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刘华东 刘海浪 林大川 唐俐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在非思政课程的教与学中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与其他诸多课程一起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三全育人”教育体系是当下高等教育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得到了蓬勃发展。所谓混合式教学是指线上教学与传统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了构建“三全育人”的教育环境,在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专业课程知识教学的同时,也应该利用线上线下全覆盖的立体式教学环境开展课程思政,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传统的课程教学往往专注于课程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育人方面虽有涉及,但具有较大的随机性。现阶段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发挥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线上和线下教学之中,这个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紧迫性。为避免随机化、零碎化,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建设系统化的课程思政的思路和框架。

从世界范围来看,思政教育具有普遍性。虽然关于思政教育的概念及其内涵不尽相同,但培养和维护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是其目的之一。1986 年10 月,第40 届国际教育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该会议在加强道德伦理、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等教育方面形成共识。对各个国家来说,高等学校都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美国高校的思政教育以社会实践为主、正式课程为辅。西方发达国家的课程思政注重在专业教学中激发学生去思考与专业有关的社会伦理问题,以此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

当前,国内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思政类课程。然而,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在学校教育中,专业任课教师才是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因此,在专业课中系统而有组织地开展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2005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上海市率先提出并实践了“课程思政”理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专业类课程科目多总课时长的优势,强化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课程思政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但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即课程思政主要是通过挖掘专业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利用专业类课程开展思政教育,强化其思政教育功能,使之成为“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不少高校在课程思政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目前的课程思政还缺乏系统规划,思政元素碎片化,与教学内容结合不够紧密,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难以保证。此外,不同专业课程在进行课程思政时在广度深度方面应该执行到什么程度还缺乏指导性意见;
开展的课程思政是否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执行效果如何,目前也缺乏较好的反馈和评价机制。由于缺乏形成体系的思政教育理念和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评价机制,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时也较为随意,效果难以保证。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国内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展了“互联网+思政课”以及“互联网+课程思政”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这些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成果,但也有不少工作只是简单地把传统思政教育的内容搬到互联网上,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对于网络思政教育的特点目前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方法和视角较为单一,没有形成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执行框架。

虽然在混合式教学的推动下,许多的网络教学资源已经在各平台上线,但融入课程思政要素的网络资源建设还有所欠缺。在观念上,有部分教师依然以传统课堂为主,仅仅把网络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思想价值引领上的作用,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在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一流课程建设的大背景下,各教学平台上涌现出大量的线上课程,其中不乏质量上乘的线上“金课”,这为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课程思政的改革首先要明确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思政教育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呈现零碎化、片段化。因此,需要根据课程特点,确定具体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确定目标之后,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课程思政教育评价机制,对于改革过程和改革实施的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形成反馈机制,促进改革的持续推进。在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应该以基本教学内容为载体,构建一个线上、线下、课堂、课外全方位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并通过混合式教学手段在课程的教学中展开思政教育实践,以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为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开展,本文提出了一种改革思路框架(见图1),并以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为例进行了阐述。

(一)明确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

在大学教育中,首先应该在整个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上确定总的思政教育目标,然后按照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原则,根据具体课程的专业特点,同时通过学习调研,探究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达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的目的,实现对总的课程思政目标的完整划分。在确定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时,切忌空、大、全。划分时,对于同一个目标可以在不同课程上分配不同权重,确保目标的实现。举例来说,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工科类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受众面广。该课程的受众大都是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永不言弃的精神等。

(二)研究课程思政教育反馈评价机制

从宏观上来说,课程思政的开展必须以是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否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标准。具体到一门课上,在设定好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之后,后续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课程思政的实施等环节均应围绕教育目标进行。为了及时发现这些环节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检测最终的结果是否与目标一致,需要对各个环节分阶段进行反馈和评价研究。

实时的反馈和评价有利于课程思政改革向课程思政教育目标靠拢,有利于提高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效应,有利于“三全育人”教育体系的构建。在反馈机制方面,针对具体的一堂课,可以对照大纲评价课程是否按要求执行,但对于学生的接受程度用反馈机制难以衡量。对于一门完整的课程教学来说,在课程结束后,是否实现了培养目标,是否达到了预设的课程思政效果,目前还缺乏标准化的反馈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法方面,可以在教学开始前,针对要实现的课程思政目标设计问卷,对学生开展调查。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不定期地继续做多次类似的调查,对比先后调查结果,分析教育效果是否与目标一致,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是否要修正教学方案。在课程结束后再次对比最后一次和第一次调查的结果,评价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问卷的设计与定量的评价标准则需要结合具体课程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比如,针对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可以调查学生使用盗版软件的情况、作业抄袭情况等。在开始上课前摸底调查,在课程进行中监控,最后再做一次系统的调查,把课程结束后的结果与课程开始前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目标的达成情况,为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供参考。

