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新中国生物教科书60年之演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新中国生物教科书60年之演进,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新中国生物教科书60年之演进

新中国生物教科书60年之演进3篇

【篇一】新中国生物教科书60年之演进

新中国美术思潮60年

新中国建国60年,我们可将这六十年的美术思潮分三个阶段——1949~1976,1976~1989,1989~2009,三个不同的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思潮。

一、第一阶段:1949——1976年(上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徐江体系,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油画民族化,文艺黑线专政论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她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端。正当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时候,对于中国美术界来说也正面临着一项艰巨的任务——塑造一个全新的国家形象。

(一)1949~1956年

勿容置疑,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直是党的文艺政策的主导方针,而这一方针也直接影响了建国初期美术界在对新中国形象建构过程中“大众化”思潮的兴起。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著名的新年画运动,毛泽东曾说过,“年画是全国老百姓老老少少特别是劳动人民最喜欢的东西……”而这期间的年画创作也主要是围绕诸如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与劳动大众紧密相关的事件展开的,并先后产生了《农民和拖拉机》(李琦)、《劳动换来光荣》(古一周)、《新中国的儿童》(张仃)、《保卫和平》(邓澍)以及《群英会上的赵桂兰》(林岗)等优秀的美术作品,用以体现艺术为劳动大众服务的功能。其次是历史画的创作,早在1950年6月,《人民美术》编辑部就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历史画座谈会”,研究讨论革命历史画的创作问题,历史画的创作一方面可以对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革命进行歌颂和再现,而另一方面则在这种形象的表达过程中,即在新中国形象建构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党的合法性地位。这样在五十年代便产生了诸如《开国大典》(董希文)、《开镣》(胡一川)、《强夺泸定桥》(李宗津)、《过雪山》(吴作人)、《东渡黄河》(艾中信)、《刘胡兰》(冯法祀)等优秀的历史画作品,以及《狼牙山五壮士》(詹建俊)、《英勇不屈》(全山石)等革命历史画。

《刘胡兰》(冯法祀)

《开镣》(胡一川)

这个时期绘画的创作模式则被冠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模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分别是苏联的现实主义,以徐悲鸿为代表的法国古典学院主义和以江丰为代表的延安鲁艺革命体系(或可总称之为“徐江体系”)。而正是这三种模式的结合,共同构成了新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基础,也正是在此基础上,艾青在中国画领域提出了所谓的“新国画”概念(即一要内容新,二要形式新,具体则使用写生的方式),而在当时,“中国画”被改名为“彩墨画”,中央美术学院及其华东分院先后成立彩墨画系,进而也产生了国画界所谓的“徐(徐悲鸿)蒋(蒋兆和)体系”,即把笔墨、色彩等理解为素描关系,“用毛笔在宣纸上画素描”。当然,这样的一种对中国画的改造主要体现在人物画的创作方面,代表作品有《给爷爷读报》(蒋兆和)、《一辈子第一回》(杨之光)、《婆媳上冬学》(汤文选)以及《印度妇女》(李斛)等。而在山水画、花鸟画领域,除了像钱松岩等少数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画家外,对像诸如社会主义新农村、毛泽东诗意山水以及革命圣地山水等的改造,远没有对人物画的改造那么严重。总之,纵观建国三十年的美术创

作模式,“徐江体系”可谓贯穿始终,尽管在1956年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

《给爷爷读报》(蒋兆和)

(二)1956~1966年

1956年可以说是新中国美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由于国际、国内等多种原因促使了毛泽东及中共决策层加强了原来就已存在的冲破苏联模式的立场,加快寻找“中国式”道路的探索。在文艺界,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双百方针”,并强调“应该越搞越中国化,而不是越搞越洋化”。正因为此,在五十年代中期便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化”浪潮。而之前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模式也被“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模式所取代。在与这一特殊语境相关的的反右运动中,江丰被解职。江丰的解职最起码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徐江体系”的绝对合法性地位开始松动,这对中国画界的影响表现为向“传统”的靠拢,而对油画领域的影响则是“油画民族化”思潮的兴起。在江丰被解职的同时,一向以提倡传统立场的潘天寿被启用,潘天寿被启用本身便意味着尤其在国画界对于徐江体系的质疑,他反对用素描来改造国画,坚持以白描和双钩作为国画训练的基础,在其被任命为院长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的“彩墨画系”便更名为“中国画系”,随即就实行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分科教学。他对于人物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被称为“新浙派”的李震坚、方增先、周昌谷等他的几个学生身上,如周昌谷的《两个羔羊》、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说红书》等。

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

同时期的重要现象还有中国画院的成立,傅抱石被任命为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正是这种“传统可以被继承”的氛围,才构成了60年代初对由石鲁引起的对中国画笔墨等艺术本体的争论的历史语境。还要提及的一点是,潘天寿、傅抱石等人的贡献主要并不是对建国初期中国画创作的直接介入,而是对于传统的生存及延续问题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对新时期之后的中国画发展显得尤为明显,甚至绵延至今。

尽管“油画民族化”的相关问题在建国前就被提及,1938年毛泽东提出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就与此有关,但“油画民族化”真正作为一个口号产生,则与“双百方针”和“大跃进”直接相关,1956年,文化部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全国油画教学会议”以及1958年浙江美术学院教师“关于油画的民族风格问题”的座谈会是两次与油画民族化思潮有直接关系的会议,在这两次会议后,“油画民族化”这个词开始进入美术工作者的视野,“油画民族化”思潮正式兴起。代表人物董希文在1956年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教学会议上作了关于“油画中国风”的发言,在他看来,怎样使油画民族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趣味的把握,也就是说,民族化应该是对一个特定时代艺术风格的理解,董希文并不是通过否定苏联美术的成绩来强调油画民族化的必要性,也不是提倡把油画“这个外来的形式变成我们中国民族自己的东西”,而是在肯定成绩和提出方向的同时认真思考和总结了中国油画绘画表现方法的基本特点。除了董希文外,吴作人、罗工柳等都对“油画民族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油画民族化道路上作出重要贡献的代表有董希文,他的《开国大典》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点,而且还吸收了油画鲜艳的颜色和平涂的方法。罗工柳的《前赴后继》则采取了一个特定的构图方式和表达方式,并加进了中国因素,强调平面性,写意性的特点。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还有《齐白石像》(吴作人)、《夯歌》(王文彬)、《毛主席和亚非拉人民在一起》(伍必端、靳尚谊)、《毛主席和女民兵》(王德娟)等。

《开国大典》(董希文)

(三)文革时期1966~1976

对于文革美术的研究,产生于文革前夕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文艺政策的主要代表,《纪要》的产生有其历史的根据和鲜明的特点:一方面,《纪要》表现出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形成的文艺秩序和所取得的文艺成果的否定;
另一方面,是对过去就已形成的“左”的文艺政策和做法的集大成。而这在实质上又都与1962年9月便提出的“阶级斗争扩大化”有着直接的关联。

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形成的文艺秩序和所取得的文艺成果的否定集中体现在“文艺黑线专政论”的提出,这也是文革文艺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美术领域则以“文革红卫兵”美术为代表,主要是讲“破”,讲红卫兵的全面夺权,最主要的方面体现在它根据文革的精神,通过批斗清洗走资派和反对学术权威,来完成“纯化”美术界队伍和思想观念的任务,其结果便是从被江青完全否定的“十七年”的“文艺黑线”以及更早时期入手,对被视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代表思想进行清理。如在1966年,开始的破“四旧”,学术权威被打倒,像浙江美院的潘天寿,中央美院的叶浅予等大学教授,都被打成所谓的“资产阶级学术权威”。

而另一方面,对十七年政治上的“左”的思想、文化上的激进主义以及审美上的“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中浪漫主义无限扩大化的结果的反应则更多的体现为“文革工农兵”美术,在模式上我们知道,“样板戏”是文革的“主流文艺”,这在1966年的《纪要》和1969年的林彪针对文艺汇演所提出的“三结合”创作原则(即领导、专业人员与群众)中就得到了明确的肯定,而“样板戏”模式无疑影响了文革美术模式的形成,即戏剧化的造型、人物组合的“三突出”构图,(遵循着在所有的人物中,一要突出正面人物;
二在正面人物中,要突出英雄人物;
三在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三突出模式。)英雄形象的“高大全”(“中心人物”必是“高、大、全”那样的角色。)、色彩上的“红光亮”(“红”是描绘领袖、英雄人物和工农兵群众的形象要强壮健康,红光满面;
“光”是绘画技巧要求写实,逼真,光滑,工整;
“亮”是画面必须明朗,充满阳光感,干净、漂亮、鲜艳,作品的倾向性鲜明,格调高昂,必须突出正面人物和主题的战斗性。),而这种借用舞台化模式构建的“红光亮”、“高大全”、“三突出”的文革美术模式,可以说是一种独创。在具体内容上则表现为以领袖和工农兵为主要创作对象,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工农兵一直是美术中的重要表现对象,但在文革时期的美术作品中,工农兵的形象开始具有了英雄的性质,具有众多的象征含义。有表现工人阶级不畏严寒建设祖国,有强调他们作为阶级斗争主体的,还有作为培养革命接班人的老师承担教育下一代任务的工农兵,而所有的工农兵的意气风发、喜气洋洋的形象,都证明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和繁荣……主要作品有《毛主席去安源》(刘春华)、《大力普及样板戏》(华松津、屠伯雄)、《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侯一民)、《红太阳光辉暖万代》(亢佐田)、《大庆工人无冬天》(赵志田)等。

《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侯一民)

“文艺黑线专政论”、思想上的极端左倾、文化上的激进主义、审美上的“浪漫主义”扩大化以及创作模式上的“红光亮”、“高大全”、“三突出”等共同构成了文革美术的立体景观,而新时期的美术则又是对这些“立体景观”的“立体”解构。

所引用资料的作者:葛玉君

分享人:@若朴Lau

二、第一阶段:1976——1989年(中篇)

关键词:伤痕美术、乡土写实主义、星星美展、85新潮美术运动、中国现代艺术大展。

1976年至1989年,正是文革结束与改革开放开始的十几年,在这一时段内的美术一方面是对文革抑或更早时期美术的反思与批判,同时,也是艺术家主动吸取西方现代主义文化与艺术来反思与重估中国社会与文化价值的过程。

(一)伤痕美术、乡土写实主义、85新潮美术运动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对文革的反思与批判是从思想观念、创作模式、内容题材等多个方面多种维度同时进行的,而这一切又都与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美术界对文革的反思与批判首先体现在“伤痕美术”上,伤痕美术的题材大致包括两类:一类是关于在“文艺黑线专制论”批判中遭受迫害的知识分子和老干部;
一类则是与知识青年在文革中的特殊人生记忆相关。伤痕美术的代表作有连环画《枫》(陈宜明、刘宇廉、李斌合作)、《为什么》(高小华)、《1968年×月×日雪》(程丛林)、《那时我们正年轻》(张红年)、《再见吧,小路》(王川)、《我们曾经唱过这首歌》(何多苓)以及《春》(王亥)等。

