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4篇

【篇1】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者:汪磊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33期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怎样然学生完成这么大的阅读量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让孩子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后喜欢上阅读。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可见,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而应树立大语文观,通过应用拓展,使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与课外兼修,让孩子自觉去阅读,终身阅读。

        关键词 小学生 语文 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1营造氛围 激发情趣

        当我们喜欢做一件事,都是归因于兴趣,那我们会不由自主,孩子也是一样。心理学角度分析,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促使他趋向于与群体一致的现象,叫做从众行为。所以我们就是要利用这种从众的心理,引更多的学生走进阅读的圈子。

        首先,用教师的慧眼发现良作,蹲下身子先去阅读 ,找到和学生能碰撞的火花。当老师和那些爱读书的孩子交流时,班级里无形中形成了读书的氛围,当大多数的孩子都被吸引进我们的读书圈子后,教师要转变成一个倾听者,欣赏者,让更多的孩子进来。那我们读书与分享的群体就会越来越强大。

        其次,让阅读成为兴趣。兴趣的诱发非常重要,只有孩子的兴趣被激发,学生就会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读书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才能将读书的外需变成孩子的内需。只要故事中的人物的行为是孩子们所理解的,那孩子就会对这本书感兴趣,被这本书吸引,孩子的读书同时更需要实践,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人物。所以,教师的共读要讲策略,我们能打动孩子的东西就是能在阅读中触动孩子心灵的那根琴弦。当心灵的琴弦被触动,谱出的将是美妙的华章。

