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力视域下高校审计学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

张献莹 吉林工商学院

就业力视域下,高校审计学专业落实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成效,不仅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培育一大批专业性强、道德素质高的审计人才,优化审计秩序,同时也有利于规范行业发展,遏制财务造假和经济犯罪,帮助更多经济主体挽回损失。因此在审计学专业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能够了解当前用人单位对审计人才的素质需求现状,结合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用案例分析和实训实践等多种方法,全面激发学生对审计学习的兴趣,并制定明确的校企合作战略,让学生们在实习中明确就业方向,制定以审计工作为核心的科学的就业规划,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实践技能和职业道德修养,并强化审计责任意识。

(一)能力结构

2021年6月,《“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正式被提出,这是自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后发布的第一个与审计工作发展息息相关的规划,对于引导各行业的审计工作以及规范审计要点来讲具有重要的监督作用。在这样的体制改革背景下,要求现代化审计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的审计能力、财会知识体系,也要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准,能够应用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等,提高审计工作的成效,确保审计成果准确真实,为相关决策者的投资经营提供保障。

培养审计人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要求高校审计学专业学生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职能与作用;
熟悉审计的种类、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审计证据;
能够有序开展审计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应工作。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能力、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能力、投资与筹资循环审计能力等。核心目标要引导学生书写质量上乘的审计报告,确保审计数据的真实,降低审计风险,减少财务造假和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

(二)素质结构

就业力视域下,我国审计人才的素质结构以职业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在高校审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们必须明确审计准则和法律法规,能够严格约束自己的工作行为,坚决杜绝违法乱纪行为;
工作中要恪尽职守,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科学采集审计证据,提高审计数据处理的效率,确保信息高速快捷且准确的流通;
以公平公正为核心,增强审计报告的专业性和可用性,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思想政治素质,则要求学生们在学习及日后的审计工作中,始终坚持党和国家的领导,明确党对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进而充分发挥好审计工作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一)人才培养以个体合格为主

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各行业以及组织机构对审计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结构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高校基于就业力现状,在开展审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时候,必须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成长为专业素质过硬以及职业素养过强的审计人才,即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除了要让学生们了解财政财务活动以及财政财务信息的合法合规性之外,也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经济管理能力、法律意识以及市场前瞻意识,并对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就业规划做出积极的响应。

(二)课程建设以总体合规为主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求高校审计学专业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确保课程建设以总体合规为主。例如课程建设首先应该满足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以及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并针对不同的领域及其特殊需要,建设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库,如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计算机审计、大数据审计等。在此基础上,也要求高校审计学专业教师能够对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予以动态和及时的调整,如根据审计准则以及法律法规变动的情况,更新校本课程内容,开发更合乎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审计课程体系,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以及职业规划需要。

(三)教学改革结果以就业力为指标

就业力视域下,高校审计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成果检验以学生的就业率为基准指标。因为高校审计学专业本身具有实践性和职业化的特征,无论是案例的引入,还是实践实训的开展,都需要联合校外企业,通过引进实训软件让学生们能对审计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从而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因此,高校审计学专业的课程改革,也必须以就业为基准,着重培养学生的审计工作技能,并在实训中提高审计学专业学生发现线索、查找错弊问题、综合分析判断、做出评价及提出建议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严于律己,承担起审计的工作职责,从而全面提升高校审计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力和竞争力。

(一)有利于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就业力视域下,高校在开展审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除了要求教师在课程内容、授课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之外,更应该基于就业导向,深入了解当前审计行业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需求,解读国家对审计的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规律。在教学中融入审计职业发展的相关内容,鼓励学生们尽早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发展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例如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审计工作中大量的信息搜集、存储和计算工作由计算机和智能技术取代,学生要有目的性地熟悉审计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技巧,更多地学习大数据审计等智能技术。高校也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中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兼任学生们的实务实训指导教师,让学生们在审计项目实训中,寻找自身能力素质中的优势所在,逐渐树立个人的职业目标,这些举措有利于引导学生们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为日后的就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全面提升审计学专业教学成效

就业力视域下,高校审计学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完善,需要教师从全局的视角出发,充分了解审计行业的变化趋势以及各类型单位的用人需求,点对点或点对面地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审计学人才培养方案。例如,教师通过对外进修了解当前审计从业人员应当要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风险前瞻意识和市场分析能力等,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中便可以融入以上内容,使课程系统更与时俱进,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除了在课程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之外,就业引导下高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聘用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优化教师结构,为学生们提供最新的审计案例,开阔学生的视野;
同时创造学生到合作单位顶岗实习的机会,帮助学生积累实践工作经验,理论夯实和实践探索的双重驱动,有利于全面提升高校审计学专业的教学成效。

(三)有利于促进审计行业的持续化发展

审计工作作为监督企业财务运行的经济警察,对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来讲具有重要影响。尤其随着市场中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规模日益扩大,需要更多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审计人才,把关企业的经济往来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促进审计学专业的教学改革,通过整合审计行业资源、改革教学模式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为审计用人单位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这些人才不仅专业对口,而且在学习阶段便已经积累了较多的实战经验,思想富有创造性,计算机应用水平较高,协调沟通能力良好。因此入职后的培训,不需要企业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成本,职业胜任力相对较强。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审计学专业人才毕业后继续选择深造,通过学术研究和专业技术钻研,致力于从事审计教科研工作,加速了行业的进步。