《为什么》(高小华)

《1968年×月×日雪》(程丛林)

我们看到,伤痕美术不仅包含了批判现实的精神,而且还透视出“去集体主义化”的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因此对中国艺术的苏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这种伤痕美术也正是与党和政府迫切的对文革时期所犯的错误作出检讨与反思的任务相吻合的。“伤痕美术”之后,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人性、人道主义的,无疑是1979年到1980年代初的“乡土写实主义”,这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乡土写实主义艺术家敢于并且能够直接面对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普遍问题,代表作品有《父亲》(罗中立)、《西藏组画》(陈丹青)等。

《西藏组画》(陈丹青)

而在1979年袁运生为首都机场所作的壁画《生命的赞歌——欢乐的泼水节》里,一方面出现的女裸体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中国社会思想解放和国门的真正打开,而另一方面,在创作上运用了一种装饰甚至变形的手法,这种手法无疑是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一种反拨,正是在此点上可以说,机场壁画开始让艺术家重新关注艺术本身的问题。当然,对艺术的关注更为纯粹和彻底的则要算得上以黄锐、马德升、王克平等为代表的“星星美展”,星星艺术家们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对“西方现代主义”的一种模仿,他们被普遍认为是八十年代中国现代艺术的开端。

或许正是由于对艺术家过度的创作“自由”的担心,党中央在1983年1984年分别开展了反对“精神污染”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而在1985年,这种倾向又被中央纠正过来了,这意味着又一个宽松的氛围来临。这种变化在美术界则体现为“黄山会议”(油画艺术讨论会)的召开,而在黄山会议上所提出的“观念更新”等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则成为85新潮美术运动直接的思想来源,它促使了艺术家开始讨论艺术本质、功能等根本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形式和内容的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境之下,《美术》、《中国美术报》、《美术思潮》、《世界美术》、《美术译丛》等刊物有的大量译介西方美术,有的则支持青年一代理论家的理论思考,对于85新潮美术和年轻一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世界美术》

而1985年5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为青年艺术家现代主义倾向的艺术作品提供了一个展出的机会,像《在新时代——亚当和夏娃的启示》(张群、孟禄丁)、《春天来了》(袁庆一)、《画室》(李贵军)等都是首次出现于这个展览上的。

《在新时代——亚当和夏娃的启示》(张群、孟禄丁)

85美术思潮实质上是艺术界在遭受长期的封闭状态后的突然对外开放,而且并非是对西方某一时段而是对西方从古到今的全方位开放的结果。85时期全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艺术团体,比如北方艺术群体、西南艺术群体、红色旅、八五新空间、厦门达达以及河北的米扬画室等。正是85思潮的发展最终导致了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然而,在1986年中国美术馆的“当代油画展”以及1987年在上海举办的“首届油画展”上所出现的“新古典主义”与“纯化语言”等潮流,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看做是对85时期美术的一次反拨。1989年2月5日到19日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则是85新潮美术发展的顶峰,是现代艺术的一次大汇聚,这次展览可以说是80年代现代美术的一次总结与终结,当然,它也预示了九十年代美术的一些可能性。

(2)“危机论”与“生机说”

八十年代之后诸如尼采、萨特等西方哲学以及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涌入,一方面推动了八十年代文化热、方法热的讨论以及85新潮美术的兴起,而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国人对于中国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的重新思考, 因而老庄、禅宗、儒家思想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美术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回应也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

其一就是“危机论”,1985年李小山提出“中国画穷途末日”观点,李小山认为,“传统中国画作为封建意识形态的一个方面,它根植在一个封闭的专制社会里。而中国画的形成、发展到没落的过程,基本上保持着与社会平衡的过程,几乎没有什么突变与飞跃。”也就是说,在他看来,生存并发展于封建社会的中国画在新时期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现实语境,与现代社会、现代文明所倡导的艺术价值有很大的区别。这显然与新潮美术批评家高名潞所倡导的全盘西化观点背后的动因相一致,他们可以说都是西方冲击之下的中国人对于传统中国画的一种理解。基于此,在当时,有人提出用“水墨画”概念代替“中国画”概念(栗宪庭),当然,“中国画”概念本身实际上赋予绘画更多文化上的含义,而水墨画则如油画、水彩等更特显的是一种媒介性质,而不是文化含义,而在实践领域对这种观点做出积极回应的是“抽象水墨”,尽管抽象水墨的许多重要的作品创作于90年代。代表作品有《牛与孩》(谷文达)、《游魂》(刘子健)、《灵光》(张羽)等。当然,也有学者将它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老庄、禅宗哲学思想相联系。但是,如果将其与中国画主流文人画相比较的话,可以说,水墨画在更大程度上是与传统相背离的。

其二就是“生机说”,在八十年代末有一股向传统回归的思潮。在某种程度上,对西方思潮、85新潮美术的反思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共同构成了其生存的土壤,1988年北京画院《中国画》杂志社就进行了中国画生机的讨论。董欣宾认为中国画的末日从来就没有过,而生机却一直存在,他主张应该进入对中国画本体的研究,“讨论是否迎来生机远不如讨论中国画为何充满永远不可压抑、磨灭的生机……”在当时,郎绍君、薛永年、阮璞以及万青力、李铸晋等的研究成果也颇受关注。在这些讨论中潘公凯的“绿色绘画论”以及卢辅圣的“球体说”等,在当时是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的。在潘公凯看来,中国传统体系的自身发展而言,中国画还没有出现内部的断裂、解体和异化,根本不存在本体论意义上的“中国画危机论”,而在近代的中西两大文化体系的冲撞和交流,使中国文化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态势在生态关系上和社会心理上造成了中国画体系在现阶段的变动局面。也就是说,中国画目前的困境主要是由于外部原因造成的,而中国画本身并不存在危机,并且仍具有生命力,在后工业社会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中国画作为东方精神的一种象征将获得新的扩展。而对此种观点在实践领域里做出直接正面回应的则是新文人画。然而,无论是“生机说”还是“绿色绘画论”在八十年代的美术界都并不占有主流话语,但这股潜在的潮流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九十年代后中国画领域里向传统回归的倾向与可能。

所引用资料的作者:葛玉君

分享人:@若朴Lau

三、第三阶段:1990——2009年(下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旋律”、“多样化”、新生代艺术展、玩世现实主义、艳俗艺术、抽象水墨、新文人画、传统主义、中国现代美术之路。

九十年代后的文艺发展可以说是新中国文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这是因为,它一方面面临着对八十年代艺术思潮的清理;
而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文艺发展的新的历史平台而带来的一系列重大变化;
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它还面临着在全球化语境中沉寂了近一个世纪的“传统主义”的逐步复兴。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旋律与多样化”

正是在此种情景下,中央首先展开了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批判,继而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文艺界则表现为“主旋律”与“多样化”方针的提出。“主旋律”与“多样化”作为党的文艺政策的最初表述是在1989年,而在九十年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成为“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具体体现”,成为国家文艺政策的主要代表。当然,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更愿意将“主旋律”与对八十年代的清理和党的合法性地位的建构联系起来,而将“多样化”看作是主旋律之外对市场经济、大众文化的一种策略或适应。所谓“主旋律”基本上是指“反映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及其他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较高的艺术作品”,与主旋律的理论主张相伴随的是一系列的大展的举办,比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1991)上,革命历史画受到了巨大的肯定。紧接着1994年的八届全国美展,1997年、1999年为迎接香港、澳门回归的大型展览。当然,后两个展览都与香港、澳门回归特定的历史主题相关,然而却与弘扬主旋律的方针一脉相承。而不论是在二十世纪末最后一次全国大展(九届美展)上的《热血》(韩硕)、《五角星》(冷军),还是在新世纪的十届全国美展上的《抗联组画》(袁武)、《公元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陈坚)等作品,我们都能看到主旋律的延续和传承。

而在新世纪对主旋律的最突出的表现可以说是“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这个工程从2005年开始筹划至2009年终审。汇聚了目前国内美术界最权威、最具创作实力的艺术家,形成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强大的创作阵容。而在2009年8月21日开幕的“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大展,更证明了“主旋律”方针作为党的主导性文艺政策的地位从未动摇。

实质上,“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对那些在“主旋律”以外,但又在市场经济、大众文化环境中实际存在的现象给予一种策略性的解释。在1990年代初,主旋律之外最早出现的美术现象便是“新生代艺术展”。一位批评家曾说过,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是新潮美术的谢幕礼,然而如果我们进一步考察,新潮美术真正的谢幕礼或许应该在1992年,这是因为1989年的“谢幕”更多的是一种外力的结果,而1992年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崛起则从内部消解了新潮美术的动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出现在1991年的“新生代艺术展”在某种程度上是对85新潮美术的一种反思。在思想层面是对八十年代的大灵魂、集体主义等思潮的无奈或无视;
而在技术层面则是对八十年代“纯化艺术语言”为特征的学院主义的延续,代表画家有刘小东、刘庆和、赵半狄等。

刘小东

《大批判》系列(王广义)

在很大程度上与新生代艺术一样,有其深刻历史原因的是以方力钧、岳敏君、刘炜等为代表的“玩世现实主义”,在他们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则是泼皮、幽默、躲避崇高与无所谓的立场。而在1992年所举办的,由策展人策划试图通过市场的手段推进当代艺术的广州双年展上,被评为最高奖之一的王广义的《大批判》可以说是九十年代产生重大影响的“波普艺术”的代表作之一,王广义的政治波普虽然是凭借毛泽东、工农兵等极具政治含义的图像的挪用,而获得成功的,但在创作方法上对沃霍尔的模仿以及画面上出现的商业社会中流行的品牌,提供给观众的更多是一种符合商业化潮流的形式,也就是说,他同时具备了对政治与消费的双重嘲讽。这种对于商业文化的借用实际上预示了1990年代艺术的一些重要方向,进此一步的对大众文化、商业文化、消费文化做出直接反映的则是兴起于1990年代中后期的以杨卫、徐一晖、俸正杰为代表的“艳俗艺术”。

俸正杰

沿此线索,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由《光明日报》文艺部等联合举办的“2000年中国十大美术新闻评选活动”中,由于全国美协的权力受到了极端轻视的现象似乎预示着在新世纪的艺术领域中市场权力逐步开始对政治权力构成影响。2000年后,摄影、录像、新媒体、电子图像等新艺术在市场经济、大众文化的氛围中蔚为大观,而与此同时,策展人、双年展等艺术机制的产生和增加则成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艺术“国际化”的努力与尝试。当然,也正是全球化、市场经济、国际化日益扩张的同时,直接刺激了民族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思潮的兴起,同时也导致了文化保守主义重返历史舞台。

