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论如何在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发挥工会作用(完整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论如何在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发挥工会作用(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论如何在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发挥工会作用(完整文档)

论如何在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发挥工会作用6篇

【篇一】论如何在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发挥工会作用

如何发挥党员在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1、抓好党支部班子自身建设,提高党支部班子的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
  一是党支部书记要当好班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认真带头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特别是要熟悉掌握好党的十六大《党章》有关的组织生活内容及各种制度。同时,各党支部要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对党章党纲的基本知识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和强化训练,切实提高我镇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知识,业务水平和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各党支部要把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列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摆上日常议事日程,要认真开好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党员民主生活会等会议。同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度,要做好民主评议党员,评选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等各项工作,使我镇党员建设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真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和落实到农村基层,掀起新一轮的农村经济发展潮。
  2、加强党员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工作,不断充实和壮大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发展壮大我镇党员队伍。首先,充分利用一些共产党员带领群众奔康致富的典型事例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在党员队伍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引起广大党员对党组织生活的高度重视,克服马虎应付,敷衍塞责等无所作为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自觉性。其次利用党校阵地对我镇党员干部进行集中培训,认真落实学习制度,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通过强化训练,进一步更新党员干部的理论知识,增强党员干部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引导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表率作用。
  二是发展和吸收新党员。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营造中国共产党是正确的,光荣的、伟大的党的浓厚氛围,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入党的自觉性。其次,把机关单位和各村(居)委会作为重点,各党支部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吸收和发展新党员工作,发展和壮大党员队伍,使发展党员工作得到顺利推进。再次,要主动去“争”去“抢”在外面打工的年富力强的优秀青年和积极分子入党,使其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不断充实和壮大我镇党员队伍力量。
  3、全面落实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一是在我镇全面实施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工作。由镇委、镇府驻片领导挂钩一个村党支部,然后,由村党支部的支委联系3—4名党员,再由党员联系5—6名农户进行开展工作,形成了由镇领导包片,工作组包村,村委会包户,三级联动,全面落实,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使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二是建立检查,监督和考核工作机制。镇委定期组织力量对各党支部的党员联系户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对实施情况实行“三公开”,即公开党员及联系户名单,公开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内容和公开党员联系村务工作的考评结果,根据这些情况,对各村党支部的党员逐步实施考评和考核工作,按“优”、“良”、“差”三个等级进行评定,使党员联系村务工作顺利推进,进一步调动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真正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篇二】论如何在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发挥工会作用

xx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汇报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十分关心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中发[2017]14号)、《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深入推进产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见》(总工发[2016]31号)、《xx省总工会深入推进产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x工通字[2017]5号),xx市总工会结合工会改革要求,积极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调研,推进产业工会改革创新,不断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现就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xx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5年底,xx市从业人员331.69万人,据粗略估算,产业工人约67.3万人。

1.工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一是覆盖面不断扩大。xx市总将开发区(工业园区)、建筑项目、物流、快递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服务业等产业工人众多的区域、行业作为主要目标,依法推进各类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通过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扎实推进“二次覆盖”。截至2017年8月底,全市已建工会20754家(含法人单位),建会率达99.7%。共组建行业工会联合会61家。二是产业工人会员队伍不断壮大。市总深入开展职工集中入会行动和“职工入会攻坚行动,以职工聚集的行业为重点领域,向全市各类企业发放《农民工入会宣传手册》、《外出务工人员服务指南》等资料,宣传动员职工入会,大力提升广大职工入会率。目前全市工会会员达到82.6万余人,入会率达99%。三是工会组织建设不断规范。在把工会“建起来”的同时我们还坚持将其“强起来”,结合“六有”标准,制定职工群众工作标准手册,指导基层加强产业工会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创建“六有”工会4009家,活动场所示范点53家。四是工会领导机构代表性不断增强。市总十分注重保障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和民主权利,在今年xx市工会换届时,提高劳模和一线职工比例,新一届委员会中基层工会工作者、先进模范人物、生产和工作一线人员占委员总数的40%以上,选举产生新一届市总领导班子,xx等4位同志当选兼职副主席,把更多普通产业工人中的优秀代表吸纳进工会领导机构。

