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浅析文物藏品数字化保护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浅析文物藏品数字化保护,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浅析文物藏品数字化保护

浅析文物藏品的数字化保护5篇

第一篇: 浅析文物藏品的数字化保护

古村落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作者:罗杨 张凯 梁继红 张朔
来源:《文化纵横》2019年第01期

        古村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充分保护好、利用好古村落资源,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亦是我们义无反顾的担当。古村落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过去基本是依靠人工化、手工化的方式和手段,保护与传承的主体高度集中,保护措施过于单一,加之自然条件限制及人为原因,难免使保护物出现断代甚至缺失,以致无法完整再现古村落的原真面貌。鉴于此,我们提出古村落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模式,作为古村落保护的一种新路径。[1]

        一、古村落数字化保护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古村落的数字化保护,是指采用数字化技术对古村落及其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古村落是保护的基础,文化是保护的核心,数字化技术是保护的关键,传承是保护的目的。中国现存的众多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村镇文化的写照和缩影,而隐藏在古村落中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技术就是在古村落保护理论指导下将古村落各种文化资源和数据信息做数字化记录、存储、保存、展示和传播的各种技术总和,它是古村落数字化保护得以实现的关键利器。传承是古村落数字化保护的主要目的,特别是对传统技艺和传统思想的传承,才能使古村落更好地被守护和流传下去。

        采用数字化的技术,将进一步破除文化、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壁垒,使古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有了创新的突破路径。数字化为古村落的保存、监督、传播与修复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技术。随着数字化技术创新的飞速发展,古村落物理实体以及环境景观的永久保存与再现成为了可能,古村落失去的风景的虚拟重建变成了现实。未来,数字化技术还将不断进步,使古村落保护与传承的方法、技术、手段、效果进一步获得全方位的提升,使保护环境更加安全稳定,使保护手段更加合理多元,使保存时间更加恒远长久,使保护工作更加精准高效,极大地提升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能性,让古村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泽被后世。

第二篇: 浅析文物藏品的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社区建设浅析

作者:王勇杰

作者机构: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来源:管理观察

ISSN:1002-7106

年:2008

卷:000

期:023

页码:P.270-271

页数:2

中图分类:D66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数字化;社区;智能社区

摘要:传统的模拟时代社区管理模式,迫切需要使用信息化的手段作为技术支撑改变传统的城市管理存在许多弊端: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网格化管理模式,打破社区管理的条块分割,建立社区管理联动新机制、提升社区管理的科学水平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析数字化社区的功能网络平台描述,提出数字化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三篇: 浅析文物藏品的数字化保护

丁丁猫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背景介绍

项目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运用数字化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感知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对博物馆基本陈列及展示的珍贵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储存,并在此基础上制作虚拟展示、体验型数字产品,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实地展示等渠道进行推广。从而实现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提升博物馆陈列信息化和公众服务智能化水平,增强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丁丁猫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主要建设内容

①数据采集:包含博物馆精品文物展品的三维数据采集及文物的高精度二维影像拍摄;
包含博物馆基本陈列360度场景拍摄和三维建模。

②数字化产品制作:在制作博物馆基本陈列和精品文物数字化采集的基础上,制作虚拟展示、体验型数字产品(包含博物馆陈列”的APP、3D数字虚拟博物馆软件);

③精品陈列数字化输出展示:在馆内游客中心、重要展厅设置精品陈列数字化输出展示终端2处;
在博物馆官网增加虚拟博物馆体验版块;
移动APP下载。

④丁丁猫博物馆数字化陈列展示深化设计实施方案。

丁丁猫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特点和要求

1、文物高清图片拍摄

应用等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对古籍、画稿、图册、平面纹理等二维文物进行高清图片拍摄获取文物的高清数码照片,照片格式为RAW+JPEG,便于后期处理。亿像素图片拍摄时,将被摄画面按照一定尺寸规划为若干矩阵区块,分块拍摄正射影像,便于后期拼接。区块划分标准依据采集设备和采集精度而定。

采集标准:

(1)亿像素图片的格式:PSB(大型文件格式)

(2)亿像素图片的尺寸:不低于1亿像素

(3)亿像素图片的文件大小:不低于300M(PSB格式)

(4)普通图片的尺寸:不低于2600万像素

2、文物360度环视图片拍摄

应用等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小型手动转台、全景云台等设备对青铜金器、陶器等材质无特殊要求的立体可移动文物进行高清图片拍摄,转台每旋转10度拍摄1张,并调整云台俯仰角45度分别进行拍摄,照片格式为RAW+JPEG,在后期转成swf文件。

采集标准:

(1)360度环拍文件的格式:由36张JPG图片组成的swf文件

(2)360度环拍文件的尺寸:单张图片不低于2500万像素

(3)360度环拍文件的文件大小:
swf文件在10M以内

3、文物3D模型建立

应用数字高清近景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陶瓷、石器、铁器、木质等材质的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运用的设备主要有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扫描精度为高精度三维扫描仪、节点云台、小型手动转台、分别采用360度的多图像拍摄和三维激光扫描来完成。基于多图像的三维重建计算是根据近景摄影测量拍摄的照片计算出完整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生成具有纹理的点云数据,然后根据点云数据构成三角网格模型。三维激光扫描仪按照采集流程,将馆藏文物的几何数据进行扫描,得到馆藏文物的几何数据以及带有灰度的纹理数据,并将几何数据的灰度信息和拍摄的纹理数据进行高精度的配准,形成配准后的三维数字化模型。