(二)抽象水墨与新文人画、传统主义与中国现代美术之路

如果说抽象水墨是对85新潮美术以及中国画“危机说”在实践领域的回应的话,那么“新文人画”则可以称之为是对“中国画生机说”、“绿色绘画论”等观点的正面回应。最早以“新文人画”命名的展览是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新文人画大展”,代表画家有边平山、季酉辰、王和平、田黎明、陈平、卢禹舜等。

卢禹舜

田黎明

“新文人画”也由此成为九十年代美术中讨论和关注的对象,事实上,由于受西方影响,在二十世纪的艺术价值体系中,都把传统文人画作为反对和批判的对象,正是在此种意义上可以说,新文人画具有反潮流的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的一种回归。新文人画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以艺术内容反映当代社会,而是以画家的行为和态度来介入当代文化。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这一时期在文化领域里出现的新左派与自由主义之争,以及海内外“新儒家”、“文化保守主义”、 “文化守成主义”等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大环境给“新文人画”的生长提供了土壤。而同时期在国内美术界肇始于1992年并在世纪之交产生轰轰烈烈影响的吴冠中与张仃对于“笔墨”的论争、关于明清以来绘画“并非衰落的百年”观点的提出,以及九十年代就传统中国画问题举行的一系列的学术研讨会如“吴、齐、黄、潘四大家学术研讨会”(1992),“李可染艺术研讨会”(1992),“四王绘画艺术国际研讨会”(1992),“明清绘画透析国际学术研讨会”(1994),“潘天寿艺术讨论会”(1997)等,都可看到一股向传统回归的思潮。当然,这与90年代中后期,整个中国社会都处于一种“崛起焦虑”有关,就是在实力增长后寻求新的价值定位和身份认同。

正是在这种语境下,潘公凯自八十年代“绿色绘画论”之后于九十年代末提出“传统主义”说以及“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课题,在他看来“传统主义”是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重新认识,“在目前世界‘中心——边缘’的张力结构中,20世纪中国画坛中的‘传统主义’反倒具有了某种隐含的现代性和前卫性。”而“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课题则尝试提出“中国现代美术合法性困境的解决思路。”实质上,“这样的工作,意义不仅限于美术领域,在更大层面上关系到如何重建自己的文化价值体系,寻找到切实有效的新的文化艺术表达方式。”当然,这与新世纪以来文化界的回归传统思潮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如《甲申文化宣言》的发布,“读经”和“国学”的流行,大规模的“祭孔”事件使人们把2004年称之为“中国文化保守之年”,以及美术界标榜黄宾虹提出的“正本清源”等事件。可见,从肇始于五十年代中期,萌动于八十年代的回归传统思潮在九十年代至新世纪后呈一种逐步上升的趋势。在此,笔者试图借用“体、用”来阐述一下新世纪中国画的发展,首先是“西体中用”,就是以西方观念来指导,而使用中国画的笔墨宣纸材料,这一派以实验水墨为代表,我们可以看到,自八十年代末肇始的实验水墨经九十年代的轰轰烈烈之后在新世纪呈现给大家的或许真正称得上是“穷途末路”了;
其次是“中体西用”,就是用中国画的观念尤其是文人画的观念为指导,而在制作等方面吸取采用西方技法效果,代表人物有画家田黎明、贾又福等,这一派画家在新世纪依然焕发生机,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最后则是“中体中用”,强调在传统基础上尤其是文人画思想上进行创新,在技法方面则重视传统的笔墨、章法等,以潘公凯及浙派水墨等为代表,从目前来看这一派似乎正在蓬勃发展、方兴未艾。

所引用资料的作者:葛玉君

分享人:@若朴Lau

【篇二】新中国生物教科书60年之演进

盘点新中国60年经典儿歌童谣

50年代经典儿歌童谣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儿歌童谣创作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反映着这个时代儿童生活的儿歌童谣,有歌颂毛主席,歌颂共产党,歌颂解放军,歌颂土地改革,歌颂中苏联友谊,也有反映着那个时代的儿童日常生活的。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其中《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打动了一代又一代儿童的心……

  1、《我是一个小画家》 作者/佚名

  我是一个小画家,画了一朵大红花,大红花献给毛主席,毛主席见了笑哈哈。

  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自然会成为儿童歌谣歌颂的对象。儿歌中的“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自豪,要用一支最新的画笔,画上一朵最美的红花,献给敬爱的领袖毛主席。领袖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2、《小燕子》 作者/王路 王云阶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1956年六一儿童节,王路创作这首儿歌并在《长江文艺》上发表。1957年,作曲家王云阶将儿歌略作改动后,谱曲改编成电影《护士日记》插曲。此后,这首《小燕子》便传唱大江南北。儿歌两段,以“小燕子,穿花衣”和“小燕子,告诉你”领句,一问一答,充满了童真童趣。

  3、《上学歌》 词/石顺义 曲/段福培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太阳公公出来啦!花儿也会笑;小鸟还会问候我,叫我早早起。起来干什么?起来去学校,天天早起不迟到。儿歌妙用拟人手法,想象大胆,自然轻快,就像孩子每天踏着歌声的节拍,高高兴兴地走在上学的路上。儿歌的结尾刻下了那个时代鲜明的印记。

  4、《丢手绢》 词/鲍侃 曲/关鹤岩

  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

  那是一个没有电脑、缺少玩具的年代。放学后,课余间,我们常常看到孩子在一起做游戏,其中“丢手绢”是最常见到的。儿歌轻松愉快,你似乎可以看见孩子们轻轻放手绢的动作,看见“不要告诉他”的小手摆摆和“捉住他”的开心喜悦。是什么时候,我们丢失了这份童年的记忆?

  5、《娃哈哈》维吾尔族民歌 记谱编词/ 石夫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娃哈哈,娃哈哈,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大姐姐你呀快快来,小弟弟你呀莫躲开,手拉着手儿唱起了歌儿,我们的生活多愉快。

娃哈哈,娃哈哈,我们的生活多愉快。

  这首儿歌的曲谱来自新疆艺人肉孜阿洪的一首弹拔曲。1950年,石夫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文化部助理兼编辑、创作员。就在这个时期,他记录下了这首新疆民歌并编写了歌词。1956年在《儿童音乐》上首次发表。“娃哈哈”这三个字的重复出现,表现孩子极其欢乐的样子。

  6、《劳动最光荣》 词/ 金近、夏白 曲/黄准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青青的叶儿红红的花儿,小蝴蝶在玩耍,不爱劳动不学习,我们大家不学它;要学喜鹊造新房,要学蜜蜂采蜜糖,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

  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想象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太阳、花儿、小鸟、蜜蜂、蝴蝶都一一列队呈现在我们眼前,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创造。儿歌巧用对比,唱响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

  7、《共产儿童团歌》 作者/瞿希贤

  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嘀嘀哒嘀哒嘀嘀哒嘀哒。小兄弟们呀,小姐妹们呀,我们的将来是无穷的呀!牵着手前进,时刻准备着。嘀嘀哒嘀哒嘀嘀哒嘀哒。帝国主义者,地主和军阀,我们的精神使他们害怕,快团结起来,时刻准备着。嘀嘀哒嘀哒嘀嘀哒嘀哒。红色的儿童,时刻准备着!拿起刀枪参加红军,打倒军阀地主,保卫苏维埃。嘀嘀哒嘀哒嘀嘀哒嘀哒。

  1958年,一部名为《红孩子》的电影热映,使这首歌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很多年以后,这首歌的内容依然激励着少不更事的我们,在革命激情的号召下,我们也期待着能手握钢枪,奋勇杀敌,去实现我们童年心中的革命梦想。

  8、《让我们荡起双桨》 词/乔羽 曲/刘炽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唱歌。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这首儿歌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它作为一首少年儿童的抒情歌曲,一直被孩子们所喜爱。这首歌是一首二部曲式的童声合唱。全歌共三小节,语言通俗易懂,主要描绘了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就像花朵一样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幸福景象。

  9、《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 词/管桦 曲/瞿希贤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妈妈却穿着破烂的单衣裳,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又冷又饿倒在雪地上。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

  1957年底,瞿希贤所供职的原中央乐团创作组负责人管桦,写了这首歌词,希望瞿希贤能谱曲。她一看,这不像是歌词,而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诗。但是,管桦是诗人、作家,又是领导,瞿希贤只得反复研读,寻找灵感。渐渐地,她被字里行间真诚的情感和质朴的意境所感动,于是,马上弹琴谱曲,一首感动无数人的歌曲由此诞生。

  10、《拔萝卜》 作者/佚名

  拔萝卜,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老太婆,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拔萝卜,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小姑娘,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拔萝卜,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小黄狗,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拔萝卜,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小花猫,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这是一首有“动作”有“场面”的儿歌。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你唱起这首儿歌,你手就会作出“拔萝卜”的动作,忙个不停地使劲拔,嗨吆嗨吆地吆喝着唱,并不断呼号:“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场面热烈,深受儿童们的喜爱。

60年代经典儿歌童谣

  一、太阳好比共产党

  太阳出来红满天,照着穷人把身翻,

  太阳好比共产党,领导人民坐江山。

  二、董存瑞

  董存瑞,十八岁,参加了革命游击队,

  炸碉堡,牺牲了,革命任务完成了。

  三、咪咪羊

  咪咪羊,跳过墙,割把草,喂老羊。

  老羊不吃草,关倒门打得好。

  四、求老天爷

  天老爷,别落雨,保佑娃儿吃白米。

  天老爷,别起风,明天杀块大鸡公。

  五、哪个的爸爸回来了

  哪个的爸爸回来了,玉米馍馍烧焦了,

  落在地下巴灰了,黄狗跑来衔跑了。

  六、背起书包上学堂

  菜籽花开黄又黄,背起书包上学堂。

  书包放在板凳上,想起爹娘哭一场。

  七、过年

  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

  过年好,过年好,过年不用打猪草。

  八、有钱的人大不相同

  有钱的人,大不相同,身上穿的是灯草绒。

  手一捞,金手表,脚一提,华达呢。

  头一抬,当权派,屁股一躬,高烟囱。

  九、莲花白,白又白

  莲花白,白又白,里面坐个美帝国,

  美帝国,不小心,去就碰到解放军

  解放军的枪又长,一枪把它打到某某场,

  某某场的人又多,把它打成肉坨坨,

  肉坨坨拿来喂老母猪,老母猪长得肥嘟嘟。

  十、一二三四五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不吃人,专吃杜鲁门。(杜鲁门为美国前总统)

  70年代经典儿歌童谣

  上个世纪70年代,儿童歌谣分为两种类,一类是批林批孔,另一类是歌颂“上山下乡”知青扎根农村。然而,真正在儿童中传唱主要是革命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红星照我去战斗》《闪闪的红星》等。1976年打倒“四人帮”,儿童歌谣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反映儿童日常生活歌曲也不少,如《七色光之歌》《种太阳》《采蘑菇的小姑娘》等。

  1、《我爱北京天安门》 词/金果临 曲/金月苓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

  《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儿歌是1970年9月发表的。曲作者金月苓记得:19岁那年,她在一本歌词资料上发现了这首歌词。天安门、北京、毛主席,这些词汇在她心中跳荡不已,笔下化作了一串串音符。此后,这首歌不仅传到北京,甚至飞出国门。1979年邓小平开始对美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访问。在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卡特为邓小平安排一场文艺演出,最后节目就是美国儿童用中文合唱这首歌。

  2、《红星歌》 词曲/傅庚辰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斗争中,红星闪闪指方向;征途上,红星闪闪把路开。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跟着毛主席跟着党,闪闪的红星传万代,跟着毛主席跟着党,闪闪的红星传万代。

  1974年电影《闪闪的红星》热映,一曲《红星闪闪》打动了千千万万儿童的心。他们穿着红军服,抗着红缨枪,雄壮有力地走在大路上,胸中溢满了自豪和勇敢。歌曲唱出了小红军战士对“红星”的深情和对革命的无限忠诚。集中代表了红军后代跟着党永远干革命的坚定信念,以及对象征党的“红星”的热情赞颂。

  3、《雷锋叔叔望着我们笑》 词/卢咏椿、李慧明 曲/顾秀尔

  我们班出墙报,出墙报,来稿如同雪花飘,雪花飘。学习雷锋好事多,班长一看心欢笑,心欢笑。

  一篇篇,表扬稿,表扬谁?不知道。找了半天没找着。咦,你看这事妙不妙?嘿,你看这事妙不妙!