【篇2】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习的多元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课外阅读也被摆到了语文学习的重要位置,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语文学科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透过丰富多彩的读物内容,学生将吸收精神养料,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学生还能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对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在学习多元化的时代,学生往往视课外阅读为负担,他们更独钟于声像并茂的电视、网络等,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笔者就多年的教学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激起阅读的情趣。
   学生阅读的兴趣,源于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一种喜好,这种情绪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是从学生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所产生的一种主动需求。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对于更热衷于电影电视的中高年级学生,如何培养他们的这一种情趣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下尝试:
 1、情境激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首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学校可定期开放图书馆,但面对大批的学生,仅学校的图书开放时间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因此,我们可在教室里开设图书交换站,增设小小图书角。同时,我们还应广泛发动学生家长,加入到课外阅读情境的创设中来。让学生的“目之所及,全是书报”,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拿起随手可得的书阅读。
  2、故事导趣。
  低年级段的学生大多喜欢听故事,我们在引导他们课外阅读时,可以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故事激起他们阅读的情绪。刚开始,我们要尽量地挑选些趣味性较强的故事,并完整地、有声有色地进行讲述。当学生视听故事为一种乐趣时,我们可采取“精彩片段引读法”引导学生阅读。即当故事讲到精彩之处,教师却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预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这样的悬念,并有意无意地将故事的的出处透露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3、以趣带趣。
  每个学生,因年龄、个性不同,他们的兴趣也不尽相同,低年级段学生大多喜欢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如葫芦娃、变形金刚,奥特曼、田螺姑娘等人物是他们心目中的偶像;
中年级学生则更喜欢科谱作品、反映儿童生活的作品、富有传奇色彩的神话作品等;
高年级学生的爱好则带有了一定的个性色彩,他们更多的会喜欢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而不同的学生,其个性也不尽相同,他们或内向,或开朗,这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仔细观察学生的爱好、特长,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外读物推荐。温柔内向型的,我们可推荐些童话、民间故事类读物阅读;
调皮捣蛋型的,我们可推荐些带有探险色彩的作品阅读,如《探索宇宙的奥秘》、《人类探险史故事》等;
而爱幻想型的学生我们可推荐些幻想色彩较浓的作品给学生阅读,如《奇幻恐龙世界》等作品。在课外读物推荐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将趣味性与文学性结合、课外阅读与发展个性相结合,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结合,以学生自身的个性兴趣,带动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4、推荐育趣。
  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大多还靠广大教师的激发诱导。而课外读物推荐是一条较有效的途径。课外读物的推荐,要注意科学、合理,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与课本同步,如学习《福尔摩斯的推断》前,我们可向学生推荐《福尔摩斯探案》一书,推荐可从下面几块入手:介绍作者柯南道尔塑造福尔摩斯这一主人公的情形,作者一度因厌倦这个题材而让主人公从悬崖上摔下身死时,遭到读者的强烈抗议,只好让主人公复活;
也可向学生介绍,小说中虚构的主人公福尔摩斯居住的贝克街公寓,被人们当作真实之地,还有人前去寻踪探幽;
福尔摩斯这一人物形象在世界各国家喻户晓,成了比他的作者更著名的世界性文学人物;
当然我们还可从福尔摩斯严谨的推断入手,将故事中的片断抛给学生去推理,然后来体会人物推理的严密,以此来激起阅读的兴趣。二是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步,达到以趣育趣的效果,既拓展了阅读,又发展了个性,可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三是与学生的作文训练同步。如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可推荐学生分类阅读相关作品,如练习写人的作文前,可推荐学生阅读写人类的相关作品,揣摩这类作品的布局谋篇及谴词造句的技巧,从而为自己的习作提供大量的借签材料。推荐课外读物,可向全班推荐,也可根据学生的个性阅读情况当独向学生推荐。
  二、体验成功的愉悦。
  课外阅读的目的不在消遣,而在提高。课外阅读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文能力等多种语文素养,同时丰富学生的精神储备,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奠定基础。因此在课外阅读的同时,我们或多或少地会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对这些要求,我们也或多或少地需进行一定的检查,如果我们不注重自己检查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往往会把课外阅读中的积累当作一种累赘,一种负担,从而对课外阅读产生一种惧怕心理。如何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长久的保持,使他们将阅读当作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我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是十分重要的。
1、巧妙点评,激起积累的欲望。
  课外阅读,离不开优美句段的摘抄。如何让学生将摘抄也成为乐趣,变成一种习惯呢?我想点评是十分重要的。课外摘抄的点评可从两点入手:一是摘抄的质量。为切实提高学生摘抄内容的质量,除了适当的方法指导,我们还可通过点评加以提高。在学生摘抄的内容中,教师可选取精彩的段落进行朗读或集体评议朗读。这一环节的设置要让摘抄者感受到强烈的成功感,如我们可用“你真了不起,瞧,你摘抄的这句话多美,能借我读读?”“这句话实在太棒了,我也想摘抄一下,借我一用,可以吗?”等话语来激起这种成功感,当学生的摘抄连老师都如此赞许时,对于学生无疑是一种鼓动,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为老师所动,为同学所动,当然摘抄时他也就得用一番心思了,其质量也一定会得到提高。二是摘抄的数量。对于学生摘抄数量的评价,教师不可千篇一律。因为学生水平有高低,这时,我们不妨作个弹性的评价。对于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我们的要求可稍提高些,而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只要他能认真做了,而且摘抄的质量不错,我们在评价时,就可以给以高分,给以表扬。
  当学生的摘抄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我们教师的点评可就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学生间的相互点评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开展小组评议、交流等形式展示成果;
也可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最为欣赏的片断,并说说自己欣赏的理由;
还可在小组或班级中交流自己阅读的作品,举办好书交流会等活动,这样既展示了学生阅读、摘抄的成果,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交往能力。
  2、展示成果,养成运用的习惯。
  阅读更多的是为了运用。在学生阅读了一定数量的读物后,我们可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养成运用的良好习惯。如通过故事交流会、古诗擂台赛等形式展示学生阅读的内容;
通过优秀片断展示、精彩习作展评、读后感评比等活动展示学生阅读所得。当教师发现学生的课外摘抄得以正确合理地运用时,我们则应及时地给予肯定、表扬,以促使学生运用优美句段的良好习惯。当然,课外阅读最有效的表现方式为作文,举办一些作文竞赛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通过对优秀习作的选评,推荐必要的作品参加上级各类竞赛、并向相关网站或刊物推荐,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作文的乐趣。
   课外阅读,任重而道远,兴趣的培养只是阅读的起步。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内容的选择指导等多方面的训练,真正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将课外阅读当作一种乐趣,将课外阅读当作一种享受 ,并养成终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篇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它是语文课的延伸,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要从创设氛围,诱发阅读的兴趣;
定向选择读物,培养阅读兴趣;
教授读书方法,保持读书兴趣;
开展各种活动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兴趣培养 

