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讲话【优秀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讲话【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讲话【优秀范文】

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的讲话5篇

【篇一】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的讲话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城区

——在全区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何 关 新

(2006年4月5日)

同志们:

面对“十一五”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征程,面对乘势而上快发展、创强争优再进位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区委、区政府决定在这里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对于做好“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谋划推进余杭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总结近三年来全区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表彰先进,分析形势,提高认识,理清思路,部署今后五年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团结动员全区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热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我区加速推进“三大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提供动力和支撑。

下面,我代表区委、区政府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肯定近三年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引进培育创新载体,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科技进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1、科技综合实力得到增强,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据2005年发布的全省科技进步监测报告显示,余杭科技综合实力列全省第11位,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和浙江省科技进步先进区,科技实力明显增强。通过引进、培育和共建等途径,全区经认定的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达57家,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平台和企业创新载体32家,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加快。

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是我区近年来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200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88.3亿元,比上年增长2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21.8%。全区经认定的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1家。全区有1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市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个,累计争取国家和省、市高技术产业化资助资金5000多万元。一个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和光机电一体化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雏形开始显现。省级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先后引进共建了以浙江香港科技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为主的先进制造技术开发应用平台,以国家光学仪器工程研究中心余杭产业化基地为主的光电子产业化平台,以国家纺织CAD技术余杭发展中心和浙江理工大学数码纺织技术与创新产业化基地为主的数码纺织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平台。园区内已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3家,其中省级9家,有20家重点培育的科技型企业,2005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36亿元,正在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

3、传统产业改造成效明显,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提高。

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我区已有450余家企业应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等先进适用技术,全区的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和重点信息化项目实施企业达69家。我区还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CAD技术推广应用工程示范地区”,被杭州市确定为“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工程”示范地区。

4、农业科技进步进展较快,社会发展科技含量提升。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坚持都市型效益农业发展方向,全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项目32个。区高新农业示范中心被认定为“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了黄湖镇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立农业龙头企业研究所6个,培育了以浙江林学院为依托的“苦竹种质资源库”等创新联合体。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350多期,受训人数达4万余人次,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了都市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现代服务业、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积极推广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生态环保、建筑节能等新技术,建立全民终身教育、医药卫生保健、治安电子监控、公共危机处理等体系,大大提高了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

5、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加快,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拓宽。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近年来我区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组织开展“750”干部培训和“139”优秀中青年人才等培育工程。全区人才资源总数已从2002年的30324人发展到2005年的69198人,每万人口中的人才资源数从 380人发展到855人,达到了全省中上水平。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深化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在西博会期间,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举办科技合作项目洽谈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口洽谈,三年来,共签订科技合作协议53项,合同总金额达4.73亿元。与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农科院等名校院所进行科技合作,先后建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余杭分中心等一批创新载体,为我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6、科技创新氛围日趋浓厚,科学普及活动蓬勃开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科技工作方针政策,出台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通过广泛宣传,提高了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性。特别是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执法力度,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三年来,全区专利申请量达到1170件,专利授权量635件,其中发明专利77件,拥有专利的企业已达87家。2005年全区专利申请量579件,授权量达到359件,专利授权量列全省第12位。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重点的科学普及工作正在我区蓬勃开展。全区已拥有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31个,会员达10789人,特别是专家咨询委员会、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区基本形成了多专业、多学科、多层次的群众性科技组织。通过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月和科技下乡等活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应该说,经过这些年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区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为近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余杭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是短腿,是瓶颈,是薄弱环节,与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破解资源环境制约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加快培育。企业创新意识还比较淡薄,建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面还比较小,自主研发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还很少,产业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工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为70.29%,低于省市考核指标近5个百分点。全社会科技投入需要大幅增长。虽然近几年科技投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我区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研究开发经费支出仅占GDP的1.46%、1.35%,分别列全省第44位、41位;
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0.78%,列全省第59位,还不到省市科技进步条例规定的1%标准,与我区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很不相称。科技人才队伍需要不断壮大。科技人才数量不足、人口占比不高与现有人才作用发挥不够的情况同时存在,使科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政策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切实加强。科技孵化器规模较小,满足不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科技咨询和中介机构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技术市场还不够活跃,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切实加以改进。

二、切实增强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经过15年努力,到2020年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确立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省市委也相继作出了加快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城市的重大决策。我们余杭作为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市、区)之一,一定要充分认识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谋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区。

1、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推动文明进步的主导力量。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表明,每一次重大的发明创造和科技突破,都会引发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使人类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飞跃。古代,铁器的发明与应用,使人类告别原始的刀耕火种,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近代以来,以蒸汽机、电力、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的三次科技革命,引发了三次产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21世纪,科技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信息技术发展方兴未艾,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
能源科学和技术,成为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新途径。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每个领域,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实现既快又好发展的根本之计。近几年来,我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破解资源环境制约方面做了较大的努力,关停“十五小”企业,整治石头经济,提高招商引资准入门槛,严把项目环评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看,我们的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导致经济运行成本大幅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形势。从我区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看,占企业总数四分之一的规模企业面临着发展困难,而占企业总数四分之三的规模以下小型企业平均规模小、亏损面大,已经面临着生存危机,如果这些企业继续延续原来的发展模式,不重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长此以往必将死路一条。“十一五”期间,余杭经济社会发展要再上台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要实现翻番目标,只有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抓住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抓住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既快又好发展的关键,才能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产业层次低和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
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3、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生产能力,促进了家纺布艺、机械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块状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偏高,技术引进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问题比较普遍。一些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处于国际产业分工和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多的弱点将进一步显现,一方面产量很大但利润空间很小,另一方面还要受到贸易壁垒的制约,国际市场风险增大。如果我们不加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不加快推动产业和产品升级,就不可能化解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4、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区人均生产总值已达到4300多美元,“十一五”时期,即将跨入人均5000—8000美元这个关键期,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矛盾会阶段性地暴露,经济结构不合理、质量和效益不高、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等等会接踵而来。从余杭工业化发展进程来看,我区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正处于“准集约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时期,产业结构正由轻工型向重化工业型转型、由传统产业为主向高新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提升并进转型。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是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较快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实现余杭经济既快又好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向科技要办法、靠创新求支撑。从我区企业成长阶段来看,现有的企业多数孕育于原来的集体企业,属于第一代民企,家族制的烙印还非常明显,缺乏真正意义上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度创新的任务还非常重。从发展农村现代生产力来看,现有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也还很重。从余杭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来看,我区的城市形态已开始从“平铺直叙”摊大饼转向规划主导重配套,注重空间结构的优化;
城乡布局开始从分散零落转向集约发展,注重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这就要求我们把创新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以体制机制和政策的不断创新来为城市化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筹措庞大的建设资金。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我区与其他地区一样,多样化、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加强社会管理,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也要求我们以创新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来发展社会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从激发创业热情、建设都市新区的要求来看,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认同性,需要我们创新组织体系、组织方式,提升组织能力,把广大市民、各种中介组织、专业团体紧紧地团结在党委、政府周围,扎扎实实地推进发展、改革、稳定大局。此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法治余杭建设,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等等,都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因此,创新已不仅仅局限于工业和农业以及服务业等经济领域,它涵盖着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方面面,渗透于各行各业的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创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自主创新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任务,建设创新型城区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创新型城区是一个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区,是一个生产关系顺应生产力发展、产业平台适应现代生产要求的与时俱进的城区。面对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浪潮,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面对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的新要求,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科技强区和人才强区战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将科技创新倾注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到2015年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区。基本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较快,50%以上的规模企业拥有专利技术和产品,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2.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通过ISO认定的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例60%以上;
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建成,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
科技意识大大增强,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达到4.5%以上;
每万人口拥有人才资源数达到2750人以上;
通过科技创新推进节能降耗,万元GDP能耗下降25%。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着力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之路,推动我区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