  是谁一声也不响,把咱们课桌来修好。修好课桌学文化,认真读书志气高,认真读书志气高、志气高。

  是谁帮助小同学,雨中打伞背书包。阶级友爱亲又亲,革命路上向前跑,革命路上向前跑、向前跑。

  是谁最爱小树苗,放假也不忘把水浇。盼着小树快快长,建设祖国立功劳,建设祖国立功劳、立功劳。

  这些好事是谁做,是谁做,问谁谁都把头摇,把头摇,班长班长别着急,请你往上瞧一瞧,瞧一瞧。

  班长回头看墙报,雷锋画像挂得高,班长这才全明白:雷锋叔叔望着我们笑,雷锋叔叔望着我们笑。

  上世纪70年代,这是一首曾经流传很广的儿歌。虽不像早年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等挥洒着阳光般的激情,洋溢着幸福的童真,表达着美好的憧憬。尽管歌词有些苍白、单调,缺乏逻辑,但曲调却相当欢快、活波,那时的孩子还是忘我地沉醉其中。

  4、《爷爷为我打月饼》 词/徐庆东、刘青 曲/梁寒光

  八月十五月儿圆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香又甜呀,一个月饼一片情呀!

  爷爷是个老红军呀,爷爷待我亲又亲呀,我为爷爷唱歌谣呀,一支歌谣一片情呀!

  这是197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故事片《啊!摇篮》中的一首插曲。影片描写1947年蒋介石发动内战,胡宗南进攻延安时,延安保育院的儿童撤离延安的一段经历。歌曲生动地表现了老红军罗桂田与孩子们之间的亲密感情,具有鲜明的民间歌谣的特色。曲调质朴简洁,情绪欢快活泼。

  5、《种太阳》 词/李冰雪 曲/徐沛东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播种一个,一个就够了,会结出许多的许多的太阳。一个送给送给南极,一个送给送给北冰洋;一个挂在挂在冬天,一个挂在晚上挂在晚上。啦啦啦,种太阳!啦啦啦,种太阳!啦啦啦啦啦啦啦啦!种太阳!到那个时候世界每个角落,都会变得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

  《种太阳》是一首以纯净的童声演唱的极好的歌曲。李冰雪在她10岁时创作了这首诗歌,由著名作曲家徐沛东谱曲后,很快唱遍全国,曾评为亚运会期间十首优秀歌曲之一。歌曲通过欢快跳跃的旋律,富有幻想的歌词,表现出天真无邪的少年儿童形象,表达了他们要使世界变得更加温暖明亮的美好愿望。

  6、《采蘑菇的小姑娘》 词/晓光 曲/谷建芬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冈。她采的蘑菇最多,多得像那星星数不清,她采的蘑菇最大,大得像那小伞装满筐。赛罗罗罗罗罗罗哩赛罗哩赛,赛罗罗罗罗罗罗哩赛罗哩赛,赛罗罗哩赛罗罗哩赛罗罗哩赛罗罗哩赛,罗罗罗哩赛。

  谁不知山里的蘑菇香,她却不肯尝一尝,盼到赶集的那一天,快快背到集市上。换上一把小镰刀,再换上几块棒棒糖,和那小伙伴一起,把劳动的幸福来分享。赛罗罗罗罗罗罗哩赛罗哩赛,赛罗罗罗罗罗罗哩赛罗哩赛,赛罗罗哩赛罗罗哩赛罗罗哩赛罗罗哩赛,罗罗罗罗罗罗罗罗罗罗罗哩赛罗赛。

  这是一首十分优秀的少儿歌曲,创作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作为音乐课必唱曲目,以它欢快的旋律和朴实清新的歌词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多年来久唱不衰。小姑娘那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它给孩子的童年带来一抹灿烂的阳光,一片美丽的天空。

  7、《妈妈的吻》 词/付林 曲/谷建芬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过去的时光难忘怀,难忘怀,妈妈曾给我多少吻,多少吻,吻干我脸上的泪花,温暖我那幼小的心,妈妈的吻甜蜜的吻,叫我思念到如今。

  遥望家乡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可爱的小燕子,可回了家门。女儿有个小小心愿,小小心愿,再还妈妈一个吻,一个吻,吻干她那思念的泪珠,安抚她那孤独的心,女儿的吻纯洁的吻,愿妈妈得欢欣。

  女儿有个小小心愿,小小心愿,再还妈妈一个吻,一个吻,吻干她那思念的泪珠,安抚她那孤独的心,女儿的吻纯洁的吻,愿妈妈得欢欣。

  70年代末,由付林作词、谷建芬作曲的《妈妈的吻》是为了抒发一种来自乡村母子之间的真挚感情、反映底层文化、草根文化而创作的。这是非常朴素的、中国式乡村的人文情怀。付林说:“这首歌曲带来的意境确实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愫。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就是要给这些乡村的文化带来一些改变。”

  8、《七色光之歌》 词/李幼容 曲/徐锡宜

  太阳,太阳,给我们带来七色光彩,照得我们心灵的花朵美丽可爱。今天我们成长在阳光下,明天我们去创造七彩世界。来来来 来来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七色光,七色光,太阳的光彩,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未来!七色光,七色光,太阳的光彩,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未来!

  太阳,太阳,给我们带来七色光彩,照得我们心灵的花朵美丽可爱。今天我们成长在阳光下,明天我们去创造七彩世界。来来来 来来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七色光,七色光,太阳的光彩,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未来!七色光,七色光,太阳的光彩,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未来!

  《七色光之歌》歌词简练,形象专一,旋律明快活泼,热情而富于幻想。歌曲的一二句旋律质朴、活泼,描绘少年儿童在灿烂的阳光下幸福地成长。三句运用紧缩手法,表现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自信。四句旋律动力感大大增强,加之采用衬词“来来来”使情绪高涨。五六句采用完全重复的手法,使全歌情绪更为激越,充满生机,充分展现了少年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思想感情。

  9、《铃儿响叮噹》 美国民歌 曲/彼尔彭特

  啊冲破大风雪,我们坐在雪橇上,快奔驰过田野,我们欢笑又歌唱,马儿铃声响叮当,令人精神多欢畅,我们今晚滑雪真快乐,把滑雪歌儿唱。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今晚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雪橇上。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今晚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雪橇上。如今白雪遍地,趁这少年好时光,带上亲爱的朋友,把滑雪歌儿唱,有一匹栗色马,它日行千里长,我们把它套在雪橇上就飞奔向前方,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今晚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雪橇上。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今晚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雪橇上。

  一个圣诞节的前夜,作为礼物,彼尔彭特为邻居的孩子们写了这首歌。尽管没有耶稣,没有圣诞老人,但朴实无华的词曲表现了一颗美好的心灵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至成为今天西方圣诞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首活泼愉快的美国民歌,在欧美各国十分流行;70年代末才“真正”进入我国,深为大人和小朋友所喜爱。

80年代90年代经典儿歌童谣

  上世纪80年代,儿歌出现了一个繁荣期。这一时期的儿歌含有很大的教育性,童稚、童真、童趣表现得非常到位。如刘饶民的《比一比》,教孩子们数数的《数字歌》、谜语歌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儿童的生活。随着电视进入普通家庭,影视作品如外来动画片主题曲、台湾校园歌曲等成为孩子们追捧的儿歌。这一时期儿歌的特点是旋律更多变化,感情更富有色彩。令人遗憾的是,上世纪90年代,我国鲜有优秀的儿童歌曲出现。孩子们更倾向于选择流行音乐,一些成人歌曲成为他们的“主旋律”。

  1、《小螺号》 词曲/付林

  小螺号,嘀嘀嘀吹,海鸥听了展翅飞。小螺号,嘀嘀嘀吹,浪花听了笑微微。

  小螺号,嘀嘀嘀吹,声声唤船归啰;
小螺号,嘀嘀嘀吹,阿爸听了快快回啰。

  茫茫的海洋,蓝蓝的海水,吹起了小螺号,心里美吔!

  小螺号,嘀嘀嘀吹,这首儿歌让你感受在海边吹螺号的愉快心情,想象望着蓝蓝的大海,海鸥自由自在地飞,让人流连忘返。1980年,13岁程琳首次以歌手身份登上北京舞台,一曲《小螺号》使她迅速红遍北京城,成为中国歌坛年龄最小的第一代歌星,也以其清新纯美的演唱风格奠定了80年代中期中国歌坛的领先地位,奏响了从“高强硬响”的红色音乐转向多元的通俗音乐。

  2、《童年的小摇车》 词/付林 曲/吴铭

  那一天妈妈问我,童年最难忘的是什么?在朦胧的记忆中,难忘小小的摇车,它摇着日月,它摇着星索,它摇着妈妈无字的歌。童年的时光,悄悄的流过,母爱啊,深埋在心窝,深埋在心窝。

  那一天妈妈问我,童年最难忘的是什么?在朦胧的记忆中,难忘小小的摇车,它摇着童心,它摇着梦幻,摇来鸟语花香好春色,如今我走向,新的生活,母爱啊,深埋在心窝,深埋在心窝。

  童年的梦幻就像天上一朵朵彩云,童年的岁月犹如心中一首首甜美的歌。每当唱起《童年的小摇车》,那优美的旋律常常会激起我们对童年美好的回忆。1982年,程琳在太平洋音影公司录制的专辑《童年小摇车》,荣获太平洋“云雀奖”成为中国歌坛流行歌坛的第一代歌手。有人形容这是一个极柔极柔的嗓子,婉转地将人世间最美好的亲情悠悠地勾勒出来。

  3、《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词/李幼容 曲/寄明

  我们欢乐的笑脸,比那春天的花朵还要鲜艳。我们清脆的歌声,比那百灵鸟还要婉转。谁见了我们都要称赞,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我们胸前的领巾,像那灿烂的朝霞一样耀眼。我们心中的理想,像那星星闪着光焰。谁能比我们幸福美好,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我们学习锻炼,明天肩负起祖国建设重担。我们时刻准备着,去把未来亲手创建。谁能有我们这样自豪,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这是一首活泼、充满朝气并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歌曲。歌曲采用明朗欢快的大调式手法,旋律流畅、上口、如队列式前进,充分表现了广大少年儿童在社会主义祖国的培育下茁壮成长和他们为建设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

  4、《歌声与微笑》 词/王键 曲/谷建芬

  请把我的歌,带会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请把我的歌,带会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明天明天这歌声,飞遍海角天崖,飞遍海角天崖!啊!明天明天这微笑,将是遍野春花,将是遍野春花!啊!