所谓“课外阅读” ,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调查分析,现在的孩子,他们拥有广阔的活动天地,电视、卡通、动画深受学生的青睐,但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不一定都有浓厚的兴趣,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如何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在课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及策略的研究》的实验过程中,我作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氛围,诱发阅读的兴趣

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积极创设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

1、以讲故事诱发兴趣。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一个故事,个个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欣喜的目光,嘴角露出甜蜜的微笑。平时,我一有空,就让学生围坐在一起,给他们讲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等故事,把孩子带进一个美妙精彩的世界里,在享受故事带来的奇妙世界里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2、以设奖激发兴趣。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每星期开放两次,有专人管理作好记录,并定期对借阅记录进行检查,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例如:把学校的图书优先借阅获奖的学生,评比“阅读章”时优先考虑等。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3、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舒适愉快的读书环境。                                                   

人们常说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爱读书的爸爸妈妈,一定会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来。所以,我希望家长尽量给孩子营造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在孩子看书时也不妨拿本书坐在孩子身边,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也能培养孩子的定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将每月评选一次“书香家庭”,将其全家照片和事迹贴在对角里进行展示,大大激励了学生的兴趣。                                                                    

4、创建班级图书角,丰富学生阅读资源。                                                       

为了体现图书的“互换互利”的原则,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动员全班学生开展“创建班级图书角”活动,将自家的个人图书暂存于班级之中。推荐读书习惯好的学生为图书管理员,建立班级图书名录。图书角的创建,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课外阅读的时机更加方便,加强了彼此间关于图书内容的交流。同时我还组织学生举办“好书推荐会” ,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并说明理由。

二、定向选择读物,培养阅读兴趣。

1、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推荐读物。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必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我在教学中常常根据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指定一些阅读的范围,促进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例如:学完了《草船借箭》一文,我就会组织一个“三国小故事”的讨论会,推荐学生去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读物内容,且作了认真的思考,那么,阅读必定有收获。  教完《毛主席在花山》、《七律 长征 》、《青山处处埋忠骨 》等课文后,指定学生阅读有关介绍革命历史的文章,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深化,领略到伟人的伟大和平凡。

2、根据学生的年龄推荐读物。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实兴趣也随之不同。我研究的对象是中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的学生喜欢童话类、科学类、节奏明快、富有刺激、富有神秘感、创造性的读物。因此必须选择他们个性的、能吸引他们的读物。如:在寒暑假有目的的向孩子们推荐了《一千零一夜》、《绿山墙的安妮》、《根鸟》、《狼王梦》、《爱的教育》、《窗前的小豆豆》等等,课后还和他们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情节,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看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话,才能酿出蜜来。”所以我还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数学、史地、天文等各种通俗科普读物,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

三、教授读书方法,保持读书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后,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参与阅读。但是单凭这种读物、媒体的外在影响,学生的兴趣不会长久的,所以需要我们教师教给学生一些正确、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知道了怎样去读,才能使阅读成为人生中的一件要事。毛主席曾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写对于读起着重要作用。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三种简单的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1、摘抄法。每个学期初我就会让学生准备一个“好词佳句摘抄本” ,在阅读时将你认为精彩的句段、名言警句摘抄到笔记本上,定期在班上交流展示,评选出优秀奖。

2、写提纲。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将文章的写作要点、框架结构,故事梗概用列提纲的形式

【篇4】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浅谈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对策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本文就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方法,以便激发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出会读书、爱读书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课外阅读 培养 兴趣 对策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作出了具体的量化规定:小学生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还能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就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方法,以便激发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出会读书、爱读书的一代新人。

