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解读

骆素青 林红 刘彬彬

摘要: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展开的国际和国内背景,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的八个要点,即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对待宗教工作必须坚持“导”的根本态度、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和人才培养,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加强宣传教育、政策指导、贯彻落实三个方面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宗教工作;
时代背景;
要点解析

中图分类号:D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96(2021)04-016-06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2021年度立项课题(HEB202121)。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次第展开,多领域的治理思想相继问世,宗教领域的治理思想也随之展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全面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对待与处理宗教问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眼于我国国情和宗教的具体实际,在认识宗教工作和处理宗教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宗教工作中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深刻把握和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展开的时代背景

任何理论和思想都打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同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论述也是紧扣时代命题,紧紧围绕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聚焦我国宗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而展开的。他站在时代制高点,总结历史,针对现实,对我国的宗教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

(一)国际背景:宗教与政治的互动呈现出新态势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当前国际社会宗教与政治之间的互动不断增强。宗教带来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冲突影响着国际政治的发展和走向,二者之间的互动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

1.宗教的政治化态势不断增强。在全球化进程中,宗教与政治的关系渐趋升温,逐步发酵,成为影响国际国内局势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行政教分离,但政教分离并不能彻底剥离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在当今很多国家,宗教仍然是凝聚政治力量的重要手段,宗教与政治的互动仍然多种多样,宗教呈现出了政治化倾向。例如,20世纪中后期,欧亚大陆爆发了一系列足以改变地缘政治格局的宗教革命。[1]

2.宗教成为诱发矛盾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宗教具有排他性,每个信仰者都会将其信仰的宗教或者教派视为绝对真理,把其他宗教或者同一宗教的其他教派中不符合本宗教或者本教派教义的视为异端或邪教。这种排他性使得不同宗教或者同一宗教的不同教派在诸多问题上难以协调,造成矛盾冲突。而且,某些宗教或者教派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增强自身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對于某些民族的形成、发展、演变产生过重要作用。宗教的排他性和民族性容易导致各宗教、各教派之间的冲突,也会加剧民族之间的矛盾。任何国际冲突都不是单一由宗教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巴以冲突除宗教因素外,还涉及领土争端、水源问题、大国干预等因素。但是,宗教在国际冲突中扮演着催化剂角色,国际冲突若涉及宗教问题往往就会增加解决的难度。

3.宗教极端主义抬头。宗教极端主义是打着宗教旗号的一种极端主义思潮,其目的是要恢复神权统治,建立政教合一国家。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是反社会、反科学、反人类,是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一股反动势力。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宗教极端主义者煽动宗教狂热以及不同教派之间、不同信仰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仇恨,制造暴力冲突。恐怖主义分子和帝国主义者也在歪曲利用各自的宗教信仰来挑起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这些都反映了全球宗教问题的复杂性与严峻性。宗教极端主义给国际秩序和地区稳定带来巨大安全威胁。

(二)国内背景:宗教领域全局稳定中积累了一些突出问题

我国五大宗教除道教外,都是外来宗教,与境外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际宗教的影响。各种宗教势力不断地向具有同一信仰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渗透,一个国家发生宗教的摩擦冲突,必然引起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联动反应。在国内国际环境交互影响下,我国宗教呈现出以下基本态势。

1.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仍然是客观现实。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并没有湮灭在历史进程中;
相反,宗教自其产生以来就通过不断调节自身,适应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长期存在是党对我国宗教客观现实的一个重要论断,也是制定宗教政策的一个基本依据。宗教存在的长期性的一个显著时代特征就是宗教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形成了“网络宗教”,在虚拟空间大规模传播。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始终是我们党制定宗教政策必须清醒认识和牢牢把握的基本现实。

2.信教人口数量庞大,社会影响不断增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信教群众是1亿左右。改革开放以来,信教人数上升很快,基督教的迅速发展尤为引人注目。2018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布中国信教群众达到了2亿,即信教群众占我国全体人口的1/7左右,信教人数的膨胀也使得宗教的社会影响不断增强。