  请把我的歌,带会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请把我的歌,带会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明天明天这歌声,飞遍海角天崖,飞遍海角天崖!啊!明天明天这微笑,将是遍野春花,将是遍野春花!啊!

  这首富有时代气息的歌曲,1989年首次出现央视春晚上就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歌曲的两个部分都运用了复乐段结构,形成并置式对比。尤其是在高音区节奏重复多次运用了同音反复,使得歌曲形成了一种动力感,颇具号召性,表达了青少年朋友将友谊遍布海角天涯的热切心情。自歌曲创作以来,每到欢乐的场合,人们常常想到用这首歌表达相互的情感,歌曲也多次飘至大洋彼岸,走向世界各地,传递着中国人民的友谊。

  5、《阿童木之歌》 译配/周冰、郭雅坤 配歌/达玉菲、李真惠

  越过辽阔天空,啦啦啦!飞向遥远群星,来吧!阿童木,爱科学的好少年。善良勇敢的,啦啦啦!铁臂阿童木,十万马力,七大神力,无私无畏的阿童木。

  穿过广阔大地,啦啦啦!潜如深深海洋,来吧!阿童木,爱和平的好少年。善良勇敢的,啦啦啦!铁臂阿童木,我们的好朋友啊,无私无畏的阿童木。

  《铁臂阿童木》是最早引进国内的日本动画作品之一。1980年,此片在香港播放。同年12月中央电视台引进黑白版播放(命名为《铁臂阿童木》)。播出后广受欢迎。《阿童木之歌》在儿童当中广为传唱——片中机灵勇敢的阿童木、善良睿智的茶水博士等人物对孩子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6、《聪明的一休》 词/山元护久 曲/宇野诚一郎

  格地格地格地格地格地格地,我们爱你。格地格地格地格地格地格地,聪明伶俐。机智呀哪个也比不过小机灵,胆大呀什么都不亏小呀机灵,淘气顽皮顽皮淘气数第一,骂人打架却从来没有你,小机灵,啊啊开动脑筋啊!困难重重困难重重,你毫不介意,好不介意毫不介意,毫不介意。爱惜时光学习知识,你却最努力,同情弱者不怕邪恶,帮助别人不忘记。格地格地格地格地格地格地,我们爱你,格地格地格地格地格地格地,聪明伶俐,小一休!

  1983年,日本电视动画系列片《聪明的一休》在全国播映后,深受观众的喜爱。聪明的一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国各地,儿童到处传唱着这首主题歌。聪明的一休、善良的小叶子、鲁莽的新佑卫门、和蔼的长老……有事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就会像一休一样坐在地上,闭上眼睛在寸头上画圈,还是想不出答案,只好说“哎,休息,休息一会儿。”接着就“格地格地格地……”地哼唱起来。

  7、《可爱的蓝精灵》 词曲/佚名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他们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他们善良勇敢相互都关心。噢,可爱的蓝精灵!噢,可爱的蓝精灵!他们齐心合力开动脑筋斗败了格格巫,他们唱歌跳舞快乐多欢欣。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他们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他们善良勇敢相互都关心。噢,可爱的蓝精灵!噢,可爱的蓝精灵!他们齐心合力开动脑筋斗败了格格巫,他们唱歌跳舞快乐多欢欣。

  从早期的中国电视报上可以查证,《蓝精灵》至少在1986年的暑假就已经开始在北京电视台播出了,全国各地方电视台播出本片的时间应该也在此前后。动画片的片头就是这首主题曲。它节奏明快,富于动感;
旋律轻盈、优美、动人,深得儿童们的喜爱。

  8、《啊哈!黑猫警长》 词曲/蔡璐

  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机灵,耳朵竖得像天线,听着一切可疑的声音。你磨快了尖齿利爪到处巡行,你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安宁。啊哈,哈哈哈黑猫警长!啊哈,哈哈哈黑猫警长!森林公民向您致敬,向您致敬,向您致敬!

  脚步迈得多轻捷,透出侦探家的精明,虎视眈眈查敌情,留下威武矫健的身影。你磨快了尖齿利爪到处巡行,你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安宁。啊哈,哈哈哈黑猫警长!啊哈,哈哈哈黑猫警长!森林公民向您致敬,向您致敬,向您致敬!致敬!

  这是难得的国产动画片精品。198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的4集动画片《黑猫警长》,一时间,主题歌《啊哈!黑猫警长》广为传唱。歌曲首先通过对黑猫警长威武矫健的形象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黑猫警长作为侦探家的机灵与精明。顿挫有致的节奏。活泼健朗的音调,突出了黑猫警长富于朝气与机敏的性格特征。

  9、《外婆的澎湖湾》 词曲/叶佳修

  晚风轻拂着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醉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回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踩着薄暮走向余晖暖暖的澎湖湾,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澎湖湾啊,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

  晚风轻拂着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醉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回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踩着薄暮走向余晖暖暖的澎湖湾,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澎湖湾啊,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

  这首歌是叶佳修根据潘安邦的经历写的。潘安邦的童年时期曾和外婆生活在台湾的澎湖县。他每天放学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跑到菜市场去帮外婆卖菜。陪外婆卖菜后,潘安邦就搀扶着外婆,来到澎湖湾散步……有人这样分析这首歌的特点:不刻意追求声音的圆润和共鸣,强调吐字的清新和口语化。有人这样评价这首歌:“潘安邦的故事,叶佳修的代表作,校园民歌运动的纪念碑,乡土情怀的音乐写真,童年生活的纯真回忆,影响一代人的不朽之作”。

  10、《乡间的小路》 词曲/叶佳修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荷把锄头在肩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喔呜喔呜喔呜他们唱,还有一支短笛也在吹响。

  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的在乡间的小路上。

  这是一首在上世纪70年代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谣,80年代进入大陆,深得青少年的喜爱。这首歌的旋律极其富有节奏感,就像荷锄走在田垄上,也像横笛骑在牛背上,每一个音节都起伏着欢快的心情,听唱起来让人忘却烦恼;
歌词创作也独具匠心,字词运用充满灵性、饱含诗意,描绘了一幅浪漫惬意的夕阳牧归图,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11、《世上只有妈妈好》 词/蔡振田 曲/林国雄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了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了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没有妈妈最苦恼,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没有妈妈最苦恼,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1990年6月,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开始在大陆试映。9月全国铺开放映。到年底的时候就发行了397个拷贝,观众达两亿多人,票房上亿元,创造了一个奇迹。而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主题曲一时也唱遍大江南北。好像没有一首歌曲具有这首歌的生命力,有时候经过幼儿园或者小学,还总会传出这首歌的旋律。

  12、《泥娃娃》 词曲/佚名

  泥娃娃,泥娃娃,一个泥娃娃。也有那眉毛,也有那眼睛,眼睛不会眨。泥娃娃,泥娃娃,一个泥娃娃。也有那鼻子,也有那嘴巴,嘴巴不说话。她是个假娃娃,不是个真娃娃,她没有亲爱的爸爸,也没有妈妈。泥娃娃,泥娃娃,一个泥娃娃。我做她爸爸,我做她妈妈,永远爱着她。永远爱着她,永远爱着她。

  这是一首经典儿歌,曲调欢快、诙谐,旋律活泼,节奏富于跳跃性。歌曲前后情绪的变化,让孩子体验泥娃娃渴望有妈妈疼爱的心情,激发孩子去学习关爱他人,萌发同情心、爱人之心,培养孩子活泼、仁爱、乐观的性格。

  13、《我是一条小青龙》 词/诸葛怡 曲/关峡

  我头上有只角,我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我头上有只角,我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我是一条小青龙(小青龙,小青龙)我有许多小秘密(小秘密,小秘密)我是一条小青龙(小青龙,小青龙)我有许多小秘密(小秘密,小秘密)我有许多的秘密,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1992年,一部儿童电视连续剧曾经红遍大江南北,被那个时代的孩子奉为经典,这就是《小龙人》。当年小龙人不怕苦、不怕累找妈妈的执著精神和宝宝、贝贝、奇奇的团结感动了我们。这首旋律欢快、充满童趣的《我是一条小青龙》曾经在无数孩子口中传唱过。

  14、《中国娃》 词曲/戚建波

  (姓啥从那百家姓里查,祖藉在那黄土高坡大槐树底下,家撰方神州又名叫华夏,走到天边不改名咱叫中国娃)

  最爱喝的水呀永远是黄河水,给咱一身太阳色能把那雪融化,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不掺假,最爱穿的鞋是妈妈那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

  最爱说的说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最爱做的事儿呀是报答咱妈妈,走遍天涯心不改永远爱中华,有志的中国娃!

  1997年春节晚会上,解晓东唱了一首《中国娃》。这是一首较为流行的通俗歌曲,歌曲语言朴实,琅琅上口,词曲结合紧密,旋律口语化,带有朗诵和数板的特点,节奏简明,强烈,富于动感,多为一字一音,表现了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由衷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自豪感。

  15、《健康歌》 词/许常德 曲/sheb wooley

  爷爷:小萱萱!来来来!跟爷爷做个运动!(爷爷)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们来做运动。抖抖手啊,抖抖脚啊,勤做深呼吸,学爷爷唱唱跳跳,你才不会老;
笑眯眯,笑眯眯,做人客气,快乐容易。(萱萱)爷爷说的容易,早上起床哈秋-哈秋!(爷爷)不要乱吃零食,多喝开水,咕噜咕噜,我比谁更有活力!(啊!加油!加油!)(萱萱)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们来做运动。抖抖手啊,抖抖脚啊,勤做深呼吸,学爷爷唱唱跳跳,我也不会老;
笑眯眯,笑眯眯,对人客气,笑容可掬。(爷爷)你越来越美丽,人人都说NICE NICE。(萱萱)饭前记得洗手,饭后记得漱口漱口,健康的人快乐多!(啊!加油!加油!)(合)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们来做运动。抖抖手啊,抖抖脚啊,勤做深呼吸,学爷爷唱唱跳跳,我也不会老。(爷爷)来,小萱萱啊!跟着爷爷一起做。要看好喔!嘿咻!嘿咻!嘿咻!嘿咻!(萱萱)爷爷加油!加油!我们一起来答数!1234 2234 3234 4234 5234 6234 7234 8234 (萱萱)爷爷!你要去学国语,你国语都不标准啦!害人家跟你唱一样的!(爷爷)做运动不要讲话啦!啊啊……我算到叨位啦!