2.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大幅提升。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xx市总将“中国梦·劳动美”与“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相结合,开展了系列活动,比如与xx电视台合作,连续两年拍摄“中国梦·劳动美—最美劳动者”专题片,每周黄金时间段在xx一套播出;
以“榜样的力量”为主题,突出挖掘全市产业工人先进典型,每天在地铁上每小时循环播出,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在xx市总的积极引导下,我XX市产业工人思想道德观念较之以往发生明显变化,主流思想健康向上,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法治意识以及学习意识逐步增强,并呈现出务实、活跃、多元的特征。二是职业技能素质逐步提升。南昌市总工会每年举办市级职业技能大赛,累计参与职工30万人(次)以上,每年有3000多名技术工人通过南昌市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程晋升了技术等级。广泛开展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共创建省、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52个,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涌现出一批创新能手和优秀创新成果。三是职工安全健康得到有力维护。召开全市工会“喜迎十九大,查身边隐患、保职工安全、促企业发展”专项活动部署会,创新开展“隐患随手拍”活动,进一步拓宽职工参与隐患排查治理的渠道和方法,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群众监督参与”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每年都与市安监局联合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提高了企业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能。

3.产业工人权益得到维护。近年来,xx市总工会坚持加强源头参与,反映产业工人诉求,参与50余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与修改。创建全省首家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室,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覆盖企业和法人单位20485家,建制率达98%。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编发《职工民主管理工作文件选编》,推动非公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厂务公开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产业工人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历次全国厂务公开调研检查中受到好评。开展“六五”普法活动,举办普法电视大奖赛,编送《职工维权指南》,在《南昌日报》“工会园地”设立以案说法等栏目,增强产业工人依法科学维权意识。建立职工法律援助站,推进“三师”进园区,将维权阵地前移。

二、存在问题

调查显示,xx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总体上是好的,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面向产业工人的工会工作有待加强。目前xx市只有市教科文卫体工会一个产业工会,这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发展规模、内部结构、利益诉求、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新特点不相适应,制约了部分工作的开展。

2、面向产业工人的协同保障机制有待健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系统性、多方位的战略性改革,应作为整体工程合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涉及多个部门,涉及千万企业和基层,需要各方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同抓共促,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格局。目前,市总工会、市劳动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等部门还没有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存在信息不对称,各单位参与程度低等情况。

3、产业工人发展制度有待完善。一是流通渠道不够通畅。我XX市产业工人总体上实现向上流动的比例较低,晋升空间相对较小,其职业发展和晋升空间受工作经历、技能水平、社会制度等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大部分产业工人还聚集在建筑、餐饮、销售等技术含量低、粗加工的领域,上升到高级技术、管理岗位很难。二是培养方式不够系统。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的一些培训,其内容仍不能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学知识、学技术、学技能的需求。除了江铃等部分大中型企业有比较完善的学习培训制度外,很多企业只重视企业经营管理,对职工提供教育培训机会不多。企业考虑到自身的成本与职工的流动率较高,往往不肯请专业机构对职工进行系统的职业培训。三是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政府和工会直到今年才开展专门技术工人评比表扬活动,产业工人在各级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等评选中的名额比例尚有一定提升空间。有的企业没有为培养技工人才提供平台,没有把学习培训、技术水平、贡献大小和工资奖金挂起钩来,缺乏技工人才培养的计划、管理和激励等相关措施。有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错误地认为职工拿到高级资格证书后不仅要提高工资待遇,还有可能出现跳槽现象,造成人才流失等等。

三、意见建议

一是形成重视产业工人的良好社会环境。坚持隆重表彰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组织劳模事迹报告团深入单位、厂矿、社区巡回宣讲。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专栏等宣传方式,深入持久地进行先进产业工人事迹宣传,使宣传活动由重要节点宣传转向系统化系列化,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的美誉度。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相关制度的落实,改善他们在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方面的状况,增强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和归属感,提高他们在就业区域的稳定性。

二是完善落实推进产业工人建设的相关制度。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形成系统设计、整体谋划、协同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生动局面。完善技能人才形成、晋级、使用、管理等相关政策的制定,为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证。指导不同行业和企业科学制定职工技能、岗位贡献、岗位创新价值评价体系,为推动不同行业和企业的技能工人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引导企业创新职工成长模式,通过设置技能、级别、职务发展等多个通道,为职工成长成才提供广阔空间。

三是建立健全产业工人发展的工作机制。大力加强“职工书屋”建设,大力开展职工读书活动,为职工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创造条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统筹职业教育培训,发挥技工院校作用等举措,构建产业工人职业培训体系。注重发挥技能竞赛引领作用,加大创新创效扶持力度,建立网上学习机制,促进对外交流合作,拓展产业工人能力提升载体。加大农民工职业培训力度,完善促进农民工就业政策,规范使用农民工用工管理,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