一、课外阅读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课外阅读现状

1、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当前,大多学生阅读书籍都是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根本不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也不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更不会从中学习其方法。很少做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只是摘抄几个好词、好句。
  2、受家庭因素影响,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足够的兴趣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课外阅读的家庭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家长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好孩子。据调查结果表明:有的家长不赞成孩子读课外书,有的家长不允许孩子看与学习无关的书。
  3、学校和班主任未能给学生课外阅读创设充足的条件
  除了家庭因素之外,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学校也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有的小学因为基础设施的配备相对简陋,没有设置图书馆、阅览室,也就不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条件。而且部分班主任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很少鼓励学生去看一些有益的书籍,甚至规定看课外书就是违反纪律,导致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学习方法无用武之地。
  4、许多家庭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和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在家中,许多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工作之余,家长忙于娱乐,比如看电视、打麻将、打扑克等,很少去阅读书籍,从而不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当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功利阅读”的现象仍占主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相对较短,品种也不够丰富。主要表现为:

⑴、学生无课外阅读的时间

由于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学校不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课余时间,课外阅读就逐渐边缘化了。

⑵、学生无课外阅读的空间

不少小学由于资金缺乏,办学条件差,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即使有,室内也是无好书、新书。难以随时向学生开放,班级图书更是一片空白。家长对子女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很少为子女购买课外书籍。有的家长一看孩子读《三国》之类的书,就怕影响学业,其实应该鼓励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增强课外阅读能力。

⑶、学生无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教师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方面心有余力不足。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处于自由发展状态,感兴趣程度层次不齐,缺乏引导。

⑷、学生喜爱课外阅读偏好太重

一项关于课外阅读状况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现在的小学生最爱看的课外读物依次是:文学故事类、科普类、漫画类、作文辅导类。

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学生失去培养阅读兴趣的氛围

目前中国社会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随之而来的是形色匆匆的人们,开足了马力运转的城市,以及无所不能的互联网。而网络、电视、电台······各种快餐文化充斥着整个文化市场,"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静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逍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意境,现代的学生很难体会了。整个社会是一个喧嚣的社会,就算有了好书还不一定能在这样的氛围中静下心来读书。学生正用迷茫的眼睛看着这个喧嚣的社会,在这个信息高速传达的时代,孩子通过网络媒体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于是就根本没有心安静的捧着书本来读了。更加体会不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种境界了。

二.家长过于限制孩子的阅读范围,使得学生对阅读也是去了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小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那么他一定学得也快。有些家长总认为学生就应该学好课本上的知识,不应该看与课本无关的课外书。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家长看重的只是期中期末的那一个数字,这就是中国社会的应试教育造成的。从小学生心里发展状况来看,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智力的开发阶段,让她们对课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只会让她们对阅读产生厌倦感,并且也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最后使得一个个聪明活泼可爱的小孩子都变成“书呆子”。因此我们的学生有自主选择阅读对象的权利,家长不要过于的限制,只要他愿意读就是好事。

三.小学生压力大,课外阅读时间少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一味的追求成绩,老师注重课堂教育成果,所以造成刚入学的学生就学习压力大作业量重,导致课外阅读时间极少,甚至根本没有。笔者的弟弟今年7岁,上小学二年级,作业就特别的多,每天放学回到家中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基本上是三个小时,这让他的课外阅读时间趋于零。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作冲刺中考之类的辅导资料。这让我不得不感叹中国的应试教育,成才要从娃娃抓起,不要让您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觉得这样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孩子毕竟才7岁,正处于天真烂漫的童年阶段,她们却把天真的童年全部献给了课本。有的家庭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加出色,周末还给孩子报这样那样的辅导班,钢琴班,舞蹈班占满了孩子的课余时间,他们哪里还有时间捧起课外书来看呢?