采集标准:

(1)三维数据的文件格式:OBJ或者3DS

(2)三维数据的文件精度:
文物展藏品几何精度到毫米级

(3)三维数据的文件大小:遗址场景三维模型的文件大小(包含几何和纹理)100M至30G;
馆藏文物的三维模型文件大小20M至1G。

4、博物馆环境360度全景拍摄

应用数字高清摄影测量技术对博物馆展厅场景进行数字化全景信息采集,运用的设备主要有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一体化全景摄像设备、全景云台等专业设备、采用360度的多图像拍摄来完成。每旋转60度拍摄一张,相机上仰90度和下俯90度分别拍摄一张。照片格式为RAW+JPEG,在后期转成TIFF文件。

采集标准:

(1)全景图片的格式:TIFF(高位彩色图像格式)

(2)全景图片的尺寸:8000×4000(长边不低于8000像素的2:1图片)

(3)全景图片的大小:不低于5M(JPG格式);
不低于20M(TIFF格式)

第四篇: 浅析文物藏品的数字化保护

附件:

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内容

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文物保存环境监测:针对温度、湿度、有机挥发物(VOC)、光照度、紫外线以及有机污染物等基本环境和污染物指标,配置监测终端;
建设环境监测平台,存储和处理监测数据,做好风险识别、预测、预警和评价。

文物保存环境调控:配置温度、湿度、污染物等主动调控设备,配置调湿剂、吸附剂等被动调控材料,配置适用于博物馆展厅及库房的照明设施。

文物保存设施:配置符合安全要求的夹层玻璃展柜、文物储藏柜架、专用囊匣。

博物馆防震减震:对重点文物保存设施进行防震减震改造,配置防震展具、柜架等保存设施。


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工作内容

文物信息资源数字化:文物多维度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文物知识图谱、文物信息动态著录与数据交换、文物数字化资源管理、智慧化文物藏品管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文物电子身份证、文物库房及展厅展线信息管理等。

数字化保护:文物智慧化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文物安全风险大数据分析及预警控制(智能感知)、文物高清三维数字化复原及辅助修复、文物无损检测分析、3D打印、文物数字化储藏柜架囊匣、博物馆智能照明、文物库房安全智能化监控、文物展陈安全智能化监控、文物运输安全全程智能化监控等。

数字化传播:博物馆数字化展览策划制作、博物馆多媒体信息整合发布、文物多维度信息展示、自由组合互动式展墙、高端触摸屏、虚拟现实展示、AR、VR技术及全景漫游、博物馆新媒体传播、移动终端传播导览、数字化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

数字化教育:博物馆教育数字资源库、第二课堂现场互动与文物艺术鉴赏、博物馆教育共享平台、博物馆研学旅行数字化管理等。

数字化服务:观众接待服务数字化管理、观众参观大数据记录分析、“一云多屏”多元化导览、人工智能服务、博物馆智能查询、团队智慧讲解、文物大数据共享服务、文物知识动漫与益智游戏、互联网+社交分享服务、数字化流动博物馆服务(文化下乡、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

第五篇: 浅析文物藏品的数字化保护

南靖县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案

方 案 名 称方案委托单位联系人及电话

方案编制单位 联系人及电话

2020 年 06 月


方案编制基本信息表


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实施方案编制信息表




1前言

南靖县,古称兰水县,元至治二年(1322 年)置南胜县,隶属福建省漳州路。至正十六年(1356 年)改名为南靖县。1985 年始隶属漳州市,地处漳州市西北部。

南靖县博物馆成立于 1993 年 6 月,2010 年 6 月新馆建成,坐落于漳州市南

靖县山城镇长兴路文化中心圆楼,建筑面积 2680 平方米,展厅面积 1708 平方米,

设有 2 个基本陈列展厅《南靖历史与土楼文化展》和《东溪窑博物馆》(隶属于南靖县博物馆,2016 年为配合国家海丝申遗,为推动南靖东溪窑成功申遗,新增一处固定展厅并命名为东溪窑博物馆)。此外,馆内还设有文物库房、文物修复室、拍摄室等。

南靖县博物馆为综合性博物馆、福建省三级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和标本上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近 200 件/套。藏品主要以商周时期浮山类型文化遗址出土的石戈、石锛等石器、陶器及漳州窑瓷器为主。

2016 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 推动文物保护与现代技术科技融合创新,随着该意见的全面落实,如何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博事业。

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展示文物,为推动南靖县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建设,南靖县博物馆委托特编制《南靖县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案》。

图 1-1 南靖县博物馆鸟瞰图


2设计依据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 修正),2017 年 11 月 4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十一部法律的决定》第五次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17 修正), 2017 年 3