四是丰富创新服务产业工人的工作平台。立足xx实际,紧紧抓住产业工人普遍需求,打造“线上”与“线下”两个服务平台,打造“互联网+工会”工作平台,超前谋划,加快推进,在全市工会系统建设“一站、一端、一微”,即:综合性网站、APP手机客户端、微信平台,为产业工人提供网上法律咨询、就业信息查询、会员管理等多项服务。打造全市职工服务大厅工作平台,建设新的职工服务中心大楼,做大做强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把机关部室具体服务职工事宜转由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承办,设立工会所有面对基层、面对职工服务工作专窗,提供“一站式”服务。“线下”的服务在“线上”得到体现,“线上”的服务通过“线下”来实现,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服务产业工人工作新格局。

【篇三】论如何在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发挥工会作用

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海南经济升级版,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就无从谈起。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力资源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振兴实体经济,全面提升我省企业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这就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五大薄弱环节,积极谋划和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为什么必须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海南经济升级版,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就无从谈起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力资源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振兴实体经济,全面提升我省企业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对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需求日益强劲。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各行各业都需要高竞争力、高吸引力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这里不仅需要掌握核心科技的研发人员,更需要一大批精通现代职业技能、能把蓝图变为现实的产业工人和能工巧匠,从而真正为我省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

  推动十二个重点产业成形成势,构建海南特色产业体系,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无论是高水平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还是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必须建立在拥有一支宏大产业工人队伍的基础上。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让产业工人队伍尽快成长起来,与产业发展同步,是实现我省经济繁荣的重要人才保障。

  缓解我省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对提高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据《海南省促进就业规划》预测,我省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超过15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仍然存在,而劳动者素质与新兴产业、技术性职业的要求差距较大,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必须不断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和技能水平,逐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面临哪些问题

  ——海南重点产业发展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五大薄弱环节亟待破题

  调查显示,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总体上是好的,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高技能工人缺口大。据统计,全省现有职工255.13万人,有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工人46.87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8.37%(其中,高级工以上高技能工人总量为6.36万人,仅占技能人才的13.56%)。“技工荒”特别是高素质技术工人缺乏,成为制约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据调研组对园区企业的调查,大多数企业感到技术人才储备不够,一边是企业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一边是技术工人“找不到、稳不住、留不下”,人才流失严重。

  整体素质不高,技能水平低。我省产业工人中,创新型、开拓型的中高端人才相对缺乏,不少企业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还处于普通工和熟练工层次。根据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2015年对全省农民工抽样调查推算:海南农民工总量达到112.3万人,农民工已成为我省产业工人的主体,但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占76.5%,他们普遍缺少专业技能,接受过农业和非农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5.7%和14.7%。

  队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产业工人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体现为高技能工人比重偏低,另一方面体现为高技能人才的年龄偏大,在调研的园区企业中,四成以上的技师、高级技师平均年龄超过46岁。技术工人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也比较突出。总体上看,国有企业技术工人的比例比非公企业高,大中型企业好于小微企业,传统产业好于新兴产业。

  技能培训投入不足,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现象。调查发现,一些中小企业经营者消极对待技术培训、技能竞赛,片面认为职工参加这些活动,影响企业生产;
担心职工职业技能等级高了,翅膀硬了,容易出现跳槽现象。部分企业对技术人才开发的积极性不高,相较于耗时耗力培养人才,他们更愿意直接从外界招收技术工、熟练工。

  技术工人薪酬待遇低、职业发展通道狭窄等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相当部分企业只把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列为企业核心成员,把技术工人的劳动视为简单劳动,在各项福利待遇上不能对技术工人“一视同仁”。另外,产业工人上升空间相对较小,很多接受调查的技术工人抱怨“工资低,劳动累,没前途”。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

  建设从哪里着手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积极谋划和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按照中央改革方案的部署和要求,立足海南产业工人队伍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地区各部门应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把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领导,推动责任落实,形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统筹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要抢抓历史机遇,主动担当作为,持续稳步推动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构建产业工人职业培训立体网络。一是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紧扣海南产业变革和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健全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让职业院校真正成为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的摇篮。二是统筹职业教育培训,打造大职教平台。建议成立专门的职工技能培养工程工作机构或以职教联合会形式,对分散于各部门的培训资源如项目、资金、师资等,进行协调整合,建立行业、企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三是强化和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落实国家关于企业培训费用税前扣除的有关规定,鼓励企业加大职业培训投入。鉴于我省小微企业多,生存压力大,无暇顾及职工教育培训,建议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承担起对小微企业的培训指导和服务任务。