三、“十一五”时期我区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是我区乘势而上快发展、创强争优再进位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关键时期。今后5年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发展,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以上,力争成为沪杭甬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支点城区和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取得新突破,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家纺制造业基地、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企业创新能力得到加强,新建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规模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比例达到20%以上,基本建成能满足余杭科技经济发展需要的区域创新体系;
农业科技进步达到新水平,推广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基本建成都市农业科技示范体系;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效显著,全区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分别达到4000件和2000件以上,全区拥有专利企业超过500家;
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达到1700人以上,人才资源总数超过14万人;
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5%以上,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不低于5%;
综合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十一五”期间进入全省科技强区的行列,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考核体系比较完善,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区框架。

主要任务:一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抓好省、市级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奥坦斯公司研发中心等一批骨干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的示范带动作用,力争两年内经认定的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突破全区规模企业总数的10%。发挥科技资源作用,推进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完善四大科技合作机制等创新平台。提升政府组织力,大力推进创新平台与企业的结合、与产业的结合、与产品的结合,做大做强新产业。采取引进和自建相结合,坚持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建设10个左右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一批科技咨询机构、专利代理机构,充分发挥公共技术平台和网上技术市场的作用。二是引进、培育两条腿走路,不断壮大有余杭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继续大力引进、培育和孵化,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光机电一体化、精密仪器仪表和新材料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围绕产业链配套、企业集群、龙头企业培育,做大做强做精新产业。用信息技术、现代数码纺织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适用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作用,建设好先进制造业基地。三是推广节约增效技术和生态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水、节能、节材、节地以及资源再生利用和紧缺资源替代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实现生产、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及产品转化率;
建设废弃物回收利用、固废集体处理、垃圾分类回收、污水集中处理和中水回用等再生回收利用系统;
选择部分企业和园区进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试点,抓好仓前工业功能区块高新技术园区和黄湖镇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充分发挥示范推广作用。四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效益、生态和创汇农业,加快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抓好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实施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加强标准化和品牌建设,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加快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提高教育、医疗卫生的技术水平,加强科技强警、公共安全、公共危机应急处理系统的建设,加强科普和人文教育,发挥科普基地的示范作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五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认真贯彻《专利法》和省市《专利管理条例》,强化管理者和广大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规范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扩大和发挥专利示范企业的作用,认真制订和完善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大力倡导创新文化,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平等竞争、团队协作、鼓励创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根据上述目标任务,我区加快创新型城区建设,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概括起来是坚持四个“两手抓”。

1、坚持一手抓投入产出扩张,一手抓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在量质并进中跨越发展。

近几年特别是“十五”以来,余杭经济走出低谷,跨过平原,开始爬坡,现在更是进入“换档加油”的快速发展平台。但是总的来说,余杭经济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水平,发展空间不够宽广,发展后劲还不够强。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还是要靠投入来拉动,靠投入来增长。经济工作好比一步一个脚印,今天的投入不下去,明天的总量就上不来;
今天的技改投入不下去,明天的水平就上不去。近三年来,余杭工业性投入达到了近200个亿,就是凭借这较高的投入,工业经济总量才能突破千亿、不断扩张。“十一五”时期,我们还是要继续加大投入,以投入拉动增长。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面对要素制约、环境承载,仅仅依靠投入拉动已经难以为继。工业化的进程,又是科技不断创新、块状经济不断成长、规模效应不断显现的过程。在转变增长方式方面,我们一些企业已经走在了前列,处于领先位置,电器电子行业有华立、老板、八方电信、华泰电子,建材行业有诺贝尔、钱潮、波达,家纺布艺有奥坦斯、众望、力达、柯力达、中亚,服装行业有华鼎、杰丰、博卡,汽配汽车行业有西湖离合器、科特、飞碟,生物制药行业有天元、杏辉,化工行业有争光、海虹、威尔达。此外还有金成数码、斯凯菲尔、益利素勒等等。但这相对于余杭这么多企业而言,还只是星星点点。今后,我们不但要坚持抓后劲投入、技改投入,更要把自主创新、科技进步摆上议事日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裂变和跨越。

2、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高新产业拓展,努力在优存育新中提升发展。

据统计,2005年我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入库同比略有增长,但比重有所下降,5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共实现销售335.7亿元,比上年仅增加4.9亿元,除诺贝尔集团、华立仪表、西湖离合器等龙头企业外,其它规模企业的销售增长较慢,有的甚至出现市场占有率下降的趋势,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说明我们的强企还不够强,大企还不够大,缺少核心技术,产品老面孔,增长幅度微弱、发展后劲不强。应该清醒地看到,核心技术是企业的“根”,自主品牌是企业的“神”,科技和品牌是一个地方经济的放大器。企业如果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大消耗,“贴牌生产”、“来料加工”,其利润只能是汗水钱、辛苦费,如果将汇率变动、原材料价格、工人福利、甚至环境资源的破坏等因素计算在内,恐怕连这点汗水钱、辛苦费也是赚不到的。纺织服装、家纺布艺、机械制造等是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主导规模产业,如果不依靠自主创新提高产业能级,越往上走,空气就会越来越“稀薄”,甚至还会出现“高原反应”。“十一五”期间,要瞄准科技发展前沿,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加快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全面提升我区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我们还要高度重视、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具有乘数效应,滨江区通过引进UT斯达康仅财政收入就增加了6、7个亿。目前,全省经过批准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只有10家,我区占1家。我们要珍惜这块牌子,珍惜这一资源,发挥这个优势,规划好、利用好这个功能区块。要以华立仪表、八方电信等企业为骨干,培育发展通信设备、电子仪表等信息产业,以天元生物、杏辉药业等企业为骨干,培育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以金成科技、科汀光学、飞华照明等企业为骨干,培育发展光电子、半导体照明等特色产业。此外,在临近杭州主城区的镇乡工业功能区块内,要预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用地,确保发展空间,加快建设符合余杭实际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3、坚持一手抓原始创新,一手抓开放集成,努力在兼容并蓄中推动发展。