四.小学生自身心理特征和能力限制

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不浓,也有其心理特征和能力的限制。其中包括:注意力不能集中,读书体会不到乐趣、识字量少,理解能力有限,看不懂。他们自己看不懂一般的故事书,而要求他们强记生字词只会扼杀他们的阅读兴趣。作为家长在选择图书时要留意图画是否吸引,文字是否简洁。有人说,不是可以借助拼音吗?对,拼音读物显然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之目前很多家庭能够提供的拼音读物太少或根本没有,而纯汉字读物则随处可见、随手可得,也就随时可读。

(二)、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多年来,由于受升学率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失掉了自主性、主动性。这种状况的延续,既不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也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本文对“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有培养起课外阅读的兴趣,还不能自觉、自主地进行经常性的课外阅读,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应试教育的影响
  班主任被应试教育束缚了思想,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一切围绕考试转,师生陷入汪洋题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任务被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还有的班主任甚至认为课外阅读与学习无益而反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家庭角度来看,应试教育也使得家长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一般不会积极地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在不少家长的观念里,课外阅读也被认为是对学生学习无益的事情。
  2、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太少
  虽然教育部几次出台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措施,但由于目前以考试为主的选拔人才的体制没有完全改变,以分数为主的学习评价方式也没有彻底地改变,再加上偏颇的人才观念以及由于工作竞争压力而导致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等原因,目前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偏重,致使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相对较少。
  3、大众媒体抢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电视、电影、录象、电脑等大众媒体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有很大的冲击,荒费了学生太多宝贵的时间,特别是对于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长时间沉迷于电视、网络游戏之中,这不仅对孩子的课外阅读造成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孩子的思维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宽带已进入了不少家庭,社区中不少网吧的存在,使得小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这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电视、网络游戏上引导过来,这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4、小学生难以接触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优秀读物
 一方面,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对小学生来说,家长提供给学生的读物多以各种作文选、练习册为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人物传记、民间传说、科普读物、科幻读物、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
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如有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有的学生家庭家长患重病,有的学生家庭家长残疾等原因,使学生无法购买适合自己的课外书籍。因此,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儿童读物很难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5、学校教育教学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受传统的阅读教学影响,在教育教学中,以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
以考察抽象分析为主的阅读测试,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信心,使学生完全失掉了课外阅读的自主性、主动性。
  6、没有形成一套培养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完整体系
  虽然有些教师和学校意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评价和选择,还是对课内、课外阅读的互动研究等,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从而对学生对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造成学生阅读空间越来越少这一普遍现象的原因有五方面:一是应试教育的盛行,促使部分学校、家庭更多地看重分数而忽视学生的素质,致使学生的阅读时间被挤占,阅读资源配置缺乏,严重压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二是在以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广播、影视、电脑、网吧等占据着信息前台的今天,阅读枯燥的文字,对小学生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仔细品味读书带来的乐趣的兴趣。三是大部分小学生、每天用于课程学习的时间至少要9个小时,再无更多精力阅读课外书。迫于学习的压力,他们不得不放弃课外阅读,长此以往造成阅读感觉麻木,兴趣缺失。四是有一部分学生走向了非课本不读的功利阅读极端。这部分学生对与课本无关的读物不感兴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由此造成知识缺乏,信息闭塞,认知思维不开阔。五是个别学生缺乏老师、家长引导与环境的熏陶,阅读意识较差,缺乏课外阅读的意识。

三、我根据以上分析,总结了如下策略

(一)激起学生的需要,形成兴趣

       需要是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而逐渐形成的。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总是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之中。如有学生获得了学校(或更高级别)的读书征文比赛的奖励,相关部门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就会使其他学生由好奇、向往而产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需要。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通过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兴趣。”

        (二)教师优化学习环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学校在“橱窗”中展示学生的手抄报、读书心得,并进行评比。学生为了办好手抄报,写好读书心得,就要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处理信息。学校应为学生订阅了《教育周刊》《小学生月刊》《小学生生活》等“报刊、杂志”,学校的报架也定期更换报纸,充分发挥了报刊、杂志的最大效益。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也开辟了佳作赏析节目,并向同学们推荐优秀的图书……这样,使学校有“书香”“墨味”,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体底蕴的环境,激发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三)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1.课本导趣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见闻,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学生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有些内容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如《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在教了这篇课文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还介绍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点。课后不少学生争看《三国演义》。另外,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某篇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也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如教学老舍先生的《林海》后,让学生去读他写的《养花》等。

      2.故事引趣

有的小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反而能从讲者的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教师可以推荐书目,然后开故事会,可由教师讲故事,也可由学生来讲。教师利用学生愿意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活动转移到读书上,从而达到使学生对阅读间接生趣的目的。