  丰富创新产业工人培养模式。一是发挥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建议在省级层面成立劳动竞赛委员会,组织全省职工积极参与,把导游、酒店餐饮、海洋交通、海洋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发展需要作为技能比赛的重点,并组织优秀职工参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和新兴工种技能比武,使广大职工在各类职业技能比赛中不断成长成才。二是鼓励行业和企业建立“首席技师”“金牌工人”制度。深化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结对帮扶、师傅带徒等方式,发挥劳动模范的传、帮、带作用。叫响做实“天涯工匠”品牌,培养更多的工匠人才。三是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整合政府、企业和工会等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推进特色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组织开展网上文化建设、技术交流、创新成果展示以及网上练兵等活动,拓宽产业工人培养渠道。

  破解制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是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要适当增加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代表大会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积极推荐产业工人作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候选人;
将产业工人中的优秀人才纳入地方群团组织挂职和兼职干部的选拔范围,让他们的社会地位高起来。二是拓展产业工人发展空间。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的有效衔接,畅通产业工人向上流动渠道。鼓励企业建立薪酬水平与技能等级和业绩贡献挂钩的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技能人才倾斜,提高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要把优秀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统筹管理。三是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要加大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力度,加强农民工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把农民工培养成合格产业工人,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农民工进城落户。

  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开展评先树优活动。要将那些作出突出贡献的产业工人推荐参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海南省劳动模范”“天涯工匠”等荣誉称号的评选。隆重表彰优秀产业工人典型,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当技术工人的无上荣光。二是强化宣传引导。要组织省内主流媒体加大对产业工人的宣传力度,引导创作更多展现产业工人风采的文艺作品,让越来越多的优秀产业工人成为家喻户晓的 “能人”“红人”“名人”,增强产业工人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三是组织劳模和工匠先进事迹报告团进厂矿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奏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主旋律。要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对产业工人的职业认同感,确保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

【篇四】论如何在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发挥工会作用

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海南经济升级版,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就无从谈起。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力资源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振兴实体经济,全面提升我省企业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这就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五大薄弱环节,积极谋划和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为什么必须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海南经济升级版,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就无从谈起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力资源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振兴实体经济,全面提升我省企业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对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需求日益强劲。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各行各业都需要高竞争力、高吸引力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这里不但需要掌握核心科技的研发人员,更需要一大批精通现代职业技能、能把蓝图变为现实的产业工人和能工巧匠,从而真正为我省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

  推动十二个重点产业成形成势,构建海南特色产业体系,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无论是高水平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还是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必须建立在拥有一支宏大产业工人队伍的基础上。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让产业工人队伍尽快成长起来,与产业发展同步,是实现我省经济繁荣的重要人才保障。

  缓解我省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对提高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据《海南省促进就业规划》预测,我省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超过15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依然存在,而劳动者素质与新兴产业、技术性职业的要求差距较大,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必须不断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和技能水平,逐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面临哪些问题

  ——海南重点产业发展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五大薄弱环节亟待破题

  调查显示,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总体上是好的,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高技能工人缺口大。据统计,全省现有职工255.13万人,有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工人46.87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8.37%(其中,高级工以上高技能工人总量为6.36万人,仅占技能人才的13.56%)。“技工荒”特别是高素质技术工人缺乏,成为制约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据调研组对园区企业的调查,大多数企业感到技术人才储备不够,一边是企业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一边是技术工人“找不到、稳不住、留不下”,人才流失严重。

  整体素质不高,技能水平低。我省产业工人中,创新型、开拓型的中高端人才相对缺乏,不少企业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还处于普通工和熟练工层次。根据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 对全省农民工抽样调查推算:海南农民工总量达到112.3万人,农民工已成为我省产业工人的主体,但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占76.5%,她们普遍缺少专业技能,接受过农业和非农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5.7%和14.7%。

  队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产业工人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体现为高技能工人比重偏低,另一方面体现为高技能人才的年龄偏大,在调研的园区企业中,四成以上的技师、高级技师平均年龄超过46岁。技术工人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也比较突出。总体上看,国有企业技术工人的比例比非公企业高,大中型企业好于小微企业,传统产业好于新兴产业。