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活动,大体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原始创新,以获取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为目的;
二是集成创新,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产业;
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其中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比较难但却是最根本的。核心技术是花再大的代价也买不来的,人家也不可能转让,因为技术的独占优势能转化为市场的垄断优势和品牌优势。如果产品的核心部件都是舶来品,一台彩电的利润还不如修理工开一次机盖的费用,一台电脑也只能赚“几斤枇杷的钱”。再大的企业,一旦丧失原始创新能力,也可能被市场抛弃;
再小的企业,一旦掌握核心技术,也可能成为市场宠儿。从追踪到赶超,从跟跑到领跑,需要全力一跃,这一跃就是原始创新。我们浙江的吉利汽车,面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和轿车市场激烈的竞争局面,没有一分钱的国家投入,没有外方任何的合资,短短几年内,就依靠原始创新成为民族汽车工业的领跑者之一。我们余杭的争光树脂成为本行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多的龙头企业,产品用在“神舟六号”上,靠的就是原始创新。原始创新,事在人为。要鼓励我们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合作服务平台,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在合作当中逐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当然,原始创新需要产业基础,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我们倡导原始创新,绝不排斥开放与集成,更不是要关起门来自己一切从头干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中小企业来说,引进技术、兼容并蓄、集成创新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事半功倍的好路子,既能降低创新风险和开发成本,又能缩短开发周期。要鼓励企业以开放促创新,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抓好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逐步提高集成创新的能力。

4、坚持一手抓企业主体,一手抓政府主导,努力在创新创业中促进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处在创新的第一线,创新需求敏感,创新冲动强烈,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一个地方的竞争力。现在,困扰我们企业自主创新的有三大病症:一是“设备过剩症”,用一流的设备生产二流的产品,最后只卖三流的价格;
二是“创新恐惧症”,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大多数开发新产品以仿造为主,“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的消极心态一定程度上还存在;
三是“大脑缺乏症”,企业普遍人才缺乏,一些企业只能依靠聘请薪酬较高的“星期天工程师”。我们建设创新型城区,必须切实医治好这些“病症”,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要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要着力破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研究制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增强企业创新动力,鼓励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创新活动和技术集成应用的主体。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政府、企业、中介“三位一体”,支持力、基础力、服务力“三力合一”,抓好商标、质量、标准、管理等品牌基础工作,举行自主创新与品牌余杭论坛,着力提高企业的创牌能力,尽快形成一批以自主创新为支撑、以知名品牌为标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为知识产权提供强有力的保护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激励人才创新、鼓励人才冒尖、人才创业的体制机制,做到高质量引才、高待遇留才、高效益用才。高度重视人才引进,拆除围墙,降低门槛,敞开大门,积极吸引各类创新人才来余杭工作、为余杭服务。引导企业创新利益分配和共享机制,通过技术入股等方式,使科技成果、专利发明等价值得以实现,使科技人才增强在余杭的归属感,激励他们创新创业创造。

四、把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国际经验,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小于1%的国家和地区,基本处于技术引进与应用层次;
在1.5%以上,一般是具有较强引进、消化、吸收能力的中等发达国家(地区)水平;
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地区),都在2%以上。而我们余杭,200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仅占全区GDP的1.35%。要用10年的时间把我区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区,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需要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区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背水一战的勇气,过华山天险的气魄,攀科学高峰的智慧,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做好自主创新的各项工作。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努力奏响科技创新大合唱。

广泛宣传和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文件,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意识,增强建设创新型都市新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核心位置;
充分发挥“科教兴区”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继续加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每年根据工程的重点和需求安排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载体。

2、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科技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财力支撑。

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明确今天的投入就是对未来余杭竞争力的投资,从增强创新能力和提高竞争力出发,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的投入,迅速扭转全区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还不到1%的局面,要求近期内一般企业提高到1%并力争达到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达到3~5%以上。区委、区政府已下大决心加大政府财政的科技拨款力度,区本级财政科技支出2005年达到6376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08%,今后5年每年将增加0.3个百分点,到2010年达到5%以上,2015年达到6%以上。各镇乡、街道也要在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经费,建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奖励企业和科技人员开展自主创新。同时,要发展融资担保投资事业,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科技事业,形成企业、政府、民间多元化投入体系。

3、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保障。

自然资源有限,智力资源无限,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放在突出位置。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强化人才工作的统一协调、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特别是高端人才和余杭急需的专业人才,继续开展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十佳科技人才奖、重才单位奖、引进人才购房奖的评选活动。要规划和建设好“人才公寓”,抓紧研究科技人才购买经济适用房相关政策,为引进优秀人才创造条件;
继续实施“750”干部培训工程、“139”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工程、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等,抓好各类人才的培养;
大力优化激发人才队伍活力的环境,完善建立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奖优罚劣的机制,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资助的力度,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科研能力的提升。继续做好人才宣传服务工作,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4、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科技计划和科技经费的导向作用,建立绩效优先、鼓励创新的资源分配和评价机制,使资源真正向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企业、团队和科研机构倾斜。区委、区政府将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区目标,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个政策文件,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企业研发机构、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安排高新技术企业用地、建设科技孵化器和科技中介机构、资助专利申请鼓励发明创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和优秀科技人员的奖励等方面,作出一些新的规定。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和执行好这些政策,各企业要利用好这些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使全区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

同志们,创新是全社会的责任,自主创新事关全局、任重道远。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昂扬斗志、克难攻坚、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全面落实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创新,使自主创新的意识、力量在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充分活跃、迸发和涌流,为加速推进“三大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篇二】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的讲话

在2018年全区银企对接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春节刚过,区政府就决定召开银企对接会议,目的就是为了尽早搭好新一年银企合作的互动平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刚才,相关银行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我看了一下,共有124个项目成功牵手,涉及金额12.54亿元,项目比去年多,金额比去年大,成效比较明显。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银企双方的真诚合作表示热烈的祝贺!