      3.竞赛保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办小报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科技征文比赛等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由于学以致用或读写结合,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4.表演成趣

      有许多课内外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具有可以作为小学生表演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生动,趣味性强,学生也愿意去演。如教完《狐假虎威》后,我先教学生进行表演。学生看后,兴趣盎然。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说我们班要搞一个表演比赛,以寓言故事为表演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许多寓言故事,再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表演取得了成功。这样,通过表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不止以上这些,还有许多。如知识竞赛、办班级小报、信息交流会等也是很好的活动。当然,不管什么样的好方法,都只有付诸实施后才能生效。如果不给小学生阅读时间,没有适合小学生读的课外书。更主要的是如果老师、家长的观念不改变,基础教育的改革不落到实处,对小学生兴趣的引导不得力,没有用宽容的标准指导小学生选择有意义的书来读,那么课外阅读就只可能是形式罢了。需要、环境、时间、方法、内容缺一不可啊!

一、利用语文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活动课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品质为目的而开设的新型课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是语文活动课的重要内容。教师可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语文活动课,把学生阅读的兴趣延伸到45分钟之外,创造机会让学生自觉、自主阅读。


  1.与语文课本相结合。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与课本密切相关的书籍、资料。例如,在学完《卖火柴的女孩》后,可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的其它作品,开展讲童话比赛;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等一系列革命英雄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课外搜集相关的文章和资料,出一期“英雄在我心中”的板报或手抄报;在学习列夫·托尔斯泰、契科夫等一些著名但学生又颇感陌生的作家作品时,教师可在上新课前先上一堂语文活动课,把学生在课外搜集到的相关材料进行交流,让学生谈谈“我所了解的托尔斯泰”或“我所了解的契科夫”等。学生在课外搜集材料的同时,给了学生阅读书刊的机会,使学生能慢慢明白,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还有更浩瀚的书海等待我们去遨游。让学生能慢慢走出语文课本,走向语文大世界,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2.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能使学生享受到读书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1)开展知识竞赛。例如可以举行“主题性成语”比赛,课前先布置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各类书刊材料,搜集了解相关成语,课上让学生把相关成语展现在大家眼前,让所有学生沉浸在成语的海洋中,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成语的美妙。


  (2)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学生自选课外读物,通过课余阅读,把自己的感触与同学分享、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二、利用学校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各个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旨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特长、爱好,提升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学校校园活动的目的之一。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喜欢自我表现的心理特点,抓住契机,积极引导,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阅读、学习。


  1.通过校园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学校在举行“服装文化”和“建筑文化”科技活动时,要求每一个学生搜集有关“服装”“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把学生自己认为重要的资料集中起来,整理成作品。通过活动调动每一个学生搜集资料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学校在举行“读写大赛”活动时,首先要求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然后在全班同学中民主评选,评选出优秀者代表班级参加学校大赛。这样既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参与读写的积极性,又对同学们具有激发作用。评选上的学生会激发他们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没有评选上的学生会意识到自己读写
  的差距,有利于他们提高读写水平。


  
  三、利用各种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学习应要求学生课内课外相结合,充分利用课堂以外、学校以外学习语文的广阔空间,把语文学习特别是阅读活动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得以提高,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就在身边、就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在关注社会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对我国近年来发生的特大事件——5.12汶川地震、4.14玉树地震、2009上海世博会等事件和盛会,要求学生时时关注,给予关怀。通过关注社会,不但使学生获得了大量信息,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而且使学生增强了阅读的乐趣和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宣传、调查等活动,进行活动之前,查找资料和阅读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1、更新观念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读课外书是看闲书,长此以往会影响学习;
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学生的成绩,除了可能考到的知识点,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
殊不知,较好的学生,他们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由“例子”到“习题”,由精读到博览,由吸收到倾吐,一句话,由课内到课外。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指导学生熟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背会了其中的精彩段落,经历了对语言的感知、感悟和积累。在此基础上,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将学得的语言运用于日常的言语交际中去,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要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语言,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有的家长、教师也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孩子在繁重的负担下没有时间去读书。因此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必须先更新观念。家长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2、激发兴趣