  技能培训投入不足,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现象。调查发现,一些中小企业经营者消极对待技术培训、技能竞赛,片面认为职工参加这些活动,影响企业生产;
担心职工职业技能等级高了,翅膀硬了,容易出现跳槽现象。部分企业对技术人才开发的积极性不高,相较于耗时耗力培养人才,她们更愿意直接从外界招收技术工、熟练工。

  技术工人薪酬待遇低、职业发展通道狭窄等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相当部分企业只把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列为企业核心成员,把技术工人的劳动视为简单劳动,在各项福利待遇上不能对技术工人“一视同仁”。另外,产业工人上升空间相对较小,很多接受调查的技术工人抱怨“工资低,劳动累,没前途”。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

  建设从哪里着手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积极谋划和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按照中央改革方案的部署和要求,立足海南产业工人队伍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地区各部门应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把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领导,推动责任落实,形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统筹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要抢抓历史机遇,主动担当作为,持续稳步推动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构建产业工人职业培训立体网络。一是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紧扣海南产业变革和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健全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让职业院校真正成为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的摇篮。二是统筹职业教育培训,打造大职教平台。建议成立专门的职工技能培养工程工作机构或以职教联合会形式,对分散于各部门的培训资源如项目、资金、师资等,进行协调整合,建立行业、企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三是强化和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落实国家关于企业培训费用税前扣除的有关规定,鼓励企业加大职业培训投入。鉴于我省小微企业多,生存压力大,无暇顾及职工教育培训,建议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承担起对小微企业的培训指导和服务任务。

  丰富创新产业工人培养模式。一是发挥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建议在省级层面成立劳动竞赛委员会,组织全省职工积极参与,把导游、酒店餐饮、海洋交通、海洋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发展需要作为技能比赛的重点,并组织优秀职工参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和新兴工种技能比武,使广大职工在各类职业技能比赛中不断成长成才。二是鼓励行业和企业建立“首席技师”“金牌工人”制度。深化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创立“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经过结对帮扶、师傅带徒等方式,发挥劳动模范的传、帮、带作用。叫响做实“天涯工匠”品牌,培养更多的工匠人才。三是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整合政府、企业和工会等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推进特色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组织开展网上文化建设、技术交流、创新成果展示以及网上练兵等活动,拓宽产业工人培养渠道。

  破解制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是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要适当增加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代表大会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积极推荐产业工人作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候选人;
将产业工人中的优秀人才纳入地方群团组织挂职和兼职干部的选拔范围,让她们的社会地位高起来。二是拓展产业工人发展空间。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的有效衔接,畅通产业工人向上流动渠道。鼓励企业建立薪酬水平与技能等级和业绩贡献挂钩的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技能人才倾斜,提高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要把优秀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统筹管理。三是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要加大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力度,加强农民工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把农民工培养成合格产业工人,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农民工进城落户。

  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开展评先树优活动。要将那些作出突出贡献的产业工人推荐参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海南省劳动模范”“天涯工匠”等荣誉称号的评选。隆重表彰优秀产业工人典型,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当技术工人的无上荣光。二是强化宣传引导。要组织省内主流媒体加大对产业工人的宣传力度,引导创作更多展现产业工人风采的文艺作品,让越来越多的优秀产业工人成为家喻户晓的 “能人”“红人”“名人”,增强产业工人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三是组织劳模和工匠先进事迹报告团进厂矿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奏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主旋律。要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对产业工人的职业认同感,确保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

【篇五】论如何在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发挥工会作用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立改革措施方法_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良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立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市委、市政府《2021年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立改革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就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立改革工作,制定如下措施: 一、年度目标 依托试点经历,在全镇全面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立改革工作,为打造产业工人队伍建立改革工作 "样板〞添砖加瓦。

二、具体举措 〔一〕强化政治引领,夯实产业工人思想根基 ,积极组织职工学习党的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同时鼓励工会会员积极参加党组织,全面提升新时期产业工人党员队伍建立质量。

2.推动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提高开展质量结合起来,引导企业与职工在建立民富市强的现代化新中践行使命,勇于攻坚落实。

,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提升产业工人思想政治素质。开展主题宣传,配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好 "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积极挖掘推荐一批表达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作品。


根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协调建立企业工会与行政沟通协商机
制,保障产业工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视权,构建职代会、厂务公开、产改一体化推进机制。