  过去的一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区金融机构按照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克服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积极扩大信贷投放,推进金融产品创新,较好地实现了经济与金融的互惠共赢。一是金融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去年底,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5.96亿元,较年初增加7.19亿元、增长9.13%;各项贷款余额47.23亿元(其中引入区外信贷资金4.01亿元),较年初增加1.65亿元、增长3.61%,贷存比54.94%。二是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引入了徽商银行黄山太平支行,新设了金桥村镇银行仙源支行,新增自助银行点3个。去年底,全区各类银行网点61个,万人银行网点拥有量达2.75%,位居全省前列。三是金融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各金融机构持续推动创新发展,如建行的“助保金”,中行的“税源贷”,金桥村镇银行、太平农商行的“企业循环贷”等,在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资金需求上都做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良好效益。四是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区金融办会同银监办及人行,加强了金融市场的秩序管理,加大了对非法集资、恶意逃废债务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去年共核销金融机构不良贷款1762万元,特别是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一年下降了3.91%。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各位企业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分析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一是信贷投放增速过缓。2018年区内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仅有1.65亿元,与年初确定的5.5亿元的目标差距甚远,部分银行特别是几大国有银行(工行、农行)新增贷款出现了负增长。当然,这与经济下行的大环境有关,也与部分企业转贷有关(如奇瑞宿营地项目借入进出口银行2.2亿元置换区建行9700万元贷款),但更多的原因还要从我们自身去寻找、去剖析、去解决。二是贷款履约率总体偏低。刚才,佑隆区长通报了去年银企对接贷款资金投放情况,总体来看,履约较好,但也存在个别银行贷款履约率甚至不到50%的情况。这当中可能存在各种客观因素,但我想说,既然对接会开了,项目签约了,合作双方就要履约践诺,切实维护合约的严肃性。三是企业融资瓶颈依旧不少。去年以来,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一些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担保欠缺等因素局限,加之部分银行受审批权限制约,获取银行贷款较为困难,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转向民间融资,导致企业成本加大。四是金融风险压力加大。受经济下行影响,部分行业信贷风险逐步显现,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压力反弹,加之银行涉诉案件由于诉讼程序长、执行难度大、处置率不高等因素,导致不良资产化解困难。另外,近年来P2P网贷挤兑倒闭事件频频发生(如e租宝),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持续加大。

【篇三】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的讲话

在全区拆迁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拆迁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近年来,随着XX区新一轮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快速推进,拆迁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许多领导殚精竭虑、彻夜不眠,许多部门顾全大局、认真履职,许多干部冲锋在前、奉献在前,为XX区“甲板起飞”付出了巨大努力。借此机会,我谨代表XX,向长期以来参与和支持拆迁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要正视拆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和谐拆迁、依法拆迁”,与时俱进推动拆迁工作再迈新台阶,依然是当前摆在新区面前的重要命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坚持责、权、利相结合
  一要履行好职责担当。当前,新区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XX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时点。3月28日市委常委会集体调研新区时强调,要更多地用改革思维和办法推动转型升级、激发内生活力,争当全市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拆迁工作是新区改革创新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检验干部担当能力的“试金石”。从最近的拆迁进展来看,不容乐观,拆迁的“瓶颈”制约日益明显。全区上下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以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切实破解拆迁工作中的各项难题,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杜绝丝毫的自满和懈怠,不断追求卓越的工作业绩。
  二要激发好工作活力。拆迁难,难就难在面对众多的利益主体,难就难在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做好拆迁工作,基层一线的工作最关键,要在实践中敢于探索,善于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重点、难点的突破带动和活跃全局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并在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上给予更多支持,严格实行奖惩。要注重制度建设,按照创新、实用、管用的原则,营造人人有规有矩、处处有章可循、事事有条有序的拆迁制度环境。要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过得硬的工作队伍,确保各项部署安排落到实处。
  三要维护好群众利益。拆迁矛盾的核心问题是利益平衡,准确把握利益平衡点是破解拆迁瓶颈的钥匙。从以往拆迁的经验看,群众虽有故土难离之恋、搬迁生存之忧,但最关心的还是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是否合理、公正、公平。要在严格依法拆迁的基础上,维护好拆迁群众、搬迁企业的合法权益,做到“三个确保”:确保群众既得利益不减少、确保群众生活质量不降低、确保企业生存发展有空间。同时,拆迁的过程也是利益博弈的过程,坚持原则是最本质的要求。要在拆迁统一政策的框架下开展工作该补偿的一分钱不少,不该补偿的也不能多给一分,更不能随意定价、任意处断。
  二、坚持情、理、法相结合
  一要彰显真情。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群众立场,把一个“情”字贯穿拆迁全过程,始终带着真情和热心,有效化解拆迁群众的疑虑和抵触心理。对于群众的困难和合理诉求,如小微企业安置、拆迁户安置过渡等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感受群众疾苦,真正解决群众难事。特别是对孤老、残疾等困难拆迁户,更要主动贴心服务到位,坚决解决和杜绝“四风”等群众反感痛恨的突出问题,以拆迁工作作风的新转变,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要以理服人。群众最服的是理,而不是权,如果不以礼相待,而是强词夺理、居高临下,绝对拆不好。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既做好面上宣传,更要进村入户,做好点上宣传。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切实消除群众的思想顾虑和包袱,营造浓厚的良好拆迁氛围。另一方面,要突出问题导向,因户施策,深入细致地做好每一户拆迁群众的思想工作,使群众明晰政策,消除认识误区,真正做到以美好的前景吸引人、以惠民的政策激励人、以先进的典型引导人、以浓厚的氛围感染人。
  三要依法办事。必须始终坚持统一标准、规范操作,严格实施拆迁程序,“一把尺子量到底”,坚决杜绝乱开口子的现象,更不允许浑水摸鱼、假公济私、中饱私囊。纪工委要同步加强监督检查,并接受群众的举报和监督。这方面,我们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要把群众由于对政策理解不全面引起的抵触情绪,与恶意干扰和阻碍拆迁工作的行为区分开来。对于前者,要教育引导到位。对于后者,特别是极少数无理取闹的拆迁疑难户,要依法采取听证、裁决、拆违等有力措施,在打消他们漫天要价、以闹取胜幻想的同时,避免发生突发性极端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三、坚持点、线、面相结合
  一要重点突破。要加快XX街道XX村、XX镇X庄、XX镇XX村和XX村等重点区块的拆迁推进,按照序时要求,倒排计划,全力以赴赶进度。要抓好重点项目的拆迁保障,对重大工程项目、手续齐备项目、协议已签项目和亟需扫尾的项目要逐个突破,为项目的开工建设扫平障碍。二季度,重点推进重大项目和经营性土地出让项目的拆迁工作。要加大难点问题的攻坚力度,对一些长期协调无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要综合运用市场、行政、法律等手段,合力解决。
  二要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全力做好拆迁服务保障工作。经发、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要做实做细前期工作,包括项目立项、规划文本审批、红线划定、房屋丈量和评估等,积极配合和支持各地块的拆迁工作,充分落实各项工作保障。经发总公司要科学调度资金,及时支付拆迁补偿款、工作经费等。在拆迁这个问题上,新区没有局外人,没有一线二线,没有前方后方,人人都是主体,都要主动参与进来。
  三要面上推进。镇、街道及园区板块要切实强化属地管理责任,班子领导定点挂钩,落实责任,分片包干。要紧扣全年拆迁任务,充分各方面力量,特别是对一些“硬骨头”地块和疑难户,要“一户一策”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拆迁方案,合力攻坚,务求突破。需要强调的是,各镇、街道决不能“新官”不理“旧事”,要自觉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同志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希望大家秉承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迅速行动,群策群力,合力攻坚,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为新区在更高起点上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篇四】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的讲话