月 1 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订。

2.2标准规范

(1)陶质文物彩绘保护修复技术要求(GB/T30239-2013);

(2)馆藏青铜质和铁质文物病害与图示(GB/T30686-2014);

(3)馆藏砖石文物病害与图示(GB/T30688-2014);

(4)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金属类文物(WW/T0058-2014);

(5)馆藏青铜器病害与图示(WW/T0004-2007);

(6)馆藏铁质文物病害与图示(WW/T0005-2007);

(7)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陶质文物(WW/T0056-2014);

(8)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瓷器类文物(WW/T0057-2014);

(9)陶质彩绘文物病害与图示(WW/T0021-2010);

(10)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石质文物(WW/T0062-2014);

(11)石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WW/T0002-2007);

(12)馆藏文物出入库规范(WW/T0018-2008);

(13)馆藏文物展览点交规范(WW/T0019-2008);

(14)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20-2008);

(15)馆藏文物登录规范(WW/T0017-2008);

(16)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GB/T23863-2009);

(17)文物运输包装规范(GB/T23862-2009)。

2.3相关文件

(1)《国家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国


家文物局编制实施;

(2)《可移动文物修复管理办法》,国家文物局 2014 年 8 月 1 日发布实施;

(3)《关于加强馆藏文物展陈安全工作的通知》文物博函〔2016〕1813 号;

(4)《文物拍摄管理暂行办法》(文物办发[2001]027 号,2001 年 1 月 1

日);

(5)《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文〔2018〕178 号);

(6)《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


3馆藏文物现状3.1文物收藏单位情况

南靖县博物馆坐落于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长兴路文化中心圆楼,建筑面积

2680 平方米。

1951 年 1 月南靖县人民教育馆改为南靖县人民文化馆,兼管文物工作。1952

年 6 月,县拨款将山城忠烈祠改建为县文化馆,面积 120 平方米。1966~1968 年,县文化馆受冲击封查,停止活动。1969 年,文化并入县毛泽东思想宣传站。1978 年,恢复建制,县文化馆配备专职文物干部专管文物工作。1980 年,国家

拨款 25 万元,在县城东建起新文化馆大楼,总面积 2396 平方米,内设文物室、

展览馆等。1985 年 10 月 20 日,南靖县成立文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成员由各单位临时组成,地点在文化馆,负责开展经常性文物调查、采集、考证、建档、维护管理及宣传展览等活动。

1993 年 6 月由南靖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南靖县博物馆,隶属南靖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属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机构,办公地点在南靖县山城镇兰陵路 11 号图书馆四楼,自 2009 年 1 月始免费对外开放接待观众。

2010 年 6 月,南靖县博物馆搬迁至文化中心圆楼,改变了无馆址的历史。

3.2文物展馆概况

南靖县博物馆现主要对外开放的有两个展区,二楼是南靖历史与土楼文化展,一楼为了配合国家海丝申遗,推动南靖东溪窑成功申遗,使全县珍贵文物得到集中保护,也可常年举办系列展览、研究活动,按照县“海丝申遗办”会议的要求,建设东溪窑博物馆。

(1)南靖历史与土楼文化展

南靖历史与土楼文化展位于南靖县博物馆二楼,2011 年 6 月,陈列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展厅面积 468 平方米。该展主要由南靖历史、红色记忆、土楼文

化三个部分组成。展示了南靖自 3000 多年前商周时期至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历史概貌、1926 年至 1949 年这段时期南靖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及土楼造型、营造技艺、民俗风情等土楼文化。


图 3-1 南靖历史与土楼文化展

图 3-2 展厅内景


图 3-3 展厅内景

图 3-4 展厅内景


图 3-5 展厅内景

(2)东溪窑博物馆

南靖东溪窑遗址位于南靖县龙山镇西山村北面约 10 公里,是明清时期福建

外销瓷产地东溪窑的一处中心窑场。窑址在不到 1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数量众多的窑炉遗迹,保存较好的作坊以及原料开采矿洞、生活居住区等,构成完整的制瓷手工业遗存。东溪窑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誉为“中国最具观赏性窑址”,2016 年 7 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预备名单。2019 年10 月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使珍贵文物得到集中保护,2016 年在南靖县博物馆一楼单独建设东溪窑博物馆,展厅分为“重大发现在深山”、“窑烟袅袅八百年”、“文明互动走天下”及“薪火守望再辉煌 ”四个部分,共展出青花、米黄釉、青釉、青白釉、蓝釉、五彩等各色釉瓷器及陶器 379 件/套,其中馆藏精品 92 件/套。同时,展示

图版 50 幅、照片 200 余幅,遗址分布状况、保护规划沙盘 2 处,并复原制窑、土层剖面、月港等场景,通过图文并茂的史迹介绍和丰富多彩的实物展示,生动、直观地再现了南宋至明清时期的东溪窑的窑业历史,以及其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遗证和重要价值。


图 3-6 展厅内景


图 3-8 展厅内景


推荐访问:藏品 浅析 数字化 浅析文物藏品数字化保护 浅析文物藏品的数字化保护 文物数字化保护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