,适当增加产业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党的委员会委员、人大政协常委中的比例。选派优秀产业工人代表到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中挂职或兼职。完善评选方法,扩大产业工人评先树优比例。

,开设专题栏目,宣传劳模人物、先进集体的感人事迹和奉献精神。

〔二〕优化成长环境,提升产业工人综合素质 ,通过与教育系统工会的合作、积极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

,实行协议工资、工程工资、技能津贴等分配形式。鼓励全镇规模以上企业采取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等形式进展特殊激励。

"七大工程〞,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安全生产、提升职工队伍技能素质为重点,在全镇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组织带着全市广阔职工群众积极践行新开展理念,最大限度焕发主人翁责任感、劳动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组织产业工人投身重点工程劳动竞赛,推动重点工程、严重工程优质高效建立。举办市镇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技能人才培育,推动职业技能培训。

建立改革工作,积极推荐申报工匠、市 "五一〞劳动奖、市创新技术成果、市创新企业等荣誉。年内组织50名转岗下岗职工、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技能培训。


〔三〕加强支撑保障,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 监视体系,开展安全生产执法百日攻坚和安全技能提升行动,持续深化双重预防体系建立,深化 "安康杯〞竞赛和 "查保促〞活动,维护产业工人生命安全。

,提高产业工人的法律素养和诚信意识。深化 "工会法律援助在您身边〞行动,持续推进 "1+5〞工会法律服务于机制,健全调、裁、诉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于体系。

,建立集心理关爱、安康体检、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市职工心理安康关爱中心,组建心理安康服务于专家团,以关爱中心为阵地、职工需求为导向,为全镇职工开展贴心舒适、专业化、多元化的各类身心安康促进服务于。

建立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职工综合服务于中心。开启职工法律援助服务于中心、职工心理安康关爱中心、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中心、工友创业就业服务于中心、职工医疗互助服务于中心 "五位一体〞服务于职工的新模式。将职工医疗互助报销纳入全市医保 "一单式结算〞落实好宣传好,为全市广阔职工提供更具普惠性、快捷性、精准性的服务于。

,促进产业工人成长评价形式,纳入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四〕加强组织领导,会聚产业工人改革合力 建立改革协调小组领导作用,构建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等各方面协同施策的领导机制。健全完善沟通机制,研究处理产业工
人队伍建立改革中的难点问题。

,建立产改观察员制度,加强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应,对各单位的改革措施落实情况、推进情况进展监视检查。

18.依托主流新闻媒体、工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产改政策,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先进经历进展报道,营造关怀、支持改革的良好社会气氛。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立改革工作,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决定,成立市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立改革工作协调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会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篇六】论如何在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发挥工会作用

搭建五大平台 全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近年来,公司以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为目标,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加大资金投入,畅通发展通道,强化技能培训,依法保障权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搭建典型培育平台,努力提高产业工人政治思想水平。

1.加强党建建设。以“党建强、发展强”为公司发展理念,构建“干在富岭、学在富岭、乐在富岭、爱在富岭”的党建四部曲,积极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亮身份活动,利用公司活动、车间(部室)会议、班前会等形式,灵活务实地开展红色教育等活动,充分发挥职工党员先进引领作用。开展工会推优入党工作,注重在生产一线特别是艰苦岗位上的员工中发展党员,截止目前公司共有党员160人,其中发展一线职工党员98人。
2.加强文化建设。公司秉承文化、工作并进,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职工读书会、趣味运动会、联谊会、交流会、篮球赛等活动,成立了篮球组、文艺组、羽毛球组等多个兴趣小组,并按季度给予活动经费,鼓励职工展示自身才艺。支持和鼓励各生产车间班组开展“户外拓展”“周末游”等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有效地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加强示范引领。一是每年开展 “名匠·工匠”评选,推选职业道德优良、业务技能精湛、工作成绩显著的技术人员、管理者及能够担任导师、培养新技术员工的为“名匠”;
推选职业道- 1 -

德优良、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技能熟练的技术人员为“工匠”。目前,公司拥有富岭名匠、富岭工匠68名。二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对新评选的名匠、工匠及各类先进深度挖掘背后的故事,通过海报、宣传折页、微信公众号、富岭报宣传,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认可、推崇、学习“工匠精神”。
二、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充分发挥产业工人先锋作用。