在全区项目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区委、区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解放思想大讨论和项目建设的有关要求,对全区项目服务“365”帮办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加快建立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高效的项目服务机制,强化项目推进举措,推动全区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副区级以上领导,各乡镇(街)党(工)委书记、乡镇长(主任),区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下面,受明德书记委托,就落实好项目服务“365”帮办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全区项目建设,我重点讲以下五点意见:

项目建设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支撑。应该说,近年来,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的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近几年,吉通汽车零部件、中德工业园、长春东南热电厂、国信乡村都市等一大批超十亿、上百亿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些项目的引进也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但回过头来讲,我们自己与自己比,项目建设的确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横向比,特别是与先进地区比,还有很大差距,包括我们的项目谋划机制、招商引资机制、项目服务机制等方方面面还都有不小的距离。那么,这次市委提出开展“抢抓机遇,创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要求各县(市)区与先进地区“对标”发展,我觉得其核心也就是让我们学习先进地区如何抓项目谋划、如何抓项目引入、如何抓项目推进?如何通过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也是今后在项目建设上我们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前段时期,明德书记带队赴湖北省襄阳市进行了学习考察,在考察过程中,感到当地的项目服务工作抓得非常细、非常实、非常到位。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区建立项目服务“365”帮办工作机制,对全区项目建设实行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优质服务,促进项目特别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会议下发了具体实施意见,对全区各级干部、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请各位区级领导、各乡镇(街)、各部门认真学习,并对照方案内容,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共同把我区的项目服务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那么这个意见目前属于试行阶段,后期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也希望大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强化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区里成立由明德书记和我任组长、其他区级和副区级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街)和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项目服务“365”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挥全区的项目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365”帮办办公室,主任由我担任,副主任由国刚副区长和万金秘书长担任,抽调相关部门分管业务领导在办公室坐班办公。办公室主要负责全区项目的手续办理、问题解决的全程指导和帮办工作。那么,各乡镇(街)(重点部门)也要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主任的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对接和做好本区域项目推进工作,促进项目快速推进。同时,建立重大项目首席负责人和首办秘书制度,对投资超亿元的重大项目分别确定由一名区级领导和一名正处级现职领导担任首席负责人和首办秘书,目的就是有针对性地对项目实施全程跟踪服务。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实行项目包保机制,但是工作的效果不明显,主要问题还是投入力量不足,工作督导力度不够,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必须进一步强化。那么,这次区里成立“365”项目服务组织机构,就是要真正解决在项目服务过程中,投入力量不足、部门对接不及时、环节衔接不顺畅、日常服务不到位、瓶颈破解不 __等突出问题,绝不是摆花架子,也绝不是走过场,更不是一股烟、一阵风。我觉得:“365”首先是一种理念,就是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真真切切地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
“365” 也是一种态度,就是要求我们在项目服务上,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困难不排除不罢休;
“365”更是一种责任,就是要求我们时时处处为企业着想,为项目提供全天候、无缝隙、秘书式的服务;
“365”还是一个品牌,就是要通过建立这种机制,提升项目服务的标准、质量和效率,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这种机制成熟后,还要向三农、民生等其他领域拓展,打造双阳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水平的特色品牌。因此,这项工作不但要抓,而且要一直抓、长期抓,形成工作常态、抓出工作成效。所以,请各位区级领导、各乡镇(街)、各部门务必在思想上充分认识清楚、认识到位,务必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真正把各项工作安排到位、落实到位。所以,这项工作不但要抓,而且要一直抓、长期抓,形成工作常态、抓出工作成效。请各位区级领导、各乡镇(街)、各部门务必在思想上充分认识清楚、认识到位,务必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真正把各项工作安排到位、落实到位。

这次区委、区政府提出建立项目服务“365”工作机制,设立“365”帮办办公室、首席负责人、首办秘书和乡局项目办公室,而且由区级领导和各部门一把手作为重点项目的首席负责人和首办秘书,各乡局项目办主任也是由属地党委(党工委)书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格次之高,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之所以这么做,目的就是从领导力量上加强对项目工作的服务,同时也要求我们的各位区级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引起高度重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真正担负起责任、发挥好作用,做到责任落实精准、对接项目精准、服务措施精准,在精准服务中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形成抢抓意识,便于协调办理手续。对此,各位首席负责人、首办秘书,各乡镇(街)党委(党工委)书记,也包括入驻“365”帮办办公室工作的各职能部门业务分管领导,一定要对照实施意见中确定的职责分工,切实担负起自身的工作责任,认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确保“365”服务工作机制顺畅运转、重点项目快速推进。项目首席负责人作为服务项目的第一责任人,要经常性地主动开展与企业的对接、沟通和联系工作,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在时间安排上,我想至少要做到每周与企业对接一次。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需要多部门、多领域协调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协调国家、省市等上级相关部门办理的问题,要及时出面帮助项目主体开展沟通协调工作,加快问题解决进度。项目首办秘书要与所服务的企业每天沟通一次,并必保随叫随到,对项目建设乃至投产后的运行提供“秘书式”服务,要保持与项目建设主体和企业的经常性联系,对项目招商洽谈、签约落地、手续办理、开工建设直至投产运行等各环节全方位介入,为企业制定项目推进计划、建立工作台帐、代办前期手续。特别是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企业制定解决方案,并及时提交给“365”帮办办公室或首席负责人,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帮助研究解决。“365”帮办办公室要切实发挥好咨询、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组织入驻办公室各职能部门,通过帮办、领办、代办等措施,促进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这里我要说明的是,经区里研究决定,抽调发改、住建、国土、规划、环保和督查(绩效)等部门分管相关业务的领导各1名作为办公室组成人员,工商、质监、财政、农业、畜牧、林业、水利、供电、供水、供气、消防、人防等部门指派1名分管领导,根据项目需要随时抽调办公。发改、住建、国土、规划等部门抽调到办公室的组成人员在每年的上半年(也就是项目前期手续集中办理时期)要全天候到办公室坐班办公,下半年每周一、三、五到办公室坐班办公,其他部门指派人员要必保随叫随到。各部门抽调人员对需要帮助办理的项目,要制定帮办计划,组织本部门工作人员帮助企业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帮办、代办好相关手续。对需要到上级对口部门办理的相关手续,要组织工作人员领办、代办,确保按时限办理到位。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难点问题,要及时提交领导小组例会研究解决。抽调国的负责人必须绝对固定,确有其他脱不开身的工作,由部门主要负责人顶替坐班,不准安排其他人员代替应对。各乡镇(街)项目办公室要全面做好本辖区内的项目谋划、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综合协调等工作,特别是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提出解决方案,及时上报“365”帮办办公室协调解决。