  1998年的春节晚会,范晓萱与解晓东合唱了这首《健康歌》。歌曲以其跳荡的律动,活泼欢快的情绪,并配合形体动作加以演绎,给人以生机与活力。此后,这首歌进入小学生的教材。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群活泼可爱、活蹦乱跳、唱着《健康歌》的小学生,在“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地快乐着。这是有运动快感的歌曲,在今天这样一个焦躁的社会,可以舒缓人们的心理压力,用于健身。

 2000年以后的经典儿歌童谣

  2000年以后,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和音频技术的发展,儿歌童谣的创作也加入大量的流行元素。承接上世纪90年代,儿童歌曲仍是以动画片主题曲为“主打”;一些流传在校园儿童自编的新童谣,也反映了新时代孩子们的需求。这一时期,儿童歌谣的“新”字更突出,风格更多元,时代性也更强。

  1、《白龙马》 词/张黎 曲/肖白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什么妖魔鬼怪?什么美女画皮?什么刀山火海?什么陷阱诡计?都挡不住火眼金睛,如意棒护送师徒朝西去。

  白龙马脖铃儿急,颠簸唐玄奘,小跑仨兄弟,西天取经不容易,容易干不成大业绩。什么魔法狠毒,自有招数神奇,八十一难拦路,七十二变制敌,师徒四个斩妖斗魔同心合力,邪恶打不过正义。

  1999年7月23日,中央电视台动画部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火炬动画分公司联合投资、制作的,耗资巨大历时6年才大功告成的52集大型国产动画片《西游记》开播。剧组专门请来张伟进和“吸引力”合唱团为电视演唱主题歌,歌曲琅琅上口,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能唱出来,这在动画片中是很少见的。

  2、《小哪吒》 词/乔羽 曲/李海鹰

  说一段神话,话说那么一家,这家夫妻俩,生了个怪娃娃,扎俩个冲天鬏,光着俩小脚丫,踩着俩风火轮,乾坤圈手中拿,混天绫护着他,轩辕箭满弓拉,两眼是照妖镜,双腿是追风马,乾坤圈伴着他,上天下海本事大,三头六臂显威力,千征百战斗魔法,要问他名字叫什么,哪吒哪吒小哪吒!

  《哪咤传奇》是中央电视台继大型动画片《西游记》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重点鸿篇力作。2003年6月1日晚,央视一套《大风车》栏目播出《哪吒传奇》第一集:《哪吒出世》,这一国产动画精品吸引了大部分儿童的眼球。主题歌的歌词不同于传统上那种规整的对仗,而是插入式的跳跃,加之颇具“时尚化”音乐的电子舞曲元素,既符合小哪吒勇敢顽皮的人物性格,也顺乎孩子们的现代心理特征。

  3、《别看我只是一只羊》 词曲/古倩敏

  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慢羊羊,软绵绵,红太狼,灰太狼。

  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绿草因为我变得更香,天空因为我变得更蓝,白云因为我变得柔软。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羊儿的聪明难以想象,天再高心情一样奔放,每天都追赶太阳。有什么难题去牵绊我都不会去心伤,有什么危险在我面前都不会去慌乱,就算有狼群把我追捕,也当作游戏一场。在什么时间都爱开心,笑容都会飞翔,就算会摔倒站得起来,永远不会沮丧,在所有天气,拥有叫人大笑的力量,虽然我只是羊。

  国产原创系列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自2005年6月推出后,陆续在全国近50家电视台热播,几年来长盛不衰。主题曲轻缓抒情,清新跳跃,纯洁还有一点慵懒!一言以蔽之,舒服! 开心的旋律,积极、乐观、幽默、诙谐的风格,成为了小朋友们的至爱。

  4、《我和歌声一起飞》 词/车行 曲/卞留念

  约童心和幻想和我排一队,约百灵和云雀和歌声一起飞。我向东向南,向西向北,东西南北向日葵。约阳光和快乐和我排一队,约朝霞和火炬和歌声一起飞,我有声有色,有始有终,有始有终有作为,作为!我和歌声一起飞,蓝天白云多么美,我和歌声一起飞,走上台来唱一回。我和歌声一起飞,蓝天白云多么美,我和歌声一起飞,走上台来唱一回,一回!

  约童心和幻想和我排一队,约百灵和云雀和歌声一起飞。我向东向南,向西向北,东西南北向日葵。约阳光和快乐和我排一队,约朝霞和火炬和歌声一起飞,我有声有色,有始有终,有始有终有作为,作为!我和歌声一起飞,蓝天白云多么美,我和歌声一起飞,走上台来唱一回。我和歌声一起飞,蓝天白云多么美,我和歌声一起飞,走上台来唱一回,一回!

  2004年1月13日,“炫风少年”组合第一次在电视荧屏上亮相,《我和歌声一起飞》也第一次以歌舞的形式和观众见面。这首歌的风格追求的是动感时尚、健康阳光。歌词简练精辟,旋律动感跳跃,在青春向上的基调上更添了现代与时尚气息。歌声里浸透着阳光和快乐,歌声里充满了自信和激情。

  5、《卓玛》 词/李众 曲/孟庆云

  莹莹的蓝天哟捧着白云,飘飘的白云捧着哈达,赶着羊群的小姑娘从远处走来啦,走来啦走来啦,她的名字叫卓玛。哎!雅鲁藏布江的水哟洗黑了你的头发,珠穆朗玛的风哟吹红了你的面颊,阿爸浓浓的青稞酒,阿妈香香的酥油茶,卓玛的大眼睛里面装着悄悄话。莹莹的蓝天哟捧着白云,飘飘的白云捧着哈达,赶着羊群的小姑娘从远处走来啦,走来啦走来啦,她的名字叫卓玛。哎!雅鲁藏布江的水哟洗黑了你的头发,珠穆朗玛的风哟吹红了你的面颊,卓玛心中的五彩梦,卓玛梦中的七彩霞,美丽的新西藏永远是你的家。卓玛吔!

  这是一首描写藏族小姑娘的歌曲。在这悠扬动听的歌声中,孩子走进是一个童话般世界:这里有蓝天白云,有青稞酒酥油茶,有长长的雅鲁藏布江的水和巍巍的珠穆朗玛峰,少年儿童通过对作品的演唱,不仅感受到我们伟大祖国的辽阔,还能加深对各民族风土人情的了解,可谓一举两得。

  6、《五个福娃娃》 词/胡宏伟 曲/张卓娅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五个福娃娃,啦啦啦啦啦啦啦啦见你笑哈哈,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五个福娃娃,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和你把手拉。HeIIo HeIIo HeIIo HeIIo 北京欢迎你,HeIIo HeIIo HeIIo HeIIo 唱出心里话。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五个福娃娃,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五福满中华,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五个福娃娃,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五福满天下。HeIIo HeIIo HeIIo HeIIo 北京祝福你,HeIIo HeIIo HeIIo HeIIo 把吉祥带回家。

  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歌。轻松活泼的曲调唱出了五福娃对世界的盛情邀请,表达了孩子们喜迎2008年奥运会的激动心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7、《我要做合格的小公民》 词曲/王卓

  我要做合格的小公民,在家庭孝敬父母,友爱亲人,节俭勤劳,自强上进,让父母亲朋为我骄傲放心。

  我要做合格的小公民,在学校团结守纪,尊师助人,努力学习,刻苦锻炼,让老师同学对我充分信任。

  我要做合格的小公民,在社会爱国守法,明礼诚信,遵守公德,学会奉献,让祖国人民对我满怀信心。

  这首歌于2002年下半年推向社会后,迅速被孩子们传唱开来。歌的曲调优美、节奏明快、曲式简洁,便于传唱。歌曲中的孝敬父母、友爱亲人、节俭勤学、自强上进、团结守纪、尊师助人等内容,都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应有的行为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但却具有永恒意义的“为人初,育性以善”的理念。

  8、《吉祥三宝》 词曲/布仁巴雅尔

  小女孩问:“爸爸,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爸爸回答:“没有。”小女孩问:“星星出来太阳去哪里了?”爸爸回答:“在天上。”小女孩问:“我怎么找也找不到它?”爸爸回答:“回家了。”女儿爸爸合:“太阳月亮星星就是吉祥的一家。”小女孩问:“妈妈,叶子绿了什么时候开花?”妈妈回答:“等叶子落了。”小女孩问:“花儿红了果实能去摘吗?”妈妈回答:“等花儿谢了。”小女孩问:“果实种在土里会发芽吗?”妈妈回答:“等到春天。”爸爸妈妈女儿合:“花儿叶子果实就是吉祥的一家。”爸爸妈妈问女儿:“宝贝,爸爸像太阳照着妈妈。”女儿回答:“那妈妈呢?”爸爸妈妈回答:“妈妈像绿叶托着红花。”女儿回答:“那我呢?”爸爸妈妈回答:“你像种子一样正在发芽。”女儿回答:“明白了。”爸爸妈妈女儿合:“我们三个就是吉祥如意的一家。”  

  这原本只是一首家庭自娱自乐的作品,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蒙语主持人布仁巴雅尔11年前写给女儿诺尔曼的生日礼物。这首灵感来源于女儿童真的问话和脚步声的歌曲,却在11年后意外地被发现、录制并迅速走红。人们至今也忘不了2006年春晚这首充满了阳光、健康、绿意和家庭的天伦之乐的《吉祥三宝》,它别致的编曲和RAP式的蒙语开场,让人耳目一新;稚嫩的童声散发着草原新鲜牛奶的味道;所营造出的亲情的温馨,触动了人们对久违了的人间温情的向往和对真情的渴望。

  9、《2008童谣》 词/李站 曲/ 众多网友

  今年的雪,特别的大,爸爸还有妈妈,回不了家。有群坏人,来把人吓,烧了我的学校,砸我的花。那个喇嘛,叽里呱啦,长鼻子的洋人,假装眼瞎。巴黎铁塔,伦敦警察,抱火炬的姐姐,人见人夸。汽笛嘟嘟,铁轨哗哗,去天堂的列车,还没到达。龙又翻身,大地垮塌,教室的瓦砾下,埋了童话。重重的墙,将老师压,我们在他身下,都很听话。没过多久,听到喇叭,外面有个爷爷,叫我别怕。叔叔的手,使劲地挖,解放军的飞机,送我回家。经过灾难,我已长大,永远不会忘记,二零零八。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雪灾、地震、奥运……儿童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这首童谣从它诞生的之日起,就有无数的网友、音乐界人士为之谱曲,或悠扬深沉,或坚强不屈。孩子是家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有这么坚强的孩子,重建的家园一定更加美好。

  进入2000年以后,尽管有“新儿歌”活动大张旗鼓地举办,尽管有官方推荐的10大儿童金曲等,然而,在市场经济和资讯发达的今天,经典的儿歌童谣离我们渐行渐远。我们呼唤能歌善舞的文字回来,因为毕竟——我们的孩子只有一个童年!