3.宗教渗透形势严峻。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是某些西方国家和各种反华势力的惯用手法。宗教渗透的目的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群众,从根本上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例如,美国一直以宗教自由作为其对华政策的一个具有冷战思维的对抗手段,从1999年至今,每年都会发表《国际宗教自由报告》,都将中国列为“侵犯宗教自由最严重的国家”。美国在双边关系、国际领域、多边领域不断借题发挥,对我国内政外交加以干涉,从而进行“颜色革命”。

4.宗教极端压力较大。宗教极端是在宗教名义掩盖下,传播极端主义思想主张、从事恐怖活动或分裂活动的伪宗教行为,具有极强的蛊惑力,容易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宗教极端往往和渗透相联系,首先通过渗透掌握一定的群众基础,然后等待时机控制教会,煽动宗教狂热,制造歪理邪说,借机采取暴力行为,最终目的是分裂和颠覆。国内外发生的一些极端事件,都可以找到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子,让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警惕和防范。

5.宗教乱象较为突出。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宗教问题一直较为复杂和敏感,宗教领域遗留问题较多。当前,随着社会治理向纵深发展,宗教领域的一些乱象和非法宗教活动也逐渐浮出水面。前些年,在佛、道教界,“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现象比较严重,假僧、假道借教敛财骗色之类的事屡见不鲜;
基督教方面,多年来非法传教经常发生,私设聚会点现象突出;
伊斯兰教方面,各种地下的经文学校、阿语学校屡禁不止,宗教干预司法、行政、教育的现象也有发生,有的地方甚至存在“去中国化”“逆中国化”的现象。这些乱象和非法宗教活动的存在,干扰了正常的宗教活动和群众的社会生活,使境外的渗透以及邪教和三股势力有可乘之机。随着宗教治理的深入开展,這些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仍需持续治理。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的要点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重要会议、赴地方考察工作、出国访问活动中,就宗教问题、宗教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主要体现在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5月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8月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2020年8月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赴地方考察工作、在出国访问活动中也有一些关于宗教工作的讲话。全面梳理这些重要论述,总结出其关于宗教工作和宗教问题的主要观点。

(一)宗教工作的重要性

基于对国内外宗教形势的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把对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他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

第一,宗教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辐射性,其背后往往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文化问题等。宗教工作不仅含括在统战工作之中,而且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全局性工作。宗教工作的对象是2亿的信教群众,信教群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力量。如果2亿信教群众的工作做不好,社会主义全局事业就做不好。第二,宗教工作事关民族团结。我国有的少数民族多数人共同信仰某种宗教,宗教对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宗教工作做不好,就会影响民族团结。第三,宗教工作事关党群关系。宗教工作面对的是广大的信教群众,他们是党的重要执政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宗教工作的经验和教训都表明:宗教工作是夯实执政基础的民心工程。第四,宗教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当今世界总体是稳定的,但仍然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我国安全局势总体稳定,但仍面临各种挑战。在国际国内背景的交织下,我国宗教领域呈现出复杂局势,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国家安全。第五,宗教工作事关祖国统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在宗教信仰上具有天然的亲缘性,两岸宗教界的交流交往能有效助推两岸关系发展。

(二)对待宗教工作必须坚持“导”的根本态度

基于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待宗教的正确态度是“导”。历史证明,宗教对各种社会形态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客观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我们对待宗教的根本态度是“导”。1991年中央第一次提出要“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993年,“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成为党指导宗教工作的重要方针之一,延续至今,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

宗教具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重性,要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抑制宗教的消极作用。要使宗教成为增进社会和谐的力量,避免其成为诱发冲突的力量。“导”鲜明回应了对待宗教“放”和“收”的错误认识。简单的“放”和“收”,都只是看到了事物的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
只看到表象,没有看到本质。只看到宗教的消极作用而看不到其积极作用,或者只看到宗教的积极作用而看不到其消极作用,都是不正确的。“导”并不是放任不管,对于宗教领域存在的问题要依法管理,对披着宗教外衣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打击。