儿童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跟阅读的兴趣关系极大。如果能使学生“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那么,课外阅读指导就成功了。因此,教师应根据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的发展的特点,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加强指导

⑴、工具书使用指导

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逐步指导学生熟悉《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各种工具书的名称、功能及查阅方法,使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⑵、读书笔记指导

要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学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写法也多种多样:可以摘录有教育意义的或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
可以按照书中的故事情节、段落层次进行综合提炼,选择恰当的词句编写提纲;
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书中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来;
可以写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如果是自己的书,还可以把书中的重点内容或体会深刻的地方用圈、点、线等符号标出来,或是在文章的空白处加批注,写体会。

⑶、阅读方法指导

课外阅读指导最重要的就是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方法的指导,可以是不同类文体的阅读指导,也可以是对一篇文章阅读方法的指导。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从怎样阅读连环画、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科普读物、优秀作文、少儿报刊等各种文体上进行指导。一篇文章的阅读方法有很多,如审思文题读书法、标画批注读书法、探索性读书法、快速读书法(包括略读和浏览)、背诵和复述式读书法、比较读书法等等,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的目的、读物的特点和自身的爱好选用不同的方法。

⑷、学用结合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学习某一知识技能,常常需要多次接触和反复训练,才能逐步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并巩固下来。课外阅读活动能够为小学生提供一种反复接触有关知识的条件,让其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在课外阅读中得到迁移、巩固,学到新知识,反过来促进课内知识牢固地掌握。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价值却又有一定难度时,教师应赞赏之余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既然学生理解有误,始终说不到点儿上,显而易见是问题难得超乎预料,可是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也可能因课堂情境所致。教师要当机立断,提供数个浅显的起铺垫作用的小问题,以便于学生理解。有时,换一种说法就能达到降低难度、激活思维的作用。在教完《草船借箭》之后,一位教师提了个总结性的问题:“课文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何特色?”看到学生一片沉寂,这位教师马上把问题换成:“你对文中的哪个人最感兴趣?能简单说说吗?”这么一改,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4、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文化环境优化

为使学生课外阅读富有成效,除了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外,还必须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课外阅读文化环境的优化。

⑴、学校、班级营造氛围

建立班级图书架。这是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每个学生的书可能很少,我们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收藏的图书存入书架中,组织学生交流借阅。《课程标准》中向我们推荐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如果让某一个学生买齐这些书恐怕不容易做到,我们可以动员学生每人买一部分,然后放在班级书架上,轮流借阅。这样每个人只花一点钱就可以看到很多书,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在图书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并注意结合课文内容和平时的各项教育,收集相关资料,在力求扩大阅读面的情况下,引导培养阅读兴趣。学校、年级、班级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组织读书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举行读书笔记展览,手抄报、剪贴簿展览等,既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了阅读成果又激发了阅读兴趣。

⑵、家庭密切配合

为使学生读好书,并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教师必须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宣传阅读的好处,使家长明白,任孩子无休止地看电视、打游戏机或整天逼着孩子做各种烦琐的练习题、测试卷对孩子成长都是不利的。“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因此,必须使孩子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给孩子建立一个安静的小书房,购些书,订些报刊,使孩子健康有益地阅读,养成良好的自觉阅读习惯。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学习之核。泛观博览,深思精研,能够课外读一本好书,甚至能让人生受益匪浅,人生的境界,又可层楼更上。一.创设条件,知道学生大量读书

首先,我们要还孩子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语文素材的积累主要靠学生具体的感性的阅读实践活动,而不是靠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理性的语文知识,主要通过记忆而非理解。换言之,学生要获得智能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不能单靠直接经验,更多的是接受别人的间接经验,接受人类的文化、文明。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呢?一是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
二是可以开展“购书、藏书、读书”系列活动,鼓励学生个人购书、藏书。在家长的支持下,学生每月购书一册,建起自己的小书房,快乐地在书海中漫游。