在以前的项目建设工作中,我们也实行了领导包保、部门包保、属地包保和部门集中会战等推进制度和保障措施。那么,这次我们实行项目服务“365”工作机制,包括安排首席负责人和首办秘书,有些同志可能会觉得,就是换个说法,工作还是像以前一样开展。这里我要严肃地跟大家强调,这个机制是区委在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经验、认真查找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基础上,组织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认真研究制定的,也是下决心要坚决贯彻落实、务必取得实际成效的一项中心工作。对此,各乡镇(街)、各部门不但要认真贯彻落实,而且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工作质量。具体来讲,我想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提高标准。一是要积极对接。在以前的项目包保工作中,我们的一些领导仅仅是到企业或项目现场了解一下基本情况,走走过场就完事了,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没有及时掌握,有的掌握后也没有及时帮助解决,总是以不了解政策、没有权限来推脱。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定要杜绝这种现象,不论是首席负责人还是首办秘书,包括各乡镇(街)项目办主任,都要认真做好与项目的对接工作,要全面、深入、细致地掌握项目的详细情况,从项目落地、手续办理、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各个环节,帮助项目单位梳理整个建设流程,做到全程参与、全程服务。要在第一时间就把 __交给项目建设主体,确保随时有问题、随时能沟通、随时能研究、尽快能解决,在权限范围内的要立即帮助解决,权限范围外的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尽快帮助解决。二是要主动联系。我们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先进地区要求项目联系人每周甚至每天都要到项目现场了解情况、提供服务。考虑到大家还有日常工作要处理,所以区里没有作这样的硬性要求。但是我想,我们的首席负责人和首办秘书要主动与企业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不要等到企业遇到困难了才想起找我们。要通过经常性的主动联系,及时掌握项目推进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准确了解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而为解决问题、推进项目建设争取时间,确保项目以最快的速度向前推进。同时,我想通过这种做法,也能让企业充分感受到我们对项目的重视和关心,进一步增强投资信心。三是要拿出办法。我们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扫清项目建设的障碍。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服务措施,及时破解难题。因此,对于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项目首办秘书要在及时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研究解决措施,制定解决方案,并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帮助解决。这里我强调一点,对首办秘书的协调工作,各相关部门必须主动配合,最大限度地开绿灯、给政策,协助解决好各类问题。对首办秘书上报的问题,“365”帮办办公室要将帮办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明确帮办时限、编制帮办计划、建立帮办台帐,确保各类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要根据帮办任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措施,组织本部门工作人员,认真研究解决,并及时向办公室反馈办理情况,确保按时限办理到位。

我们以前的项目建设工作,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节奏不快、效率不高,有时候一个单项手续的办理就会耽误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更有甚者,有的项目签约几年了手续还没办完,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们的项目建设工作。这次区里实施项目服务“365”工作机制,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那么,如何加快节奏、提高效率,我想就是要做到三个字。第一,就是“快”。要强化时间观念,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加快工作速度,做到争分夺秒,养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从明天开始,各位首席负责人和首办秘书就要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抓紧与项目建设单位进行对接,把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兜上来,要兜细、兜实、兜全面,并结合兜上来的问题,认真制定服务计划。各位要亲自调度,不要交给下面提供一个情况就应付了事。“365”帮办办公室的组建工作也要马上进行,会后,请各单位抓紧研究派哪位副职领导到“365”帮办办公室坐班,明天上班第一时间与区发改局万金局长对接,原则上对接后,就要立即开始工作。这里我强调一点,在“365”帮办办公室的筹建和具体运作过程中,万金秘书长代表我和国刚副区长安排工作,希望大家在工作上要给予全力的配合和支持。从时间安排上,给大家一周时间兜问题,问题兜上来后,再给大家一周时间推动和解决问题,两周后,区领导小组要召开专题会议,对项目服务工作情况进行调度,以后将坚持每周调度一次,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按序时进度推进、按既定时间办结。第二,就是“准”。要做到责任落实精准、情况掌握精准、服务措施精准、问题破解精准。区发改局要马上组织一次对项目首席负责人和项目首办秘书的培训工作,让他们全面细致地掌握好项目建设各环节需要做好的工作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项目首办秘书从对接项目开始,就要立即对项目推进的全过程进行梳理,与项目建设主体共同研究推进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我们建立这个机制虽然是要全力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但是如果能提前做好工作,使项目尽量少出问题,那么项目推进的速度会更快。因此,各位首办秘书一定要提前介入项目推进工作,尽量帮助企业完善推进计划和工作流程,落实项目建设中必备的各种要素要件,让项目少出问题或不出问题。当然,这是我们的一种理想状态。如果项目出现问题,那么我们的首办秘书、首席负责人,包括“365”帮办办公室各成员单位,都要在第一时间靠前工作,对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症结,拿出解决办法,科学精准地把问题解决到位。第三,就是“实”。要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真正把项目建设中的每个环节都推进好、每一个问题都解决好、每项目任务都完成好。从现在开始,无论是项目首席负责人、首办秘书、“365”帮办办公室还是各乡镇局的项目办公室,我们服务项目、破解难题的每项措施都要落到实处,都要拿出实招,都要追求实效,绝不能意见建议说了一大堆,最后问题没解决。要把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到问题上,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办法去解决,越是“老大难”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越要全力化解,做到不回避、不推诿、不绕过。该寻找政策支持的寻找政策支持,该对上沟通的要积极对上沟通,真正把问题解决到位,把项目推进到位。以后项目调度会也不研究解决办法,只拍板你的办法行不行。