  

本文来自: 摇篮网() 详细出处参考:>

【篇三】新中国生物教科书60年之演进

新中国60年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新中国的诞生不仅意味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作为拥有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新中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帝、反殖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引领了二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依靠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

  二、推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与会国认同,形成了亚非各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强各国人民友谊的万隆精神。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行发起召开、讨论与亚非各国相关的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29个国家和地区的304名代表在历时七天的会议中,冲破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会议一致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涵盖了与会国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七个方面所达成的共识。会议公报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强调,中国倡导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以他的人格魅力、政治智慧和平等态度释疑、解惑、息争,促进了亚非团结事业,赢得了各方崇敬和钦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新中国的诞生不仅意味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作为拥有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新中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帝、反殖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引领了二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依靠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

  二、推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与会国认同,形成了亚非各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强各国人民友谊的万隆精神。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行发起召开、讨论与亚非各国相关的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29个国家和地区的304名代表在历时七天的会议中,冲破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会议一致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涵盖了与会国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七个方面所达成的共识。会议公报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强调,中国倡导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以他的人格魅力、政治智慧和平等态度释疑、解惑、息争,促进了亚非团结事业,赢得了各方崇敬和钦佩。

  毛泽东主席1957年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国时提出我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特别联大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同志更明确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三、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国重返联合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员,是联合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表决的结果是,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

  从1950年-1960年,美国操纵联合国的表决机器,采取“拖延讨论”的办法,不允许联合国讨论恢复中国合法席位问题。从1961年起,美国硬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说成是需要三分之二多数通过的所谓“重要问题”。这种霸道行径同样遭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抵制。到1970年第25届联大期间,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18个国家共同提出的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驱逐蒋介石集团代表的提案,已经得到了半数以上与会国的赞成。

  再次成为联合国大家庭一员后,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联合国大舞台上因为有了中国,就不再是一两个超级大国说了算的表决机器,而具有了真正普遍性的政府间组织的信誉和作用。

四、提出“三个世界”战略思想

  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突出了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作用。中国政府明确地把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作为其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陆续瓦解,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一些国家纷纷取得独立,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0年,毛泽东主席在会见非洲客人时指出,亚非拉是第三世界,第一次明确表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再次明确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同年4月,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并于10日在大会上发言,第一次向世界全面阐述了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邓小平还宣布:“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

  划分“三个世界”理论体现了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和人民是反帝、反殖、反霸的主力军;中国政府把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作为自己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一边,结成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统一战线。

  五、打破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

  中美建交打破了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迎来了世界各国与新中国建交的热潮,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外交展现全新局面。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和周恩来总理从调整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外交战略需要出发,通过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发出愿与美方接触的信号,使中美关系乃至中国同西方外交关系解冻。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7天的历史性访问。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2月28日,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毛泽东邀请尼克松成功访华,打破了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迎来了世界各国与新中国建交的热潮,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确立了以中国为一极的大国外交关系新格局,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这是在美国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废约和撤军”建交三原则情况下取得的成果,是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不仅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而且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30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更加突出。

  六、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各个领域影响了世界发展进程。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到2008年7月底,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逾8000亿美元。30年来,中国GDP始终保持年均9%以上的高增长,迄今,经济总量跃至世界第四位,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从上世纪末起,一些中国企业纷纷在海外上市,一些中国企业在国外建厂、生产和销售,一些中国企业兼并国外公司。这些都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亚洲经济危机中,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时下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投入4万亿元人民币拉动内需,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这些都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称赞,充分表明中国正在融入国际经济,成为在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国家。

七、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和澳门回归是对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的重要贡献。

  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近代以来,相继被英国和葡萄牙殖民者霸占。

  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提出按“一国两制”原则收回香港。我国政府于1984年12月、1987年4月分别与英国和葡萄牙政府就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签署联合声明,为港、澳回归祖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香港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与此同时,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庄严的仪式上宣誓就职。自此,“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在香港正式实施,历经150多年殖民统治的香港进入历史新纪元。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顺利回归中国。

  八、倡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江泽民关于国际政治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倡议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2000年9月召开的由150多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是联合国发展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江泽民主席出席会议并在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江泽民以“建立新秩序、开创新世纪”为主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关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倡导国际政治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江泽民提出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强调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此提出四点主张: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挖掘潜力,取长补短;团结一致,共创未来。中国的积极努力促进了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协作。在中方倡议下,安理会“五常”在千年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会晤。会上,江泽民提出了“五常”之间应遵循的四项原则,即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扩大共识、求同存异,加强沟通、密切协调,顾全大局、促进合作。

九、全面阐述“和谐世界”理念

  胡锦涛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正确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广泛共识”。

  2005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发表讲话时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同年7月,胡锦涛出访俄罗斯。在《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中,“和谐世界”这一全新理念第一次成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同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十、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中国人民履行了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极大地扩展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2008年8月8日至24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奋力拼搏,书写传奇,在全球瞩目的奥运竞技场上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共同谱写了一曲“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乐章,铸造奥林匹克运动新的里程碑。

 北京奥运会开幕以来,中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方嘉宾。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近90位国际政要齐聚北京。各国各地区运动员牢记“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奋勇拼搏,公平竞争,挑战自我,体现了高超的竞技水平和良好的体育精神。北京奥运会弘扬了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见证和参与的国际体育竞赛和文化交流的盛会,广泛地促进了中国同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交流合作与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十一,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截至2010年4月30日,已有200个国家和45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

  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并已先后举办过40届。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最新规定,世界博览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以前称综合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以前称专业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不同于一般的贸易促销和经济招商的展览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属于注册类世博会。国际展览局是专门从事监督和保障《国际展览公约》的实施、协调和管理举办世博会并保证世博会水平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目前有89个成员国。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世博会将带来的主要经济效应有: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对GDP的贡献效应、增加就业机会以及后续经济效应等。另外,世博会还将给上海带来其他效应,如;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提高上海的知名度和区域辐射效应等。

改革开放的中国举世瞩目。20多年来,中国经济腾飞,政局稳定,文化繁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令世界刮目相看。世博会在中国举行,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产生巨大影响,也会增强其他发展中国家申办的信心。“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中国有信心办好这样一个大型世界博览会,给世界一个惊喜,有信心展示中国,沟通世界,并对人类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改革开放的中国举世瞩目。20多年来,中国经济腾飞,政局稳定,文化繁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令世界刮目相看。世博会在中国举行,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产生巨大影响,也会增强其他发展中国家申办的信心。“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中国有信心办好这样一个大型世界博览会,给世界一个惊喜,有信心展示中国,沟通世界,并对人类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奥运会开幕以来,中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方嘉宾。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近90位国际政要齐聚北京。各国各地区运动员牢记“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奋勇拼搏,公平竞争,挑战自我,体现了高超的竞技水平和良好的体育精神。北京奥运会弘扬了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见证和参与的国际体育竞赛和文化交流的盛会,广泛地促进了中国同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交流合作与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十一,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截至2010年4月30日,已有200个国家和45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

  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并已先后举办过40届。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最新规定,世界博览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以前称综合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以前称专业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不同于一般的贸易促销和经济招商的展览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属于注册类世博会。国际展览局是专门从事监督和保障《国际展览公约》的实施、协调和管理举办世博会并保证世博会水平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目前有89个成员国。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世博会将带来的主要经济效应有: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对GDP的贡献效应、增加就业机会以及后续经济效应等。另外,世博会还将给上海带来其他效应,如;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提高上海的知名度和区域辐射效应等。

  改革开放的中国举世瞩目。20多年来,中国经济腾飞,政局稳定,文化繁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令世界刮目相看。世博会在中国举行,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产生巨大影响,也会增强其他发展中国家申办的信心。“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中国有信心办好这样一个大型世界博览会,给世界一个惊喜,有信心展示中国,沟通世界,并对人类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九、全面阐述“和谐世界”理念

  胡锦涛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正确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广泛共识”。

  2005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发表讲话时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同年7月,胡锦涛出访俄罗斯。在《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中,“和谐世界”这一全新理念第一次成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同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十、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中国人民履行了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极大地扩展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2008年8月8日至24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奋力拼搏,书写传奇,在全球瞩目的奥运竞技场上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共同谱写了一曲“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乐章,铸造奥林匹克运动新的里程碑。

  北京奥运会开幕以来,中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方嘉宾。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近90位国际政要齐聚北京。各国各地区运动员牢记“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奋勇拼搏,公平竞争,挑战自我,体现了高超的竞技水平和良好的体育精神。北京奥运会弘扬了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见证和参与的国际体育竞赛和文化交流的盛会,广泛地促进了中国同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交流合作与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十一,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截至2010年4月30日,已有200个国家和45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

  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并已先后举办过40届。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最新规定,世界博览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以前称综合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以前称专业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不同于一般的贸易促销和经济招商的展览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属于注册类世博会。国际展览局是专门从事监督和保障《国际展览公约》的实施、协调和管理举办世博会并保证世博会水平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目前有89个成员国。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世博会将带来的主要经济效应有: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对GDP的贡献效应、增加就业机会以及后续经济效应等。另外,世博会还将给上海带来其他效应,如;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提高上海的知名度和区域辐射效应等。

  改革开放的中国举世瞩目。20多年来,中国经济腾飞,政局稳定,文化繁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令世界刮目相看。世博会在中国举行,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产生巨大影响,也会增强其他发展中国家申办的信心。“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中国有信心办好这样一个大型世界博览会,给世界一个惊喜,有信心展示中国,沟通世界,并对人类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七、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和澳门回归是对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的重要贡献。

  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近代以来,相继被英国和葡萄牙殖民者霸占。

  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提出按“一国两制”原则收回香港。我国政府于1984年12月、1987年4月分别与英国和葡萄牙政府就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签署联合声明,为港、澳回归祖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香港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与此同时,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庄严的仪式上宣誓就职。自此,“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在香港正式实施,历经150多年殖民统治的香港进入历史新纪元。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顺利回归中国。