(三)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

在2016年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支持我国宗教界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命题。2017年,“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成为新时代宗教工作最鲜明的标志和最主要的努力方向。

受复杂的国际形势影响,我国宗教领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中国化”的倾向。伊斯兰教领域出现了清真寺建筑风格的沙化、清真概念泛化,还有的地方强调教法,与国法产生了一种张力,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宗教干预世俗生活的现象。基督教领域陆陆续续出现了教堂外观建筑、宗教礼仪习俗、宗教音乐、宗教绘画等方面与中国社会文化保持某种疏离的“去中国化”倾向。新时代,我们应该努力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纠正“去中国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指向。

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不是要“改造宗教”,也不是要“改变信仰”,而是要使各宗教更好地适应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基本要求有两个:最高要求是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
最低要求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要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核心是宗教思想建设中国化。而实现宗教思想中国化要靠教职人员,所以对教职人员的培养非常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里反复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宗教界人士素质,确保宗教组织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教职人员手中,通过他们在宗教思想建设方面建构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对接的,和平、宽容、理性的神学思想。

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教制宜,注重实际效果。党和政府要支持宗教界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社会发展进步要求的阐释,但不能搞运动,不能瞎折腾。

(四)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宗教工作与我们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息息相关,既为国家发展战略所制约,更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宗教事务管理模式,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整体战略。当前,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的基本方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要大力加强依法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把宗教工作纳入全面依法治国的整体框架进行考量,纳入国家治理体系,非常重视用法治方式来做宗教工作。他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必须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不断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修订。这个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宗教方面的综合性行政法规,在2004年由国务院出台,到2016年已经实施12年。12年来,宗教领域出现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原来的《条例》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宗教工作形势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2014—2017年,《条例》修订连续4年被列入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
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审议并修订通过;
2017年8月26日,李克强总理签署第686号国务院令发布;
同年9月7日,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新修订的《条例》”)正式公布;
2018年2月1日,新修订的《条例》正式施行。新修订的《条例》体现了党中央关于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贯穿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健全完善了宗教事務管理格局,发挥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相关部门、乡镇村居委会、宗教团体的作用,体现了法人制度、财税管理手段等现代管理理念,细化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法律责任,增强了管理与监督的可操作性、针对性。

对党委和政府尤其是统战、宗教工作部门来说,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宗教工作,处理宗教问题要依法有据,杜绝以个人意志替代法律法规;
对宗教界来说,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要提高法治意识,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新修订的《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已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修订颁布了本地的宗教事务条例;
而且,《宗教团体管理办法》《伊斯兰教朝觐事务管理办法》《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宗教院校管理办法》也相继出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的要求。

(五)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密切党同信教群众的关系,使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联合起来,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群众性是我国宗教的基本特征之一。早在1953年,第四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李维汉的报告《关于党的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初步检查》,第一次提出了宗教“五性”,其中之一就是群众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有信教群众1亿多人,现在有信教群众近2亿人。宗教的群众性始终是我们党制定宗教政策法规的重要依据。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都基于我国宗教的群众性特征。“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这一论断揭示了宗教工作的本质属性,确立了宗教工作的政治坐标,划定了宗教工作的基本范畴,蕴含了宗教工作的应有态度。[2]它关系到我们怎么看待信教群众,怎么看待宗教人士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应论述,明确了广大信教群众是社会主义的建设力量,是我们可以依靠的力量。敌对势力越是利用宗教搞分裂,我们就越要把信教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不能带着固有成见,认为广大信教群众是异己力量,是防范和打击的对象,那样就会犯根本性和方向性的错误。

(六)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也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四句话”: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四句话”从此以后成为宗教工作中最为密集出现的词汇,在此后历次关于宗教工作的会议文件中都会重点强调。“四句话”是党的宗教工作经验的高度总结,是被实践证明的做好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必须坚持不动摇。

