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民族理论政策(完整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党民族理论政策(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新时代党民族理论政策(完整文档)

新时代党民族理论政策3篇

【篇1】新时代党民族理论政策

民族理论政策知识问答


民族宗教政策知识问答

1、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3)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4)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策;
(5)积极发展少数民族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政策;
(6)保障各民族使用发展语言文字政策;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8)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

2、什么是民族平等?

答:
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居住地域大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大家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一切权利上都是完全平等的,在承担义务上也是平等的。不允许任何民族有任何特权,禁止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禁止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3、民族团结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4、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答: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5、如何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

答: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社会各行各业都要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各类生产经营者,交通、宾馆、饭店、商店等窗口服务行业,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城市管理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要遵守法律法规有关保障民族平等的规定,对各民族一律平等、一视同仁,不得生产经营含有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产品,不得拒载、拒住、拒餐、拒售,不得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增加录取条件、提高录取标准,不得歧视少数民族群众,防止出现伤害民族感情、损害民族团结的情况。

6、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答:“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7、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什么?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8、民族工作“三个离不开”和“四个维护”的内容是什么?

答:我国民族关系的基体特征是“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民族工作要坚持“四个维护”的原则,即: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9、在清真食品管理中,对公民的要求是什么?

答: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尊重食用清真食品民族的饮食习惯;
对于违反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有关主管部门举报。清真标志牌民族事务主管部门统一式样,禁止转让、租借、买卖或者冒用清真标志牌。综合经营的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宾馆等设置的食用清真食品饮食习惯民族的禁忌食品或者物品的摊位、柜台,应当与清真食品的摊位、柜台保持适当距离或者配置隔离设施。

10、党和国家为扶持和发展民族教育事业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

答:创办民族院校,创办寄宿制学校,推广双语教学,实行异地办学,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学生上大学,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等。

11、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2、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容是什么?

答: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
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接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义务。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

13、我国宗教实行政教分离的内涵是什么?

答: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不能以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为借口,放弃或摆脱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绝不允许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绝不允许强迫任何人特别是十八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入教、出家和到寺院学经,绝不允许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14、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四个人人”是什么?

答:人人讲民族团结、人人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懂得民族政策、人人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篇2】新时代党民族理论政策

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它是党和政府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的,其本质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间和各民族内部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共同繁荣

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依据,是维护民族团结的生命线。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关于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在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认真回顾总结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创新,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完成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根本任务,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理论政策基本框架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解决民族问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阐述了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主要体现在《关于回回民族问题的提纲》、《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文件中。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决定按照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建立单一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确立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原则。在此基础上,1954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工作的经验和成果,明确规定了民族问题方面的任务和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民族问题方面的内容,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回答了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关于民族平等,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保障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关于民族团结,明确提出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任何分裂民族团结的行为;
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关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均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
强调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逐步消除事实上的不平等。

  这些理论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处理民族问题的正确理论原则和基本政策。这些基本理论政策,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和制度前提,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一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我国各民族共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错误理论,重申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地位和党的民族政策,实现了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标志,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开启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发展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4月,中央召开全国边防工作会议,全面重申党的民族政策。1980年4月,中共中央批转《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明确指出,在我国各民族都已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今天,各民族间的关系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所谓“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说法是错误的。1980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评所谓“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进一步对这一错误理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这就从理论上彻底推翻了笼罩在民族工作上的“左”倾错误思想,实现了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二大总结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突出强调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民族工作的理论发展和政策制定都取得了很大突破。在民族工作任务方面,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在民族区域自治方面,强调要使各民族实行“真正的民族区域自治”,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在各民族繁荣发展方面,明确提出不把经济搞上去,民族区域自治就是空的;
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方能不能发展起来。中央书记处专门召开了西藏、云南、新疆、内蒙古、青海和海南岛民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支持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些理论政策,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才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顺利起步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保证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的开创和不断发展。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敏锐把握国际国内民族问题的发展变化,鲜明提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重要思想,科学阐明民族问题的内涵,并把发展作为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核心,推动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发展创新

  1990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新疆视察工作时强调指出,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思想,是对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概括,是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成为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针对苏东剧变后我国民族关系面临的复杂形势,党中央、国务院于1992年召开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等方面的关系。这个论断,第一次把发展引入民族问题的内涵,为民族工作的思想解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经济,强调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国家先后实施的沿边开放战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同时,从多个方面对民族理论作出了新的概括和发展,包括:深刻揭示了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重要性的基本特征,强调“民族、宗教无小事”;
明确提出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就是要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修订了民族区域自治法;
突出强调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明确提出民族干部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深刻阐明民族与宗教的关系,强调处理好民族问题必须注意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旗帜鲜明地指出处理好国内民族问题,必须同时坚持在国际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三股势力”。

  这些理论政策,是我们党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对我国民族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的十多年,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始终保持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不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大发展,增进了民族之间的大团结,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鲜明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了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与时俱进

  新世纪新阶段,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对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2003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上鲜明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需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