在以前的各种会议上,区委、区政府都已经讲得很清楚、很明确,项目是全区绩效考核的核心,实行“一票否决”,这一原则不会改变。那么,自然而然的项目服务“365”帮办工作也要纳入全年的绩效考核之中,也要实行“一票否决”。所以,区督查(绩效)办公室、“365”帮办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及时快速的落实,确保取得实效。一要加强日常监督。对日常“坐班”服务、深入企业服务等各项工作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建立定期的通报制度,对坐班不到位的要进行通报,对不坚守岗位、擅自离岗脱岗的要进行通报,对在关键性矛盾和问题的处理上拿不出意见建议、没有任何举措的也要进行通报,要敢于通名报姓的通报,要通过通报督促各乡镇(街)、各部门找问题、找不足、找差距,充分调动抓工作、促落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给予首席负责人及首办秘书绩效考核评分权力,对帮办办公室成员单位、个人的工作服务情况给予评分。二要强化追踪问效。要建立从问题提出到落实全过程的追踪问效机制,无论什么问题、哪个环节上的问题,只要涉及项目建设、只要属于你单位或部门的责任,那么,区督查(绩效)办就要全程跟踪督查、一追到底,直到问题得到真正解决,瓶颈得到 __破解,项目得到顺利推进。在这一过程中,要实行“限时制”、“销号式”管理,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解决一个销号一个,矛盾在规定时间内化解一个清除一个。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解决不了、拿不出办法的,在提出通报的同时,区督查(绩效)办和“365”帮办办公室要将问题及时反馈到项目服务“365”工作领导小组进行高位统筹,决不能因为一个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而影响项目建设进度。三要健全完善制度。项目服务“365”帮办工作机制刚刚启动,在督查考核的制度建设方面还有许多亟待健全和完善的地方。所以,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区督查(绩效)办要会同发改等部门,对各项考核制度作进一步的完善,包括如何调动、如何考核、如何评比、如何奖惩等等,这些都要尽快拿出意见,使我们的考核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真正起到督促、推动的作用。原则上,今后在干部任用、绩效奖励等方面,就是要把项目建设工作作为第一考虑,优先使用在项目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同志,绩效奖励分配比例上也要向为项目建设做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倾斜。

同志们,从这次会议起,全区项目服务工作就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也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希望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创新举措、真抓实干,在全区上下迅速掀起做好项目服务、加快项目建设的热潮,以快的节奏、准的要求、实的效果,真正把全区项目服务好、推动好、落实好,以项目建设的重大突破,带动全区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快发展。

内容仅供参考

【篇五】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的讲话

在全区巡察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这次全区巡察工作暨十八届区委第一轮巡察动员部署会,是区委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巡视巡察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动员部署区委巡察工作,对首轮巡察进行具体安排,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断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刚才,仕志同志传达了中央第十二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中央巡视组对我省开展巡视“回头看”工作动员会和市委巡察工作暨四届市委第一轮巡察动员部署会精神,争民同志宣布了各巡察组组长、副组长名单和任务分工。下面,我就做好全区巡察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巡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开展巡察工作,是中央和省市区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制度性安排,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巡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上来。
首先,开展巡察工作是填补巡视监督空白的战略安排。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打磨巡视这把“反腐利
剑”,多轮巡视形成强烈震慑,但县区以下客观上仍是巡视监督的空白。对此,去年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强调指出要“探索市县巡察”。去年9月份省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市县党委和部分省直部门党组织巡察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市县巡察机构,加快推进巡察工作,确保每届任期内对巡察对象至少巡察一遍。今年3月16日市委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市巡察工作暨四届市委第一轮巡察作出安排,明确要求4月10日前各县区委必须启动巡察工作。这些决策部署,为我们开展区委巡察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其次,开展巡察工作是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巡视巡察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近年来中省巡视工作力度在持续加大,XX年中央第七巡视组巡视陕西,XX年省委第七巡视组巡视我区,XX年省委第四巡视组巡视我市,近期中央第十一巡视组正在我省开展巡视“回头看”,每次巡视都会发现一些问题和问题线索,各级党组织通过整改落实巡视反馈意见,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查处发现的重大案件,都会有力推动“两个责任”进一步落实。实践充分证明,巡视巡察是逐级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

第三,开展巡察工作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区正处于加快推进“五大攻坚战”、实现追赶超越、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良好发展环境。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不正之风和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故意刁难、吃拿卡要,有的失职渎职、欺压百姓,有的虚报冒领、优亲厚友,有的贪污侵占、截留私分,等等,严重侵蚀群众获得感,涣散追赶超越精气神,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开展区委巡察工作,就是要通过深化政治巡察,不断加强基层党的领导,整治不正之风,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为实现追赶超越凝聚强大合力。

二、准确把握巡察工作的总体要求
巡察是对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体检”,作风建设的“综合会诊”,也是对基层党员干部精神上的集中“补钙”、思想上的深刻警醒。本次巡察是我区启动的首轮巡察,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和中省市一系列部署要求,剑指问题、倒逼责任,充分发挥震慑作用和治本功能。
一要突出政治体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发挥政治“显微镜”、政治“探照灯”作用,这为我们开展巡察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 3 页 共 10 页

要坚持政治巡察、而不是业务巡察的基本定位,把焦点对准被巡察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对准党员领导干部应肩负的政治职责,着力查找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等问题,切实让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接受一次实实在在的政治体检。当前,尤其要把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五大攻坚战”等作为核心任务,督促被巡察党组织真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和省市区委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要利剑直指问题。问题导向是巡察工作的生命线。巡察不是帮助被巡察单位总结工作、推广经验,而是要挑刺把脉、发现问题。中央明确要求,巡视巡察要突出七个重点:一是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情况;
二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情况;
三是党建工作情况;
四是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五是纪检监察机构监督责任落实情况;
六是选人用人情况;
七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七个方面,勇于“当包公、唱黑脸”,瞪着眼睛看,竖着耳朵听,顺着线索找,对显性问题刨根见底,对隐性问题深究细查,真正让问题浮出水面、无处藏身。