(一)教学实际与学生就业发展相脱节

《“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能够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体系中审计工作的职业效能,需要为各行业持续不断地输入审计人才,这就对高校审计学专业教学的改革提出了严格需求,毕业学生除了具备夯实的理论基础和审计实践技能之外,也要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公平正义感,使审计工作合理且公平,为审计报告使用者的有序决策提供保障。但是当前,部分高校在建设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时候,由于重视力度不足,课程内容存在滞后性,所培养出的审计学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大多数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需要重新学习审计技能和工作要点,不仅缺乏竞争力,同时也浪费了资源和时间。

再加上审计学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学生日后就业的方向,创新课程体系。但事实是,部分审计学教师没有以学生的就业趋势为导向,设计的课堂案例和实训内容大多具有普适性,缺乏针对性,重理论轻实践,例如仅告知学生搜集审计证据的方法,没有让学生真正应用于实践,情景创设动力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习得效果。

(二)实践教学和案例应用不协调

就业力视域下,想要全面提升高校审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成效,需要教师遵循审计学专业建设的规律,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互动性,引入大量案例并创设多元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计素养和专业技能。但是在当前审计课堂上,部分教师引入的实训案例明显存在滞后性,依然以分析、计算数据和书写审计报告为主,审计案例无法充分反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实务工作,缺乏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双向互通。

除此之外,高校审计学专业也较少与校外的审计机构或会计师事务所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无法为学生们提供充分且高质量的顶岗实习机会。学生参与实践大多以企业参观、专家讲座为主,无法在短时间内了解审计机构的运行规律以及审计从业人员基本的工作流程等,实践经验严重不足。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不充分

就业力视域下,落实好高校审计学专业教学的改革,除了要做好课程创新、就业指导等系列工作之外,也要引进高质量的“双师型”审计教师团队,做好必要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工作。但当前大部分高校审计学专业的教师,虽然学历、职称较高,但缺乏审计相关实际工作经验,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中很难自然融入审计实务工作中的要点和技巧,仅仅是纸上谈兵。

学校在培养“双师型”审计教师的时候,也没有充分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为教师提供出国访学、对外进修、挂职锻炼的机会,大多让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或圆桌会议的形式开展教科研活动。这种模式很难激发审计学专业教师学术研究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开发适应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及内容,师资队伍的建设呈现出不充分、不协调的特征。

(一)结合就业现状,革新高校审计学专业教学体系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在就业力视域下想要促进高校审计学专业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当下审计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制定更科学且严谨的审计学专业教学体系,致力于满足毕业学生的就业发展需求,提升竞争实力。

首先,应该革新高校审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除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之外,也应该基于课程思政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审计工作中需要承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与此同时,还需要教师将就业胜任力模型融入教学目标体系的建设中,帮助学生解读审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用人单位对审计人才的招聘需求,鼓励学生设置明确的职业目标。

其次,要求高校审计学专业教师能够革新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并强化应用型校本教材的建设。例如在讲到审计风险等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剖析经典的审计失败案例,让学生们了解到什么是审计风险、哪些因素会影响审计风险,注重培养个人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敏感度和社会责任意识。

(二)深化校企合作,提高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应用比例

高校审计学专业实践性强,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丰富的教学案例或创设动态的实训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到审计实训工作当中,了解日后要接触的岗位内容和工作流程。校企合作作为提高审计学专业教学实践性的重要前提,需要高校联合当地的审计机构或会计师事务所,一方面引入会计师事务所实际经手的审计证据、审计文件等,让学生们了解会计师事务所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审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如针对破产企业,要对其资产、负债、财产处置及债务清偿等事项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检查和监督,出具审计报告,维护债务人、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最终让学生对破产企业的审计流程有清晰的了解。

另一方面,高校为开展合作的审计机构或会计师事务所每年定量输送新鲜血液,而相应的用人单位也应该为即将毕业的高校审计学专业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让这些学生参与到日常的审计工作当中,做好定向监督和跟踪审查的工作。整套流程除了要确保学生在实习中能学到知识和技能之外,用人单位和学校也要对其人身安全负责。针对一些表现优秀、素质过硬的人才,毕业后可以直接到岗留任,增强毕业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

(三)优化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审计教师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就业力视域下全面提升高校审计学专业教学改革成效的关键,也是提高人才培养效率的重要举措。因此高校可以通过与政府部门、企业之间开展合作,邀请审计机构的审计专员或者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到学校兼任审计实务导师,为学生们上课或者指导论文,带来更新鲜的审计案例素材及实务工作讲解。

在招聘和培训方面,学校也应该增加资金投入力度,除了考察审计教师是否具备相关学历和职称之外,也应关注应聘者是否拥有相关工作经验、良好的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和责任意识。在培训环节,高校需要定期为审计学专业教师提供对外进修、出国访学以及挂职锻炼的机会。例如利用寒暑假,让教师们深入到会计师事务所中体验审计工作流程、学习审计报告的书写方法,将这些经验汇总到教学中,不仅全面提升了高校审计学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优化了师资队伍,同时也能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就业力视域下,全面提升高校审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成效,不仅符合社会对审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整个审计行业的发展和更新。在实践中,要求高校审计学专业教师以及院校领导,能够进一步结合学生就业现状,革新审计学专业教学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增加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应用比例。除此之外,也要持续优化审计学专业教师队伍,培育高素质的“双师型”审计教师,满足高校审计学专业学生的素质需求和职业需要,为促进学生个人职业的发展以及推动审计行业的加速进步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审计学视域审计工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环球市场(2020年9期)2020-09-10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2期)2020-05-28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今日财富(2020年12期)2020-05-09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9年7期)2019-09-17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消费导刊(2017年4期)2017-07-24对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24期)2016-12-07基于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审计学教学改革研究时代金融(2016年29期)2016-12-05新形势下高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推荐访问:视域 对策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