其次,在家里家长要限制学生上网,看电视的时间,充分利用这些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书;
在学校,老师要合理安排课程,多开设阅读课。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靠一天、一月是难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例如薛瑞萍老师在《我们班的阅读日志》中就提到,作为一个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推广儿童阅读不能也不该和日常教学分开;
推广儿童阅读并非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全部。它与其他很多重要的事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温馨的联系。

另外,在课堂教学上,老师的引导很重要,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教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作为国家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推广儿童阅读也是我们难以推卸的责任,那么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1.留疑, 保持兴趣。

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 可以设置一些疑问, 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 例如,给学生讲十二生肖的故事, 最后可以说:
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了, 它那么小, 还怕猫, 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 这时老师说:
“想不想知道结果呢?” 学生纷纷要老师讲,这时可以故作神秘地说:
“想要知道答案, 《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哦, 这时老师可以发给他们拼音版的故事阅读。” 此时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读得可起劲了。

2.巧问, 诱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疑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时巧妙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主动的进行阅读, 探寻疑惑的结果。例如,教学《称象》这篇课文时,可以是这样设计:“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称象》,出示小黑板, 谁称象呢? 如何称量又高又大的大象?他的办法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几遍课文。” 通过几次读课文,学生从中找到了正确答案。

3.表演, 煽起兴趣。

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也有这样的论述:“艺术活动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 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他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人已表达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 低年级学生特别在意通过“视觉” 获得老师和同学的种种表情,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必须满足低年级学生的这种需求。如在教《狼和小羊》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戴上了头饰,分别扮演狼和小羊,让学生在表演中揣摩角色的神态语气。学生时而愤怒,时而怜悯,极富感情色彩。学生要更好的进行表演。就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创作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培养。当然阅读兴趣也大大增强了。[3]

最后,今后作为班主任,教师可在班里开展“三个一”活动,指导学生日积月累,持之以恒:1.课前诵诗一首——利用预备铃响后的两分钟时间,在小干部带领下齐备古诗词。不但能积少成多,而且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文化积淀,为孩子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比较厚实的底子;
2.建立一个阅读角——在班里建立一个阅读角,让每个孩子都捐一本自己最喜爱看的书籍,如果这个班按40个人计算,班里就有40本可以流动的书,大大的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3.推荐美文一篇——教师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介绍与时俱进且文质兼美的美文一篇,让学生进行揣摩和仿写,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介绍,可以配合读书活动,如在每周举行班会之前。向低年级学生推荐《儿童诗歌100首》、《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等一些诗歌作品与绘本作品。

二.让孩子自主选择喜爱的图书

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阅读兴趣及能力存在着差异。其发展的起点、速度和程度也都会因人而异。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尊重孩子自足选择的权利,让她们自由选择,自由阅读。总之,做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要学生在读,动画、漫画、连环画均可以。[4]

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二.减轻学生负担,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读书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孩子本身就是天真活泼的代表,老师不应该让家庭作业占据了孩子们的全部课余时间。应当适当的布置家庭作业,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多挤出时间陪孩子共同阅读。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三.过识字关,诱导孩子尽早读书

由于识字少,低年级学生(包括不少中年级学生)普遍存在想读又不能读的现象,因此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尽早阅读,就必须让学生尽快识字。有关研究表明: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需要识2000个字作为基本条件。识字不多就无法自能读书。不读或少读,对学生学习语文无异于釜底抽薪。传统语文教学比较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引导学生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先过识字关再开始大量读书。有人会问,学生有没有尽快识字的可能?回答是肯定的。从低段儿童大脑的发育来看,已接近成人水平,容易形成比较巩固的条件反射。再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也是有这个潜力的。新课标指出,小学低年级要完成“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的任务。特别要指出的是,在以大量识字为重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也要诱导学生尽快接触有益的读物,比如在集中识一部分字后,学一批课文。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多推荐琅琅上口的韵语读物,多推荐童话等符合孩子口味的读物。如此,既巩固了生字,又进行了阅读,避免因大量识字而阻碍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 

总之,小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离不开课外阅读,而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教师们合理引导、积极鼓励、不断激发。因此,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推荐访问:浅谈 小学生 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