(七)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宗教关系包括党和政府与宗教、社会与宗教、国内不同宗教、我国宗教与外国宗教、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关系。这是我们党首次系统阐述宗教关系的基本内涵,对于准确把握宗教在我国社会中的定位,正确处理宗教与社会有关方面的关系,有效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3]以上五对宗教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党和政府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构建积极健康的政教关系,必须坚持政教分离,坚持宗教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实施,坚持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4]

(八)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和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尊重和发挥他们在宗教内部事务中的作用,努力建设政治上可信、作风上民主、工作上高效的高素质领导班子。[5]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下建立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是党处理宗教问题的政治优势和有效经验,我们必须要支持爱国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和人才培养,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党的宗教工作经验教训,科学分析了新时代宗教工作形势,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宗教工作的正确、深刻的论述,其中的精髓是要以“导”的态度对待宗教工作、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这是目前宗教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统一了认识。

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做好宗教工作的根本遵循。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就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宣传教育、政策指导、贯彻落实。

(一)加强宣传教育

首先要加强宣传工作。宗教工作是全党的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工作,它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守护好党的思想阵地,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通过发布白皮书、撰写理论文章、编写学习读本、制作理论政策专题片等,在社会上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要讲清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与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方针政策之间是辩证统一的。要着力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紧密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事业。

其次要加强教育培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對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学习,加强对宗教基本知识的学习,把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使各级干部尽可能多地掌握。”[5]这就是说,不仅宗教工作干部要学习,而且其他干部也要学习,因为宗教工作具有全局性。与其他领域工作相比较,宗教工作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非常强,必须经过专门、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因此,我们要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进教材、进学校、进党校行政学院课堂,成为所有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学习内容,切实提高党政干部对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宗教政策理论水平。

(二)加强政策指导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交流更加频繁的条件下,宗教问题更加复杂敏感,区域性差异性更加明显,既要允许地方在中央政策和国家法律框架下,主动积极探索研究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措施办法,也要加强调查研究和政策指导,确保各地坚定地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导本地的宗教工作,避免出现地方政策脱离或违背中央精神,自行其是,损害中央方针政策严肃性权威性的情况。[6]

(三)加强贯彻落实

在宗教工作领域,长期以来存在“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的问题,存在“管多管少,把握不好;
管轻管重,不太好弄”的困惑。几十年来宗教领域积累了一些问题:有的地方教风不正,有的宗教有“去中国化”倾向,有的强调信和不信的对立,有的地方非法传教现象突出,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活动加剧,邪教组织仍然是破坏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互联网也给宗教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宗教领域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解决的思路都包含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宗教工作的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贯彻落实力度,推动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维护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张志刚.全球宗教问题与世界宗教知识[J].宗教学研究,2020(3):1-6.

[2]蒲长春.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论述[J].中国宗教,2018(3):16-21.

[3]中共国家宗教事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的十八大以来宗教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EB/OL].[2021-10-26].http://www.sara.gov. cn/zjzc/316537.jhtml.

[4]张训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研究[J].中国宗教,2018(8):24-26.

[5]习近平: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EB/OL].[2021-10-2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23/c_1118716540.htm.

[6]马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J].中国宗教,2018(3):38-40.

责任编辑:赵洪波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 数字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新路径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年12期)2022-05-29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艺术评鉴(2022年6期)2022-05-10生态时代背景下我国绿色农产品转型升级研究河南农业·综合版(2022年3期)2022-04-08“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科技信息·学术版(2022年8期)2022-02-25华丽追梦者小资CHIC!ELEGANCE(2019年20期)2019-07-02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0期)2019-05-28时代背景:“药引”还是“药量”语文天地·高中版(2016年12期)2017-01-07时代背景下国产电影的平民美学电影文学(2016年22期)2016-12-20文化外交的时代背景与应用价值博览群书·教育(2016年9期)2016-12-12泰国恐怖电影兴起原因探析戏剧之家(2016年16期)2016-09-28

推荐访问:总书记 论述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