时代(2009年5期)2009-06-29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新闻记者(2001年3期)2001-02-13

推荐访问:创新意识 编辑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