1.深化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公司工会围绕推进现场5S管理、提升作业标准化水平等主题,开展比产量、质量、安全、规范等为内容的劳动竞赛近100场。评选出优秀员工25位,先进员工68位。并以岗位绩效为依托,形成多个工序的技能竞赛,营造技高光荣、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2.深化技术革新活动。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为契机,吸收优秀技术人员为工作室成员,开展五小、提合理化建议活动,致力于可降解原料的开发,获得多项BPI证书、发明和实用新型等专利,在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
3.深化技能等级认定。在市人社局指导下,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定职业标准、评价规范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有效衔接。在钳工和设备点检员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基础上,2021年增设塑料制品成型工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三、搭建技能提升平台,纵深拓展产业工人发展空间。

1.健全职工培训体系。根据公司发展需求,建立阶梯式培训体系。开设入职培训,主要对于入职一个月内新员工,进行企业- 2 -

文化、管制制度、薪酬福利制度等基础培训,帮助新职工尽快适应新环境;
开设岗前培训,依据不同的岗位需求,由直属部门进行基本技能培训,帮助职工快速进入角色;
开设技能提升培训,由直属部门进行岗位追踪,结合公司技改和战略调整开展针对性培训,不断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同时,开展职业规划培训(人才再培训),公司各部门根据公司规划、业务需要,制定并申报《季度培训计划》,由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整理,经管理层讨论通过后在微信群、公告栏上发布培训公告,职工根据自身职业发展需求自主选择参加培训,拓展自身职业发展空间。
2.开展学历提升行动。针对公司一线技术类、管理人员以上职工,每人补贴5000元用于提升学历,对在职期间拿到毕业证书的职工,其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
3.开展“名匠·工匠”手拉手活动。开展传(经验)、帮(业务)、带(作风)、学(技术)活动,按照“缺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将“名匠·工匠”与1-2名学徒进行结对,通过签订《“名匠手拉手”结对协议书》,明确师傅、徒弟的责任、义务,通过6-12月培训,分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技术业务培训和现场实践指导活动。建立师徒互助、互促、互相监督的双向发展机制,年底开展考核评比。
四、搭建民主管理平台,有力提高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

1.创新企业民主监管机制。每年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会,企业重大决策听取职工代表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职代会审议,保障职工的知情- 3 -

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定期召开工资集体协商会议,围绕工资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加班加点工资、奖励激励、帮扶机制师徙考核制度等开展协商。
2.创新职工纠纷调解机制。创建调解委员会,调解委员会根据员工预约的调解问题分类,联系职工约定调解地点,安排对应主管领导直接进行调解,帮助员工及时解决问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同时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经营管理的弊端,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由调解委员会登记并整理,提交公司管理层讨论,进行可行性分析,一经采纳根据成果大小给予员工相应奖励。

3.创新薪酬激励机制。完善各类技能人才津补贴制度,鼓励员工开展职业技能等级提升,分别给予相应的岗位津贴(初级技能500元/月;
中级技能及特种作业800元/月;
高级技能1000元/月;
技师1500元/月;
高级技师2000元/月)。
五、搭建精准关爱平台,切实提升产业工人生活水平。

1.建设“温馨食堂”。公司外来职工近2500人,来自五湖四海,饮食差异较大。为让职工感受“家”的温暖,食堂增设了特色面食、烧烤、地方特色小吃,并强调菜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不断提升餐饮质量,努力满足不同地域员工的饮食习惯。疫情期间,对于留守公司过年的外地职工,发放生活补助2000元人及400元的伙食补助。
2.设立“职工关爱基金”。出台以“职工有困难,集体解难题,出实效”为原则的职工帮扶机制,按照员工出多少、企业补多少的标准,成立职工关爱基金,帮助困难职工。截止去年底,- 4 -

共帮扶职工2000余名,送出爱心款70多万元。公司领导层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一线,关注、关怀一线员工,帮助一线员工找到归属感,树立产业工人主人翁精神。
3.开展丰富职工活动。投入大额资金建设“职工之家”,内有篮球场、足球场、KTV和瑜伽室、培训室、职工书、职工文化礼堂等15个活动场所,提高员工文娱生活水平,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开展“职工书屋”建设,建设学习型企业,打造学习型职工队伍,被评为全国职工书屋。
我们将充分发挥最基层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进一步统一思想、突出重点,以更大的力度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不断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合力,把改革不断引向深入,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 5 -

推荐访问:产业工人 工会 队伍 论如何在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发挥工会作用 论如何在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发挥工会作用 工会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