  2005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两个共同”的科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指出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
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具有强大动力;
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具有坚实基础。“两个共同”的主题,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精辟总结,是对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任务的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进一步为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此基础上,2008年9月,针对近年来我国民族团结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胡锦涛指出,强调民族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保证,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这一重要论述,与"两个共同"的主题既内在统一又相得益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民族工作的新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在民族工作实践和认识上的新突破,体现了各族人民和社会各方面对民族工作的新期待。

  与此同时,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新突破。在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方面,明确提出既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又要给予更优惠的政策;
既要帮助他们把经济搞上去,又要帮助他们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既要继续发挥中央政府的作用,又要坚持抓好各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颁发实施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制定实施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少数民族事业等专项规划。在民族关系方面,指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其中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在民族区域自治方面,指出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在少数民族干部方面,强调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在加强和改进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方面,提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认真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方面,提出要切实加强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强调不仅要教育少数民族,更要教育汉族;
不仅要教育群众,更要教育干部;
不仅要教育一般干部,更要教育领导干部。

  这些理论政策,充分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开辟了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新境界,推动了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工作的不断发展,使我国民族关系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和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新的征途上阔步前进。

【篇3】新时代党民族理论政策

民族理论政策相关论文范文

民族理论政策论文篇一

《 浅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改革 》

摘 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研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它揭示了民族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民族理论的纲领和方法。在学习民族理和与民族政策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们具有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念。本文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工作,略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创新问题。

关键词:民族理论 民族政策 教学创新

中国共产党自产生以来就很重视民族的问题,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制定了许多合理的民族政策,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平等团结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掌握党的民族政策,是每个学生的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增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学的时效性和创新性。

1 课程目标上,老师要做到知识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我国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学生们在掌握了我国民族的基本情况后,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让学生科学的认识我国民族与民族问题的根源,使同学们树立各民族相互依靠,谁也离不开谁的观念,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与世界观,让学生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们的民族意识。培养他们热爱少数民族,热爱中华民族,使学生们形成促进各民族的进步和团结,维护祖国和平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的正确民族意识。作为党培养的优秀知识青年,我们应当处理好这些关系。让学生们成为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拥护者和执行者。纵观民族发展的历史,中国在民族问题上是解决得最妥当、最好的。是任何其他国家无法相比的,这应完全归功于我党正确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要让学生们了解党的民族政策,了解新民族政策带来的成就,特别要让学生们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在民族政策指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正确理解党的民族政策,自觉地成为我党民族政策的拥护者和宣传者。

2 在教学内容上,要与时俱进,把新时代的精神注入新的民族理论中

任何理论都要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也是如此。在民族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突出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与理论,把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坚决贯穿到民族理论和政策的课堂教学中,把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在党的科学民族政策指导下,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将这些内容贯穿到民族教学中去,可以引导学生们执行党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的自觉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问题,在总结我党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作的理论指导,为民族工作的开展指明了道路。所以,老师在进行民族理论和政策的教学过程中,要把三个代表贯穿其中。

科学发展观理论是胡锦涛同志等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总结现代化建设的经验、顺应历史潮流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我党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点的继承与重大发展,它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重要体现,是与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发展社会主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它的要求是经济、社会、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本的方法是统筹兼顾,平衡全国各地区的发展能力,增强少数民族的发展机会,最终实现各民族的统一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的思想是要根据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与民族地区的实际,制订一些符合实际的政策与措施,领导各族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用先进的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是党的民族理论和方法创新的根基本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报告中庄严提出:
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所以,我们把新时代的精神纳入到民族教学的内容里,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有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3 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民族理论课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空洞和乏味、学生不感兴趣等问题,如何让民族理论课生动活泼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民族知识的兴趣。笔者认为,我们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

(1)老师要坚持教学手段的多样灵活,教学方法要寓教于乐。

在民族理论的教学中,老师要尽量采用一些多媒体技术,多选学生们感兴趣的、熟悉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们讨论与剖析案例。与此同时,学生们要从课堂走到社会中,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参观和访问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民族理论的兴趣。例如,带领学生们参观少数民族文化展览馆,使学生们感受到少数民族的悠久历史与辉煌的文化,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带领学生们考察新农村建设,并进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调查等等,使学生们感受到,在党的正确民族政策的引领下,少数民族地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既增加了民族知识,又增长了他们的见识,教学成效十分明显。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拒绝空洞的说教。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是对世界民族和民族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前提上,对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进行了深入总结的基础上建立与发展起来的,所以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并深深地扎根于民族地区的土壤中。学生们在学习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时,是要用它处理具体的民族问题、民族工作,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在民族教学中,要尽可能的联系社会和学生们的思想问题,以解决学生们在思想与认识上的不足。

4 结语

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民族问题的知识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和创新精神,把新时代的创新精神注入新的民族理论中,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要力求灵活多样,做到民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增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学的创新性。

推荐访问:新时代 民族 理论 新时代党民族理论政策 新时代党民族理论政策 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