三要灵活方式方法。如何更加有效地发现问题,必须讲究策略、讲究方法。要认真学习中省市巡视巡察工作经验,积极借鉴其他市县巡察的好做法,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努力形成符合我区实际的办法和措施。要根据巡察工作各个环节的不同要求,综合运用函询、谈话、核查、暗访、审计、“下沉一级”等多种手段,通过深入了解、对比、研判,达到发现问题的目的。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开门巡察、阳光亮剑,主动深入到干部群众中去,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巡察中来,最大限度地拓宽问题线索。同时,要加强问题研究,注重发现典型,及时总结经验,探索工作规律,逐步形成一套有效管用的巡察办法,为深化巡察工作奠定基础。
四要狠抓整改落实。巡察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所在。要把问题整改贯穿始终,对巡察发现的问题,通过“建账”列出问题清单,通过“交账”提出整改要求,通过“转账”核实问题线索,通过“查账”明确整改时限,通过“销账”督促整改到位,打造完整的巡察链条。被巡察单位党组织书记要签字背书,严格按照时限要求抓好整改、清空账户,不能出现挂账、呆账。巡察组要适时杀个“回马枪”,持续形成震慑,切实做到整改不到位不撒手、问题不解决
第 5 页 共 10 页

不收兵。纪委和组织部门要注重成果运用,对巡察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线索,要分类处置,及时办理;
对选人用人问题,要认真核查,用好“五位一体”干部管理制度,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需要强调的是,今年是本届区委开展巡察工作的启动之年,全年将完成对12个区直单位、4个镇办、50个村的巡察。区委第一轮共成立5个巡察组,巡察对象为区安监局、区卫计局、区供销社、陈塬办事处、区疾控中心5个单位。首次亮剑带有示范标杆意义,各方关注,事关重大。各巡察组要按照区委统一部署,及早进驻被巡察单位,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工作,确保首战必胜、首战告捷,为今后巡察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三、全面夯实巡察工作责任
巡察工作涉及面广、范围大、部门多,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把省委《意见》和市委巡察要求作为基本遵循,逐级夯实责任,凝聚各方力量,确保同频共振、合力推进。
一要夯实组织领导责任。建立巡察制度、开展巡察工作,是全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区委高度重视巡察工作,成立了由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王仕志同志任组长的巡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统筹谋划
好巡察工作,定期听取巡察工作汇报,强化对各巡察组的领导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对于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区委汇报。区委巡察办要建立健全巡察工作责任落实机制,完善工作运行、内部管理、监督制约、督导检查制度,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交流,传达落实好上级巡察工作部署和要求,协调好各方关系,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二要夯实巡察实施责任。巡察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巡察组的职能发挥。各巡察组作为巡察实施的主体,要认真按照区委授予的职责权限,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对属于巡察范围内的问题,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并上报结果;
对不属于巡察范围内的问题,要积极转办并做好解释,推动巡察扎实有序开展。巡察组组长是巡察监督的第一责任人,要以对区委高度负责的态度,敢于碰硬、敢于较真,勇于监督、善于监督,确保巡察监督质量。
三要夯实被巡察单位责任。被巡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能否主动支持配合巡察,能否认真整改落实反馈意见,是一个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被巡察单位党组织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组织学习好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开展巡察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教育党员干部打牢自觉接受巡察监督、全面抓好整改落实的思想
第 7 页 共 10 页

基础。要坚决服从巡察组的要求和安排,无条件接受巡察监督,不得隐瞒问题、不得回避矛盾,客观真实地向巡察组提供情况、反映问题,对巡察组开展的各项工作,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挠和干扰,否则将从严问责。对于巡察组反馈的意见,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分析,主动认领,举一反三抓好整改落实,并按时上报整改报告,确保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四要夯实协同作战责任。巡察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大局观念,既讲职责分工,更讲协作配合,努力形成巡察工作整体合力。组织人事部门要主动协调好巡察干部与原单位的工作关系,确保巡察干部摆脱后顾之忧,心无旁骛从事巡察工作。巡察期间,纪检、组织、检察、公安、信访、审计等部门要立足各自职能,积极做好相关配合工作。尤其是被巡察单位的纪委、纪检组负责同志,要敢于揭短亮丑,主动向巡察组提供实际情况和第一手资料,真正把派驻和巡察“双剑合璧”的优势发挥出来,不断提高巡察工作实效。

四、着力打造高素质巡察干部队伍
巡察队伍是做好巡察工作的重要保障。区委巡察组代表区委开展巡察,拿着“尚方宝剑”,这既是权力,也是责任,更代表着组织的权威和形象。大家的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各方面都高度关注,只有严以律己、干净担当、挺直腰杆,才能让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一是党性要强。巡察既是对巡察对象的“体检”,也是对巡察工作人员忠诚、干净、担当的检验。作为巡察干部,要始终以对区委高度负责的态度,保持政治定力,做到对党忠诚敢担当,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完成好承担的任务;
做到聚焦职责不越权,认真落实政治巡察定位不动摇,紧扣发现问题主业不走样,履行党内监督职责不懈怠,不突破和滥用职权;
做到严守规矩不乱为,遵守各项工作制度,不先斩后奏、瞒报虚报、擅作决定。
二是作风要硬。巡察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作风来保障。巡察干部要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切实做到“亲民、务实、创新”。所谓亲民,就是要主动深入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善于从群众中发现问题线索,不能高高在上,当寡家孤人。所谓务实,就是要讲实话,重实效,不摆花架子,对发现的问题无论阻力有多大,都要一追到底,不查清楚不罢休。所谓创新,就是要在工作方式方法上求新求变,不断适应工作形势和工作对象的变化,以取得最大的巡察效果。

第 9 页 共 10 页

三是纪律要严。打铁的人先要成为铁打的人。巡察干部必须尊崇党章、敬畏党纪,严格按照党内法规和巡察工作制度办事,严守工作纪律、廉洁纪律和保密纪律,坚决做到“四个决不允许”,即决不允许接受任何形式的宴请,决不允许接受任何形式的馈赠,决不允许泄露任何秘密,决不允许发生任何假公济私的行为。
四是业务要精。巡察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业务不精、本领不强是搞不好的。巡察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中省市区关于巡视巡察工作的政策规定和各项要求,苦修巡察业务本领,切实增强发现问题、谈话攻心、分析判断、综合协调“四种能力”,力争成为巡察工作的行家里手,以一流的巡察业绩回报组织信任和重托。
同志们,做好巡察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大家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精诚团结、奋发进取,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努力完成各项巡察任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取得新成效,以实际行动为加快追赶超越,建设生态、人文、法治、小康商州提供坚强保障。




推荐访问:会上 全区 解读 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讲话 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的讲话 惠企政策要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