  八、倡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江泽民关于国际政治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倡议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2000年9月召开的由150多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是联合国发展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江泽民主席出席会议并在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江泽民以“建立新秩序、开创新世纪”为主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关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倡导国际政治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江泽民提出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强调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此提出四点主张: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挖掘潜力,取长补短;团结一致,共创未来。中国的积极努力促进了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协作。在中方倡议下,安理会“五常”在千年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会晤。会上,江泽民提出了“五常”之间应遵循的四项原则,即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扩大共识、求同存异,加强沟通、密切协调,顾全大局、促进合作。

  九、全面阐述“和谐世界”理念

  胡锦涛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正确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广泛共识”。

  2005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发表讲话时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同年7月,胡锦涛出访俄罗斯。在《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中,“和谐世界”这一全新理念第一次成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同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十、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中国人民履行了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极大地扩展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2008年8月8日至24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奋力拼搏,书写传奇,在全球瞩目的奥运竞技场上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共同谱写了一曲“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乐章,铸造奥林匹克运动新的里程碑。

  北京奥运会开幕以来,中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方嘉宾。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近90位国际政要齐聚北京。各国各地区运动员牢记“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奋勇拼搏,公平竞争,挑战自我,体现了高超的竞技水平和良好的体育精神。北京奥运会弘扬了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见证和参与的国际体育竞赛和文化交流的盛会,广泛地促进了中国同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交流合作与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十一,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截至2010年4月30日,已有200个国家和45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

  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并已先后举办过40届。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最新规定,世界博览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以前称综合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以前称专业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不同于一般的贸易促销和经济招商的展览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属于注册类世博会。国际展览局是专门从事监督和保障《国际展览公约》的实施、协调和管理举办世博会并保证世博会水平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目前有89个成员国。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世博会将带来的主要经济效应有: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对GDP的贡献效应、增加就业机会以及后续经济效应等。另外,世博会还将给上海带来其他效应,如;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提高上海的知名度和区域辐射效应等。

  改革开放的中国举世瞩目。20多年来,中国经济腾飞,政局稳定,文化繁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令世界刮目相看。世博会在中国举行,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产生巨大影响,也会增强其他发展中国家申办的信心。“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中国有信心办好这样一个大型世界博览会,给世界一个惊喜,有信心展示中国,沟通世界,并对人类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毛泽东邀请尼克松成功访华,打破了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迎来了世界各国与新中国建交的热潮,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确立了以中国为一极的大国外交关系新格局,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这是在美国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废约和撤军”建交三原则情况下取得的成果,是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不仅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而且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30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更加突出。

  六、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各个领域影响了世界发展进程。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到2008年7月底,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逾8000亿美元。30年来,中国GDP始终保持年均9%以上的高增长,迄今,经济总量跃至世界第四位,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从上世纪末起,一些中国企业纷纷在海外上市,一些中国企业在国外建厂、生产和销售,一些中国企业兼并国外公司。这些都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亚洲经济危机中,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时下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投入4万亿元人民币拉动内需,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这些都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称赞,充分表明中国正在融入国际经济,成为在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国家。

  七、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和澳门回归是对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的重要贡献。

  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近代以来,相继被英国和葡萄牙殖民者霸占。

  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提出按“一国两制”原则收回香港。我国政府于1984年12月、1987年4月分别与英国和葡萄牙政府就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签署联合声明,为港、澳回归祖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香港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与此同时,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庄严的仪式上宣誓就职。自此,“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在香港正式实施,历经150多年殖民统治的香港进入历史新纪元。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顺利回归中国。

  八、倡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江泽民关于国际政治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倡议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2000年9月召开的由150多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是联合国发展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江泽民主席出席会议并在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江泽民以“建立新秩序、开创新世纪”为主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关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倡导国际政治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江泽民提出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强调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此提出四点主张: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挖掘潜力,取长补短;团结一致,共创未来。中国的积极努力促进了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协作。在中方倡议下,安理会“五常”在千年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会晤。会上,江泽民提出了“五常”之间应遵循的四项原则,即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扩大共识、求同存异,加强沟通、密切协调,顾全大局、促进合作。

  九、全面阐述“和谐世界”理念

  胡锦涛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正确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广泛共识”。

  2005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发表讲话时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同年7月,胡锦涛出访俄罗斯。在《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中,“和谐世界”这一全新理念第一次成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同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十、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中国人民履行了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极大地扩展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2008年8月8日至24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奋力拼搏,书写传奇,在全球瞩目的奥运竞技场上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共同谱写了一曲“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乐章,铸造奥林匹克运动新的里程碑。

  北京奥运会开幕以来,中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方嘉宾。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近90位国际政要齐聚北京。各国各地区运动员牢记“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奋勇拼搏,公平竞争,挑战自我,体现了高超的竞技水平和良好的体育精神。北京奥运会弘扬了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见证和参与的国际体育竞赛和文化交流的盛会,广泛地促进了中国同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交流合作与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十一,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截至2010年4月30日,已有200个国家和45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

  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并已先后举办过40届。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最新规定,世界博览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以前称综合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以前称专业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不同于一般的贸易促销和经济招商的展览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属于注册类世博会。国际展览局是专门从事监督和保障《国际展览公约》的实施、协调和管理举办世博会并保证世博会水平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目前有89个成员国。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世博会将带来的主要经济效应有: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对GDP的贡献效应、增加就业机会以及后续经济效应等。另外,世博会还将给上海带来其他效应,如;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提高上海的知名度和区域辐射效应等。

  改革开放的中国举世瞩目。20多年来,中国经济腾飞,政局稳定,文化繁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令世界刮目相看。世博会在中国举行,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产生巨大影响,也会增强其他发展中国家申办的信心。“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中国有信心办好这样一个大型世界博览会,给世界一个惊喜,有信心展示中国,沟通世界,并对人类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毛泽东主席1957年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国时提出我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特别联大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同志更明确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三、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国重返联合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员,是联合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表决的结果是,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

  从1950年-1960年,美国操纵联合国的表决机器,采取“拖延讨论”的办法,不允许联合国讨论恢复中国合法席位问题。从1961年起,美国硬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说成是需要三分之二多数通过的所谓“重要问题”。这种霸道行径同样遭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抵制。到1970年第25届联大期间,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18个国家共同提出的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驱逐蒋介石集团代表的提案,已经得到了半数以上与会国的赞成。

  再次成为联合国大家庭一员后,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联合国大舞台上因为有了中国,就不再是一两个超级大国说了算的表决机器,而具有了真正普遍性的政府间组织的信誉和作用。

  四、提出“三个世界”战略思想

  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突出了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作用。中国政府明确地把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作为其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陆续瓦解,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一些国家纷纷取得独立,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0年,毛泽东主席在会见非洲客人时指出,亚非拉是第三世界,第一次明确表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再次明确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同年4月,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并于10日在大会上发言,第一次向世界全面阐述了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邓小平还宣布:“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

  划分“三个世界”理论体现了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和人民是反帝、反殖、反霸的主力军;中国政府把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作为自己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一边,结成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统一战线。

  五、打破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

  中美建交打破了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迎来了世界各国与新中国建交的热潮,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外交展现全新局面。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和周恩来总理从调整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外交战略需要出发,通过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发出愿与美方接触的信号,使中美关系乃至中国同西方外交关系解冻。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7天的历史性访问。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2月28日,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毛泽东邀请尼克松成功访华,打破了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迎来了世界各国与新中国建交的热潮,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确立了以中国为一极的大国外交关系新格局,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这是在美国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废约和撤军”建交三原则情况下取得的成果,是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不仅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而且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30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更加突出。

  六、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各个领域影响了世界发展进程。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到2008年7月底,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逾8000亿美元。30年来,中国GDP始终保持年均9%以上的高增长,迄今,经济总量跃至世界第四位,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从上世纪末起,一些中国企业纷纷在海外上市,一些中国企业在国外建厂、生产和销售,一些中国企业兼并国外公司。这些都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亚洲经济危机中,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时下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投入4万亿元人民币拉动内需,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这些都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称赞,充分表明中国正在融入国际经济,成为在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国家。

  七、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和澳门回归是对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的重要贡献。

  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近代以来,相继被英国和葡萄牙殖民者霸占。

  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提出按“一国两制”原则收回香港。我国政府于1984年12月、1987年4月分别与英国和葡萄牙政府就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签署联合声明,为港、澳回归祖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香港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与此同时,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庄严的仪式上宣誓就职。自此,“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在香港正式实施,历经150多年殖民统治的香港进入历史新纪元。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顺利回归中国。

  八、倡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江泽民关于国际政治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倡议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2000年9月召开的由150多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是联合国发展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江泽民主席出席会议并在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江泽民以“建立新秩序、开创新世纪”为主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关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倡导国际政治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江泽民提出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强调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此提出四点主张: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挖掘潜力,取长补短;团结一致,共创未来。中国的积极努力促进了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协作。在中方倡议下,安理会“五常”在千年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会晤。会上,江泽民提出了“五常”之间应遵循的四项原则,即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扩大共识、求同存异,加强沟通、密切协调,顾全大局、促进合作。

  九、全面阐述“和谐世界”理念

  胡锦涛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正确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广泛共识”。

  2005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发表讲话时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同年7月,胡锦涛出访俄罗斯。在《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中,“和谐世界”这一全新理念第一次成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同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十、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中国人民履行了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极大地扩展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2008年8月8日至24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奋力拼搏,书写传奇,在全球瞩目的奥运竞技场上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共同谱写了一曲“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乐章,铸造奥林匹克运动新的里程碑。

  北京奥运会开幕以来,中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方嘉宾。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近90位国际政要齐聚北京。各国各地区运动员牢记“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奋勇拼搏,公平竞争,挑战自我,体现了高超的竞技水平和良好的体育精神。北京奥运会弘扬了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见证和参与的国际体育竞赛和文化交流的盛会,广泛地促进了中国同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交流合作与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十一,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截至2010年4月30日,已有200个国家和45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

  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并已先后举办过40届。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最新规定,世界博览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以前称综合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以前称专业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不同于一般的贸易促销和经济招商的展览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属于注册类世博会。国际展览局是专门从事监督和保障《国际展览公约》的实施、协调和管理举办世博会并保证世博会水平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目前有89个成员国。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世博会将带来的主要经济效应有: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对GDP的贡献效应、增加就业机会以及后续经济效应等。另外,世博会还将给上海带来其他效应,如;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提高上海的知名度和区域辐射效应等。

  改革开放的中国举世瞩目。20多年来,中国经济腾飞,政局稳定,文化繁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令世界刮目相看。世博会在中国举行,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产生巨大影响,也会增强其他发展中国家申办的信心。“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中国有信心办好这样一个大型世界博览会,给世界一个惊喜,有信心展示中国,沟通世界,并对人类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访问:演进 新中国 教科书 新中国生物教科书60年之演进 新中国生物教科书60年之演进 新中国生物发展史