(三)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大纲制定

在明确课程思政目标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之后,应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结合混合式教学开展模式,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特点,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为构建“三全育人”教学模式制定蓝本。

在教学大纲中,除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还应该对课程思政目标进行分解,并将分解后的目标安排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比如在C 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大纲中,可以对树立良好的知识产权意识这一目标进行划分。在第一次课上,教师明确要求学生使用正版编程软件;
在后续的课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保护好自己写的程序不被抄袭;
通过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后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在懂得珍惜自己劳动成果的同时,也更能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正式的教学大纲可以包含一个目标分解矩阵或者表格,对思政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时安排等有较为清晰的对应关系。

(四)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

课程思政元素是思政教育开展的基础。思政元素的挖掘需要结合课程特点,避免生搬硬套。深挖课程的思政元素,不是在课程知识点上简单地引申出大道理,而是根据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结合工作、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或社会热点等,提炼出其中的思政教育意义,选择相应的案例。这样的例子放在教学环节中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在举例来说,考虑到学生对互联网和电子游戏接触较多,结合算法的特性的知识点,我们设计了一个选择题(见图2),目的是让学生思考电子赌博游戏的本质,远离网络赌博,教育他们要善于运用所学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思政元素案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在达到一定量之后需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组织。缺乏组织的话,容易出现思政案例分布失衡的问题,这可能会导致课堂思政教育在实施时存在盲区。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对思政元素进行组织,设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可以按照目标要求、课时安排等较好地权衡思政元素案例内容的选取和分布。可以把相关案例有机地融入线上资源、教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从而营造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育环境。

(五)建设基于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资源体系

混合式教学资源包含线上和线下资源。其中线上资源有视频教学、在线评测、仿真实验、富文本学习资料等,线下资源则包含教材、教案、小组活动方案等。需要在如此繁多的环节中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其中并且形成体系,短时间内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效。因此,在课程思政改革初期,可以在现有国家线上精品课的基础上,制作整合思政教育案例的SPOC,与线上“金课”互为补充。随着改革的深入,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制作更符合教学大纲需求、更能融合思政要素的线上资源。在线下,根据大纲安排,把相应的思政元素案例融入教案、小组活动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编制符合课程思政目标的教材。线上教育资源与线下教育资源在建设之时应该按照大纲安排,做好方案,互为补充,不要有意地区分主次,也不要大量重复,而要构成体系,与思政理论课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六)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践

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实现预期目标,最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此外,还需要通过教学实践获取第一手的反馈信息,进一步评价整个课程思政教育架构的合理性。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对现有的课程架构进行调整,实现持续改进,这对于确保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来说至关重要。为此,在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时,需要按部就班、有序地执行。

首先,在实践中应该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进行。其次,应该及时地对教学开展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并根据反馈和评价结果,形成修订方案。修订方案应该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修正尚未开展部分内容以及时调整后续实践方案,二则是修订已开展部分内容以完善方案。最后,经多次实践后,综合分析反馈和评价结果,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育实施方案。

在大力发展混合式教学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相应条件下高校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改革路线和发展框架,即需要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制定课程思政教育反馈评价机制,深挖该课程的思政元素,构建一个线上、线下,课堂、课外,全方位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展开思政教育实践的同时,根据反馈评价机制对实践过程进行评价总结,形成一种可持续改进的改革框架。最终构建一个能够润物细无声的教书育人的混合式教学环境。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思政目标 “石油工程专业英语”开课情况调研与分析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24期)2022-07-19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在线学习(2022年4期)2022-05-31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在线学习(2022年4期)2022-05-31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浅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总复习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年11期)2017-01-12新加坡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比较分析地理教育(2016年2期)2016-02-29试论高等教育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4年2期)2014-04-26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中学英语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中学英语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推荐访问:路径 混合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